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170億瓷器雜項首超中國書畫「稱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春拍,中國書畫的成交額占比為41.54%,瓷器雜項的占比為40.93%,緊追其後。

2017 年秋拍,瓷器雜項迎頭趕上,成交額占比首超中國書畫,在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數據統計下,瓷器雜項與中國書畫分別占據市場的44%和41%的份額。

(古玩元素網補充:本統計僅以雅昌藝術網檢測中心的數據統計為標本,切勿產生爭議)

▲2017年度拍賣亮點拍品

▲2017年秋拍

各藝術品類成交額占總成交額比例圖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本季度共計成交 52,793 件,基本與去年持平,成交率為 42.31%,共計成交 170 億元,成交額同比上漲 66.66%,比處於市場高峰期的2011年秋季還高了近60個百分比。

▲2017年度拍賣瓷器雜項成交TOP30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13件過億拍品;11件瓷器;

5件青銅器;8件佛造像;3件古典家具;

2017年,海內外上拍的中國藝術品成交價過億元的共42件,中國書畫板塊占27件,仍占據大半河山。

古董板塊共13件,青銅器、瓷器各5件,佛像2件、田黃石1件。

這樣的成績與歷年相比是無疑是最好的一次,也是「大貨」現身,價值飛躍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 2.44 億元的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呼應了近些年拍行所推出的「縮量增質」政策,另一方面也肯定了瓷器雜項板塊在藏家基礎上的拓展,以相對持續性的步調保持一個穩定線。

此外,在精品高價引得矚目之外,在數據顯示中,瓷器雜項的中端與低端市場起到推動作用。

50 萬-100 萬、100 萬-500 萬、500-1000 萬、1000萬-5000 萬區間,提升幅度均超過 50%,並且呈遞增趨勢,其中 1000 萬-5000 萬區間的拍品成交量提升幅度高達 255%。

▲2017秋拍各地區瓷雜板塊成交額占比

各地區瓷雜板塊成交量占比統計中,京津冀地區占有56%,比去年提升率7個百分點,但成交額僅占全國瓷雜的 27%;港澳台地區成交量占有16%,但卻包攬了國內 60%的成交份額;這樣的態勢在2017年春拍中也有所體現,港澳台地區的成交額占比已經過半,並有大幅增長,這與港澳台地區在的瓷雜拍場精彩表現是相呼應的。

▲2017年度瓷器雜項板塊白手套成交專場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保利拍賣古董珍玩部總經理李移舟對於本季秋拍以及近年的市場表現談到:2017年古董器物板塊,從保利拍賣看到的成績是不錯的。

秋拍超過春拍,而且在成交額方面有30-40%左右的增長。

從數字上看,說明藝術品市場在這幾年中確實有一個上揚的態勢。

但是這種表現與2009年、2010年的階段不同,相對明顯的還是兩級分化。

精品引起的競爭以及帶動的溢價率都非常高,尤其是較少露面的精品,藏家的購買慾很強。

中低價位的拍品原來是古董業者參與,禮品市場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成交還是較差的。

我們嘗試把估價降低一些,以此來吸引買家。

從藏家來說,保持有資深藏家參與以及新進入的機構,當然還是以內地買家表現最為突出,香港地區有部分重要藏家在2017年中出現在各地市場,購買自己心儀的藏品。

對於拍賣行來說,隨著市場的要求度提高,未來在徵集高質量貨源方面則是更加困難,以便貼近藏家需求。

過去的2017年,是什麼創造了瓷雜市場的高點,又有哪些「價值窪地」等待我們去發掘?

宋瓷一枝獨秀 明清官窯穩中漸升

▲2017年度拍賣瓷器成交TOP10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從數據中看,今年突出的亮點是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43億港幣的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官窯瓷器還是主力部隊,表現穩定。

專場中,玫茵堂藏瓷繼續發動品牌優勢,取得三場白手套。

在10月3日開拍的「俊雅清凝 — 樂從堂藏宋瓷粹珍」,共推出15件拍品,成交額達到 36,481.50萬港幣,成交率達到80%。

被後人奉為傳奇的汝窯,此次以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傲然現身。

▲拍賣現場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成交價:2.943億港幣

1979年香港蘇富比拍出,成為台北鴻喜美術館藏品,後入台灣著名收藏家樂從堂曹興誠先生的收藏系列,在其收藏17年後再次拍賣。

這件汝窯天青釉洗,直徑13厘米,布滿冰裂片紋,保存良好,類似的藏品世界上僅存四件。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

