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木桐紅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新媒體時代,想要做好營銷,有兩種方法還是依舊可行:
第一種,品牌人格化
有個事件在朋友圈瘋傳,奔馳品牌為宿敵寶馬建廠100周年致敬。
當時寶馬沒有回應。
但這個不是廣告更像廣告的新聞,隨後在中國引起了大量關注、轉發和惡搞,奧迪等品牌也紛紛捲入。
這種把品牌擬人化、個性化的做法,有意無意,讓品牌的影響力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與之相仿的還有,好玩的杜蕾斯,會說話的可口可樂等等,賦予品牌人格後,就跟人一樣有了喜怒哀樂,比起冷冰冰的品牌軟(硬)廣告推廣,是不是更要博得消費者的喜歡。
第二種,講故事
千百年來永恆不變,能打動人心的方式。
香奈兒CHANEL,一個女人桀驁不羈的故事,演繹成為一個品牌的核心。
珠寶、時裝、配件、香水、化妝品等香奈兒產品中,一個個設計風格和創作靈感,都體現和折射出香奈兒女士的人生經歷。
比如香水,香奈兒5號(NO.5),最經典的一款香水,背後就有好幾個故事。
1.香奈兒女士為提升女性整體形象,從賺得滿盆缽滿的時裝行業,毅然跨界到陌生的香水行業,從無到有,創造出暢銷香水的故事。
2.香奈兒與有婦之夫俄羅斯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這段難捨難分且激烈的愛情,如何催生出香奈兒5號。
3.美國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說過,「夜裡,我只穿香奈爾5號,並且有一滴就夠了,我想讓哪兒迷人,就滴在哪裡」,當時有人問她晚上穿什麼內衣時,為什麼夢露說出香奈兒5號,並且這麼情有獨鍾?
正如一個有故事有經歷男人,會在女人心中充滿神秘和悸動一樣。
同樣的,一個有故事的品牌,也是如此。
故事,拉進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產生新的溝通方式,就像是述說者和傾聽者,時間長了,產生了親切感和信任感。
故事,讓品牌找到有共同價值觀的消費者,產生消費默契和品牌忠誠。
女孩們認同和喜歡獨立、自由、我行我素的可可·香奈兒,進而購買香奈兒產品。
有故事的品牌,比起沒有故事的同類,更讓人難忘。
為什麼八卦會這麼流行,明明比較普通的事情,一經流通,就成了充滿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讓人難忘。
人的本性中,就是喜歡故事,越曲折越喜歡聽,越記得住。
故事遠遠比產品值錢,這就是品牌溢價所在。
話說葡萄酒中,五大一級名莊,最出名的拉菲葡萄酒,但讓人覺得有內涵有收藏價值的卻是木桐葡萄酒(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其實,本來是只有四大名莊。
1855年,法皇拿破崙三世為了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中,推銷法國葡萄酒,因此對波爾多葡萄酒進行評級。
「波爾多分級」中,評出了四個一級酒莊,拉菲Lafite Rothschild、拉圖Latour、奧比良Haut-Brion、瑪歌Margaux。
當時的木桐酒莊只位列二級頭名。
木桐與拉菲酒莊一樣,後來分別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兩支分脈收購。
沒錯,這個家族正是《貨幣戰爭》中,號稱幕後控制全球金融命脈的家族。
1922年,年輕的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成為法國木桐酒莊的當家人,在他的一系列改革和努力下,木桐由一個平庸的酒莊躍升世界頂級酒莊,同時,他向他的堂兄弟拉菲酒莊莊主挑戰,誓與拉菲爭高下。
在菲利普的堅持不懈下,木桐酒莊在1973年,得到「1855年分級中53家列級酒莊」莊主的一致認可,由法國總統頒布法令晉升為一級名莊,自此,木桐與拉菲、瑪歌等並列一級名莊。
五大名莊的說法也由此而來。
自那年分級後,一百六十多年來,分級制度從來不會為誰改變,法國人恪守傳統是出了名的,卻為木桐酒莊破了例,而且晉升到與拉菲平起平坐的地位。
這件事情,在葡萄酒世界裡,傳得很廣泛,只要人們一接觸五大名莊,這個故事必講一遍。
為夢想、信念拼搏,最終獲得滿堂彩的故事,是世人們最喜歡聽,也最為津津樂道的。
一個故事抵得上千萬的宣傳費用。
法國木桐酒莊發現講自己的故事有這麼大的效果,於是,決定把講故事推到更高的層面,即批發故事。
對於任何產品來說,固守原有的標識,可以讓消費者記住,認準這款產品,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不會輕易修改標識。
葡萄酒行業亦是如此。
可是對於木桐酒莊來說,標識固定不固定不重要,與故事綁定在一起才重要。
1945年,菲利普男爵邀請畫家菲利普·朱利昂(Philippe Jullian)設計木桐葡萄酒的酒標,那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就設計成「V」字的酒標。
這款酒一經推出,立刻大賣,當時木桐還是低於拉菲、拉圖的二級莊,可是銷量竟然比後者們更好。
經此一役,菲利普嘗到甜頭。
從這以後,每年木桐酒莊都使用一個世界級藝術家的畫作,作為其當年份葡萄酒的酒標。
然後,木桐開始講故事,並且將酒標原作在全世界巡展。
為什麼選擇這個藝術家?
選這個畫作當酒標的用意是什麼?
藝術畫的主題與木桐今年的酒有什麼共同點?
藝術家為什麼喜歡木桐的酒?
……
故事可以講的太多,讓聽眾聽得痴迷於其中。
這到底是在賣葡萄酒,還是在傳播藝術文化?
而且,這種故事,不是只講一次,是年年講。
每年請的都是全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包括畢卡索、薩爾瓦多·達利、約恩·米羅、喬治·勃拉克,也包括一些社會名流,如英國的查爾斯王子。
每次木桐請藝術家繪製完酒標後,還會送他們幾箱當年的酒做為酬勞。
當木桐葡萄酒與世界頂級藝術家相綁定,一個個藝術家成了木桐的代言人,特別是畢卡索、達利這樣的藝術巨匠,更為木桐的品質和地位做了背書。
木桐這講故事的水平真是登峰造極,讓人膛目結舌。
1973年,畢卡索的《酒神祭》用在木桐當年的酒標上,木桐晉升一級莊也是這一年,儘管這個年份的酒質一般,但絲毫不影響這款酒成為流芳百世的藏品,在一次拍賣會上,曾拍出7萬英鎊的天價。
這種葡萄酒與藝術相結合的做法,引發全世界對木桐葡萄酒的追捧收藏之風。
每年木桐葡萄酒推出市場,就立即被炒高,一賣而空。
還有更多的收藏家,到處收羅,為收集整套酒標(葡萄酒)而絞盡腦汁。
故事講到這種地步,還有必要做宣傳推廣嗎?
講故事,讓品牌溢價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