陳達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意義和價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達只是微微點個頭,仍然繼續撥著月琴唱著他的「思想起」。
... 有些曲調後來還被填上福佬話的歌詞,像「恆春調」、「草螟弄雞公」都是。
簡上仁的台灣音樂之旅
跳到主文
這裡記錄並提供有關簡上仁在台灣音樂文化工作上的行腳、隨筆、創作及研究心得,請多指教,並竭誠歡迎同好,一起為維護和發揚台灣音樂文化而努力,共勉之。
部落格全站分類:藝文情報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n13Sun201021:32
陳達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意義和價值
陳達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意義和價值 簡上仁 摘 要 陳達是台灣民族音樂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歌瑰寶。
年輕時,棄農好歌,被視為不務正業。
二十九歲,因重病而行動不便,但他仍以堅強毅力和熱情,步履闌珊,行遍恆春各地,為村民歌唱。
在當時,雖然嬴得喝釆和感動,但依然只是一般人眼中的「賣藝乞丐」。
1967年,被音樂家許常惠和史惟亮發掘並公諸於世之後,才引起外界注目。
1970年代,因台灣鄉土意識的興起,他才被藝文界所推崇,成為象徵台灣鄉土音樂的代表人物。
陳達的奮鬥史固然吸引人,但更能奠立陳達在台灣音樂史上地位的,是他獨特的唱腔、承繼傳統又具原創精神的恆春民歌,以及他以當地人事物為素材的即興詩篇。
這些在民族音樂和民間文學上都有不凡的成就。
這篇文章,以筆者與陳達相處時所採錄的資料為基礎,以民族音樂學上「雙重音樂能力(bimusicality)」的觀念,深入探討陳達的歌,及他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字】陳達、台灣民謠、恆春民歌,民族音樂學、台灣民間文學 前言陳達是恆春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
1967年,被音樂家許常惠和史惟發掘並公諸於世之後,才引起外界注目。
1970年代,因台灣鄉土意識的抬頭,他成為象徵台灣鄉土音樂的代表人物。
可惜却在1981年,於過馬路時被汽車撞斃,享年76歲。
1966年,筆者進入大學唸書,開始興趣於台灣傳統民歌,當時是陳達演唱會的忠實聽眾,欣賞他的歌聲和歌裡的故事。
1971年,開始收集整理他的音樂和歌詞。
在進入他的民歌世界之後,也漸漸地想進一步去認識陳達這個人的人生、他與恆春民歌之間的關係,及他如何能把民歌唱得這麼動人的原因。
自1978年,筆者第一次到恆春去拜訪這位遊唱詩人-陳達,迄今也已滿20個年頭了。
過去,筆者雖曾為陳達寫些散文或雜記,也寫過紀念歌曲,但從未以學術研究的方法為他和他的歌,作深入的探討。
四月十一日,又到了陳達的逝世紀念日,筆者寫這篇研究報告,一方面是聊表對他的懷思;更重要的是,希望再一次明確的肯定陳達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成就與貢獻。
關於田野調查過程和研究結果的書寫方式,約在1970年代之前,大多數的音樂文化研究者都秉持著「不得置身其中,必須絕對『理性、客觀』」的觀念來撰述。
然而,近代以來,許多民族音樂學者已更清楚地意識到音樂是一種蘊藏著「感性」質素的文化;而研究者以主觀價值判斷去論述似乎是無法避免的,所謂「絕對客觀」的研究與論述,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有些研究者,甚至有感於過去的書寫方法太過執著於科學性,大多偏向同質的、結構的和說明的制式化方式,缺乏人性與自省的一面。