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

國際主管仇國仕展示拍品

拍賣現場大家屏息以待重頭戲的登場,拍賣師叫出8000萬港幣起拍,但價格一路飆升,現場買家與委託展開競價,直到2.5億港幣的出現,隨著時間帶來的焦灼感,在20多分鐘後,落槌在2.6億港幣,加佣金為2.943億港幣。

每次汝窯現身拍場總能創造天價,究其原因首先是,汝瓷燒窯時間前後只有20年,存世量稀少。

其次是燒制不易,珍品更是難得。

汝窯釉層較薄卻極為工整,開片精美。

此外,在後世的追捧下,汝瓷被奉為北宋最高審美之瓷,在藝術價值上有極大的影響力。

由曹興誠收藏的這件汝窯天青釉洗是目前私人收藏中保存最好,品相最佳的一件。

2012年,另一件私人收藏的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曾拍出以2.0786億港幣的天價。

香港蘇富比於2008年4月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畫」專場中,以6753萬港元拍出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創下當時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2017年度拍賣高古瓷成交

TOP10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在2017年度拍賣高古瓷成交TOP10中,整個樂從堂專場就占據5席。

北宋定窯白釉扣口弦紋三足奩式爐以1500萬港幣落槌,1810萬港幣成交位列第五位;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葵式盤以1200萬港幣落槌,1450萬港幣成交位列第六位;此外,專場中,北宋磁州窯白釉剔纏枝牡丹紋梅瓶與北宋定窯白釉劃蓮紋葵口大盌均為670萬港幣成交。

這說明不僅珍稀的汝窯備受追捧,宋代各個窯口瓷器也自有一群偏愛的受眾,各有層級的收藏喜好似乎有望撐起整個宋瓷收藏的價位保障。

在香港熱潮之外,再看北京。

北京保利秋拍中推出的「佞宋」專場,成交率達到9成,成交額達到 7,569.30萬元。

一件元哥窯倭角方洗最低估價只有300萬元,但是最後以2645萬元的高溢價成交,並拔得本場頭籌。

元清宮舊藏乾隆御題哥窯貫耳壺以700萬元起拍,以980萬元落槌,加佣金1127萬元成交。

▲元哥窯倭角方洗

成交價:2645萬元

在2017年度拍賣瓷器成交TOP10中,餘下的九位則被明清官窯瓷器所占據。

這件被蘇富比專家稱之為的「宣德盌王」,早在1963年就已經在東京的國立博物館展覽過,之後長達50多年沒有在市場上露過面。

現場以65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2.02億港元落槌,以2.29億港元成交,由仇國仕競得。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

成交價: 2.29億港幣

宮廷畫師劉寀擅畫魚,或因此造就宋代以來繪魚藻圖之風,自此以魚為題之水墨作品開始流行。

而這次上拍的宣窯青花魚藻紋大盌,器型正、畫意自然、發色艷麗明亮,無論紋樣、畫工、器形、尺寸,都極為出色,是目前市場可見的最頂級的宣德碗之一。

11月,佳士得先後於紐約和香港,分別呈獻代表了東西方文藝復興藝術巔峰的兩件曠世巨作——達・芬奇重現於世的傳奇畫作《救世主》,以及世界大型彩色瓷器燒造的先驅、曾締造中國瓷器拍賣世界紀錄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這兩件珍罕絕倫之作此前更於佳士得香港藝廊破天荒同時亮相,開啟了一場穿越500年時空轉換、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精彩對話。

▲達・芬奇《救世主》與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在佳士得香港藝廊展出

達文西的《救世主》最終以4億美元落槌,加佣金為450,312,500美元,約合人民幣2,957,771,968元,創下拍賣行有史以來藝術品成交最高價紀錄。

而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成為佳士得本年度瓷器板塊的最高出價,現場以1.2億港幣起拍,在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和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的電話委託兩方競爭之下,最終由魏蔚的電話委託贏得了此次競投,1.88億港幣落槌,加佣金後2.1385億港幣成交。

