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薦賞|最牛第一夫人:丈夫被刺死在身旁,兒子墜機身亡,她仍將自己活成了不可取代的傳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傑奎琳傳記電影《第一夫人》入圍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名單,並收穫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獎項提名

傑奎琳·甘迺迪作為曾經的美國第一夫人,她的個人魅力是美國歷史上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不能比擬的。

她獨特的氣質、高雅的舉止、豐厚的知識底蘊以及開天闢地的膽識影響了同時代的美國人,她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風範。

「突然一聲脆響,像是汽車發動機逆火的聲音。

我的眼前蒙上了一層紅霧。

緊接著又是兩響。

傑克的身子像提線木偶似的一彈而起,又跌落在座位上。

他的腦漿迸濺到我的腿上,鮮血混雜著碎骨和肌肉組織噴射到我身上......」

這是傑奎琳回憶她的丈夫,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的場景。

直至多年過去,這驚心動魄的一幕仍是她餘生無法揮除的夢魘。

1963年11月22日清早,甘迺迪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

中午12點30分,當車隊駛經一座大樓的時候,從五層樓的一個窗口連發的三顆子彈,猝然擊中了甘迺迪的腦部和頸部,瞬間便將他置於死地......

甘迺迪被刺殺前幾分鐘經過達拉斯迪利廣場

後來飛回華盛頓的途中,傑奎琳就坐在丈夫的靈柩邊,傑奎琳的長筒襪和粉紅襯衫上沾滿了血跡和腦漿。

無論是誰勸說她換下衣服時,傑奎琳都堅定地搖搖頭,說道:「讓他們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吧!」

這個優雅得讓全世界都膜拜的女人,卻在那一刻展現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孫子兵法》說:「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而傑奎琳胸藏千壑的大將之風可上溯至她支離破碎的童年。

年輕的第一夫人傑奎琳帶著2個未成年的孩子參加甘迺迪總統的葬禮

01.

1929年7月28日,傑奎琳出生在紐約長島。

父親傑克·布維爾則是個出名的花花公子,放縱不羈,揮金如土。

童年的傑奎琳(中)和父母合影

在傑奎琳幼年的記憶中,個性大相逕庭的父母經常爭吵不休,家裡演變為硝煙瀰漫的戰場。

傑奎琳13歲時,一直搖搖欲墜的家庭終於分崩離析。

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中,傑奎琳從小就養成了叛逆的性格,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會奮力去爭取。

在彼此視作仇讎的父母中間「斡旋」,她也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察言觀色的本領,能夠巧化干戈,泰然自如地應對每一次危機。

少女時代的傑奎琳

1947年9月,傑奎琳進入享有盛譽的瓦薩大學。

她學習起來遊刃有餘,成績斐然。

雖然魅力四射,卻又不會搶盡風頭。

她幽默詼諧的語言常常令人如沐春風,儘管年紀輕輕,但已經表現出不甘於時、不苟於世的前瞻性。

在她的一本筆記上,人們看到她寫下這樣雄心勃勃的句子:「絕不做一個家庭主婦。

從立意不做金絲雀開始,她便將目光放眼於更廣闊的舞台。

大學時期的傑奎琳(右)

在獲得《時尚》雜誌舉辦的以全國女大學生為對象的表演大賽冠軍後,傑奎琳以令人歆羨的出色成績從大學畢業了。

讓人詫異不已的是,她甩掉了對自己痴心絕對的男友,只身前往加拿大。

這個在大學校園裡,令多少女生瘋狂追逐的偶像式男友,高大、英俊,但他卻不是傑奎琳渴望遇到的男人。

所以,她揮劍斬情絲。

這和她日後的諸多決定與行為如出一轍:不躊躇,不戀棧。

該當機立斷時絕不優柔寡斷。

大學畢業後,傑奎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華盛頓先驅時報》擔任攝影記者

不久之後,傑奎琳認識了比自己大12歲,名字叫約翰·甘迺迪的36歲男人。

當時的甘迺迪已經開始在政壇展露頭角,正在進行馬薩諸賽州參議員的競選。

認識甘迺迪以後,傑奎琳卻對甘迺迪顯得漠不關心,但她的若即若離讓他心癢難耐。

甘迺迪在美國算得上是一流王子,閱人無數的他從來沒見過以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女人。