因此,漸漸地有些學者也採用以描述技法為主的民族誌(ethnography)書寫方式,來記錄音樂演奏的人、事、時、地和背景脈絡(如,McLeodandHerndon1980,Stone1982);[1]或記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互動關係(如,Shelemay1991);[2]或記錄研究者如何認識一種音樂文化的田野調查過程(如,Kisliuk1998)。
[3]這一類的詮釋手法,又稱為自省(reflexivity)的研究(Bruner1986)。
[4]事實上,傳統式的書寫方式仍有其學術上的意義和價值,但描述式的方式却有真實和感性的一面。
在此二種書寫方式之間,個人認為如果論述的內容是事或物時,仍以前者為佳;但研究的目的是以「人」為對象時,後者更能刻劃出音樂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及其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也較能描繪出音樂家的個人情感、創作思維、表演動機等人性的一面。
因此,這一篇研究報告,筆者將傾向採用描寫式的書寫方法作為撰述的基礎。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筆者除了將應用胡德(MantleHood)和提頓(JeffToddTiton)所提出的「雙重音樂能力(bi-musicality)」的見解,[5]也將藉用梅里姆(AlanP.Merriam)對音樂文化所提的「觀念(concepts)、行為(behavior)與聲音(sound)」三分模式,[6]及賴斯(TimothyRice)所提的「歷史的建構(historicalconstruction)、社會的維護(socialmaintenance)及個人的創造和體驗(individualcreationandexperience)」三個面向模式作為研究和思考的理論根基。
[7]至於研究材料方面,筆者將以1978至81年間,筆者和他相處所得的紀錄和經驗作為基本素材,再加上一些文獻的参考。
總之,這篇報告將應用以上所提的撰述方式、研究方法及基本素材,來談論陳達的成長與學習恆春民歌的過程;他在生命過程中的際遇,對他的創作和演唱的影響;他在恆春地區及台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處地位;及他所唱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意義與價值。
一、第一次的認識1978年夏天,筆者第一次到恆春鎮去拜訪陳達,車子穿入狹小的沙尾路不久,便抵達他勉強可以棲身的小破屋。
一下車,就聽到由屋裡飄送出一縷帶著幾分淒涼的琴聲。
那時,陳達正撫弄著他心愛的月琴,哼著「思想起」的曲調。
一隻棕黃色的小花狗,兩眼惺忪地趴在門前的空地。
在早上和暖的陽光下,筆者看到的是一幅「孤單老人、月琴和小狗」的畫面。
筆者不想打斷他正沈醉在自己音樂裡的情緒,站在門外約二公尺的地方,欣賞他的歌聲。
而他,早己知道有陌生人在旁邊,但他毫不在意,仍然一段接一段,唱著他想唱的歌。
等他好像就要停下來休息,筆者走近他身旁,禮貌的向他打招呼:「阿達伯仔,來拜訪您。
」陳達只是微微點個頭,仍然繼續撥著月琴唱著他的「思想起」。
這就是陳達,唱歌時帶著自信、傲氣和完全投入的神情,不理人,但却吸引人。
終於,他請筆者進入屋內坐下。
一進門,正面牆上掛著的是神像和祖先牌位,牌位下方是一張四方形的桌子,桌上七零八亂堆置著茶具、日用品及一台老舊的手提式收錄音機。
兩邊牆上則掛滿紀念照、獎牌及歌唱比賽的優勝錦標,新舊雜陳、琳瑯滿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與蔣經國先生合照的彩色相片。
