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男慘賠10多萬元後重生! 他用「這幾招」從月光族成功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資男慘賠10多萬元後重生! 他用「這幾招」從月光族成功翻身5年存下兩桶金. 閱讀全文0黃健誠2021年3月12日上午9:57·6分鐘(閱讀時間)在低薪時代下,年輕人如何存到第一桶金?理財又該「理」些什麼?這些問題是所有薪水不高的小資族,心中都會有的疑惑。

今年37歲的鄒明儒幾年前也曾面臨這樣的問題,甚至覺得自己年屆30,卻在個人財務上毫無長進,因此下定決心要好好理財。

這樣的決心讓他在短短五年間,從原本口袋空空的月光族,累積到兩桶金的資產。

公勝保經好事哆事業部經理鄒明儒在轉戰保險業之前,是網路通路的業務,當時每月收入4萬多元,但他卻一塊錢都沒有存下來。

鄒明儒坦言,當時因為年輕,也沒有投資觀念,總是朋友一揪就出去玩,也常消費過度,雖然薪水並不算差,但卻是徹徹底底的「月光族」。

30歲拉緊報、口袋空空怎麼辦?小資男慘賠十幾萬後如何重生?不過,鄒明儒在30歲時,突然發現自己口袋空空,若維持這樣的消費方式與金錢觀,可能讓他往後吃足苦頭,或可能因沒有存款,無力面對發生的任何風險,所以決定開始奮發研究理財。

投資有賺有賠,鄒明儒一開始學習如何投資時,靠的是別人口中的「明牌」,只要誰說哪檔股票可以買進,他就會毫不考慮地進場。

他說,當時自己對股票一無所悉,但因為自己個性比較衝,因此有人報「明牌」,且明牌又是有聽過的大公司。

在不懂財報及技術分析的狀況下,他就進場投資了。

但這讓他的投資報酬賠得多、賺得少,鄒明儒說,他當時聽從別人建議,買了某檔面板股,結果他在最高點進場後,該檔股票開始暴跌。

原本還能以該檔股票可能配股配息來安慰自己,結果什麼都沒配,最後只能忍痛賣出,這一賠就是十多萬元。

有了這次慘痛經驗,鄒明儒正視投資這件事,開始積極上課、聽講座,慢慢理解各種投資方法及正的觀念後,才認知到投資是把錢放在可以累積資產的地方,因此主動投資個股也不能總是期待股票會漲回來,還是要花時間研究產業結構及趨勢。

定期定額+母子基金投資法他五年存下兩桶金由於從事業務,他沒有太多時間盯盤,因此鄒明儒以基金投資做為主要理財方式,並採用「母子基金投資法」,定期定額申購平衡型、債券型等配息型的基金,再將配息全數再投入風險等級較高的股票型基金,當有一定報酬時,再將子基金轉到母基金上,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

現在鄒明儒仍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申購基金,再加上來自母基金已有1.5萬元的被動收入,等於每月有2.5萬元投入基金市場。

若子基金有達到滿意的報酬,就會再將子基金轉到母基金上,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

對於如何挑選基金,鄒明儒說,母基金他選擇的標的是全球型債券及美國的平衡型基金,子基金則挑選成熟國家或熱門產業為標的,如台灣、美國科技股及中國的股票型基金等。

控制支出嚴守631法則在支出方面,他也嚴格採取「631法則」,意即生活費60%、理財30%、風險預算10%的方式控制支出。

在改變理財的作法與觀念後,鄒明儒從原本的月光族,在短短五年內就累積200萬元的資產,且現在已訂下被動收入達到5萬元的目標,若未來能成功達標,他也可以降低工作時間,把更多時間放在陪伴家人及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小資族理財也要「資產配置」理財專家給了這些建議對於鄒明儒的投資理財方式,理財專家郭莉芳認為,他從月光族開始,意識到投資重要性,後來初入市場卻聽明牌賠錢,再去修煉到以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中間的轉折相當適合小資族借鏡。

