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義大利|走在古典主義通向現代主義的橋段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走出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窄小的後門,又忍不住向里窺探時,縈繞腦海的問題開始發酵:古典藝術比較客觀地描繪事物,而近現代藝術則解體客觀形象又晦澀異樣。

是什麼改變了藝術家們主觀的視覺,又讓人們逐步皈依到他們的審美範疇?假如我處於那個時代,我會收藏這些東西嗎?

2017年9月,我專程赴文藝復興的策源地義大利,歷時二十天的義大利藝術之旅,觀看了五個專業美術館和五家博物館以及八座教堂兼博物館,試圖通過旅行領悟古典主義蛻變成現代主義的精神實質。

佛羅倫斯「韋其奧宮」,收藏有卡爾馬喬、魯本斯、提香、米開朗基羅等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

「具象寫實」王朝逐漸暗淡

時光倒轉600年,14-17世紀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是歐洲社會精神危機、藝術危機在文化領域的綜合反映。

隨著印象派大師莫奈、馬奈、雷諾瓦、梵谷、高更、塞尚等的崛起,以及工業革命的到來,古典主義大師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文西、提香、卡拉瓦喬、倫勃朗、魯本斯等建立的「具象寫實」王朝,似乎一夜之間大廈將傾。

18世紀60年代以來,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械化讓人們驚嘆不已,之後的兩次世界大戰又使整個社會的身心受到重創,這些都改變了人們的精神和視覺習慣。

藝術家們更敏銳地注重主觀感知和表現形式,開始叛逆傳統拋棄照搬自然的描繪法則。

特別是二戰時期,許多當時在歐洲嶄露頭角的先鋒藝術家為躲避戰爭,帶著歇斯底里的心態逃往美國。

這些聚居於紐約的藝術家在酒館、咖啡館和派對上,傳播著任意妄為的醉生夢死。

這一時期產生的架上藝術,出現了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追求畫面無序空間及結構錯亂,設色隨意灑潑和缺乏透視的點線縱橫等。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現代藝術女收藏家佩吉·古根海姆說:「藝術反映時代,它必須隨著世界的巨變而徹底改變。

羅馬博爾蓋塞博物館,是以貝爾尼尼的雕塑為主,還有卡爾馬喬、提香、拉斐爾、達·文西等的作品。

貝爾尼尼雕塑《搶奪帕爾塞夫涅》 羅馬博爾蓋塞館藏

在義大利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內,當我站在卡拉瓦喬、波提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倫勃朗、魯本斯、喬托、馬薩喬、利皮、博斯等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前時,我有些不能自持,總想靠近些再靠近些,以至於報警鈴響。

在米蘭聖母感恩修道院,我終於得以來到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的壁畫下,儘管只限15分鐘瞻仰時間(米蘭聖母感恩修道院門票的預約是從2017年7月開始,至9月初才預約成功),一種複雜的美學情懷使我眼框濕潤。

米蘭聖母感恩修道內壁畫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達·文西 《 最後的晚餐》局部

達·文西首次突破了自人類繪畫史誕生以來就從未改變過的「世俗人物繪畫」模式,開創了人物表情傳達「內心變化」的先河,其影響似繪畫史上照徹夜空的燈塔。

而15-16世紀名動畫壇的荷蘭畫家希羅尼穆斯·博斯,則被譽為是超現實主義的發端。

當我在威尼斯美術學院美術館看到博斯的《來世》等幾幅畫作後,詫異其超凡的想像力以及魔怪般的諷刺意味,其怪誕的表現手法對20世紀米羅、達利等超現實主義大師有著極大的影響。

古典藝術大師們為世界藝術史留下了與日月同輝的藝術寶藏。

假如簡單梳理一下世界藝術史,便會發現,這些古典主義大師是世界繪畫史上最堅實的磐石,沒有他們,就沒有從拜占庭宗教世俗神像到人文主義誘發的文藝復興,並影響到巴洛克時期的寫真主義,進而出現洛可可的華麗和新古典主義的榮歸,以及19世紀印象派的誕生。

現代主義顛覆視覺藝術

隨著工業革命和二戰的結束,現代主義的流派呈現出多樣性和觀念性,從19世紀60年代的印象派,至野獸派、立體派、荷蘭風格畫派、抽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構成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這樣一場洋洋洒洒顛覆視覺藝術的大革命之後,才有了20世紀後半葉和21世紀的當代藝術。

可以說,要想理解和看懂當代藝術,就必須跨過現代主義藝術這道門檻。

走出博物館和美術館,我在威尼斯商業橋拍攝大運河的夜景,穿行於小巷中時不時會看到有畫廊在營業。

在羅馬、佛羅倫斯、米蘭以及比薩,都可看到不少裝飾明快的畫廊。

我信步逛了十幾家畫廊,基本都是現代主義遺風或當代藝術的況味,幾乎看不到寫實主義的作品,只有在街頭廣場才能看到畫師為遊人畫肖像。

現當代藝術是有規律可循的,而不是「小孩兒都能畫」的任意塗鴉。

現當代藝術家們不僅有著先知先覺天賦,其精神著力發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觀世界,而是使藝術家自己從呆板、機械、固有的世俗陰影中走出來,主張人的下意識得到一瞬間感受的神秘快感。

