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了很多促銷活動,產品反而推廣不出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促銷活動」,是營銷的最常見手段,然而它也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合理運用常常瞬間殺敵無數,操作不當卻又會自損品牌。

有一個賣首飾的朋友,發現自己的產品趕上一次節日促銷之後,用戶下單率就明顯上升。

於是開始對促銷手段上癮,可是在多次促銷後卻發現:自己的首飾只有在促銷的時候才能賣出去,價格正常的時候根本沒人買。

最終在計算了自己的投入產出後,發現這樣沒法賺錢,就乾脆直接把產品線砍掉,所有庫存首飾當贈品送了。

而,正值熱點節日的年終:雙十一、感恩節、雙12、聖誕節、元旦、春節…...有太多理由讓營銷人策劃一場場促銷活動,無數降價奇招大法騰空出世,

然而,有的促銷讓品牌一舉騰飛,有的卻變成了品牌的自殺。

所以,今天的文還是先為大家分析:降價促銷,什麼情況下效果最好?如何做不傷害品牌?

然而,「促銷活動」又是不得不用的一個見效和回饋顧客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們文章重點分析-使用「促銷活動」,必須要了解以下三大問題:

1. 為什麼降價促銷經常會「自傷」?

刺激依賴問題——回歸到正常價格後,消費者不再購買

停止服務興奮劑,人的精神狀態立馬下降,這就是「刺激依賴」的問題——單純的外部刺激並沒有改變人的長期態度,導致一旦外部刺激消失,短期的「繁榮效果」立馬減弱。

有這樣一個研究:

心理學家讓兩組被試者都嘗試玩一個新的積木遊戲,第一組每完成一關就給1美元獎勵(綁定一個外部刺激),第二組則沒有任何獎勵。

玩了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宣布實驗結束,他們可以自由活動了。

有獎勵的那一組立馬停止玩遊戲,開始四處逛逛、看看雜誌來消磨時間,而無獎勵的那一組,大部分成員則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繼續玩遊戲。

這是因為人都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歸因。

有獎勵的那一組暗示自己「我玩遊戲就是為了賺錢」,所以,玩遊戲的行為並沒有怎麼改變他們的態度,讓他們愛上遊戲。

無獎勵的那一組則沒有這個動機,更加容易向自己暗示「我玩遊戲是因為它確實好玩」,從而真正改變了自己的態度。

可見,單純的外部刺激很難改變人的長期態度——單純靠獎勵來讓別人玩遊戲,他們很難真正愛上這個遊戲;單純靠打折促銷,讓人產生占便宜心理來購買,也很難讓人真正喜歡上這個產品。

刺激適應問題——經常促銷活動,每次效果越來越差

就像第一次使用興奮劑時效果最好,重複使用時效果逐漸變差,這就叫「刺激適應」問題——隨著刺激次數的不斷增多,我們對每次刺激的反應越來越少。

打折促銷也是這樣——即使一個用戶完全不理解某個產品,也不想要某個產品,但單純看到該產品「價格低於正常價格」這個信息,就非常容易因為占便宜的心理而購買,每買一次,內心就會「爽一下」。

但打折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普遍之後,每次打折給人帶來的「爽」感就會逐步減弱甚至消失。

2. 促銷活動,什麼情況下效果最好?

促銷活動是一種外部刺激,它和產品本身無關。

這種營銷手段,不能讓消費者更了解你的產品,不能讓消費者產生購買動機(這才是要重視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人因為「占便宜心理」,進行購買嘗試。

所以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

用戶初次接受比較困難。

比如某個付費遊戲,既提高了用戶體驗,也提高了支出(他可能本來沒有玩遊戲的預算)

用戶一旦初次接受,就容易持續性購買。

比如約我社交平台等,通過活動吸引用戶,一般接受了就不容易放棄,畢竟有滿意的體驗過程。

用戶可以從產品本身獲得購買動機。

比如遊戲好玩,用一次就知道了,產品本身的使用提供了購買動機。

而保健品用了之後沒有直接感覺,就需要靠前期的營銷提供購買動機,單純的打折就要在適當的時間段去拉動。

3. 促銷活動,如何降低品牌的負面效果?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讓他們把賺錢當成玩遊戲的原因(改變歸因)。

比如,你跟玩家說:各位能夠踴躍支持參加我們的活動,給每人1美元權當感謝。

這樣他們就不會把「賺錢」放到玩遊戲的動機里,而是放到「踴躍支持」這個動機里。

同樣,如果想要促銷活動對品牌的傷害,也要這樣做:

把獲得低價折扣,歸因到另外一件事情上,而不是歸因到自己購買產品的動機上。

大致有以下這些方面:

1、特殊身份歸因: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某種特殊身份,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積分過了5000的會員才能獲得折扣,第一批眾籌的支持者才能獲得折扣,過生日的朋友才能獲得折扣等。

像Costco超市天天的折扣和低價,但只有年費會員才能享有。

2、特殊行為歸因: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某種特殊行為,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寫段產品體驗感受的文案可以獲得折扣,玩遊戲連過三關才能獲得折扣,購買多少金額的規定產品才能獲得折扣等。

3、特殊時間歸因: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某個特殊時間或者某個特殊事件,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因為中國隊奪取世界盃冠軍,我們才打折的,平時不打折。

(因為三周年店慶,母親節......)

4、特殊產品歸因:如果消費者獲得降價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產品,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高價的服裝時尚品,只有少量過時款才會打折。

5、渠道歸因:如果消費者感覺自己之所以能遇到產品降價,不是品牌的行為而是第三方渠道的行為,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消費者如果感覺唯品會上某品牌衣服很便宜,不是因為該品牌主動降價,而是因為唯品會自己掏錢補貼用戶,那麼在品牌回歸到正常價格後,仍然會購買該品牌產品。

這就是為什麼天貓雙十一,一定要向外部強調:之所以這麼便宜,是我們天貓在出錢補貼,不關品牌商的事(即使實際情況不是這樣)。

6、利他歸因:如果消費者認為自己獲得優惠,不是為了貪便宜,而是為了幫助他人,就會減少對自己購買產品動機的傷害。

比如某些平台服務,當你向朋友推薦的時候,朋友和自己都能獲得優惠。

總之,當消費者把降價促銷更多理解成企業被動的、臨時性的行為,或者和自己購買產品以外的行動有關的行為,就會降低這種外部刺激造成的負面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