郭莉芳說,聽明牌買個股賠錢的機會很高,但如果是買共同基金,就有分散投資的概念,近一兩年開始投資理財的民眾,除非選錯趨勢或市場,才有可能會賠錢,而鄒明儒以相對穩健的方式進行資產配置,剛好進場時又有獲利,反而建立起長期投資的信心。

如鄒明儒採用母子基金投資法,他的母基金標的以債券型、平衡型基金等穩健標的為主,再將配息放到中國、台股、科技等產業型基金中,這些子基金的標的較為積極、風險相對高,這就是不錯的資產配置方式。

許多人可能認為小資族投資不需「資產配置」,但郭莉芳建議,像鄒明儒一開始錢也不多,但在母基金及子基金的挑選上,就已有配置概念,就算遇到下跌、市場較為不好的時機,也不會因此受傷慘重。

許多小資族在錢還不多時,剛開始投資就虧錢的話,常會認為投資是不好的、很可怕,因而不敢再進場,但鄒明儒的投資方法就已站穩起跑點,碰上這幾年的多頭行情,更能增加長期投資的信心,這樣的信心來自於策略,因此鼓勵小資族能盡早擬定自己的投資理財目標。

鄒明儒的理財目標是達成每月有5萬元的被動收入,郭莉芳建議,可以在母基金中配置一些台股大型的股票型基金,因為在台灣目前經濟情況不錯、未來台股持續看好的情況,若在母基金配置更積極的標的,也能加速達成目標。

最後她建議,像鄒明儒所採用的631法則,確實是所有小資族可以努力實踐的方向之一,但如果在收入的支配上,無法馬上做到每個月存下30%,那不妨從收入10%開始存,每個月3、5千元的存,給自己訂下目標,並循序漸進地達成,也是較無壓力且能漸漸增強信心的做法。

繼續閱讀報導▲鄒明儒本來是月光族,後來以五年存下兩桶金。

(圖片來源:鄒明儒提供)更多今周刊文章衝進去就被套牢!你還在搶當最後一隻抬轎老鼠?張真卿:散戶看到「利多」想進場,得先確認一件事學生時去郵局定存5萬塊,就覺得自己更懂理財...他25歲存到100萬剖析:ETF其實很適合2種人鉅亨網·17小時前動力-KY5G伺服器風扇完成驗證營收比重拚占一成散熱風扇廠動力-KY(6591-TW)開發的5G伺服器散熱風扇完成歐洲客戶認證,並小量出貨,看好客戶伺服器需求提升、拉貨力道強勁,明年產品出貨量有望大幅增加,預期將占整體營收比重達10%。

鉅亨網·20小時前搶搭元月行情3檔ETF、4檔基金掀IPO熱潮搶搭元月行情3檔ETF、4檔基金掀IPO熱潮鉅亨網·22小時前〈晶技展望〉強攻車用市場估2022年車用營收比重達12%電動車市場崛起,除特斯拉(TSLA-US)外,中國及歐美原燃油車廠也已積極推出產品,有助汽車電子化趨勢向上,晶技(3042-TW)強攻汽車應用市場在2021年獲得突破,全年銷售也創新高。

鉅亨網·15小時前信越FOUP價格1月再漲20%崇越受惠隨著半導體市況持續熱絡,日本大廠信越(ShinEtsu)傳出,擬自今年1月起,再度針對晶圓傳送盒(FOUP)調漲20%,也是繼去年7月後,連續兩年調漲,崇越(5434-TW)對此回應,將配合原廠供應商策略,將價格反映給客鉅亨網·21小時前華碩衝刺AIoT布局本季不排除再增持瑞傳持股品牌大廠華碩(2357-TW)近年積極布局AIoT領域,繼去年斥資15億元取得振樺電(8114-TW)子公司瑞傳30%股權後,也評估自建智慧工廠,近期更攜手台灣大學共同成立研發中心,依華碩規劃,本季不排除再擴大投資瑞傳。