[8]陳達強調: 「這是1973年,我去台北時,在台北市長張豊緒作東的宴會上所拍攝的。
當時,我還特別為蔣經國唱了幾段祝他政躬康泰的詩歌。
」 陳達一直以此歷史性鏡頭為榮,並視此照片為珍寶。
牆壁上這些紀念物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得意事蹟,就是他晚年的精神食糧了。
二、陳達的學習及我跟他的學習「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彈月琴、唱民歌?是怎麼學習的,過程如何?」。
陳達說:[9] 「我們家,兄弟姊妹共有八人,我上有四個阿兄三個阿姊,我最小。
大哥陳户、四哥陳非龍都是我們村子裡的歌唱高手。
我大兄大我二十幾歲,小時候我就崇拜他,一切聽他的,也模仿他。
阮大兄能自彈月琴唱民歌,尤其擅長『牛尾絆』。
平時,我觀察他的彈唱方法,當他到田裡工作或睡午覺的時候,我就取下他掛在牆上的月琴,躲到無人之處,偷偷習唱練琴。
有時,我也在村上或鄰村去觀摩長輩所唱的各種恆春民歌曲調。
另外,我在十二歲左右,曾投靠嫁到台東卑南的二姊,在那兒工作,一直到十七歲才回恆春。
當時,也有許多恆春同鄉前往台東謀生。
大家在工作之餘,喜歡唱恆春民歌來抒解思鄉之愁,如「恆春調」「思想起」等。
那段時間,我也學習一些故鄉恆春的民歌曲調和唱法。
就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了我彈唱恆春民歌的基礎。
」 陳達沒上過學,也不識字。
他就靠著努力和天份,以耳濡目染,口傳的方式,學會這些恆春民歌。
「小時候,父母親教你唱歌嗎?」,陳達說: 「父親很少,母親有空時會教我們小孩子唱歌。
我母親歌聲不錯,她說她有我外祖母的遺傳。
我外祖母是『伽儡仔』,[10]教母親唱很多原住民的曲調。
有些曲調後來還被填上福佬話的歌詞,像「恆春調」、「草螟弄雞公」都是。
」[11] 事實上,在陳達咏唱他長篇的敘述詩歌時,偶爾也會用上這二個曲調。
筆者請教他,為什麼能把恆春民歌唱得這麼吸引人。
他一直強調要多聽、多練習、多思考。
也就是要多聽別人怎麼唱,吸收人家的優點;要不斷的自我練習彈唱,熟能生巧,巧後才能生變:也要多思考,要想想怎麼彈唱才與眾不同,別具特色,吸引人。
「您現場演唱時,總是比別的歌手感動聽眾,為什麼?」陳達認真的說:「歌聲好的歌手很多,但要用拼生命的精神唱歌才能感動人。
」[12] 1978年8月,筆者捉住機會,與陳達學習了五天彈月琴和唱恆春民歌。
事前,筆者自己先作了一些功課,如:多聽他的錄音帶習唱,了解月琴的特性和基本彈奏方法等。
他教唱方法很呆板,但很紮實,沒有理論,也不講為什麼要這麼唱的原因。
他唱一句,要筆者跟著他唱一句,就這樣學會「思想起」「恆春調」「四季春」「牛尾絆」等幾首他的唱腔形式的恆春民歌。
但在幾個旋律起落較大、或特殊習慣音型的地方,如「四季春」的下降完全五度(perfect5thdown)、「牛尾絆」的躍進高八度(major8thup),及「思想起」的等習慣音型。
陳達就會不厭其煩,教到筆者學會基本要領。
陳達很驚訝,為什麼筆者學唱歌和學彈月琴的速度比別人快。
我沒告訴他,筆者事前己認真作了自我學習和預備,而且我有彈吉他的底子。
第五天,陳達告訴筆者:[13] 「你出師啊啦,你不用再學了。
當然,要把恆春民歌唱得吸引人,還要花上一些時間。
有些技巧和個人的風格,我也沒辦法教你。
那須要你自己不斷地揣摩和練習,一段時間後就會漸漸進入狀況。
不過,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老唱別人編寫的歌詞,好的民歌手必需要唱自已所編寫的歌詞才行啊!」 五天的學習,很短。
但筆者體會到作為一位民歌手應有的敬業態度。
