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你若忽視這3點建議,30歲時將發現自己一無所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雖然追夢永遠不嫌晚,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謹慎看待人生的每個決定。
80%關於人生的重要決定,都發生在35歲之前。
開始工作之後的10年,可能會對於我們將來的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4/06/29,影片PhotoCredit:TED.comTEDxTaipei在2009年TED開放授權後,TEDxTaipei也隨之成立。
一群充滿熱情的夥伴,透過TEDxTaipei平台,以改變世界為目的,呼籲群眾參與世界,創新學習、讓智慧轉化行動,好點子遍地開花。
TEDxTaipei每年將會舉辦一次大型年會,及數次中、小型活動,已累積上百支影片,包含作家蔣勳、舞蹈家許芳宜、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這些影片可於TEDxTaipei官網上瀏覽。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撰稿:SophinaChou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許多次的畢業典禮,不同形式的畢業典禮都成為我們生命的重要印記,它標註一個階段的終止,同時也開啟另一段全新的人生序曲。
畢業時的心情是複雜的,喜悅之外更深知自己必須在將來承擔更多責任,同時在出社會工作之後,也期待能夠驗證考核大學四年的成長,希望在職場上能再次得到一個A+。
然而,回想過去十幾年的校園生活,我們可能會對一些尚未啟程或是中途放棄的夢想而感到遺憾,害怕自己再也沒有機會仗著年輕、毫無顧忌地揮霍時間去追夢。
追夢才能成就青春講者DianaNyad在她64歲的時候,成為首位成功從古巴長泳至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泳者,她花了53個小時,泳渡長達180公里的距離。
這並非一個幸運者的故事,而是一個勇者克服年齡和體力限制,在失敗4次之後仍然無畏失敗的夢想詩篇。
美國羅斯福總統曾說:「如果你甘於選擇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僅僅當個旁觀的評論家,那就去吧。
然而,有人選擇守護自己與夢想的約定誓言,為了追求夢想奮不顧身地跌倒起身、弄髒衣服,甚至受傷流血,但他們並不害怕,因為他們選擇勇敢的生命方式。
」Diana的故事告訴我們,追夢永遠不嫌晚,無論我們的年紀多大,都有追尋夢想的權利和義務。
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必須付出行動,光是永不放棄的口號或信念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身體力行永不放棄的生活態度。
台灣的教育系統過於重視升學考試,有些大學生念了4年自己不喜歡的科系,直到大學快要畢業才意識到探索自我興趣的重要性。
因此,學校科系反而變成一種侷限的框架,學生即便描繪出關於未來生涯的夢想藍圖,卻不一定有勇氣跨越框架、突破社會和父母的期待。
人生就像單行道,沒有回頭的機會,千萬別讓過去限制你的此刻以及將來,青春不是追夢者的通行證,事實上,我們因為勇於追夢才能成就青春。
二十歲的重要決定雖然追夢永遠不嫌晚,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謹慎看待人生的每個決定。
80%關於人生的重要決定,都發生在35歲之前。
開始工作之後的10年,可能會對於我們將來的事業發展和財富累積有重要的影響,此外,也有一半的人在20幾歲時就認識自己將來的結婚對象,而大腦在我們30歲前會完成最後一次的生長,因此,20歲是一個重要的人格養成階段,將來你想要過哪種生活,從現在開始就必須正確教育自己的心態。
美國媒體創造了twixters、kidults兩個字來形容剛從大學畢業、依賴父母、低經濟能力、工作尚未穩定的20歲年輕人,隱含「永遠長不大的小孩」的貶義。
MegJay指出5歲以前是大腦發展、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而20歲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對於將來你究竟會成為哪種人更有著深遠的影響。
因此,她積極鼓勵畢業生提早思考往後的人生規劃,成為心智成熟且生活獨立的成人。
問自己想成為哪種人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曾說:「想要成就偉大的目標,你需要的是計劃,以及不太夠的時間。
