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GDP叫中國遊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鄺新華
中國的農曆新年一來,外國人就很忙。
為了讓中國遊客們有過年不在家的自在感,巴黎戴高樂機場鋪上了紅地毯,還給中國遊客發紅包。
雅加達的商場和超市都掛上了大紅燈籠、中國結和各式大紅喜字。
日本的電器商城在正門口高懸「春節快樂」大橫幅。
加拿大總理哈珀也學會了4個中國字「新年快樂」。
據說,只要祭出這些紅色的新年「符籙」,中國人購物時就停不下手。
中國旅遊研究院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2》中指出:2011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7025萬人次,花費690億美元。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4月份公布了2011年全球各國GDP的排名。
如果這7025萬人是一個國家的話,690億美元的GDP將排名全球第65位,相當於半個匈牙利、兩個肯亞或者五個冰島的GDP。
歐洲人明白了一個道理:解決債務危機,不能靠德國,不能靠美國,也不能靠中國政府購買歐洲債券,但可以靠中國遊客。
世界旅遊組織估計,到2020年,每年將有1億中國人出國旅行。
這相當於一個墨西哥、兩個韓國或者十個希臘的人口。
老佛爺百貨50%的營業額來自外國遊客,其中中國遊客消費額排名第一,人均消費1000歐元。
老佛爺國際推广部負責人蒂埃里·瓦尼耶說:「來我們店的人比去艾菲爾鐵塔的人還多。
」
中國遊客要買的寶貝早就在網上調查清楚——最新款或者超高折扣品。
一個上海女遊客這樣描述自己的血拚經過:「到巴黎的第二天,我們就被旅行社拉到著名的『老佛爺』(百貨)。
在香奈兒專櫃門外,虔誠地排了半小時長隊,卻最終還是無奈地看著包包基本賣空,更別說經典的CLASSIC FLAG了。
」
這並不能摧毀上海妹的虔誠,雖然LV專櫃的隊伍更長,但同事要帶的包包的圖片已經列印了出來。
她最終以人民幣8100多元買下一款挎包,「同樣一款在上海賣12300元」,她評價道:「法國的LV可是天底下最便宜的LV,來了不買就虧大了。
」
下午,上海妹沒有去凡爾賽宮,繼續尋找CLASSIC FLAG。
走了5家店,直到「走不動路了」才找到,以人民幣23000多元買下。
「上海要賣34500元」,「一個LV、一個CHANEL就把團費賺回來了,後面再買就是凈利潤了!」
這就是上海妹的邏輯:只要買到了,就賺到了,而且是凈利潤。
雖然拿回國內,很有可能被人認為是珠海拱北地下商場的超A貨。
有網民自創了一個單詞Chinsumer來指代這些「購物狂」。
法國還有公司組建了專門觀察中國人行為的研究小組。
2011年「十一」黃金周短短7天,中國遊客在海外消費奢侈品累計約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境外人均消費2000歐元到8000歐元。
奧斯曼大道上的老佛爺百貨和春天百貨是中國遊客的奢侈品聖地,中國遊客也是這兩家百貨的主要上帝。
春天百貨的總銷售額中外國遊客占了40%,這40%中有約1/3來自中國遊客,中國遊客人均消費1660美元。
老佛爺百貨50%的營業額來自外國遊客,其中中國遊客消費額排名第一,人均消費1000歐元。
老佛爺國際推广部負責人蒂埃里·瓦尼耶說:「來我們店的人比去艾菲爾鐵塔的人還多。
」
為了讓中國遊客買得更快,外國人引入了兩項改革——銀聯卡和砍價。
為了讓中國上帝來得更快、住得更爽、買得更多,各個國家的旅遊局以及旅遊相關行業,都不放過每一個爭奪中國客戶的細節。
最近幾年,各國旅遊局爭相在中國電視以及平面媒體投放廣告,日本人、新加坡人還喜歡用微博搞宣傳。
日本群馬縣觀光物產課在新浪開通了中文微博,專門發布群馬縣的旅遊名勝,為此還招聘了一名懂中文的臨時員工。
2011年大地震以後,日本經濟受到打擊,為此日本政府降低了中國人來日旅遊簽證的門檻。
日本觀光廳長官溝畑宏說,日本旅遊行業都積極地參與了這場「中國資金爭奪戰」。
在東亞線路,日本和韓國是競爭對手。
在日本壓迫下,韓國法務部也發布了《放寬中國遊客簽證標準方案》,韓國地鐵報站採用漢語,街上路牌也都有中文,商鋪也都掛出「歡迎使用銀聯卡」的橫幅。
在西方線路,美國和歐洲是競爭對手。
來自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1年,總數超過100萬的中國遊客在美國花了57億美元,每個中國遊客在美平均消費額達6000美元。
為適應這百萬黃皮膚上帝,諸多美國大型連鎖酒店進行了「中國化」改造。