鉅亨網·2天前看好美元升勢可期國銀優存方案年息衝13%聯準會預告明(2022)年啟動升息,為美元升勢立下支撐點,部分銀行趁勢推出優存方案吸金,包括土銀與玉山等皆有類似方案,存款利率優於牌告利率,其中玉山銀行的短期優存年息更一口氣喊到13%。

鉅亨網·15小時前中鋼興達海基學習曲線攀升產能倍增營運拚轉盈中鋼(2002-TW)綠能產業布局持續推進,負責生產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的興達海基,在學習曲線成熟下,今年產能倍增,且在良率提升、規模經濟效益顯現下,營運力拚轉盈。

Yahoo奇摩股市·14小時前別小看零用錢!理財專家鼓勵「別怕孩子亂花」該如何給孩子零用錢,藉此培養其正確的金錢觀,一直是父母們傷腦筋的問題。

親子理財專家馬哈到YahooTV《進擊的荷包》節目,與宅女小紅分享她的做法。

鉅亨網·2天前重賞求勇夫!聯合航空支付機師3倍工資舒緩Omicron人力不足困境美國聯合航空(UAL-US)為了對應1月大部分的航班,支付機師3倍工資以緩解Omicron病毒快速傳播導致人力不足的困境。

鉅亨網·2天前〈圖片集〉台北101跨年倒數有亮點!中國信託銀行動畫字樣迎接2022年台北101跨年倒數有亮點!中國信託銀行動畫字樣迎接2022年鉅亨網·23小時前〈晶技展望〉5G、元宇宙及車用動能強2022年業績雙位數成長晶技(3042-TW)2020年在全球石英元件產業銷售以11.06%的市占率超越日本Epson拿下世界第一,且2021年營收、獲利篤定再度改寫新高,晶技預估,2022年全球石英產業仍有10%的成長幅度。

聯合新聞網·4天前台股封關/股價憔悴前十慘這檔今年跌最兇台股封關收在18,218.84點,今年大漲3,486.31點,指數站上萬八的歷史高點區,雖有許多飆股,股價年漲數倍,但也...Reactions32三立新聞網setn.com·4天前張庭公司被查 老謝:這產業要翻身了財經中心/詹婷惠報導藝人張庭、林瑞陽夫妻轉戰中國經營事業多年,日前被爆出涉嫌傳銷被查,人民幣6億元(約台幣26億元)資金據傳遭凍結,受到許多討論,對此,謝金河在臉書Reactions312時報資訊·19小時前《產業分析》別只用後照鏡開車化合物半導體股戲才開場(2-1)【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隨著產業往高頻的5G通訊、高電壓的電動車發展,擁有高頻、高電壓的氮化鎵(GaN)、碳化矽(SiC)化合物半導體發展前景看好,2021年已布局化合物半導體的概念股包括台積電(2330)、世界(5347)、漢磊(3707)、嘉晶(3016)、閎康(3587)、環球晶(6488)、中美晶(5483)、太極(4934)等個股股價,相繼反應了化合物半導體的亮麗產業前景,展望2022年,化合物半導體族群能否延續漲勢?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表示,去年有外資唱衰半導體,使半導體的前景出現雜音,從NB的角度來看,今年NB的銷售恐低於去年,在這個前題下可以理解。

但如果只看這個角度,那必須說這是從「後照鏡」來看半導體產業。

然而,開車可以只看後照鏡不看前面嗎?半導體未來應用是車用、AI,甚至是元宇宙,這些未來性的產業應用,因為不容易估算,所以外資將其自動歸零。

唱衰半導體的這個觀點,已經被很多產業大老站出來批評,如果只看後照鏡開車,就會撞車。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日前指出,全球功率暨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設備支出在5G通訊、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等應用的帶動下,近幾年呈現快速擴張民視·12小時前長榮海運灑百萬年終!船員超累竟「1個月都沒有」財經中心/周孟漢報導每到年底,員工們最期待的就是公司發年終,長榮海運昨(30)日發放年終獎金,員工最高可以拿到40個月,讓不少人看了好羨慕;不過,同樣都是長榮員工,卻有人年終「連1個月都沒有」。