這件嘉靖魚藻紋蓋罐也成為繼成化鬥彩雞缸杯和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後,第三件破兩億港幣成交的明代珍瓷。

▲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成交價:2.1385億港元

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原為「暫得樓」胡慧春舊藏,曾先後於1992年和2000年兩度上拍,分別取得286萬美金(當時摺合2230萬港元)和4404.48萬港元的佳績,而2000年由樂從堂主人曹興誠拍下,刷新了當時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作為古董珍玩品牌中的「頭牌」玫茵堂專場自推出後已經在各大拍賣公司都取得不俗成績。

就保利來說,今年保利香港五周年春拍中,27件拍品收穫白手套。

北京保利春拍中,「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歐美搜儲康熙、雍正御窯精華」專場作為春拍的首個古董專場推出,44件拍品悉數成交,成交額達到1.1454億元。

秋拍中,玫茵堂繼續發力,50件拍品最終收穫1.3億元,成為保利2017秋拍古董之夜的首個白手套專場。

▲清雍正玫茵堂典藏琺瑯彩粉彩平安春信圖碗

成交價:4600萬元

其中,清雍正玫茵堂典藏琺瑯彩粉彩平安春信圖碗被重點推薦,不僅是來源可靠,而且勝在品質上乘。

作品胎質細潔緻密,外壁以洋彩繪梅花、南天竺、水仙,尤其是外壁下側繪一對鵪鶉相伴,更是栩栩如生。

現場以1000萬元起拍,最終以4000萬元落槌,加佣金4600萬元成交,溢價近4倍。

▲2017年度拍賣單色釉專場成交數據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本年度榜單中還出現的一對「同款」單色釉瓷——雙龍尊。

佳士得香港推出的這件清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以諮詢價形式上拍,現場以7500萬港元起拍,從迅速出價到放緩,經過十多個回合的較量,最終以1.24億港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為1.4054億港元,創造了清三代單色釉官窯瓷器的世界紀錄。

在可考的資料中,目前傳世的雍正粉青釉雙龍尊只有四件,本次上拍的這一件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私人收藏中品相最為完美的一件,另外三件分別是藏在瀋陽故宮博物院、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及加州陳氏典藏博物館。

這件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曾於2004年在佳士得拍賣上亮相,並以17,423,750港元的成交價創下當時的清代單色釉瓷器世界紀錄。

▲ 左:佳士得香港 清雍正

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

成交價:1.4054億港幣

右:北京保利

清雍正粉青釉雙龍耳貼花壺

成交價:4140萬元

12月18日,在北京保利秋拍也所推出了一件「同款」,慶寬家族所藏的清雍正粉青釉雙龍耳貼花壺。

雖然兩者看上去很像,但真不是一件,佳士得那尊高51.8cm,這件慶寬家族舊藏的清雍正粉青釉雙龍耳貼花壺尺寸小一點,相差約9cm。

保利這件清雍正粉青釉雙龍耳貼花壺現場以920萬起拍,場內藏家和電話委託很快就出價到3000萬元,超過最高估價,現場買家和委託逐步放緩叫價中,經過二十多個回合的較量,最終3600萬元落槌,以4140萬元成交。

正如李移舟所說:「單色釉瓷其實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購買群體,好貨到了回回搶著買。

佛造像的「兩級分化」

鎏金佛造像在今年的表現也是非常搶眼。

保利香港的「重要藏家珍藏永樂宮廷造像」成為永樂佛造像的燃點。

出現一件億元拍品明永樂銅鎏金大威德金剛,以及兩件5000萬以上的拍品,全場11件拍品悉數成交。

專場來源於同一藏家傾情提供,其中有9件拍品超最高估價,成交額高達3.24億港幣。

▲2017年度拍賣佛造像成交

TOP 10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但是,佛造像板塊也出現分化現象。

在永樂御製的高價成交之後,再看藏傳佛教以及18世紀的京造佛像,與前兩年相比進入一個調整期,成交比較沉悶。

參與佛像收藏一般是專業買家,但是作品的量以及藝術性看,中等品在調整期中是有機會的。

其他領域的藏家也可以注意,質量中上的佛像,目前價格挺合理的,而且比較低。

」關於本年度的佛像市場趨勢,李移舟談到。

可以看到的是,佛教藝術板塊已經成為瓷雜板塊強有力的支撐點。

佛教藝術板塊從2011年開始呈現明顯出漲勢,2011年春拍的市場成交額只有4億元,而到2015年秋到2016年秋中間的三次大拍是直線上升階段,從約8.3億元提至12.29億元的成交總額。

