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什麼都能拿來炒作的時代,背負使命的女設計師拿出了她們眼中的「新奢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瘋狂的時尚圈,主流品牌的女掌門人在逐漸減少:Carolina Herrera 退位,Donna Karan 讓賢,Phoebe Philo 也離開了 Céline。

對於那些擁有自己獨立品牌的女設計師們,如 Stella McCartney、Victoria Beckham、Mary-Kate、Ashley Olsen,在開創品牌之前就已聲名在外。

這並不是說她們的成功輕而易舉,或是沒有憑自身能力去贏得成功。

而是為了證明當一個成功的服裝品牌掌舵人有多麼困難,她們需要獨立、真誠和擁有絕大部分女性渴望的高品質生活。

時裝系列無休止地更替,平均來講每年至少要出四季。

首席設計師們引導著主流品牌的每個系列,必須開發 It bags(一定要擁有的包),推出暢銷的香水和美妝產品,還要不斷舉辦奢華的時裝秀和商業活動來滿足社交媒體。

儘管如此,消費者追求的卻是體驗服裝本身,享受其真實性和加入品牌社群。

當這些概念以營銷為目的展開時,便立即失去了意義。

或許是出於這一理由,近日,環保人士、英國時裝設計師 McCartney 回購了奢侈品集團 Kering 擁有的、其個人品牌的一半所有權。

左起:Zero + Maria Cornejo、A Détacher、Rachel Comey 春季系列搭配

在某些方面,經營一個獨立小品牌比經營大集團旗下的品牌更加困難,但是獨立設計師們有足夠的自由去遵從自己的內心和信念,反而能夠引導出真正的品牌社群。

A Détacher 的 Mona Kowalska、Rachel Comey 和 Zero + Maria Cornejo 的 Maria Cornejo 這三名紐約獨立設計師的故事便可證明此觀點。

由此她們贏得了顧客的熱愛和忠誠,這些顧客往往是才華橫溢、有著良好自我認知的女性:建築師或演員,作家或畫廊老闆娘。

現年 54 歲的 Mona Kowalska 成長於波蘭人民共和國,年幼時母親在黑市給她買了一雙她視若珍寶的紅色木屐,那時她便通過這雙木屐洞察到了時尚的力量:穿上它的一刻,Kowalska 第一次模糊地感覺到原來服飾是有魔力的,它就像個人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她在看似平凡的單品中尋找這種魔力 —— 一件系在腰間的男士襯衣實則是一條裙子;一件單肩抽褶打結的府綢箱型襯衫被濺滿顏料,這都是她 20 年來成功的秘訣。

Kowalska 堅信我們的衣櫥需要幾件更高品質的衣服(曾有幾年,她經常穿同一條 Martin Margiela 的連衣裙,因為「我僅僅覺得這條裙子是對的,並且穿起來很有力量」)。

品牌 A Détacher 僅在紐約和秘魯生產,一年發布兩個系列。

所有立體剪裁與制板均由 Kowalska 在工作室親自操刀完成,她的工作室位於曼哈頓 Mulberry 大街,樓上便是她宛如寶箱的小店,裡面出售的除了她的製作,還有她收集的鐘愛物件:比如,她前任婆婆的陶器和來自葡萄牙的手工編織浴室地毯。

忠於自我的確是這些設計師共有的品質。

幾年前,45 歲的 Rachel Comey 意識到普通的時裝秀場 —— 觀眾擠在堅硬的長椅上觀看幾分鐘的時裝「遊行」—— 無法充分展示她的設計。

於是,她開始舉辦私人晚宴,嘉賓們在欣賞不同年齡、不同種族的模特展示時裝的同時,還能彼此交談。

Comey 最初是為了給那些想讓自己看上去性感、舒服,甚至還有一點故意過時的布魯克林女性做設計。

她的設計極賦個人色彩,並再現了童年回憶。

白色褶線七分磨邊牛仔褲是她一直被模仿的標誌性作品,其靈感源於她童年時的尷尬經歷:Comey 個頭較小,母親一直要給她的牛仔褲縫卷褲邊,當 Comey 長高后, 母親並不會給她買新褲子,而是把縫邊放開,如此一來,褲子就會顯得特別短,而褲邊也是破破爛爛的。

隨著 Comey 的日臻成熟,她的設計風格也發生了變化,她開始為不同職業、體型的女性做設計,同時也包括她們出席不同場合、參加不同活動時所需的著裝。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箱形連衣裙,定製的幾何圖案印花單品以及形似現代主義雕塑的超大珠寶系列。

同時,Comey 不遺餘力地簡化時裝生產流程。

她的大多數服裝在紐約和洛杉磯製作生產,她的 NoHo 個人工作室,包括工作室里的 Singer 古董縫紉機們,都靠一家她在農貿市場發現的風力發電公司供電。

Comey 僅為零售商以及她在紐約和洛杉磯店鋪下的訂單投入生產 —— 這是一種生產較慢,但減少浪費的經營模式。

55 歲的 Maria Cornejo 同樣是紐約市中心時尚界先鋒人物,是最具奉獻精神的時尚界變革者之一。

當年,年僅 12 歲的她隨父母逃離皮諾切特獨裁統治下的智利,先在秘魯落腳,後於倫敦定居。

隨後,她遷居巴黎,並在那裡生下了第一個孩子。

1996 年,她來到紐約,在這裡創辦了個人品牌 Zero。

也許是因為漂泊不定的童年和移民生活,使得 Cornejo 把家庭這個概念作為其職業生涯的重心,她設計的作品散發著濃郁的母性氣息。

儘管她曾與倫敦潮流品牌 Richmond Cornejo 進行合作,但當她在 20 世紀 80 年代租下位於 Mott 大街的第一間工作室時,並沒有繼續在這裡銷售或製作服裝的打算。

她把這裡當作一個能讓藝術家們共聚一堂、溝通合作的地方。

「店鋪就如同家庭,它可以創建一個社群,」 Cornejo表示。

Zero + Maria Cornejo 的 Maria Cornejo

但一年後,這裡還是以店鋪的形式開張了,她重新開始設計服裝僅僅是因為作為一個母親,她「需要一些衣服既能匆匆穿上、又能看起來酷和有趣」。

Cornejo 是第一批兼顧前衛與實穿的設計師之一。

她設計的服裝頗具建築感,通常由一整塊面料剪裁而成,比如她標誌性設計便是利用彈力真絲面料,通過立體剪裁,從而打造出修身的版型。

然而,注重設計僅僅是 Cornejo 產業的一部分,她更致力於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其品牌 84% 的服裝都在紐約生產,僅與不使用鄰苯二甲酸鹽、偶氮染料等化學物質的工廠合作。

她最近還開始使用一種由車間的廢棄面料重新紡制而成的新型羊絨。

為地球的美麗犧牲一己私利,將個人的獨特個性織入服裝的一紋一理 —— 正是這些理念讓這種品牌不僅意義深遠,而且平易近人。

在這個任何事物都能被拿來炒作的時代,背負真正使命的事物是如此稀少,卻又如此珍貴,仿佛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稀奇之物:也許這便可以稱之為新式奢侈。

未經tstyle.com.cn授權,任何單位、媒體、網站及個人均不得轉載、摘編或者採取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已獲得授權的內容,應當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違反上述聲明對我方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轉載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