1名網友發文,表示長榮發放40個月的年終獎金,是僅限「海運大樓裡面的岸勤人員」才有,至於大家俗稱的跑船的船員,「是沒有年終獎金的」,坦言如果不是疫情,根本看不到這樣的光景。

Reactions1TVBS新聞網·2天前有片/美國升息衝擊恐超過疫情?劉泰英:股市將影響劇烈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央行為了搶救經濟、瘋狂印鈔,導致熱錢流竄進原物料市場,讓物價上漲的隱憂一一浮現。

為了抑制通膨,美國聯準會已經確定將在2022年升息,如果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升息的幅度可望稍緩,而台灣央行也將視時機跟進。

不過美國升息能解決資金過剩,卻解決不了缺工、供應鏈瓶頸和晶片荒造成的通膨,專家預期,2022年美國通膨還會延燒,景氣復甦尚未擺脫隱憂。

Reactions22時報資訊·2天前《各報要聞》三名師斷言一定有元月行情【時報-台北電】旺虎年即將來臨,多家投顧看好台股首季續創歷史高點,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三大名師同步唱旺元月行情,搭配外資回補、年前紅包行情、台積法說等利多因素,指數向上可期。

台股2021年12月30日亮麗封關,雖受長假因素影響,指數小幅修正29點,終止連七日上漲,全年大漲23.6%,穩居萬八大關之上,法人樂觀預期元月行情持續發酵,將有搶灘萬九機會。

蕭乾祥表示,受惠台灣出口訂單良好,電子產業持續暢旺,基本面正向是最大利多,對元月台股表現抱持「中性偏多、震盪趨堅」的樂觀態度。

尤其市場關注2021年上市櫃公司稅後淨利突破4兆元,高配息率、高殖利率優勢都會在開春後陸續反應。

從資金面來看,近期新台幣走勢強勁,顯示活水動能無虞,外資回補力道可望延續,回顧歷史經驗,在還沒升息之前,美股普遍呈現上漲態勢,對於2022年元月、首季台股更增添信心,整體布局趨勢以「碳中和」與「半導體」為主,預期會是市場資金聚焦的兩大投資方向。

黎方國指出,台股集多重利多於一身,「一定有元月行情」,包括過去五年美國那斯達克指數100%上漲,且平均漲幅達5.87%,台股以科三立新聞網setn.com·12小時前2021年代表字!謝金河選「1字」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2021年走入歷史,這一年台股大漲3486.61點,漲幅23.66%,全球表現在很前段班。

新台幣全年升值2.Reactions1民視·12小時前大立光坐上特斯拉!手握1王牌產量翻倍財經中心/綜合報導華為因遭美國制裁,不僅退出高階智慧手機市場,也連帶影響供應鏡頭的大立光(3008),大立光在2021年的營收與獲利均遭到重擊,從4000多元一路下跌到2000元,不過新的年度開始,大立光的困境有可能特斯拉而能重新東山再起。

民視·15小時前5個福袋打開來「全一樣」 民眾:沒驚喜剩驚嚇過年將至,不少民眾都會到超商買福袋試手氣,但就有位民眾,一口氣買了5個福袋,回家開箱後卻發現,買了5袋竟然完全一模一樣,獎項實在不滿意,讓他說這回沒有驚喜,只剩驚嚇。

Reactions1工商時報·2天前預定22日入帳軍公教年終獎金多數2.5個月為了讓82萬名全國軍公教人員好過年,行政院已發函全國各機關,軍公教年終獎金1月22日入帳,屆時軍公教除了1.5個月年終獎金外,還有考績獎金,由於絕大多數的軍公教考績為甲等,可以領到一個月考績獎金,換句話說,多數的軍公教在農曆過年前可領到2.5個月的獎金。

Reactions2時報資訊·2天前《各報要聞》16檔夢幻紅包股外資搶【時報-台北電】夢幻年終獎金自己賺!2021年歲末,外資突襲展開報復性回補,連八日買超台股達875.57億元,專家認為,外資對台股明顯轉向偏多,未來買超的續航力不容小覷,可留意台積電、聯發科、聯詠等16檔外資搶貨股,賺取2022年第一桶金。