理論界把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這些先鋒藝術家的作品,統稱為現代藝術,這是有強烈現實意義的。

例如,畢卡索的名作《格爾尼卡》,表現出了一個有強烈正義感藝術家的和平精神。

《格爾尼卡》表現的是二戰1937年德軍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的情景,用立體藝術和超現實的畫面表現城市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

野蠻的公牛象徵著強暴,西班牙就像一匹受傷的馬,閃亮的燈火象徵著光明與希望,是一幅具有非凡歷史意義的偉大作品,也表現出了畢卡索的意志力和責任感。

畢卡索《 海灘上的詩人》 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館藏

現代主義藝術還表現在民主、自由和直覺、理念上,並有深層次情感的流露。

在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我仔細端詳了馬塞爾·杜尚一幅名為《列車上憂鬱的青年》的畫作,並聯想到這位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創始人,曾將小便池送進展覽廳,並美其名曰《噴泉》的「趣聞」,杜尚卻是一位裝置藝術的先行者。

20世紀初,杜尚就開始了他嘲弄以往審美的本本主義,讚揚荒唐而標新立異的超現實主義行為,並認為藝術根本沒有所謂權威和經典,一切都可以反叛,認為「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表現出寬厚的民主胸懷。

他認為沒有所謂藝術與非藝術之分和美與丑之分,他的藝術思想對後世藝術創作影響巨大,特別是當代藝術仍在沿用杜尚一些「藝術非藝術」的觀念。

杜尚《 列車上憂鬱的青年》 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館藏

20世紀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傑克遜·波洛克雖然只在世44年(1912-1956),但其難以言表的「滴畫法」讓其譽滿全球,他採用顏料罐懸空按一定規律漏灑在畫布上而形成一幅作品,改變了架上繪畫和筆觸感的意義,成為20世紀劃時代的現代主義的翹楚。

在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我在波洛克重要作品之一的《魔法森林》畫幅前駐足了一小時,試圖解析這幅沒有空間、沒有結構、沒有主次而漫無邊際,只有似乎盤根錯節、雜亂無序、點線糾纏不休的名畫。

這種努力最後幾乎是徒勞的,但有一點波洛克告訴我,脫離了具象的森林裡蘊藏著自然的韻律,大自然的圖像是交織在一起的,乍看之下縱橫交錯無序可言,但它們都有各自存在的規律。

我們從中任意切出一塊圖像都是由自然法則所形成,這大概就是佛洛伊德所說的「 分形」法。

波洛克認為藝術是自由的,只要是自己主觀意識對事物的反映,不論任何材料都可以創造出有情感的藝術來。

傑克遜·波洛克的藝術聲名遠播,中國畫現代大師張大千晚年潑彩以及林鳳眠、吳冠中、台灣著名畫家劉國松無不受波洛克的影響而名動畫壇。

波洛克《魔法深林》 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館藏

魯本斯《耶穌之光》

當代藝術即是現代藝術的繼往開來

歷時二十天的義大利藝術之旅,我觀看了五個專業美術館和五家博物館,以及八座教堂兼博物館,包括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梵蒂岡博物館、卡皮托里尼博物館、威尼斯宮、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美術館和烏菲齊美術館、皮提宮博物館、韋其奧宮博物館、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以及威尼斯美術學院美術館。

粗略統計瀏覽了300 多幅古典主義大師和220多幅現代主義大師的繪畫作品,近300尊古典主義大師和30多尊現代主義大師的雕塑作品。

康定斯基 《 向上》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館藏

達利 《 夢馬》 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館藏

蒙德利安 《 灰色與紅色》系列 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館藏

由於義大利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文版的介紹書籍極少,一路上由略通歐洲古典主義美術史的女兒介紹,才得以基本完成此程藝術之旅。

最後,畢卡索、馬蒂斯、蒙德里安、康定斯基、雷吉爾、巴拉克、恩斯特、米羅、達利、瑪格麗特、波洛克、布蘭庫西、賈科梅蒂、普希茨、佩夫斯納、摩爾等現代主義藝術家似乎告訴我:超現實主義藝術發展以來,世界美術主流已經走出了「具象藝術」客觀存在主義,未來平面和立體藝術不以「寫真」為根本目的,攝影術的發展已經取代繪畫技術的實用性,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即將超越人類在某些領域的功能。

但藝術仍可以做攝影、網際網路涉及不了的人類精神世界,即體現世界的實質而不是表象的藝術,當代藝術即是現代藝術的繼往開來。

-END-

圖、文/高鵬飛

今日編輯 / 雨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台有:微信公眾平台、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台,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台!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scpm200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