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奢侈品消費再創新高 隨之繁榮的山寨仿貨將如何控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摘要:在全球奢侈品消費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的消費者儼然成為了奢侈品牌的救世主。
預計至2025年,中國消費者將會撐起奢侈品消費的半壁江山,成為奢侈品消費的全球主力軍。
但在消費繁榮的外表下,卻暗藏著山寨奢侈品泛濫的危機,面對真與假,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又將如何應對?
根據《麥肯錫2017中國奢侈品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08至2016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從全球占比12%上升至32%,購買奢侈品的家庭翻了一番。
有趣的是,購買力大幅提升的同時,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價差卻越來越敏感,2012年,60%的消費者願意接受20%的價差,而如今卻僅有20%的消費者對此能夠容忍。
消費者對價差的敏感,也催生出許多新興產業來彌補這一不足,例如代購、海淘、以及奢侈品二手交易等等,而這些產業的誕生,也為越來越多的山寨仿貨流入市場提供了入口,導致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前景不容樂觀。
日益增長的奢侈品消費背後的造假問題
-
各地新聞頻頻爆假,奢侈品造假問題日趨嚴重
2017年5月,廣州警方查獲一奢侈品造假團伙,該團伙曾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品牌開設三家奢侈品代購店鋪,且銷量一度排行平台前三。
2017年6月,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與奢侈品牌LV合作,成功摧毀湖南永州一奢侈品造假窩點,涉案金額達2.16億人民幣。
2017年11月,中國公安部和美國國土安全部共同破獲了一起特大跨國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例,成功摧毀一特大跨國犯罪網絡,並繳獲奢侈品牌仿品「路易威登」、「Gucci」、「勞力士」、「卡地亞」等共計3000餘件,涉案金額共計1億人民幣。
僅2017年,曝光大型奢侈品涉假的新聞就高達十幾起。
2.鑑定正品率逐月下降,大牌包包真假堪憂
涉假新聞僅是暴露仿品數量的冰山一角。
據奢侈品鑑定估價回收平台值哆少APP的鑑定數據顯示,2017年平台的綜合鑑定正品率僅有53.4%,將近一半的用戶買到了山寨仿品。
而其中時下最熱門的奢侈品牌LV的鑑定正品率為47.4%,MK為46.7%,BVLGARI為46.28%,Balenciaga為37.50%,CHANEL為31.4%。
2018年1月、2月、3月綜合鑑定正品率更是創新低,僅為53%。
大量來自海淘、代購處的奢侈品被鑑定為假,且數量日增。
錯綜複雜的多方面原因,造就了瘋狂的假貨市場
就目前來看,造成奢侈品仿品數量激增的因素非常多。
1.首先,奢侈品購買渠道五花八門
近幾年,年輕人對奢侈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奢侈品購買途徑又多種多樣,從專櫃到各大電商平台,從海外代購到二手買賣市場,都是他們購買奢侈品的重要途徑。
專櫃購買雖能保真,但因價格偏高,導致大部分消費者將眼光看向了電商平台或者海淘。
目前市場上的電商平台大都通過僱傭國外買手批量購買,或者讓具備資格的第三方銷售入駐平台進行奢侈品售賣。
但由於電商平台監管漏洞,導致這幾年被爆的假貨數量激增。
而找代購雖然是時下奢侈品消費用戶最經常的購買方式,但隨著小票作假、購物清單作假、直播作假等新聞的頻頻被爆,海外代購也不是最令人放心的購買渠道。
2.其次,仿品利潤高,懲罰少
我國法律對制假售假者的懲罰並不嚴厲,目前大都通過罰款的形式進行處罰。
據阿里巴巴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平台共排查出了5436條疑似制假線索,受執法資源緊張及諸多因素限制,執法機關接受了1910條,公安機關已經進行刑事打擊的有740條,但最終判決的僅有129人,而緩刑的居然有104人。
由此可見,制假售假被捕獲之後的實刑率僅19%,令人堪憂。
而這種低風險的行為卻能帶來巨大的「財富」。
2014年新京報網絡版曾發布一篇新聞,就大學生網上售賣奢侈品進行跟蹤報導,店主介紹其一年能獲利200萬元。
「不耽誤上課,一個月能賺十幾萬。
」「一些網店店主從我這拿貨,淘寶上或微信上賣800元左右,有的直接當真品賣,一個能賣近萬元。
絕對的暴利。
」低風險下的高利潤,導致假貨屢打不絕。
3.再次,奢侈品造假工藝日漸改進,普通消費者難以辨別
近兩年,關於正牌奢侈品質量的吐槽越來越多,Prada、Chanel等品牌多次上榜,相反仿品質量卻在不斷提升。
