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族主義| 台灣政治學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民族主義的研究中,族群一直被視爲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基礎。

近代的國家認同主要是以對族群歷史和文化的感情認同,所形成的民族認同爲基礎。

對己群的認同, ... Skiptomaincontent 從2008年馬政府上台以來,台灣人認同年創新高,比綠色政府執政的任何時期還高,有學者便發出「兩岸愈好,台灣認同反而高」的評論。

本文旨在探究:台灣民眾身份認同的基礎是什麼?兩岸的廣泛交流,究竟對台灣民眾身份認同有何影響?本文在「國族主義式認同」之理論架構下、輔以群際關係理論,建構分析模型與測量變數。

經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電話訪問資料分析後發現,國族認同的確為當前形塑台灣民眾身份認同的主要因素,而接觸會對於強調群際差異的國族認同產生修正影響,儘管這項修正仍不足以撼動原先身分認同與國族認同的基本立場。

這項研究除在理論上強化傳統感性認同因素的解釋外,亦對兩岸民眾大幅交流的影響提出觀察。

Readmoreabout越融合或越疏離?解析當前兩岸交流下台灣民眾身分認同的內涵與影響English 民族主義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在現階段台灣的政治發展中,國家認同的分歧是最顯著的政治衝突和社會分歧。

國家認同和民族主義一直是社會科學中的重要研究領域。

近幾年世界許多地區發生的國家認同和民族主義的衝突,更引起學者對民族主義現象奠大的關注。

在民族主義的研究中,族群一直被視爲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基礎。

近代的國家認同主要是以對族群歷史和文化的感情認同,所形成的民族認同爲基礎。

對己群的認同,必然和他群劃分界限。

因此民族認同一直被視爲和以普遍性原則爲基礎的自由主義,屬於不同的意識形態醃疇,它們有時甚至是互相衝突的。

最近有一些學者試圖論證,感情認同的民族主義和理性的自由主義「在思想層次上」不但不相衝突,甚至是可以共容的。

本研究以實證的訪問調查資料爲基礎,它發現:在「現實層次上」(至少在台灣),自由主義理念和台灣民族認同在一般民衆身上是互相結合的。

一方面,正如其他近代的民族主義運動一樣,台灣民族主義和感情的族群認同高度相關。

可是另一方面,它也和理性的自由主義所延伸的分離主義高度相關。

自由主義式的分離主義和族群認同,兩者獨立地對台灣民族主義發揮影響力。

更仔細的統計分析同時發現,理性的自由主義對台灣民族主義態度的影響幅度,甚至超越了感情的族群認同。

Readmoreabout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基礎English 般人與過去研究都強調,國家推動之各種教育與教育行政,是形塑同質的國家認同的重要機制。

臺灣過去有威權式、由上而下的民族教育,但是仍然産生了不同的認同對立,並反映在統獨立場的差異上。

本文探討教育程度的商低,和統獨意識、統獨立場的關係爲何?本文提出兩項假説,一爲「直線假説」: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內部越趨於一致,也越可能傾向「以後統一」;另一爲「折線假説」:假定嚙教育程度達到大學程度之後,內部歧異越大,傾向「以後獨立」的人會更多。

本文利用經驗調查資料分析,發現教育程度有三種作用:1)門檻效果:以國/初中程度爲分界,在此之前,人們對於統獨問題比較疏離,常無法認識或回答。

2)同質效果:當控制族籍、分類意識、政黨意識、年齡之後,教育程度的淨作用,如同「直線假説」,有將不同人口同質化之積極作用。

3)異質效果:透過「互動項作用」,臺灣閩南人和外省人、中國人分類意識和臺灣人分類意識,新黨和民進黨傾向的人士,他們彼此之間的統獨差異情形,會因爲教育程度上升而更加擴大。

本文亦指出,相較於其他變數,教育程度的整體解釋作用,雖然顯著但並不大。

結論是,國家教育並不等於政治社會化的全部來踴,教育程度的作用,在不同背景的人士身上,可能産生不同的效果。

Readmoreabout教育對於統獨傾向的作用English Searchform Searc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