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費年輕化,半年積蓄為買一個包值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據報導:奢飾品消費的群體主要集中在23-37這一年齡階段,奢侈品消費越來越年輕化,為了炫耀、攀比,有不少年輕人節衣縮食去購買名牌,導致信用卡欠一屁股債。

年輕人應該理性消費。

24歲的曹林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月薪6000元,為了擁有一個香奈兒名牌包包,她存了半年的錢,來了一個幾萬元的包包。

和她談起想買奢侈品的由來,她說:以前她買的最貴的包包是1000多元的包,後面上班後,她身邊的朋友和同齡人都買了奢侈品包包,她便開始渴望擁有自己的品牌包包。

」21歲的黃艷(化名)大學學的金融管理,即將升入大四,目前已經在某銀行實習。

黃艷看到同事大姐姐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不少奢侈品,她用信用卡透支給自己買了一款7000多元的某品牌枕頭包,然後從父母每月給的2500元生活費中扣除一部分還款。

黃艷說到: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都買了奢侈包,自己不買一個顯得太落伍了。

黃艷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因為身邊的朋友都是這樣的,那我不這樣,就跟不上他們的步伐了。

在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我們發現,許多年輕一族身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奢侈品LOGO。

大到包包、衣服,小到耳環、項鍊、皮帶等,而這些產品的售價都在幾千元至上萬元,甚至有不少學生族也加入了買名牌的行列。

上訴的兩個例子,說明了年輕人的奢侈消費,很大一部分是受身邊朋友和環境的影響。

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一般的物質消費,開始追求品牌消費和奢侈品消費。

人們渴望通過品牌消費和奢侈品消費來提升自己的形象,從而獲得別人的尊重。

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於這樣的一種不正確的價值觀。

這種典型的攀比,虛榮,享樂的心理,一直以來都是不正確的一種思想,艱苦樸素,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當然,還是有一部分人是反對這樣一種盲目攀比的行為的,已工作十年的趙靜說到如果自己經濟實力雄厚,購買自己喜歡的奢侈品無可厚非。

而現在很多人經濟還沒到那個水平,就是為了炫耀、攀比而去節衣縮食或者負債購買,太虛榮了。

她說:「莫非你背一個名牌包,你的身價就提高了」,確實如此,品牌包包並不能提升我們自身的價值。

要想獲得別人的喜愛和尊重,從來不是靠物質,而是靠自身的品德。

在古希臘,有這樣的一位受人們尊重的人,有一天,國王微服私訪去見這個人,想給她財富和權利,國王問他:你有什麼願望嗎?我可以滿足你,那個人回答到:請你離開一下,你擋住了太陽。

這個受大家尊重的人衣衫襤褸,靠自己的品德或得了別人的尊重。

我們希望消費者在有實力的情況下,去承擔自己所喜歡的奢侈品,而不是去透支信用卡或者向父母,朋友借錢去購買自己的所承擔不了的奢侈品。

這樣的一種盲目消費最終會讓自己身心疲憊,也贏不了周圍人的尊重,有多大的實力,做多大的事,關於奢侈品消費,應該量力而行。

重慶理工大學金融工程系主任、教授、金融學博士彭歡說到:過分追求物質慾望,在任何國家這樣的價值觀都不對,人更應該追求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從而獲得社會認可。

此外,奢侈品消費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還不夠成熟且與財富增長速度不匹配。

其實奢侈品在國外都有很長的歷史,它有對應的消費人群,它有自己的背景故事,但中國就缺少這種積澱和認知,在消費領域缺乏足夠的理性思考,普遍存在不合理、無規劃的消費行為和隨大流、跟風走的消費方式。

而出於好奇、從眾、攀比等心理,年輕群體更容易出現非理性消費行為,導致消費慾望膨脹。

但與此同時,也不能一味地批駁奢侈品,也要看到它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