不僅如此,仿品還在製造工藝上越來越精細,甚至個別產品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除非是專業的奢侈品鑑定師,一般的奢侈品消費者很難通過肉眼判別奢侈品真假。
4.最後,奢侈品鑑定行業魚龍混雜,沒有形成專業體系和行業標準
雖然,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和值哆少一樣的奢侈品鑑定機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為消費者保駕護航。
但遺憾的是,我國奢侈品鑑定行業方興未艾,一方面,奢侈品鑑定師的數量和質量一直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半個月甚至幾天的「鑑定師速成班」機構,出來的學員理論不足,實戰為零,這樣所謂的「專家」進入市場,必將導致打假受挫。
另外一方面,我國並沒有形成或者出台專業的奢侈品鑑定體系和行業標準,導致奢侈品鑑定行業發展受阻,一直未能形成能夠與假貨相抗衡的力量。
困境之下,打假路漫漫,呼籲多方遏制社會造假行為
一、呼籲從法律層面,規範奢侈品市場
美國對造假的處罰極為嚴苛,一旦發現有冒用他人商標銷售的行為,無論獲利多少,都將面臨2,000,000美元的罰款,或者不超過10年的監禁。
如果犯案人員再次作案,這個懲罰額度還將翻倍,罰款金額上升至5,000,000美元,以及不超過20年的監禁。
而我國對奢侈品造假、售假行為的處罰,依據的是2004年國家頒布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假冒註冊商標罪,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時,當事人會被立案追訴: 1、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2、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3、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已銷售金額與尚未銷售的貨值金額合計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根據案情的輕重,當事人最多會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該項法規頒布在14年前,與今天的生產力和消費水平已經有較大的差距,亟需更新。
二、呼籲消費者增強分辨真偽的能力
消費者在接觸海淘、代購、二手交易等購買途徑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降低買到假貨的機率。
1、對價格有清晰的認知
不管是在哪一類渠道購買奢侈品,其價格都不會低於生產地的專櫃、商場和網站的最低價格。
在購買前,可先行對貨源地的價格進行了解,價格過低的不能買。
2、了解各渠道的購買規則
代購。
其收費通常是商品標價的10%~20%,或者是通過退稅的方式賺取代購費,郵費會另外計算,所以一般代購給出的價格都會比當地專櫃售價要高,如果持平甚至更低,建議不買;
海淘。
國內的海淘平台,多數扮演的是中間商的角色,為消費者進行商品採買。
因此消費者要認準電商的資質與信譽。
國外海淘,指的是消費者直接去國外電商平台購買商品,通過直郵或轉運的方式寄回國內,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要儘量選擇購買知名網站的直營商品。
二手市場。
二手奢侈品的真假比一手更加撲朔迷離,因此購買時最好諮詢第三方奢侈品鑑定專家的意見。
3、養成收貨立即驗貨的習慣
收到商品後,並不代表著交易的結束,即使是屢次光顧的賣家,也要提防其真假混賣的可能,消費者可以通過奢侈品鑑定專家進行線上或者線下的真偽鑑定。
筆者相信,只要社會上下齊心協力對抗假貨,山寨仿貨「繁榮」局面將不會長久。
資料參考:《麥肯錫2017中國奢侈品研究報告》
部分數據來源:值哆少APP
「代購」「海淘」假貨多?在這裡不用怕!
全民網際網路時代,代購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隨著電商經濟的發展,已有人把海外代購做成了一門生意。然而,越來越多的海外代購已經變質,無論是微信朋友圈由個體提供的代購,還是知名電商平台上的「海淘」,都...
專櫃沒假貨"的說法被美國徹底推翻,代購:"不怪我!"
中國不少人追求高端品質、奢侈品牌,國內「真假難辨」的市場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寧願多花點錢,多花點時間,也要買到真貨」,在大多數人心裡,在美國購物是值得信賴、有保障的。但今天,這個「美國夢」...
法國時代:如何保證海淘代購的安全?
日前,一則「假貨秒變海淘正品,幫凶竟是快遞公司」的新聞上了熱搜。據媒體報導,幾家著名快遞公司代收點竟然幫助假冒廠商偽造快遞單,虛構從香港、美國等海外發貨信息。而消費者慕名海淘的LV、Chanel...
維基揭秘重磅爆料,奢侈品有8個假貨坑,早知早藏!
小主們現實真真的殘酷吖~省吃儉用一年想犒勞自己一下,找海外代購買的驢牌包包是超A,某寶某東金鑽級賣家賣的也是假鉑金……但是事實需要揭穿,真相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