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為什麼要有東西存在,而不是空無一物? - 香港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德格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學說:人是「向死存有的」(Being-towards-death),意思是當人意識到自己終將一死時,就會深刻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

海德格稱每個此 ... 港聞娛樂生活國際即時最Hit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中國藝文格物影像社區更多服務登入港聞娛樂生活國際即時最Hit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中國藝文格物影像社區港聞社會新聞突發偵查政情深度香港經濟天氣娛樂即時娛樂電影眾樂迷MIRROR聲夢傳奇高清相片下載生活教煮親子寵物教育職場好生活網購攻略國際即時國際環球趣聞國際分析世界專題紀實影像科技實用教學數碼生活遊戲動漫攝影專區體育即時體育跑步Jumper武備志動感影像經濟財經快訊宏觀解讀地產樓市專題人訪觀點社論01觀點政策評析治政之道國家與香港世界變局論壇健康健康Easy醫師Easy醫美Easy銀髮族好食玩飛食玩買旅遊活動好去處女生知性女生穿搭筆記談情說性美容手帳熱話熱爆話題開罐研數所影像熱話中國即時中國大國小事藝文中國中國觀察台灣新聞藝文格物一物形而藝文哲學第二身扭耳仔攝影界影像紀實動感影像熱話攝影界社區社區專題18區新聞隱形香港紀實影像請先登入享受更多會員獨家優惠及功能!登入新聞總覽港聞娛樂生活國際即時最Hit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中國藝文格物影像社區其他服務訂閱《香港01》周報藝文格物哲學海德格:為什麼要有東西存在,而不是空無一物?撰文:01哲學團隊出版:2020-09-2618:30更新:2021-03-2416:281為什麼要有東西存在,而不是空無一物?每個人都或會在某時某刻,對存有(Being)這問題有深刻的體會。

馬丁・海德格(MartinHeidegger)(資料圖片)馬丁・海德格(MartinHeidegger)是現象學的始創者胡塞爾(EdmundHusserl)的學生。

不同於他的老師,海德格對分析人類意識的意向性結構不抱太大的興趣,他畢生專注的問題是到底存有是如何呈現給我們的。

胡塞爾:立起現象學的旗幟——回到事物本身!二十世紀最重要哲學著作之一:《存有與時間》海德格的代表作《存有與時間》(BeingandTime)開首不單承接傳統「存有是什麼?」(WhatisBeing?)這問題,更進而將之重新理解成「存有的意思是什麼?」(WhatisthemeaningofBeing?)。

海德格指出傳統形上學研究的是實際存在著的存有者(beings或entities),從自然景物、人造物以至超越的上帝,都屬此類;反之,共通於所有存有者的「存有」(德文Sein,英文學界普遍譯成大寫的Being)則鮮少被人研究,甚至被遺忘。

我們日常的經驗習慣於羅列與描述存有者,我們每天談論金錢、商品、身邊珍愛的工具與裝飾品,這些都是存有者;但若要探問存有自身到底是什麼,就需要另一種哲思了。

存有與存有者兩者的區分,海德格稱之為存有論差異(ontologicaldifference),這個問題的發現與探究,是海德格在哲學史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JohnMacquarrie與EdwardRobinson翻譯的海德格《存有與時間》(BeingandTime)經典英譯本(HarperCollins)問「存有是什麼意思?」的「此在」海德格指出,世界上只有人能體悟存有並對之探問,這個關注著存有問題的存有者(即人)之存有,海德格稱之為「此在」(德文Dasein,直譯意思為「在這裡存有」,海德格以之意指「人的存有」)。

海德格指此在並非憑空問出存有的問題,它首先就處在某種狀況之中:它必在世界中存有,必與他人共在,它亦必面對著死亡。

此在必定活在一個充滿工具等技術物的意義網絡之中,亦必定活在跟其他此在一起的世界之中。

以上這些概念都啟發了沙特,他的存在主義理論裡有好些概念跟海德格的此在結構互相對應。

尚-保羅・沙特:人終究是一種無用的激情海德格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學說:人是「向死存有的」(Being-towards-death),意思是當人意識到自己終將一死時,就會深刻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

海德格稱每個此在皆有死亡的可能性,生命的經驗將在那一刻完全終結。

當人意識到那一刻終將來臨,就會反思自己整個人生規劃。

延伸閱讀——海德格:存有與此在後期海德格的轉向《存有與時間》宏大的寫作計劃,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即被海德格擱置了。

後來他愈漸重視語言的問題,全心鑽研詩人所用的詩性語言,他說「語言是存有之家」。

已經身為哲學巨擘的海德格,甚至認為詩比哲學更能親近存有,這想法正跟百多年前的浪漫主義遙相呼應。

難怪自然的穹蒼與大地,人的宗教活動與藝術作品等,這些都成為後期海德格所關注的對象。

他相信通過回到這些生命與世界的具體事象,我們方能思索「存有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問題。

延伸閱讀——海德格:轉向與分期與納粹的關係二十世紀的哲學家與思想總有些走上歧途,毛主義啟動文化大革命是一例,但擔任佛萊堡大學校長的海德格也不遑多讓——他是納粹主義的追隨者。

在他擔任校長的1933年,他禁止猶太裔教師胡塞爾進入大學圖書館。

海德格在校長就職演說中運用了大量的納粹的言詞,甚至會向納粹政權出賣自己學生,如日後取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赫爾曼.施陶丁格(HermannStaudinger)。

他的學生兼情人漢娜.鄂蘭(HannahArendt)也因自身為猶太裔而被逼離開德國。

海德格又指德國大學的目的是「教育和訓練德國人民命運的領袖和衛士」,大學的三根支柱分別是「勞動服務、軍役服務和知識服務」。

海德格至晚年亦始終未為這些往事公開道歉,因此至今對於海德格的思想研究,都被這事實罩上了一層陰影。

糾纏與疏朗——海德格的鄂蘭牽連和納粹牽連_________________+1下載《香港01》App,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海德格本體論形而上學存在主義漢娜鄂蘭在與時你可能感興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