即將迎接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分析師直言,「外資對台股轉向」議題得好好深入研究。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是最早喊台股上2萬點的多頭總司令,他認為萬八到兩萬點將靠著深厚實力的重量級電子股帶領,這些個股一來2021年股價沒漲過屬於低基期,二來有最熱門的ESG題材,再者營運不差及具有高現金殖利率的題材護身。

外資雖連續兩年賣超台股,累計賣超金額天價高達9,935億元,但台股相當爭氣仍頻創歷史新高。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歷年沒見過外資連續三年賣超台股的紀錄,因此2022年外資回補台股動能是值得期待,近期外資年底買超主要是台股頻創高點,連結台股的被動型基金被迫性買盤,考量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2022年新產能陸續開出,將帶動整體供應鏈的業績,主動型基金回補台股的動能可期。

依據統計2021年12月以來外資回補的前16檔,有台商業周刊·2天前擔心抱股過年被套牢?樂活大叔:不怕休市利空的3種標的1月26日,台股即將封關,一直要到2月7日才會再開盤。

其中將有7個營業日,美股會繼續交易,但台股卻休市,所以每年大多數的投資人都糾結在「要不要抱股過年」這個問題上。

就讓我用這一篇文章來回答大家吧!Reactions3華視影音·2天前全球塞船運費飆漲估恐持續到2023年台北市/綜合報導全球大塞船的現象,業界預估恐怕會持續到2023年,才會獲得紓解,也就是說全球產業的供應鏈困境,還會繼續延遲很久,財經專家丁學文指出,唯一獲利的就是海運業者,所有跨國產業和消費者,都將同蒙其害,繼續付出更高的代價。

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是2022年,到現在在我們的頭腦上面,揮之不去的一個很大的陰影,除了通貨膨脹之外,就是供應鏈或者是全球航運的遞延現象,12月24日全世界最大的貨運公司,來自丹麥的A.P.MollerMaersk,也就是台灣翻譯叫馬士基,公開發布了它的白皮書,他們預估到2022年的第1季,甚至中國的新年之後,全世界的港口塞船,或者貨運的延遲,仍然不能得到紓解,這個非常有意思,在這個報告裡面我們看到,他特別針對的是英呎的集裝貨櫃,英呎的集裝貨櫃,尤其是亞洲到美東的航線,其實譬如說以上海的SCFI,就是上海出口航運指數,已經連續4週創了新高,裡面當然還包括了美西航線,我們看到了,其實美西航線的價格,高達了1萬5千美元,也是2016年之前的10倍了,所以航運運費的價格,其實一直揮之不去非常地高,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的想像空間。

我們知道聖誕節本來是一個最好的測試,所以很多人就開玩笑說,耶誕老公公他在一天之內,要把全世界的耶誕禮物,送到每個小朋友家裡,可是事實上我們看到,全世界的貨運公司早在9月就開始備貨,非常努力地想要克服耶誕節的大型物流的塞港問題,可是最後的數據出來,其實整個遞延的狀況,還是沒有辦法改善,這裡面有很多的因素,我想稍微有了解全世界物流或是航運的人都知道,從2020年4月之後,整個全世界的報復性需求起來,加上供應鏈一向跟不上,全世界的航運尤其蘇伊士運河也看到長榮貨運的塞船事情,一直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現階段這個事情越演越烈,所以馬士基的白皮書出來之後,讓大家對於2022年,全世界的航運到底能不能紓解,又有了一些陰影。

我們分3個層面來看,首先以企業的角度來說,只要物流不能鬆解,物流成本就會高砌,對很多企業來說,他肯定會非常地憂慮,因為其實附加的成本對於企業到底要不要開廠去製造,製造之後送得出去送不出去,物流成本變那麼高,能不能承擔,所以很多企業其實無形的成本增加地非常地快,站在港口的角度,全世界塞船的情況,其實比我們想像來得嚴重,以全世界最有指標性的,譬如說LosAngeles洛杉磯,還有長堤,這2個港口其實占全世界貨運非常高的比例,現階段如果去看,當然比10月份的時候,高峰有70到80艘船在排隊,現在大概是30艘到40艘,不過如果你以外海的情況去看的話,其實早就超過了100艘,所以代表船在排隊的情況,也是不能鬆解。