酒店管理者開始在房間配上電熱水壺,方便中國人泡茶;早餐也開始提供粥、鹹菜和鹹鴨蛋。
紐約梅西百貨每年春節都會放鞭炮、舞龍燈,以吸引中國人的眼球。
加州迪士尼樂園還在大年初一為中國人設專場,迪士尼高管大打情感牌,出台與中國遊客一起吃餃子。
法國《歐洲時報》曾抱怨法國人傲慢,以至於中國遊客這條大魚要被美國人釣走了。
不過在人民幣面前,即使傲慢如英國人,也不得不低頭。
英國的奢侈品專賣店現在都要招普通話流利的售貨員,而且要英國人。
在房地產行業,英國人開始學習風水,不能把門牌號有四字,或者四層、四室的房產賣給中國人。
消費力量最強大的中國遊客是政府官員、商人和明星。
房產是最快捷的洗錢商品,所以深受政府官員的喜愛。
英國媒體把這些老闊們的消費稱為「北京鎊」。
對員工進行中國文化培訓是各國旅遊業的基本課程,不能把中國旅遊團安排在第4層、14層甚至44層。
為了讓中國遊客買得更快,外國人引入了兩項改革——銀聯卡和砍價。
西方人喜歡安靜,但中國人如果不還一下價,總會覺得自己吃了虧。
砍價之後是刷卡,中國人換的外幣總是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
很多百貨在安裝了銀聯卡終端機以後,消費額都有兩位數的增長。
日本的動漫澳洲的奶,韓國的整容法國的包。
日本電器店店長岡野智彥說,中國遊客平均每人消費70000日元,歐美客人一般就買T恤,消費遠不足10000日元。
韓國可能是最受中國80後、90後女性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韓國旅遊發展局的資料顯示,20多歲的中國年輕遊客是赴韓主力軍,尤其是女性。
一個「十一」黃金周就能湧入7萬個中國人,僅9月30日一天,就有25條航線70架客機從中國飛入仁川機場。
到韓國整容,是很多中國年輕女性的夢想。
中國春節期間,韓國的整形外科醫院都忙得不可開交。
首爾某整形醫院稱,平時一個月只有六七個中國人來做手術,現在一周就有六七個。
多年前,韓國時裝EnC曾面臨倒閉。
韓國的傳媒稱,很多中國遊客認為EnC是「韓國的高檔品牌」,一次購買五六件。
這使EnC起死回生,年銷售額達到480億韓元。
中國遊客就是回魂丹,可以救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於瀕死之間。
只要哪個行業被中國遊客看中了,就如皇帝寵幸,生生不已。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每個國家的代表是它的特產,而不是足球隊的強弱。
瑞士就是軍刀和勞力士,奧地利就是施華洛士奇水晶,美國就是iPhone,義大利就是時裝,澳大利亞就是奶粉,日本就是電飯煲和動漫,法國就是香水和皮包。
日本某電器店店長岡野智彥說,中國遊客平均每人消費70000日元,歐美客人一般就買T恤,平均消費遠不足10000日元。
十年前,中國製造改變了世界的「購買」,今天,中國人正要改變世界的「銷售」。
多年以後,巴黎和米蘭的時尚界會變成中國人口味嗎?中國姑娘將會變成韓國製造嗎?也許,歐洲的鞋店以後很難找到大於40號的鞋了。
一半是手信,一半是代購。
一個上海賣34500元的LV包在法國只需要23000多元。
因此,只要有資本,精明的中國遊客會把差價很大的奢侈品大量購入,回到國內轉手賺一筆。
在旅遊業,中國人的逆差讓外國人看不到車尾燈,已經達到225億美元。
中國出境消費是外國遊客在中國境內消費力的3倍。
波士頓諮詢公司一個報告稱,西方遊客寧願把大部分旅費預算用於食宿,而中國遊客卻將近一半預算用於購物。
是什麼激發了中國人的購物獸性?
手信是中國遊客不可避免的傳統習慣,很多中國遊客在出國前就會接到數量龐大的親戚朋友的代購或者手信需求。
中國遊客的旅遊基本上是為朋友而忙。
有調查稱,中國人在英國購買的名表中,3/4是用於送給朋友或其他人維持「關係」。
為什麼中國遊客總是選擇香水?因為香水是很好的禮物,一支名牌香水的價格在50歐元到100歐元之間,容易攜帶,還散發著「法國製造」的氣息,很有面子。
一半是手信,一半是代購。
一個上海賣34500元的LV包在法國只需要23000多元。
因此,只要有資本,精明的中國遊客會把差價很大的奢侈品大量購入,回到國內轉手賺一筆。
自從有了出境游,海外購物國內賣成為很多職業遊客以及導遊的重要外快來源,賺取的利潤正是這些奢侈品進入中國時的關稅。
(刊於《新周刊》第376期)
土耳其出現奢侈品搶購潮
本報記者 趙覺珵「在伊斯坦堡的購物中心外排隊等待購物的外國人,是美土外交摩擦最大受惠者」,彭博社13日稱,由於土耳其里拉的暴跌,土耳其的奢侈品突然變得十分便宜,引來大量外國遊客排隊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