」千萬不要安慰「自己還年輕」、還有許多年可以探索人生,應該把握剛出社會的幾年,讓自己往「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努力,若你蹉跎20歲的珍貴時光,30歲的你將發現自己一無所獲。
Meg對於20歲世代的年輕人提出以下3個建議:1. 拋開定義,努力投資自己有些畢業生對於未來想從事的工作領域只有大略的想法,還不知道這是否為一條確切可行的路,卻急於為自己在職場上尋覓一個明確的定義,因此感到非常徬徨。
Meg提醒我們,與其身陷於對工作的自我認同危機,不如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努力累積實力,培養專長以增加自己的價值,她也指出實習、創業、海外工作都能幫助我們探索自我。
2. 踏出熟悉的交友圈一般來說,我們的交友範圍都侷限在相似學歷背景的朋友,大家的成長背景也相去不遠,雖然相處起來非常輕鬆自在,卻也缺少激盪彼此不同想法的機會。
Meg認為能夠幫助我們打破框架、跨領域思考的朋友往往不是來自既有的朋友圈。
新的想法和工作機會經常暗藏於「弱連結(weaktie)」的朋友或同學,我們應該打開心胸、嘗試認識不同領域的新朋友,在談話之中或許能得到關於未來生涯疑惑的解答,說不定還會幸運地遇見我們人生中的伯樂!3. 謹慎選擇人生伴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未來的理想伴侶。
雖然結婚可能是30歲的事,但Meg認為從20歲開始就必須謹慎地選擇伴侶,我們不會希望自己浪費幾年的寶貴青春在維持一段不理想的關係,與其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選擇,不如靠自己找到最好的答案。
MegJay說:「20出頭的年輕人就像剛從洛杉磯起飛的飛機,任何一點方向的改變就能降落在不同的國度,在妳21歲、25歲或是29歲的時候,任何一段好的對話、一次好的休假旅行、一支好的TED演講,都能對你往後的人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所有剛踏出校園的畢業生,現在正是你可以決定人生的重要時刻,請懷抱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勇敢選擇你想過的人生!本文獲TEDxTaipei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猜你喜歡最新發展:沒辦法今日事今日畢?因為你還沒學會這四招7年前Tags:20歲30世代30歲交友圈人生人生伴侶創業單行道夢想失敗實習年輕弱連結探索自我海外工作畢業典禮畢業生舒適圈追夢關係青春More...
Sponsored2022/06/10,環境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導演搭上直升機為「看見台灣」的續集「看見台灣II」執行拍攝任務,卻不幸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
五年後的今日,齊導的使命與環境保護的精神並未消逝,而是啟發了更多人開始以空拍的方式持續記錄下台灣環境的珍貴影像。
齊柏林導演逝世五週年之際,也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四週年的日子。
本文採訪齊柏林長子、同時也是基金會董事的齊廷洹,以及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回首過去這段時光,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如何延續齊導精神與遺志,將一個導演的夢想,轉變為眾人關照土地的愛心。
延伸閱讀:專訪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看見海洋,讓我們真正活像個海島子民
把爸爸的夢想,變成眾人的理想
PhotoCredit: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透過影像去感動世人,進而促成改變行動,這是齊柏林的方式,也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目標。
「直到記者問起,我才仔細去算,我出生時,爸爸是29歲的年輕人,今年的我,已到了他成為人父的年歲,同樣是29歲,但他已悄然遠去。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說。
這五年來,齊廷洹總會不經意地想起跟爸爸的日常互動,就好像他在身邊突然對自己說一句「廷洹,你還記得嗎?我們曾經⋯⋯」那種尋常父子會有的對話。
齊廷洹笑說,自己對攝影的興趣可以說都被爸爸搞掉了。