對筆者從事演唱及歌曲創作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尤其,在其後筆者繼續觀察他的過程中,更能了解為什麼他唱歌時為什麼會如此地自信、專注?為什麼他有其他歌手所沒有的魅力?為什麼陳達的歌有值得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三、陳達的走唱生涯1978年,是筆者和陳達見面較為頻繁的一年,筆者深入探討他的生平、軼聞及歌唱生涯的心路歷程,也錄下不少他唱的歌。
陳達不唱歌時雖也打些零工,但在陳氏家族裡認為他是一位好吃懶做,沒出息的男人,整天只想唱歌,不願下田工作。
[14]陳達的想法則是:「家族裡男人很多,田地有人耕作就好,玩音樂,唱歌應該也可以賺到錢吧!」。
筆者也好奇的問:「在舊農社會時,不下田工作如何維生?」陳達又說:[15] 「我在正式走上歌唱生涯之前,為了維生,也曾學過「噴古吹(嗩吶)」,参與古吹陣到處去為人出殯送葬或婚禮場合凑熱鬧,以賺小錢餬口。
後來,我利用年俗節慶活動在眾人之前演唱,獲得不小掌聲和鼓勵,讓我產生以歌唱為業的信心。
漸漸地,到處為人唱歌就成為我收入的主要來源了。
」 舊農業社時代的恆春地區,沒有太多娛樂,唱歌成為年俗節慶、迎神賽會或婚嫁祝壽中最佳的娛樂活動。
因此,能彈能唱的歌手往往被視為村子裡的風雲人物。
二十歲(1925年)那年,陳達第一次在此場合嶄露頭角,[16]此後逐漸建立起他傑出歌手的聲望。
在走唱生涯中陳達常利用年節或大戶人家的長輩祝壽,去獻唱賺取小費;也經常接受邀請演唱;甚至主動在樹底下為田裡耕作的人或到廟宇廣埕為民眾唱歌。
出生滿州鄉的鍾明昆(1935生)回憶說:他幼年時,陳達經常揹著月琴從恆春走路到滿州來唱歌賺錢(約要二個多小時)。
鍾氏母親喜歡也很會唱恆春民歌。
因此每到逢年過節就請陳達到家裡唱歌,並邀請附近鄰居一起來欣賞。
每次,他母親都會給陳達一個大紅包,以表謝意。
[17] 在二十九歲那年(1934),陳達不幸因腦中風而導致右眼幾乎盲目,左眼弱視,嘴巴歪斜,手脚也不巧。
生理上的缺陷造成他心理上的自卑與畏縮。
所幸,身心的重創並沒打倒陳達喜愛唱歌的熱勁。
行動雖然較為不便,但再遠的路,摆著脚,他仍然不放棄每一個為人演唱的機會。
[18]從此,展開他一生半職業的歌唱生涯。
一直相當崇拜陳達的朱丁順(1928生)追憶起他十幾歲時,對陳達的印象是:[19] 「那時他行動不是十分方便,但他還是揹著月琴慢慢地走到我們村落來。
陳達有時坐在樹底下,有時在曬穀埕,就和老人們對唱起來。
許多人被陳達歌聲感動又看他體弱貧困,就自動解囊或提供蕃薯等雜糧來支助他。
」 陳達因腦中風而傷及眼睛及手脚,對他而言是極大的不幸。
但因此,使他在二次大戰爆發時,免於被日本政府(日本於1895-1945統治台灣)徵召上戰場,躲過不幸戰亡沙場的可能;[20]但也因此,成為他只喜愛歌唱而不喜歡下田工作的另一個合理的理由。
另外,由於行動的不便,使他的活動範圍侷限在恆春地區,偶爾也只延伸到台東一帶,這讓他的音樂不受到西方音樂和城市文化的影響,保存著較傳統的恆春民歌特質。
因此,若從較不人性的角度而言,陳達的不幸,却是維護和發揚台灣本土音樂文化的大幸。
四、陳達的即興創作 1978年12月,應中視蓬萊仙島製作單位的邀請,筆者帶著陳達從台灣最南端的恆春搭車北上,赴最北部的台北参加「立委選舉開票之夜」電視特別節目演出。
為了讓陳達感受一下當時台灣的新建設成果,筆者安排搭乘剛啟用的高速公路「國光號」快車北上。
在車上,筆者體會到陳達於任何時間、地點,任何人、事、物都可取其為民歌素材的本領。
當他聽完了筆者對高速公路和國光號巴士所作的介紹之後,想了想,就押著韻告訴筆者:「咱來吟詩唱民謠,按呢車頂較無聊。
」。
然後,就蠶吐絲一般,陳達的即興詩篇,不斷地吟唱而出。
然而,由於花在車上的時間約有四個多小時,我倆對答內容十分繁雜,以下僅節錄其中的一部份以作為参考:陳達看了看窗外的景色及美侖美奐的高速公路,於是就開始又唸又唱了起來。
