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集體抵制皮草 會讓這個行業沒落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兩天,又有一個奢侈品頭部品牌宣布站隊「棄用」皮草大軍,這一次是Maison Margiela的創意總監JohnGalliano,他在和PETA(善待動物組織)副總裁DanMathews交流之後做出了決定。

時尚界反皮草隊伍還在壯大中,細數近兩年為此發聲的品牌,從Michael Kors、Furla、Gucci、JimmyChoo到Calvin Klein、Ralph Lauren、TommyHilfiger、零售商Selfridges和電商Net-a-Porter等,已經多達幾十個。

「不穿真皮草」似乎成了時尚界的政治正確,和支持LGBT、抵制零碼模特、反性侵、撐女權一道成為了品牌彰顯對社會負責態度的主要代表。

加之動物保護協會的呼籲,在政策層面,一些國家也開始頒布了皮草銷售禁令和關閉水貂農場。

比如美國的西好萊塢、伯克利和舊金山都禁止了皮草買賣;阿姆斯特丹也準備出台相關禁令;英國、澳大利亞、挪威和歐洲最大皮草產地荷蘭也在逐步關閉皮草農場。

而隨著反天然皮草意見的擴張,西方皮草市場從2012年開始有所下滑。

國際毛皮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時,德國、俄羅斯和美國幾大皮草市場的銷售額都沒有突破15億美元。

看樣子,皮草行業在西方已經被唱衰了。

但這真的意味著皮草行業會就此沒落嗎?

雷聲大、雨點小?

設計師可能是對此擁有最切身感受的一群人。

在過去,使用皮草雖更多依賴於品牌的定位,但也受制於時裝屋創意總監的個人喜好,因此,皮草的供應一直是不穩固的,而隨著時尚流行風潮的改變,對皮草的選用也受年份和季節的影響。

楊俊傑是今年上海時裝周上的新面孔,雖然他展示的成衣中只有兩件是皮草,但皮草卻是他個人品牌JUNJIE的拳頭產品。

在皮草風波中,楊俊傑有一些體會:「去年Rihanna穿了我的火焰皮草,那段時間就有很多人在Instagram上攻擊我。

」後來,吳亦凡也想要找他訂製一件皮草,可是被經紀人阻攔了,最後只選擇了有部分皮草的夾克。

這是因為只要與動物相關,輿論的聲音就可能存在極大爭議,獲取「皮毛的方式是否人道」一直是反對皮草的輿論重點。

雖然歐洲毛皮養殖協會在2009年發起了「Welfur」這一動物福利項目,對養殖水貂中的住房、餵養、行為和健康四個方面進行了規範。

哥本哈根皮草公司的養殖基地也選在了全球最大的水貂生產國丹麥,事實上這家公司是由1600個當地水貂養殖者共同擁有。

但皮草目前在歐洲之外的產地還是無法保證獲取皮毛的人道性。

據《環球時報》援引《南方周末》的報導稱,隨機採訪中有超過半數受訪者都看過活體剝皮、虐待動物的皮草農場視頻。

而國際時裝周上,反皮草人士在抗議時常舉著血淋淋的動物剝皮屍體照片,或是拿著喇叭高聲重複播放著剝皮時的慘叫聲。

這些抗議的重點都把矛頭直指「動物福利」方面,而國際毛皮協會CEOMark Oaten也曾表示,中國的皮毛農場由於監督不到位,也會時常流出虐待動物的視頻,而這一問題很有可能正廣泛存在著。

不過在楊俊傑眼中,皮草這個備受爭議的材質可能還不會在西方市場失去話語權。

這是因為,那些被動物保護組織「圍攻」的主要陣地往往也是時裝業界最有影響力的平台,無法立刻就和全球的皮草製品都劃清界限。

比如楊俊傑就打算下一季度的時裝發布會還繼續在紐約舉辦,這是一個出於塑造品牌的決定,「現在我想先打出品牌知名度,紐約時裝周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我想先在那邊發布新品然後再回上海做複製秀。