「他拍照規矩特別多:眼睛要貼著觀景窗而不是看著螢幕、不能用AUTO這種懶人模式、取景構圖要用心⋯⋯。
」即使爸爸意見很多,但齊廷洹拿著傻瓜相機亂拍一通的底片,爸爸卻全都會洗出收藏著。
聽著齊廷洹和齊柏林的相處模式,可以看出父子倆就像哥兒們。
PhotoCredit: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齊廷洹與爸爸就像是哥兒們般的相處模式,過往點滴,如今回想起仍滿是溫暖。
PhotoCredit: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攝影,是爸爸看世界的方式。
齊廷洹知道爸爸的工作就是得飛來飛去、到處拍照,但好萊塢電影看多了,覺得直升機很容易掉下來。
「時間一久,爸爸也都平安無事,家人開始擔心起別的──他在直升機上工作得憋尿、強迫自己少喝水就容易脫水,還得適應平地與高空的巨大溫差,爸爸年紀漸長身體毛病也多了,有一回足底筋膜炎嚴重到得坐輪椅,甚至必須住院治療⋯⋯。
」
對於過往點滴,齊廷洹如數家珍,雖然這段父子緣份只維持短短24年,但齊廷洹血液裡流著齊柏林瀟灑、堅毅的基因,也在事發後展現無遺。
當時,人在日本的齊廷洹連夜趕回台灣,見到爸爸時,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他只是淡淡地跟爸爸閒話家常,說起自己剛收到錄取通知,順利找到教職工作了。
簡簡單單的一段話,只是想讓爸爸知道:「放心,我們會好好的,我會比你想像的更堅強。
」
但這份堅強,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練。
齊柏林走後,齊廷洹在學校任教幾年,之後竟又不按牌理出牌、離職跑去賣車。
當汽車業務的這半年間,業績出色的齊廷洹接觸許多事業有成的長輩,聆聽他們的人生智慧。
爸爸的年紀永遠停止在52歲了,齊廷洹沒機會認識62歲、72歲的他,透過與父執輩的對話,讓齊廷洹有更深層的體悟。
PhotoCredit: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齊廷洹親身參與多場基金會舉辦的環境教育講座,致力於讓更多人繼續「看見台灣」。
台大中文系畢業的齊廷洹不懂電影、不諳攝影,但他毅然決定用屬於自己獨有的特質與能力,選擇走上講台、舉辦座談、構思教案……他把心思投入在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與執行長萬冠麗攜手,將爸爸未竟的夢想,成就為更多人能一起實現的理想。
齊柏林從一個人,化身成一大群人
說起事故發生後一週年成立的「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心中有滿滿的酸甜苦辣。
PhotoCredit: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事發一週年後,眾人繼承齊導遺志,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齊柏林遠去,眾人在劇變中含淚成立了基金會。
但從創建『齊柏林空間』開始,挑戰就一一浮現。
展館如何策展營運?影像數位典藏怎麼做?怎樣運用影像發展環境教育教材教案、切入校園?這些計畫推動的經費怎麼來⋯⋯。
很多人擔心基金會終將流於形式,即便人們為齊導感到不捨,但生活中的難關這麼多,時間久了一切就淡忘了。
」
在接下執行長一職之前,萬冠麗的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後來她整個「撩」下去,把原本的公司交給同事代為打理,致力於為基金會奔忙。
初期她毫無頭緒,突然想起台大EMBA的指導教授、人稱商學國師的李吉仁教授的一番話:「人生要有十年大夢,工作不見得是你的夢想,但把工作經驗回饋社會,那才是成就大夢。
」於是,她從基金會營運計畫開始寫起,完全沒經驗的她腦中一片空白。
「我記得深夜在辦公室裡抱頭坐在電腦前,一邊唸著齊柏林幹嘛走得這麼早,害我這麼累。
」萬冠麗笑著說。
說也奇怪,在抱怨幾聲之後,腦袋漸漸清明起來,營運計畫逐條浮現,從「數位典藏」、「環境教育」,一直寫到「尋找下一個齊柏林」以及「繼續看見台灣」。
然而,這洋洋灑灑列出的計畫沒有一樣是簡單的,都需要龐大的人力與資金才能實現。
萬冠麗沒募款經驗,但相信只要有心付出,善緣自然來。
透過在台大EMBA的人脈與企業協助,基金會因緣際會獲得了全家便利商店零錢捐的挹注,五年一億的環境關懷公益計畫更讓基金會穩下腳步。
而在眾多志工的協力下,齊柏林空間接連舉辦了「見山」、「逐岸」、「映河」三檔叫好叫座的特展,也把數位典藏、環境教育做得更紮實,並實現走進校園傳達環境教育的理想。
同時,基金會也與「新北市紀錄片獎」攜手,透過環境紀錄片徵選方式,展開「尋找下一個齊柏林」的計畫;最重要的是,啟動了《看見台灣III》拍攝計畫,這項最艱難的傳承。
急著做出成績,只有被看見才能獲得支持