一方面贊揚政府的德政,經濟進步神速,蓋了一條暢通南北的高速公路;同時也描述國光號車內的景況:[21] 1.國家進步真驚人,高速公路美咚咚; 一車欲坐五十人,坐著心情真輕鬆。
2.高速公路真正好,南北方便好迌; 經濟進步差不多,天頂仙境無較好。
二個半小時過後,當巴士快到中途休息站時,車上服務小姐宣佈休息十分鐘。
陳達馬上又順著服務小姐的話,唱著有趣的歌來: 快車行著攏抖,脚手冷也燒;男女談情直直笑,休睏十分欲放尿。
十分過後,我買了橘子及蔴糬當我們的點心。
當時,筆者捉住了練習即興咏唱的機會,把利用休息時準備好的歌詞,用「恆春調」唱給陳達聽,請他指導: 我買柑子佮蔴糬,柑仔吃了嘴甜甜;蔴糬吃著黏嘴齒,希望(您)二項攏愜意。
陳達驚訝筆者也能即興唱上一段,用高興的語氣對筆者說:「我就說你已經出師啊啦!」。
其實,筆者是花了將近十分鐘才幸運的擠出這四句歌詞來。
我想,陳達一定是用幾萬次的十分鐘的練習和累積,才有今天的功力。
筆者問他:「您即興填詞的能力是天生的嗎?」陳達客氣地說著:「我那是什麼天才,我年輕時花了多少苦工練習,把喉嚨都唱啞了還不罷休。
尤其,我常找長輩對唱,吸收他們的精華,久而久之,把本來是他們的就慢慢地變成我的了。
」「您如何可以馬上見景生情,就地取材呢?」陳達笑著:「講破無值三個錢,[22]你只要多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把他們的特徵,變成你的題材,難後掌握押韻就可以了。
」。
陳達講起來似乎不困難,但這應該是知易行難吧! 一路上,陳達有時閉眼休息,有時吟唱歌曲。
車子快到台北時,已是華燈初上時刻。
他望了望窗外天上的月亮,見景而生情。
用「四季春」的曲調,帶著幾分悵惘唱到: 1.月娘光光隨車行,運命好壞天註定;天生我是歹命子,人生路途足歹行。
2.咱對人好無人褒,好魚奉吃嫌臭腥;為人設想無好報,人去財空逐項無。
「阿達伯仔,您心情無好?」陳達感嘆一聲:「怨嘆啦!」。
幾次的訪談之後,筆者了解:陳達從小生長在窮困家庭,年少時期又遊走於恆春和台東之間,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流浪式生活,心裡缺乏安全感。
二十歲以後(1925年),以近似「賣唱乞食」般的走唱生活,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
[23]因此,陳達常自嘆自艾一生命苦。
二十九歲(1934)中風的打擊,更使他認為老天對他不公平。
他也一直提不起勇氣與人論及婚姻大事。
其後,靠著土地買賣,陳達賺了一點錢。
約在1949年,陳達愛上了鄰村一位盧姓的寡婦,陳達對她體貼入微,並且愛屋及烏,視她與前夫所生的孩子如同己出,扶養他們長大成人。
[24]可嘆的是,所有這些苦心都變成了一廂情願的犧牲。
後來,伊人別戀,再嫁他人。
陳達說:「這場十年餘,情義兼至的戀情竟換來我更為苦澀的人生。
」。
[25]從此,陳達意志消沈,信心完全崩潰。
真心換絕情的悲痛,使他產生不平衡的心理,陳達變得孤僻、不安,陷入他一生中最悽愴的灰色時期。
[26]陳達這些苦痛人生的際遇一直盪漾在他腦海中,也一點一滴反映在他的歌詞的字裡行間,及淒美的歌聲之中。
那一次的立法委員選舉,後來因台、美斷交而停止,現場特別節目也撤銷。
回恆春的車上,陳達百思不解,再三問筆者;「為什麼美國和我們斷交,就什麼都不用做了。
我難得來台北一次,一首歌也沒唱到,就這樣回去了!」我很難回答他這個問題。
但直覺到,陳達的世界裡是單純的,似乎永遠只有月琴、恆春民歌和恆春人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陳達傷心到極點,精神一直萎靡不振,不再彈琴唱歌。
但就在這山窮水盡的時候,陳達反而醒了過來,他說:「反正己走到最壞的盡點,沒有退路。
況且,怨嘆何用呢!可能是我前生造孽太深,此生必須償還吧!」。