多少名媛絕色為得不到他的垂憐而黯然神傷,唯有她在他面前不卑不亢。

傑奎琳與甘迺迪

每天傑奎琳在甘迺迪的辦公室里上班,獨自完成難度極高的資料編輯,而且還翻譯了甘迺迪需要的各種外文書籍,並主動處理了運營辦公室所需要的各種複雜的事務。

每當有政治性晚餐時,她都會與他一同前往。

但是,她卻屢屢拒絕甘迺迪的殷勤相邀。

當甘迺迪向她求婚的時候,安之若素的她並沒有表現出大喜過望,甚至,根本就不跟甘迺迪打招呼,突然去歐洲旅遊,而且一去就是四周。

把甘迺迪一個人丟在美國,讓他獨自嘗盡了被輕慢被拋棄的痛苦與羞辱。

敢採用這種方式對待甘迺迪的,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

讓當時美國最優秀的男人甘迺迪成為自己丈夫的那個晚上,傑奎琳在日記中寫道:「我終於將參議院最有希望的男人掌握在自己手中。

傑奎琳與甘迺迪

有人說,「英雄,必須駕馭最難的東西,那個東西就是自己。

」而與自己博弈的過程,就是摒棄游移不定,畏葸懦弱,連同井底之蛙的短視,妄自菲薄的彷徨。

所以,從一開始,遊戲的主動權就始終掌握在傑奎琳的手中。

戰爭雄鷹、美男子、屈指可數的富翁之子、現任參議院議員的甘迺迪,完全被一個性格獨立、富有遠見卓識的女人——傑奎琳——所征服。

1953年,傑奎琳與甘迺迪結婚

02.

1960年11月,約翰·甘迺迪當上了美國第35屆總統。

傑奎琳不願意聊作花瓶,她也要為國家貢獻出自己的熱情與才智。

其實傑奎琳對政治的熱衷在甘迺迪競選總統時就已顯露出來。

她不是政治武器,但她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政治活動,她寫了兩萬多封信,並在那些剛入籍的選民面前分別用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發表講話。

即使在傑奎琳快臨產的時候,仍不輟筆耕,為報紙寫名為「競選夫人」的專欄。

陪著丈夫甘迺迪一起參加競選活動的傑奎琳

深諳夫妻相處之道的傑奎琳曾經說過,「婚姻成功的決竅在於妻子應該讓丈夫去干他應該干、喜歡干、幹得好的事情,那樣,妻子的滿足感也會隨之而來。

」傑奎琳在甘迺迪競選總統的過程中,一直幫丈夫站台助威,她優雅的氣質與豐富的學識給民眾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無疑讓士氣正酣的甘迺迪如虎添翼。

第一夫人傑奎琳入住白宮後,並不想成為養尊處優的貴婦,她要在自己的疆域縱橫捭闔。

於是,在她的主持下,成立了「白宮藝術委員會」,對白宮進行了顛覆性的整修與重建。

傑奎琳在白宮

傑奎琳通過各種方式募集到了大量的資金,整個的裝修過程並未動用國家一分錢。

她親自撰寫了《白宮:一部歷史的指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錄製了宣傳展示白宮的紀錄片,第一次揭開了白宮,這座美國最著名的政治建築的神秘面紗。

傑奎琳用法語與西班牙語進行了生動細緻的解說,為了宣傳美國,並將該片隆重推向海外。

此舉使得傑奎琳名聲大噪,讓甘迺迪對她刮目相看,兩人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夥伴和靈魂伴侶。

在白宮的3年中,傑奎琳作為第一夫人,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她展現出的天才的外交能力,卓越的語言天分和傲世群儕的動人風采,至今無人能超越。

以至美國電台的廣播員在預報完天氣之後,總要補上一句:「晚安,甘迺迪夫人,不論你現在在哪裡。

傑奎琳甘迺迪在拍攝CBS的新聞專輯「甘迺迪夫人在1962年白宮之旅」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前法國總統戴高樂見到傑奎琳以後,也完全被她的魅力所折服,這個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將軍「在傑奎琳面前兩腿發軟,行為都不自在」。

幸虧有了傑奎琳,甘迺迪才能從被稱為世界上最挑剔的政治家之一的戴高樂那裡,獲得了一個年輕稚嫩的總統最需要的政治上的襄助與支持。

甘迺迪訪問法國時,《時代周刊》曾報導稱:「自光芒四射的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抵達ORLY機場的時刻起,她成了比總統更重要的人物。

」甘迺迪本人也在有540多名人參加的記者招待會上發表演講時說:「我是這次陪同傑奎琳·甘迺迪來法國旅遊的一個男人。

」公開表示對她的讚美和尊敬。

傑奎琳陪同甘迺迪總統訪問法國

03.

但這樣無上的尊榮,卻隨著幾聲刺耳的槍響戛然而止。

甘迺迪遇刺後,強忍悲慟的她拉著兩個孩子的手主持丈夫的葬禮,在國會大廈和女兒一起在靈柩前下跪,並跟隨靈車從白宮一直步行走到聖馬修斯教堂,最後在阿靈頓公墓點燃她丈夫墓前的常明火炬。

《倫敦晚報》稱讚她:「傑奎琳·甘迺迪給了美國人他們最缺少的一種東西——皇族的威儀。

傑奎琳點燃甘迺迪墓前的常明火炬

甘迺迪下葬時,傑奎琳把結婚戒指摘下來,緩緩地放到了甘迺迪身邊,並深深地凝望只與她共同生活了十年的丈夫。

她用這樣的方式與他作最後的告別。

彼時,她哀戚的面容努力呈現出一種克制下的鎮定,她要給美國人,甘迺迪的同盟,他的民眾,甚至敵人,展示出永遠無法被褫奪的強大意志與力量,更要給他們的孩子樹立一種在一切劫難前不能被擊潰的信念......