「我曾有一段時間無法細想續拍《看見台灣》的事。
該怎麼拍下去?誰來拍?經費在哪?都是問題。
」萬冠麗坦言,繼續《看見台灣》一直是心裡最深的恐懼,沒有齊柏林的《看見台灣》要如何突破《看見台灣I》的高峰?壓力比山大。
但萬冠麗轉念一想,基金會不是只為緬懷齊導而存在的公益組織,要走的路徑明確;《看見台灣II》永遠留給齊柏林,也留給人們緬懷的空間,而續拍的《看見台灣III》無須站上誰的肩膀才能望遠。
「齊柏林離開了五年,基金會成立了四年,很多人都說,萬冠麗妳怎麼這麼急,人家公益組織都一步一腳印慢慢來,妳卻是連走帶跑地不斷往前。
」萬冠麗說,一來是環境保育不能等,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觀望著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到底能做出什麼成果,若是看不出價值,捐款就不會進來。
因此她快馬加鞭、讓計畫逐一上線,做出有影響力、有前瞻性的事,人們看見了就會願意來支持。
萬冠麗想起,曾聆聽「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的演講,他提到他的基金會有三不:不困難的事不做;不能擴大延續的事不做;沒有長遠影響的事不做。
萬冠麗也檢視了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理念,而這「三不」呼應了基金會正在做的事。
PhotoCredit: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短短數年時間,基金會已完成許多曾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只要心懷信念,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就能持續創造改變。
這五年的時間,基金會種下善根,讓良苗茁壯,這群人始終相信,只要心懷信念,就能看見改變,有心就能蓄積能量、進而改變世代,未來才有永續的希望。
在齊柏林走後這五年,我們逐漸看見了這塊土地的成長茁壯,而改變才剛開始。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大事記
Infogram
猜你喜歡Tags: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看見台灣齊廷洹空拍影像數位典藏永續齊柏林SDGs環境教育攝影萬冠麗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淺談初音未來】為什麼你應該花點時間,認識這位綠色雙馬尾的虛擬歌姬?1則觀點香港地標「珍寶海鮮舫」被拖離,港人不捨送別:「一個時代的終結」1則觀點連續兩週的國際羽球賽事掀起印尼「國球熱」,也為雅加達迎來新冠疫情後最熱鬧的景象1則觀點校長畢業有感:「校長致詞」是種必要之惡,所以我訂下五個盡量不落俗套的自我要求1則觀點魏晉風雲:隱藏在「周處除三害」神話背後的政治意涵1則觀點Google工程師聲稱聊天機器人LaMDA「擁有知覺」,公布完整對話紀錄:「其實我非常害怕被關掉」1則觀點游錫堃談俄烏戰爭啟示:台灣已有「雲峰飛彈」可打到北京,人民應展現防衛意志1則觀點是促轉會公信力不足,還是社會沒共識?——寧靜革命的台灣,轉型正義之艱難1則觀點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3則觀點獲「官方認可」翻譯泰劇不搶快,看台灣25人團隊的「地瓜字幕組」如何力抗「中國字幕組」1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可恥嗎?」朋友十年不工作!他一招20歲啃老到80歲 - 三立新聞
- 220幾歲開始努力工作,到什麼年紀才可以輕鬆?過來人3理由揭 ...
- 330歲不熬夜,40歲你還能幹嘛?現實就是那些本來就有天分又 ...
而與之相反,公司裡那些20來歲的孩子們,害怕吃苦,拒絕加班,他對其中一個姑娘說,你適合呆在體制內,趁年輕,趕緊找份體制內工作熬資歷吧。
- 420歲的你若忽視這3點建議,30歲時將發現自己一無所獲
雖然追夢永遠不嫌晚,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謹慎看待人生的每個決定。 80%關於人生的重要決定,都發生在35歲之前。開始工作之後的10年,可能會對於我們將來的 ...
- 5別怕脫離舒適圈!6個20歲後該了解的職涯道理:「要破格享有 ...
工作到生活,友誼至兩人情感,家庭與未來展望,每段關係都如此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再次受傷又焦慮、不信任且質疑人生。沒辦法,這就是後疫情帶來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