陳達不再沮喪失志,不再怨天尤人,他平心靜氣承受前世因果的懲罰。
他到處行善,深信積善必有好報,衹要今世所積之善,能超越前世所犯之惡,一切必將否極泰來。
於是,他重拾月琴,夜以繼日的歌唱,雖然行動稍有不便,但不管是喜事或喪事,他必到場幫忙,唱歌為人祝福或撫慰人心。
住在陳達小破屋對面的方瑞隆(1967生)回憶說:[27] 「我小時候,大約六歲左右,看到陳達幾乎每天午後就搬著一張舊藤椅,坐在陰涼之處唱歌,不管有沒有人聽,他都唱到太陽下山才結束。
他是一位孤獨的老人。
但陳達對我們這些小朋友不錯,他經常從小雜貨店買一些牛乳糖,裝在鐵罐裡。
只要我們乖乖地聽他唱歌,唱完之後就有牛乳糖可吃。
當時,恆春人普遍都貧窮,小孩子幾乎沒有零食可吃。
因此,我們這些小朋友,常常時間未到,就先到陳達家門前等著。
」 筆者曾問陳達:「那時,你的經濟來源怎麼辦呢?」。
他說:「約在1960年代之後,我被列為一級貧民,生活靠的是政府的救濟及愛好民歌的善心人士之贊助。
」。
[28] 五、陳達走出恆春唱到台灣各地1970年,奇蹟出現在陳達身上,也許是他勤以唱歌、彈月琴及到處走動為人獻唱,產生物理治療功能所致,除了視聽問題外,陳達手脚礙幾乎已康復如初。
但陳達認為:「那是我所積之善,已超越前生所造之孽。
」[29] 1967年被發掘,並受到音樂及文化界的肯定之後,陳達成為台灣的新聞人物。
1970年代,台灣因受到1971年被逐出聯合國、1978年台、美斷交的衝擊,及國際外交空間的急遽縮小,而造成台灣人民的恐慌。
但台灣人民也在此艱難環境的挑戰與不斷地自省之中,興起台灣意識的熱潮。
文化界普遍追尋鄉土藝術文化的根,陳達成為當時台灣鄉土音樂的代表性人物。
自1976年起,陳達的演出空間逐漸擴大;在恆春地區的活動少了,反而是足跡遍佈台灣各地。
他南來北往,從台北的國父紀念舘、全國大專院校到鄉間的廟埕;從「民間藝人音樂會」、「國際藝術節」到「餐廳作秀」,陳達以樸實而獨特歌聲,唱出動人的詩篇,吸引了各地的鄉土音樂愛好者,也喚起許多人關懷台灣本土音樂文化和土地的情感。
1979年4月,他應邀到台北錄唱「陳達和恆春調說唱」的唱片。
[30]趁著到台北的機會,同月16日他帶著他和蔣經國的合照相片,想進總統府求見當時的總統蔣經國。
結果,他不但被憲兵欄下,並被視為經神病患送到精神病院療治。
在醫院中,他嚷著要見「老許」和「少年簡的」,[31]但又說不出許常惠和筆者的名字來,而醫院人員也沒特別在意他在說什麼。
等筆者見報去醫院看他時,他依然拿著和蔣經國的合照,堅持的說:「我那有什麼精神病,以前蔣經國確確實實曾當面跟我提過,還跟我照過相,是他叫我生活有困難就來找他。
我有不對嗎?」就事論事,陳達確實沒有不對,是天真一點。
在病房裡,他強調他是被壞人陷害,惡意毁謗他,導致他的聲名受損。
他感嘆人生何以如此悲哀,為什麼壞人要陷害他,醫生也把他當瘋子看待。
他堅持他是正常人,絕對沒什麼心理變態。
於是,對著主治醫師他唱到:[32]我被奸人害得名聲歹,我的命運那會這悲哀;受著按呢的對待,事實上,並無什麼心理變態。
在醫院裡,陳達嘮搔不斷,他告訴筆者:「人若衰,種蒲仔生菜絲瓜。
我從日本時代衰到中國時代。
」他用台灣民諺比喩自己的命運壞到極點,種菰仔卻長出菜瓜來。
而且報怨著,從台灣被日本管治到中國國民黨政權的統治,他從來都是惡運連連。
陳達喜歡把筆者當成他的忠實聽眾,再次談起他的不幸:[33] 「日本時代,有一次有一個庒頭村民,因欣賞我的歌聲和歌中的感人故事,大家集資邀我去唱歌給他們聽。
沒想到我正賣力演唱,而村民也聽得入神之際。
日本警察却不分青黃皂白,就把我捉去關起來,理由是未經申請許可而從事職業性演唱。
沒想到唱歌給人聽也會犯罪。
現在我被當成經神病患者送到精神病院,不讓我走出醫院,這也等於把我關了起來一樣。
你看,我的樣子不是好好的,那有什麼病。
」 說著,陳達又以歌聲來說明他的為人,他強調他若真如別人所說,他是為非做歹之人,怎麼還有面子敢在社會與人相處。