2017年因為較多精品的釋出,使得整體占比再次上升。

▲印度東北部帕拉時期十二世紀黑石世尊觀音像

成交價:2466.35萬美元

3月,紐約佳士得2017紐約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會上,一尊印度東北部帕拉時期十二世紀黑石世尊觀音像以2180萬美元落槌,2466.35萬美元,約合1.67億人民幣的成交價創下印度及南亞工藝精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這位天價「女神」也一躍成為本年度佛造像成交的NO.1。

本場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工藝精品專場成交總額達到2613.975萬美元,成家率78%。

▲北魏孝昌2年比丘法興造釋迦三尊

成交價:584.75萬美金

另一件在「藤田美術館專拍」中推出的北魏孝昌2年比丘法興造釋迦三尊,最終以584.75萬美金成交,約合人民幣3752.6萬人民幣,位列年度榜單第八位。

10月2日,歷經長達十餘年的不懈收藏所得的11件(組)永樂宮廷造像,此次在保利香港五周年秋拍中全部易手新主。

數量豐富、類別繁多、級別極高,堪稱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推出的《佛華普照—Speelman收藏重要明初鎏金銅佛》之後,最為宏大的一批永樂宮廷造像的集體亮相。

明永樂年間,曾先後冊封噶舉派、薩迦派和格魯派三大教派的宗教領袖為三大法王:噶舉派的大寶法王、薩迦派的大乘法王和格魯派的大慈法王。

此次保利香港秋拍中,勝樂金剛、吉祥喜金剛、大威德金剛對應的正是此三大教派。

三尊佛像不僅具有明代宮廷造像共有的文化藝術價值,而且以獨特的題材與造型顯示了特殊的歷史、藝術、工藝和宗教文化價值。

▲清凈廣嚴——重要藏家珍藏永樂宮廷造像

拍賣現場

而且這三尊珍品佛像就出自於2006年的蘇富比秋拍。

明永樂銅鎏金大威德金剛以4000萬港幣起拍,現場買家直接叫價9000萬港幣,最終以1.12億港幣落槌,加佣金以1.3216億港幣成交(拍前估價:HKD 50,000,000-70,000,000),成為當日最高成交拍品。

本尊佛像在2006年的成交價為4100萬港幣。

▲明永樂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

成交價:1.3216億港幣

據稱,現存單尊的明代宮廷大威德金剛像唯此一尊,西藏布達拉宮也藏有一尊,但配有壇城,足見其珍貴稀有的程度。

另外,此像在造型上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在其左右腿之間安設了兩個小型坐像,這是後代大威德金剛像上少見的特點,體現了明代大威德像獨特的造像儀軌和藝術特徵。

▲明永樂 銅鎏金勝樂金剛

成交價:6254萬港幣

▲明永樂 銅鎏金吉祥喜金剛

成交價:5546萬港幣

此外,現存明代宮廷造像中唯一的一尊勝樂金剛像以200萬起拍,5300萬落槌,6254萬港幣成交,位居第二;最後一件喜金剛在現存的明代宮廷造像中四尊之一,造型之複雜僅次於大威德金剛像。

這件明永樂銅鎏金吉祥喜金剛以2500萬起拍,4700萬落槌,5546萬港幣成交,位居第三。

那麼,對比2006年的1266.4萬港幣、1860萬港幣,11年後的今天,這樣的價格幾乎是過去的三倍。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佛教藝術品的關注增多,佛造像從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到蒙古風格、東北印度、尼泊爾逐步向著稀缺性品類和風格轉移,這和之前只局限在宮廷御製不同,一方面說明藏家對於佛教藝術、喜馬拉雅文化認識的推進,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藏家的成熟度和市場相連,藏家在個人收藏體系也是一種擴大。

▲大隨求佛母像

成交價:3450萬元

丹薩替是目前受行家青睞和藏家追捧的佛像藝術品種之一,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上,「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集中推出了四件丹薩替風格的佛造像,14-15世紀大隨求佛母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800萬元起拍,現場買家直接叫價至2000萬元,後經過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3450萬元成交,拔得頭籌。

