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政治與2016年總統選舉文章下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研究分析情緒如何影響選民的投票選擇,我們運用2016 年總統選舉後執行的「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 TEDS) 資料,檢視 ... Togglenavigation 期刊瀏覽 徵稿簡則與體例 審查流程 寫作與出版倫理 最新消息 編輯與諮詢委員 關於本刊 情緒政治與2016年總統選舉 友善列印 Tweet 分享 25卷2期pp.31-53 DOI:10.6612/tjes.201811_25(2).0002 出版日期:2018-11 *本篇電子檔下載次數:326 作者 陳陸輝 作者說明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政治學系合聘教授暨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

關鍵詞 情緒、總統選舉、臺灣 摘要 本研究分析情緒如何影響選民的投票選擇,我們運用2016年總統選舉後執行的「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aiwan’sElectionandDemocratizationStudy,TEDS)資料,檢視民眾對於三位主要候選人的政治情緒,對於他們投票行為的影響。

過去的研究指出,一些像是希望或驕傲的正面情緒,以及諸如憂慮或恐懼的負面情緒,對民眾意見或態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並無現任總統參選的情況下,民眾在展望未來、回推當下之後,定將仔細思索應該如何選擇他們未來的總統。

從21世紀開始,有關情緒政治的相關研究愈來愈多,本研究從臺灣民眾對於2016年選舉中三位主要政黨候選人的政治情緒出發,說明因為對於民進黨提名人蔡英文女士的正面情緒多而負面情緒少,是她得以贏得大選的重要因素。

而民眾對國民黨提名人朱立倫先生則是在三位候選人中具有最多負面情緒者,也因此讓他不受民眾青睞。

本研究指出,未來在考慮解釋臺灣民眾在總統選舉的投票傾向時,也應該將政治情緒的角度納入。

引用 陳陸輝,2018,〈情緒政治與2016年總統選舉〉,《選舉研究》,25(2):31-53。

DOI:10.6612/tjes.201811_25(2).0002 複製 電子檔下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