他就因始終待人不錯,所以我們這些舊識才會又到醫院看他。
說著,陳達又唱了起來:奸人相害到處講歹話,我若按呢就不敢出社會;咱做人就要有頭佮有尾,按呢才會乎恁到這來相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簡上仁的音樂之旅
簡上仁的台灣音樂之旅
簡上仁的音樂之旅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台灣音樂論述此分類下一篇:與您分享!"從歌曲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看台灣民謠的再生與希望"。
上一篇:簡上仁簡介
下一篇:2010年6月份簡上仁的講唱活動佈告欄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
活動快報
最愛的冬季必吃美食
按讚並追蹤PIXstyleMe於此貼文的留言處寫下#冬季必...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關於簡上仁(1)囝仔歌作品集(1)舞劇歌曲作品(1)台灣俗語、歌謠與文化討論要點(3)台灣音樂開講(9)台灣音樂論述(11)【簡上仁‧台灣歌】影音(7)講演佈告欄(38)未分類資料夾(4)簡上仁講唱活動佈告欄(3)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4三月(1)
2013十二月(1)
2013十月(3)
2013八月(1)
2013七月(1)
2013六月(1)
2013五月(2)
2013四月(1)
2013三月(2)
2013二月(1)
2013一月(1)
2012十二月(1)
2012十一月(1)
2012十月(3)
2012八月(1)
2012七月(1)
2012六月(1)
2012五月(3)
2012三月(2)
2012二月(5)
2012一月(5)
2011十二月(3)
2011十一月(1)
2011十月(1)
2011九月(1)
2011八月(2)
2011七月(1)
2011六月(1)
2011五月(2)
2011四月(2)
2011三月(2)
2011二月(3)
2011一月(3)
2010十二月(2)
2010十一月(1)
2010十月(1)
2010九月(3)
2010八月(3)
2010七月(2)
2010六月(6)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再唱一段思想起----鄭怡演唱:月琴(影音檔)
上圖:陳達題解〈月琴〉,賴西安作詞,蘇來作曲,原唱者鄭怡,為紀念早年詮釋恆春民謠〈思想起〉最貼切的傳奇歌手陳達老先生而作,歌詞旋律簡短清新,在流行歌曲的現代 ...
- 2月琴--鄭怡@ Nicholas - 隨意窩
http://mymedia.yam.com/m/2769101(點選連結) 月琴詞:賴西安曲:蘇來原唱:鄭怡再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 ... 旋律優美,歌詞流暢,更泛有一種滄桑之感,聽者常不由得動容。
- 3月琴!思雙姬--思想起
雖然伊唱「思雙姬」,毋過就是叫人千萬毋通「思雙姬」!顛倒是「思想起」的歌名無啥合歌詞的意思,就連陳達--仔唱歌,一開始的發音mā是「su-á-siang-á-ki(思仔雙仔姬)」 ...
- 4蘇來 | 月琴歌詞意思 - 泰國住宿訂房推薦
〈月琴〉裡的「再唱一段思想起」原是副歌,因鄭怡一句話才挪... | 月琴歌詞意思. 1981年賴西安緬懷台灣屏東恆春民謠歌手陳達,有感而發寫出〈月琴〉歌詞,成長在台南 ...
- 5〈月琴〉裡的「再唱一段思想起」原是副歌,因鄭怡一句話才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