▲那迦龍王 14世紀;

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 14-15世紀;

雙身四臂上樂金剛14世紀

另外的三件,14世紀那迦龍王,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以及一尊雙身四臂上樂金剛,分別以276萬元、293.25萬元、138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2017春拍「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86件拍品成交總額為9223萬元,成交率為88%。

作為重點拍品的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以800萬元起拍,5100萬元落槌,加佣金以5865萬元成交,位列本年度TOP榜單第三位。

▲清乾隆紫金璃瑪無量壽佛坐像 ;

14世紀銅鎏金白度母像

北京東正春拍,在皇家長物專場9件宮廷御製品中,清乾隆紫金璃瑪無量壽佛坐像以1500萬元起拍,3400萬元落槌,加佣金3910萬元成交。

波若—佛教藝術專場中,一件藏傳佛教14世紀銅鎏金白度母像也以2300萬元的高價易手新買家。

宮廷御製 古典家具刷新紀錄

家具板塊的突出代表還是在宮廷家具上,北京保利秋拍中,一對清康熙御製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以989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古典家具世界紀錄。

李移舟說,「競拍特殊號牌需要交付500萬押金,當時現場也是有五六個買家爭奪,結束後,沒有買到的藏家也表示遺憾,就覺得應該再爭一口。

說明大家還是對幾十年難得見的這種精稀品的關注,而且有巨大的資金實力來集中。

▲清康熙 御製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成對

成交價:9890萬元

「禹貢」作為保利古董之夜的最強專場,秋拍中有6件拍品達到千萬成交。

此次的「重器」就是這對清康熙御製黃花梨雕鸞鳳牡丹紋頂箱式大四件櫃。

這對經典版的黃花梨宮廷御製巨製,自清水山房驚鴻一現後22年後終於現身,引發極大的關注度。

▲ 北京保利2017秋拍預展現場

在當晚的拍賣中,這對傳奇大櫃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拍賣師的授權起拍價為4200萬元,在現場買家與電話委託的展開的拉鋸戰中,經過了15分鐘的戰鬥,最終落槌到8600萬元,加佣金以9890萬元成交。

打破北京保利2013年春拍中,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9315萬元的成交價,創下中國古典家具的拍賣紀錄。

拍賣市場和個人收藏所見的硬木頂箱櫃,高度在3米以上,除北京瀚海2004年拍出者外,還有北京保利2013年拍出的紫檀西番蓮雲龍紋頂箱櫃,高325厘米,寬174厘米,高325厘米,以及此對大櫃,尚未發現第四例。

此外,以鳳紋為主題紋飾的黃花梨頂箱櫃,目前所知,僅此一例。

李移舟再拍賣結束後表示,此次的出手主力依舊是國內藏家,他們本身還是在領域中有深入研究的。

同時,在家具部分,有新藏家和機構的參與。

雖然超過此前的預期,但對於這對頂級的黃花梨大頂箱櫃的成交價還是感到稍有可惜,畢竟差一口就可過億。

▲清乾隆 黃花梨龍紋中牌子大衣架

成交價:3910萬元

在瓷器雜項年度TOP榜單中,中國嘉德春拍中所推出的清乾隆黃花梨龍紋中牌子大衣架以以諮詢價形式上拍,2500萬元起拍,3400萬元落槌,加佣金以3910萬元成交。

紐約佳士得上拍的明十六/十七世紀黃花梨三足圓香幾以584.57萬美金成交,佳士得香港秋拍中,清17/18世紀黃花梨圓角櫃一對以3610萬港幣易手。

「青銅熱」的火花能否繼續?

