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大牌副線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范主說:Chanel從不推出年輕化的副線品牌,甚至也不乘勝追擊推出男裝線。

人們購買它,僅僅因為它代表著「Coco Chanel」!

(商務范|Song綜合報導)

奢侈品大牌玩副線已有不短的歷史。

最早嘗鮮的人是Armani。

1981年,Giorgio Armani創立副線品牌Emporio Armani。

之後,多家時裝品牌推出相應的副線。

從此,奢侈大牌不再令人望不可及。

他們一般都借著主線的名聲,為年輕且買不起主線品牌的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義大利時裝設計師Giorgio Armani先生

副線往往有親民的價格,卻有著跟主線一樣的華麗感。

然而,奢侈品的主體消費群靠的並不是這些中等收入的年輕群體,價格相對低的副線品牌的出現,再加上品牌的打折促銷策略,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主線品牌高端消費者的心。

當你在三里屯北區的MiuMiu旗艦店閒逛,猛然發現一件日本浮世繪鮮花圖案的皮草大衣,其原型赫然出自Prada 2013春夏秀場時,究竟應該作何取捨?

Prada 2013春夏時尚廣告

可見,原先目標顧客人群定位稍有重疊的不同產品線劃分,無疑會導致高端產品線的顧客被定位稍為低端的產品線消化。

況且這些年,奢侈品銷售處在下滑階段。

副線們有的喧賓奪主影響主線形象,有的品牌則副線太多令人迷惑。

而品牌子業務越小,越難維持之後商業運作帶來的開支。

LV寧願賣便宜的鑰匙扣,延長產品線,也不願玩一個副線的小LV。

副線品牌的改革風潮

除了Giorgio Armani外,還有眾多副線如Emporio Armani、Armani collezioni、EA7、Armani Jeans以及Armani Exchange等。

事實上,後幾個品牌現在基本都交由經銷商了。

Giorgio Armani

一位曾在阿瑪尼供職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曾經也討論過,阿瑪尼的副線是不是太多,會不會讓人產生混淆。

所以目前集中精力做好主線和高級定製外,只有Emporio Armani是由品牌全權管理的。

Emporio Armani

2011年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停止運營D&G,並且將D&G歸入到主線Dolce&Gabbana中。

當時,這個消息可謂震驚時尚界,還引發一群D&G死忠們的最後一波搶購。

其實當時品牌年收入約4億歐元,相當不錯。

但這一合併取消掉了D&G的人員配備以及時裝秀,營銷活動和門店帶來的所有費用。

D&G 2011秋冬時尚廣告

Dolce&Gabbana做了這樣的改變,其他的品牌則精簡了品牌組合。

子品牌的銷售業績如果不能維持相應的固定成本,虧損風險不言而喻。

子業務越小,越難維持其後面商業運作帶來的巨大開支:設計團隊、showroom、銷售活動、秀和旗艦店。

Dolce & Gabbana 2016冬季男裝

一些品牌將低價產品併入到主線中,還有一些品牌則在同一門店中銷售副線品牌,消減大量額外的門店開支。

但消費者因此會產生疑惑:有時不是很清楚哪些是副線,哪些是同線產品。

「現在已經沒有Zegna Sport這個獨立的品牌了,它和Z Zegna合併成為全新的Z Zegna,而且,我們也不是傑尼亞的副線,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品牌,是同等的。

最近,如果你逛到Z Zegna的店鋪中,只要言語中流露出半點對於「副線」的疑問,營業員們一定會這樣和你強調。

Zegna Sport 2012春夏海報

其實全新的Z Zegna去年在義大利已經宣布亮出新身份,並且把2015年春夏作為新起點。

「事實上Z Zegna從創立初始就不是傑尼亞的副線。

」傑尼亞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Z Zegna 2015-2016 秋冬Preview Collection

副線的另一種做法就是獨立單幹,如同Prada對Miu Miu定位的重塑。

MiuMiu作為Prada的副線出現在Miuccia Prada女士創造力的頂峰時期,以這位Miuccia小名命名的品牌從一開始就走上與Prada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隨著兩者愈發相似,其面臨的品牌壓力也逐漸增加。

Miu Miu 2015春夏廣告

如今,Miu Miu表明和Prada已是兩個獨立的主體,而不是誰依附著誰。

「獨立設計師」占領市場 副線品牌岌岌可危

在最近的幾個市場周期中,副線的市場位置發生了劇變。

過去一直占據中游市場的副線,必須和輕奢產品(例如Michael Kors,Tory Burch)競爭,而後者將產品定位為真正的主線。

Tory Burch 2015早春系列

除了輕奢,消費者還能選擇購買更高級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3.1 Phillip Lim Women&Men lookbook

像3.1 Phillip Lim和Alexander Wang,或者設計師和大零售商合作的品牌,都給大牌副線帶來了衝擊。

這些後來者產銷量更大,價格也更有競爭力;產品成品周期非常快,緊跟最新時尚;產品線多,也能獨立成店。

Alexander Wang 2015 RTW

目前只有少數有深厚品牌影響力,足夠多的產品線和後續潛力的副線能很好維持單品牌店,例如DKNY和Marc by Marc Jacobs,能和市場上後起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競爭而毫無懼色。

Donna Karan 2015春夏時尚大片

Donna Karan副線品牌DKNY(Donna Karan New York)

副線的競爭力日漸下降,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成長讓他們對副線本身的認識改變了。

Marc Jacobs Men's RTW

「我幾年前有一陣子特別迷這些副線,去一趟香港便買回很多Marc by Marc Jacobs和DKNY,畢竟主線太貴,副線可以說滿足了某種心理吧。

但如今,我更愛設計師品牌。

」在IT業工作的Rebecca說,「而且很多副線過於依附主線的logo,給人的感覺是不獨立,也不夠獨特,性價比不高。

Marc by Marc Jacobs Women's RTW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那些希望活下去的副線渴望獨立門戶,與主線平級。

「副線起初誕生時不得不依靠主線,因為這可以讓名不見經傳的它們迅速成功,至於站穩後,自然更想成為獨立主體,否則它永遠只是附屬品。

」一位業內人士說。

從長遠來看,副線如果能和主線有好的平衡,有獨立且強大的品牌標識,同時和主線之間達成很有效的聯盟,將會發展得很好。

但對於大多數品牌來說,把低價位的產品合併入主線可能更實際。

(商務范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商務范』附ID:bfan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普貼|大牌副線知幾何?

不知你們是否也有這種感覺?貌似有些品牌實在讓人傻傻分不清,明明有Giorgio Armani卻又有Emporio Armani,Love Moschino和Moschino也只差一個「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