事實上,皮草市場的發展態勢仍然蓬勃,而且消費群體的年齡有下移的趨勢。

為楊俊傑提供原材料支持的哥本哈根皮草公司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皮草拍賣行,其中國區總裁崔溢雲在接受介面採訪時表示,奢侈品集體抵制皮草還未對業內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相反,由於自帶話題性,抵制皮草極其容易被當作時尚品牌的營銷工具。

不然,這種只反皮草不反皮革的做法尚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善意。

目前來看,聲勢浩大的棄用皮草的確未動搖這一行業的根本。

根據國際毛皮協會的統計,2018秋冬季國際時裝周上,使用皮草的品牌占比還是高達64%。

「大家有時候很容易把小機率事件擴大到大機率事件,連續幾個品牌說棄用皮草後,大家就預言皮草要退出歷史舞台了,其實沒有。

」崔溢雲說。

被逐漸淹沒的支持聲

皮草行業可能陷入了「沉默的螺旋」之中——反對聲浪越來越大,支持的一方反而不敢發聲了。

即便在時尚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美國版《Vogue》主編AnnaWintour和法國版《Vogue》前主編CarineRoitfeld,都曾高調錶示支持天然皮草,但人們記住的往往也只是Wintour在秀場外被動物保護人士扔餡餅的八卦。

他們支持天然皮草的原因很明確——這是種可在一個月內就能降解的環保材料,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等。

而生產過程也主要在農場進行,碳排放比人造纖維少20%至30%。

水貂的骨粉、脂肪等其他身體部位則被用於集中供熱、製造生物柴油等領域。

而適當地使用天然皮草也關乎自然平衡,國際毛皮協會的美國副總裁Nancy Daigneault曾表示:「如果我們不用,皮草還是在那裡。

北美部分地區的狐狸和郊狼數量充沛,所以只要獵殺規模符合政府標準,就不會影響到動物族群的生存和延續。

事實上,如果沒有了人工抓捕來減少這些捕食者的數量,美洲鶴之類的珍稀動物的數量反而會因此減少。

同時,國際毛皮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王意補充道,皮草行業的回收也是較為完善的。

雖然天然皮草的耐用度一般在30年以上,但東北專業的皮草零售點都會有專門的回收和改造部門。

可真正了解這一事實的人並不多。

皮草行業的發聲總是吃閉門羹還是要歸咎於行業本身。

崔溢雲承認,作為皮草產業鏈最源頭的公司,哥本哈根皮草和行業內人士以及品牌溝通多些,沒能在消費者端實現高效溝通。

「皮草並不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加之我們的聲音不夠大,在和消費者溝通時他們已經對皮草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成立於1949年的國際毛皮協會也是皮草行業中重要的組織之一,目前在全球有50個國家會員。

除了為皮草交易指定貿易規則、行業規範,也會承擔一部分為行業發聲的責任。

然而據王意介紹,日常工作中更多接觸到的還是行業內人士,與消費者的溝通不夠深入。

從行業基層看,從業人員多處於社會傳播弱勢端也是發聲少的原因之一。

崔溢雲表示,皮草行業的大部分從業人員基本都是養殖戶,缺少宣傳和營銷的資源和能力。

在中國,大部分皮草的生產合加工企都是農民身份的私營企業主,因此也缺乏傳播的意識和財力。

因此哥本哈根皮草如今則想通過年輕設計師來發聲,「我們現在會和許多年輕設計師去合作,讓他們從早期對皮草這種材質形成一種正確認識,然後去傳達給年輕消費者。

」崔溢雲說。

楊俊傑就是合作設計師之一,皮草的創新穿法是他想開闢的新路徑。

「如果條件允許,我春夏、秋冬兩個季度都會使用皮草,主要是材質的使用量和工藝會不一樣,」他說,「春夏的話,可以把很薄的貂絨幾何切割,和半透明的面料結合在一起,最後做出來就好像是貂絨懸浮在空中一樣。