回顧2017的上半年,拍場最熱關鍵詞其實是「青銅器」。

3月17日,紐約。

在佳士得洛克菲勒廣場的拍賣大廳,藤田美術館專拍被世界所矚目,這也與藤田家族藏品的高品質相關。

此次的拍品全部來自日本著名的亞洲藝術品收藏家藤田傳三郎與其兒子藤田平太郎和藤田德次郎的珍藏。

重中之重的就是當晚四件重量級青銅國寶的拍賣。

▲藤田美術館專拍 紐約佳士得

專場的盛況被稱之為繼佳士得安思遠私人珍藏專拍後再一次的「空前絕後」。

經統計,這場藤田美術館專拍的31件拍品的總成交額高達262,839,5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117億元,成交率達93.5%。

作為壓軸的四件青銅重器的成交額共計125,31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8.63億元,占本場成交額近一半。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尊

成交價: 37,207,500美元

視之為「王權的象徵」的商晚期青銅饕餮紋方尊一出場就開始了爭奪戰,當晚,這件方尊(估價500-800萬美元)以650萬美元起拍,最終以3300萬美元落槌,加佣金3720.75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2.51億元,一舉創下高古青銅器的世界拍賣之最。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罍

成交價:33,847,500美元

拍賣市場中最著名的罍當屬2014年由佳士得私洽的皿方罍,是被湖南藏家團體聚資用2000萬美元(約1.35億元人民幣)成功洽購,並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與館藏罍蓋正式合體。

而此次上拍的方罍,就藝術性與重要性而言,業內認為這次藤田上拍的方罍並不亞於當年的皿方罍。

在隨後的競價中,此件青銅方罍以3000萬美元落槌,以3384.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成交。

另外的兩件青銅饕餮紋瓿與青銅羊觥均以2400萬美元落槌,加佣金以2712,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成交,一併加入青銅器億元俱樂部。

▲歷年青銅器成交TOP10

(數據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兮甲盤

成交價:2.1275億元

紐約佳士得青銅熱一直燒到7月,西泠印社春拍唯一存世的南宋宮廷舊藏青銅重器「兮甲盤」的現身再次引發市場對於青銅器的關注。

當晚,兮甲盤以1.2億元人民幣起拍,場內買家最先應價,一路加價至電話委託報出1.7億,在兩方的爭奪中,最終以1.85億元成功拿下兮甲盤,加佣金後的成交價達到2.1275億元,成為國內青銅器拍賣的首位擂主。

至此,2017年春拍的五件重器,刷新了青銅器拍賣的TOP紀錄。

從海外到內地,此次紐約佳士得藤田美術館專拍達到近年來青銅器拍賣市場的高點,而兮甲盤作為國內首次的億元青銅器成交,無疑再次增添了不少熱度,這或許對於此前「外熱內冷」的青銅器拍賣市場傳達出一份積極的信號。

但是,精品難得,且青銅的存世量也並不多,加上國內嚴格的政策限制,對於青銅器的活躍度以及市場拓展還有待觀察。

「價值窪地」的當下機遇

在瓷器雜項的大類中,在瓷器、佛造像、古典家具這些大品類,還有玉器、文房等工藝品類一直在市場中沉浮,市場主要還是以普品為主,高質量與藝術價值齊等的拍品難得出現。

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中國藝術珍品專場的封面拍品清乾隆御製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以6550萬港幣落槌,加佣金7547.5萬港幣成交,超過最低估價三倍多。

▲清乾隆

御製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梁茶壺

成交價:7547.5萬港幣

▲清乾隆

臣袁守侗敬書並臣、侗二印御製

十六羅漢贊玉冊

成交價:1725萬元

玉器板塊一直是處於調整狀態中,高古玉在海外市場非常活躍,但因為政策的限制在大陸地區無法順利通行。

「明清白玉現在只有幾位資深買家系統收藏,其他大批都在停滯狀態中,因為玉的材質價值高,就是新品也非常貴。

這些明清的玉器藝術品其實也是有待於發掘的大項目,其中擺件、把玩件這些品類很豐富,跨度大,在傳承方面和鑑定中也不乏共識,也是可以引起藏家和機構的注意,在資金投資的角度得到重視。

▲清乾隆

剔紅雕漆書函式包袱形文具盒

成交價:230萬元

▲清乾隆

御製剔紅雕漆鼓琴寶盒

成交價:89.7萬元

此外,明清雕漆在瓷器雜項中處於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部分,李移舟則稱,這是他們一直在推動的價值窪地。

「在這一年中有幾家公司還在陸續推出,雕漆板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份買家群體。

因為在日本有很多優秀的雕漆的收藏,我們也希望能夠回到中國市場上。

」此外,其他工藝品板塊中,有傳承的、質量好的明清掐絲琺瑯價格目前還沒有在市場中大熱,價格偏低,也是藏家考慮入手的一個方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