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

·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 ... 资讯 政策声音 行业热点 医学前沿 观察评论 推荐 健康社区 中医药 消费洞察 图说 科普 保健养生 美容护肤 生活宝典 减肥健身 平台 公立医院党建云 老龄健康服务 热词:滚动 消费 时尚 妇幼 食品 酒业 茶业 彩票 经济・科技・生态 文旅・体育 人民网>>健康・生活 金台养生园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2019年11月07日07:20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编者按: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肥胖“毁”的不仅仅是外表,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

本期,小编和您聊聊:肥胖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肥胖的九大危害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

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超过35的时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

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

更可怕的是,如果严重肥胖,BMI大于40的时候,男性的寿命会减少20年。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

对心脏的影响 并不是说高血压继发或者冠心病继发,而是它对心功能的直接影响。

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脑血管病 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

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

根据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为22-23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实是很低的;而23-31的时候发病风险就变成40%,增加了10倍;体重指数是35的时候,女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实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打呼噜 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别小瞧打呼噜,这个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危害性也很大。

肥胖人群中这个病的发生率高达50%-70%,而普通人群才2%-4%。

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有明显的缺氧和一定的脑损伤,这部分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很多见。

肿瘤 肥胖跟一些肿瘤密切相关,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则是前列腺癌。

肥胖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无论男女,肥胖以后直肠癌的发病率都会大幅上升。

这些癌里面有一些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

但是像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这些癌症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的。

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逐渐老化了,重压无疑会促进关节发生疾病,再加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的障碍,使这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肥胖青少年血管十岁就开始变硬 《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动脉血管僵硬早已不再是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说。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的硬度增加、弹性变差、脆性增加、血压波动增加,容易产生血管的斑块,造成血管阻塞。

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脑溢血、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等。

近年来,动脉硬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人群中,肥胖人群为主,且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是肥胖率攀升最快的人群。

“以前大家认为动脉硬化是中老年疾病。

而现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肥胖的儿童、青年会出现动脉硬化。

”许之民解释,一些儿童由于过度摄入营养且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进而肥胖,肥胖造成的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时间久了形成动脉硬化。

肥胖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

天天健身,为何瘦不下来 吃得更多。

很多人健身后食欲大增,尤其是晚上锻炼的人和女性。

当摄入热量大于消耗时,还想减脂是不可能的。

健身项目选择不对。

如果健身目的只是减重,那么卧推、深蹲等刺激肌肉增长的项目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训练会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重量,导致体重从整体上增加。

建议选择一些小力量练习,比如哑铃弯举或无负重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来刺激小肌群,从而减轻对肌肉横截面积的影响、避免肌肉体积增长过快,也就不会出现体重减不下去的错觉。

静息代谢率降低。

减脂方法不对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静息代谢率(当你什么都不做时消耗能量的速度)开始下降。

减脂的正确方法应采取“有氧+力量+放松”顺序,才能保证肌肉含量不丢失,千万不要靠节食减脂,这样只会使肌肉含量大量丢失。

当肌肉丢失速度快于脂肪时,肌肉就会萎缩,最终导致静息代谢率降低。

平时不活跃。

不少人喜欢集中时间健身,导致身体筋疲力尽,回家后只想“瘫”在床上,不想动。

这种行为被称为“运动稳态”,即人体在一个领域增加体力活动,在另一个领域身体就会变得不活跃,对所消耗能量做出自动补偿,十分不利于减脂。

因此,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轻微到中度出汗即可。

这样在生活中可以使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活跃状态,如上下班骑单车、走路去地铁站、上下楼走楼梯等。

  四天没睡好,脂肪就堆积 美国《脂类研究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显示,4天没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堆积,体重增加。

缺觉对健康的影响,仅从体重变化就能看出来。

早期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体内瘦素水平降低18%,而饥饿素水平则会增加28%。

因此觉睡不好时,更容易饥饿,而且特别偏好高碳水化合物。

睡眠不足时,人们会吃得更多(尤其是高热量食物),将其储存为额外能量。

这会使胰岛素骤升、脂肪快速储存,进而导致体重快速增加。

所以,要想减重减脂,除了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之外,还一定要“睡饱”。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应睡够7~9小时。

还有研究发现,起床后接受光照120分钟,可促进体内瘦素分泌,降低饥饿素水平。

因此,缺觉人群进行户外运动并晒晒太阳,可降低睡眠不足导致肥胖的风险。

长时间使用手机,肥胖风险增四成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不只是伤眼、伤颈椎。

哥伦比亚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天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人的肥胖风险增加逾四成,且更容易出现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习惯,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向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拉丁美洲会议报告,研究涉及1060名19岁至20岁大学生,包括700名女生和360名男生。

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对象一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5小时,肥胖风险增加43%,同时,摄入较多含糖饮料、快餐、甜品、零食的可能性翻番。

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人们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长时间使用容易久坐不动、运动量不足,从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癌症、骨关节不适等风险。

很多人看着瘦,其实偷着胖 很多人常大吃大喝、不爱运动,却四肢纤细,看上去也不胖。

这类人可能体脂并不低,有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

美国《体形》杂志网站刊文,提醒这类“瘦胖子”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体重管理专家劳伦・克莱恩表示,“瘦胖子”的BMI值(体重指数)通常正常或偏低,但经过检查才发现,他们会有高血糖、好胆固醇低、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等问题。

因为天生瘦,这类人往往吃饭不忌口,也不爱运动,导致肌肉量偏低、维生素摄取不足,还可能出现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新陈代谢差等问题。

他们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比胖人还严重。

如果符合以下多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进行过力量训练;爱吃甜食、人工甜味剂、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蛋白质摄取不足;常感到疲倦、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苹果型身材,四肢瘦腹部胖;适量运动也会感到头晕眼花。

建议这类“瘦胖子”从三方面改变生活方式:1.练肌肉。

肌肉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关键,还可避免糖分进入血管,引起高血糖。

建议每周至少两次力量训练。

2.均衡饮食。

尤其要减少糖分摄入,均衡摄取蛋白质、油脂、蔬菜、碳水化合物,尽量少吃白米精面和加工食品。

3.有压力及时释放。

压力大,血压也会升高,可以试试瑜伽、锻炼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

保证6~8小时睡眠,让身体充分休息。

(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控血糖、防血栓这些食疗助手“手艺”精湛 到了秋天为什么容易咳嗽?教你对症拆招 健身你做对了吗?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小窍门:住高楼怎么晒被子?浴室污渍咋去除 入冬前先给脏器洗个澡冬季养生从"不"始 冬补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该吃些什么? 一个橘子等于5味药!秋季这样吃橘子不上火 切辣椒辣手、切洋葱流泪咋整?“攻略”在此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相关新闻 儿童患糖尿病危害比成人更大体重多少斤属于标准体重?过瘦会带来哪些危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害是什么?这3大危害很可怕! 热门点击排行榜 1端午养生,健康一夏!这些要点一定要掌握2世界献血者日:捐献可再生的血液 拯救更…3国家卫健委:截至6月12日全国累计接种…4世界献血日: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献血吗?…5浙江温州完成重点区域人员第一轮核酸检测…6核酸检测阳性却不传染是怎么回事?7国家卫健委:6月13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8献血对身体有没有损伤?有哪些注意事项?…9“上吊式”健身能治疗颈椎病?注意:可能…10想让孩子长个子?家长别错过这个关键的时… 迈向健康中国2030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电话:010-65367951邮箱:[email protected]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2108-308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京)字039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