發聲少、效果差不僅會影響行業形象,還會造成從業人員的壓力。

KarlLargerfeld就曾對《紐約時報》表示過這一擔憂:「不穿毛皮說得容易,但它是一個行業,如果抵制皮草行業,誰為失業人士支付薪水?」

目前,國際毛皮協會統計的全球專業類毛皮從業者約有100萬人。

而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的統計,中國的毛皮專業從業者已經達到了500萬人。

據王意介紹,中國已經是繼歐洲之後的第二大皮草原材料生產區,同時也是最大的皮草零售市場、最大的加工市場。

因此,作為產業鏈成熟的國際化行業,皮草市場的生死存亡關乎著許多從業者的未來去向。

目前,想在皮草的社會負面輿論和行業就業責任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並不容易,但一些人已經尋找了不少替代方案,比如真假皮草混用、或讓純人造皮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時裝設計中。

如今,Stella McCartney、Miu Miu、Ralph Lauren、HugoBoss、H&M和Topshop等品牌都熱衷於使用人造皮草。

隨著行業壯大,2016年還誕生了一個組織「人造皮草協會(Faux FurInstitute)」,該組織創始人ArnaudBrunois表示,2017年時尚界推出的新系列中,幾乎全為人造皮草的品牌約有220個,部分品牌則是真假混用。

人造皮草的存在也幫助消費者降低了入手門檻。

楊俊傑雖然也是天然皮草的擁護者,但是作為新生品牌,出於商業角度考慮他有部分皮草也選擇了人造皮草。

「我覺得人造、天然一定要兩手抓,在我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品牌形象之前,得有個說服別人來買的理由。

但其實人造皮草並不能解決天然皮草的問題,反而可能帶來新的環境污染。

今年初,國際毛皮協會發布了一個94秒的視頻。

主要內容是介紹工廠如何從化石燃料提取化學品、製成尼龍和聚酯纖維來生產人造皮草,進而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皮草生意在中國依然在增長

因而歸根究底,推進皮草行業的透明化和轉型創新、將獲取皮毛的渠道和方法納入法律可監測的範圍更為重要。

畢竟皮草製品在國際上還是存在實實在在的需求,對於北歐、俄羅斯、中國東北等嚴寒地區的居民來說,無疑皮草是最實用的,它的溫暖和耐用性深受消費者歡迎,哥本哈根皮草公司負責動物衛生和公共事務執行副總裁SanderJacobsen曾這樣表示。

中國的皮草生意在5年前的確處於最蓬勃發展的階段,但其銷售額在2014年後因反腐、動物保護意識覺醒等因素有一定下降。

「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炒皮草,砸了幾千萬進去,今年環境不好,之前囤著的貨出不掉。

為了抵押銀行貸款,他家陸續賣了幾個廠,也關了一兩家商鋪,但資金還是周轉不來。

」姚先生是一家海寧皮革城的皮草商鋪老闆,他曾在採訪中說道。

從2014年開始,他家的生意急轉直下,迫使這家家族企業裁員和倒閉。

因為皮草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國際行情不好時中國也會受到影響。

王意介紹道,毛皮從歐洲出產後運到中國市場加工,然後會分銷至俄羅斯、歐洲和美洲等地去銷售。

同時,來自於全球加工製造的毛皮也會賣到中國來銷售。

近兩年,國際貂皮、狐狸皮價格不斷下跌,致使中國本土皮草製品不得不壓低價格。

不過由於中國消費者對於皮草還是很熱衷,使得中國市場總體依然呈現出增長態勢。

據《南華早報》最新報導,即使是在香港,消費者也有較強的意願購買輕皮草。

而國際毛皮協會也預期,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奢侈品消費者仍視皮草為身份象徵。

因此,哥本哈根皮草出口的產品中,95%以上都是銷往亞洲,特別是中國,這裡是丹麥大部分大型毛皮工廠的主要客戶。

根據國際皮毛協會(IFF)可以提供的最新且最完整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皮草零售總額為169億美元,是德國或美國的十倍還多,而這兩個已經是皮草的最主要消費市場。

Jacobsen當然對於中國皮草的持續增長抱有肯定態度,「在過去十年里,零售產業一直在增長,再考慮到目前社會經濟的利好因素,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種增長會繼續下去。

但需要注意的是,IFF執行長MarkOaten也提出了不可忽視的一點:Gucci等品牌的決定確實影響了中國的道德選擇,因為像西方消費者一樣,中國消費者同樣對西方主要的幾個時裝屋的決策十分敏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