港口前所未有的壅塞,加上週轉率的降低,還有新船來的時間,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港口的壓力非常大的,最後一塊就是運費,大家可能知道現在大部分的運費,它還是用一個遠期的方式,期貨去計算,以馬士基的數據報告,其中有大概5分之4的合約,在2021年會到期,他也看到很多他的客戶,現在合約一到期之後,寧願簽2到3年的合約,也不願意簽1年,代表說等合約陸續到期之後,整個現貨價運費還會再往上飆升,所以這3個因素整合起來可以知道,其實全世界的航運到明年,甚至預估到2023年都很難鬆解,再以整個航運業來說,大家可能知道在2016年之前,全世界本來有20家以上的大型的貨運公司,但是因為業績不是太好,所以經過一些consolidate,現在大概主要有3大聯盟,7大航運公司,這7大航運公司,以前曾經是紅海殺價競爭,這個低價的航運費時代,已經再也不會回來了,也就是說高運費,可能會一直延續到2023年左右,可是他們的獲利,2020年跟2021年卻是非常地高。

譬如以2021年來說,全世界航運的總獲利大概有2200億,2022年預估大概有1500億以上,這跟過去20年累積起來才1千億美元比起來,是不可想像的,可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新船什麼時候能到位?大家知道新船基本上是要求,要有25年以上的持續期,可是又要符合ESG,就是低碳排放的一些技術要求,這都是不確定因素的,所以在這些因素的擠壓之下,我看航運的整個不能鬆解,還有一段時間,現在大家心裡面,其實當然有很多不同的隱憂,我們拋開地緣政治或者中美對峙之外,其實單純在基本面,最大的2個隱憂就是通貨膨脹還有供應鏈,或者是說航運的鬆解,這2個問題我看在2022年,其實一時之間很難解決,而航運塞船又跟通貨膨脹拋不了關係,所以如果在馬士基這個白皮書的基本基礎之下,我想2022年確實還有很多的挑戰要在前面,而整個航運界到底能不能擺脫現在這個困境,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始連結Reactions51時報資訊·13小時前《金融股》兆豐金長期股價看好【時報-台北電】兆豐金(2886)股價近一周狹幅橫盤整理,2021年12月30日小跌0.05元,收在35.55元。

在創新高後小幅回檔整理,股價仍貼近周線,加上短中期均線仍呈現多頭排列,中長期股價仍不悲觀,不過周線開始下彎,顯示短期股價持續震盪整理。

目前MACD、KD都已經下彎,成交量也在降溫,持續修正過熱的指標,未來月線支撐是重要關鍵。

近期兆豐金在消息面上包括去年12月恐有金額不小的呆帳提存,影響全年獲利,2021年獲利將會較2020年衰退,可能影響近期股價表現,建議可等待消息面釐清後擇機進場。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一朱漢崙)工商時報·2小時前陸房產大亨因他來台投資美商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多年來招商功力驚人,除了政府大型標案幾乎都難不倒他之外,連陸企房市大亨,也買單、來台參與投資開發房地產。

時報資訊·21小時前《各報要聞》16檔新年新趨勢法人挺【時報-台北電】台股2022年元月行情搶先起跑,三大法人卡位包括長榮、合晶、金像電等16檔個股,分別屬於海空運、半導體、電動車、伺服器、中小型利基電子股等族群,或具有特殊利基題材,反映新年度投資趨勢,有望與創新紀錄的台股一起迎來新價位。

台股2021年亮麗封關,12月大漲791點,順利攻上萬八關卡,且創下18,291的歷史高點,雖因全球金融市場一起進入封關倒數,使得台股交易清淡不少,但法人預期,元旦開紅盤後資金歸隊,正常交易狀況即將恢復。