真正的勇士,既能與厄運短兵相接,也可內斂與自控,仿佛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寒光凜凜,卻能收束行藏。

而不到三歲的小約翰,認真地把右手舉到額頭,向靈柩里的父親致敬。

這一幕,讓無數人心碎。

傑奎琳帶著兩個孩子主持甘迺迪的葬禮

1964年9月,傑奎琳搬到了位於曼哈頓東區第五大街,與孩子們開始新的生活。

卡洛林與小約翰是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下長大的。

還沒有從甘迺迪離去的傷痛中走出來的傑奎琳曾對朋友說:「我現在唯一沒有完成的事就是照顧孩子們,我必須要確保他們健康地成長。

約翰幼時較為內向害羞,有很強的依賴性,但在母親的苦心栽培下,成長為一個自信、積極、敢於面對一切挑戰的青年。

傑奎琳和她2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

本來這個家族最後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約翰·甘迺迪身上。

甚至有人估計,只要他宣布出山競選總統,幾乎無人能與之抗衡。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1999年7月16日,小約翰·甘迺迪駕機出行時,墜毀在茫茫的大西洋......

父子二人都在英年時死於非命,這個惡毒的魔咒不僅施加於甘迺迪家族,更是對身為人妻與人母的傑奎琳的雙重剝奪。

幸好,小約翰的空難發生在母親去世後的第五年,否則她將如何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悲愴?

04.

1968年7月,甘迺迪的弟弟,總統競選人羅伯特·甘迺迪被暗殺,傑奎琳認為甘迺迪家族已經成為暗殺的目標,為了保護孩子,她決定離開美國,並於1968年10月20日嫁給了希臘船王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

傑奎琳再婚的消息使美國民眾大為震驚,他們不能接受心目中的女神嫁給一個身材矮小、名聲不佳的億萬富翁,大家都認為傑奎琳被一個希臘海盜拐跑了。

「美國失去了一個聖人!」

「美國神話坍塌了!」

「全世界都感到憤怒!」

但這個果敢、堅定的女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與其讓自己和兒女成為下一個被刺殺的目標,不如尋得一處避風港。

女本柔弱,為母則強,那時她生命中最大的原則就是全力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1968年,傑奎琳嫁給希臘船王奧納西斯

婚後奧納西斯對傑奎琳極為慷慨大方。

傑奎琳曾說過:「如果我要月亮,他也會為我摘下來。

」同時奧納西斯對小約翰與卡洛琳也關愛有加,予取予求。

但性格上的巨大差異還是讓兩人齟齬不斷。

1975年3月,奧納西斯在巴黎逝世,去世前他簽署了與傑奎琳的離婚書。

然而他們並沒有成為互相詆毀的怨偶。

在奧納西斯的葬禮結束後,傑奎琳向外界發表了聲明:「當我的生活充滿陰影的時候,是奧納西斯挽救了我,他對我恩重如山。

他把我帶進了幸福和愛的世界,我們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我將感激不盡,永生難忘!」

傑奎琳和船王奧納西斯

1994年5月19日,一生備受榮寵又飽嘗非議的傑奎琳因患淋巴癌離開了人世。

23日,她被安葬在阿靈頓公墓已故的丈夫甘迺迪身邊。

她生前一直信奉並身體力行的是:「我生來並非是為了支配別人或是忍辱負重。

我的生活只關我自己的事。

1994年5月23日,傑奎琳的葬禮經由電視向全國轉播

在傑奎琳的葬禮上,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稱她為「勇氣與尊嚴的楷模」,算得上是對她一生最高的評價。

尼采說過,「我經歷了一百個靈魂,一百個搖籃,一百次分娩的陣痛,我的創造意志和命運甘願如此。

」從她做出的第一次人生選擇開始,她便將命運之舵駛進了吉凶難測的汪洋大海,在險象環生中,在驚濤駭浪里,她不僅要做出清醒明晰的判斷,而且隨時要在顛簸及傾覆里扭轉生命的航線。

事實上,傑奎琳不僅征服了世界,亦駕馭住了一個屢遭重創,不甘向命運投降的自己。

所以,她的全部榮耀,不止是美國第一夫人的桂冠,更是卓越的勇氣與非凡的意志寫就的傳奇。

來源於:政商參閱,ID:zhengshangcanyue

推薦者:千山獨一鳥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