市場專家認為,投資人要卡位元月行情,可以留意三大法人重押的趨勢股,主要分布於下列產業上。

包括:運費持續上漲的長榮、陽明、萬海、長榮航等;半導體供應鏈的聯發科、合晶、晶豪科等;新伺服器平台帶動營運動能的金像電;跨入電動車的台達電。

以及利基型電子股如優群、元太、凡甲等,為後市看旺的主要類股。

此外,包括有擴充新廠與新業務的台光電、臻鼎-KY,電子紙領導廠元太與營運升溫的豐泰等個股,也同步受到三大法人的青睞。

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分析,台股與美股是當前全球最強勢的市場,投信及外資預先卡位元月行情,反映對部分個股的元月效應有所期待,預估高點將落在18,500~鏡週刊MirrorMedia·1天前【全文】入主大同1年上位董座 王光祥宣布啟動千億資產開發百年大同變天後,過去1年歷經多次人事洗牌,如今經營團隊總算穩定。

上週二(12月21日)大同召開董事會,推選王光祥擔任董事長、任命鍾依文為總經理,2天後,王光祥以大同董事長身分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他對本刊記者表示:「我的專長是土地開發,未來會把大同46萬坪土地逐步開發,讓股東效益達到最大化。

」其中備受矚目的,是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大同總部將規劃開發,未來要打造成台灣「六本木」。

Reactions11時報資訊·21小時前《各報要聞》散戶必學四招40個月年終自己賺【時報-台北電】長榮員工爽領40個月、超過百萬元年終獎金的議題,引發全台灣勞工超高的關注度。

台股專業分析師表示,投資人心生羨慕的同時,有為者亦若是,搞懂四招必學的投資準則,40個月的百萬年終獎金,自己就可以賺。

台股2021年上漲3,486.31點,漲幅23.66%,若從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時的恐慌殺盤低點、8,523.63點以來計算,已上漲了9,695.21點。

不過,統計數據終究是結果論,事實上,台股這兩年的波動,是相當劇烈,尤其2021年5月,國內爆發嚴重疫情時,以及貨櫃航運三雄的股價從高點往回修正時,由於產業利多消息滿天飛,讓投資人失去警覺心,股價腰斬再腰斬,期間投資人持股重傷遭到斷頭或慘賠的例子,還不少。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啟發投顧分析師楊基政建議投資人,有四招必學獲利招數,可以安全度過波動,尤其台股正值月KD高檔鈍化的多頭行情時,更要把握機會,自己賺40個月年終獎金。

第一招,判斷真假利空,伺機進場。

如2021年5月台股受疫情干擾重挫後V轉、2021年3月長賜輪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大排長榮」時的切入長榮買點,大船擱淺意味著客戶開始搶艙位,切勿跟著恐慌投資人「砍在谷底」。

民視·18小時前習近平是經濟冥燈?印媒:中國產業分崩離析財經中心/綜合報導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可說是對世界帶來一場浩劫,即便時間來到了2021許多產業還在傷痛期,各行各業更是被重擊更是中國的惡夢。

印媒盤點習近平屠刀亂揮,中國經濟一團糟,從科技業、房地產、補教一路肅殺到網紅產業。

習近平更是實施清零封鎖、壓制性的政治體制,導致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幾乎快要告吹,外資也開始頻頻撤中,直言習近平宛如經濟「冥燈」,走錯一步路恐摔慘。

Reactions37工商時報·2天前金控獲利飆2022年續樂透金融業2021年獲利可望再創歷史紀錄,推升整體相關金控股股價也水漲船高,台股金融股指數收盤1,711點已創下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新高,在2022年市場升息預期以及股利發放可期下,市場法人持續看好金融股新年度表現。

更多文章1.找尋本益比、淨值比偏低的委屈股2.《台股週報》外資卡位開紅盤 台積電法說助攻3.北市防疫旅館連環爆 幼兒園停課兩天採檢4.汽柴油漲0.9元5.5大吃到飽餐廳「漲聲響起」 喜來登下午茶一口氣漲500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