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七年》觀後感 - 國文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紀錄片《人生七年》觀後感推薦:導語:人生有多少個七年,每隔七年,有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人碌碌無爲。

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人生七 ... 手機版 歡迎訪問! 保存到桌面 首頁 語文基礎 教育範文 作文中心 課件中心 教案中心 試題中心 勵志中心 詩詞歌賦 寓言故事 經典小故事 國學之經部 國學之史部 國學之子部 國學之集部 國學之蒙學 歷史名著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紀錄片《人生七年》觀後感 紀錄片《人生七年》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時間:2015-10-03 閱讀:9.09K次 大中小 導語:人生有多少個七年,每隔七年,有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人碌碌無爲。

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人生七年》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人生七年》觀後感精選【1】過去的一週,一直到2月22日晚,斷斷續續地,我和孩子爹一起看完了紀錄片《人生七年UPSERIES》。

看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爲了教育孩子而做的。

孩子沒有什麼興趣,我倆卻很高興地看了。

這部紀錄片,從14個孩子的7歲時拍起,每七年一次。

目前爲止,已經拍到了他們2012年也就是56歲。

時間跨度大,人生軌跡清楚。

本來導演的初衷,是想了解家庭背景、社會階層對於一個人的影響。

可是,看這部片子,我們卻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人生是由多元因素造就的,家庭背景、社會階層、性格、追求、目標的設定、自我調適與改變、婚姻等等因素,都是造成一個社會人的重要成分,他們的幸福與滿足,他們的困惑與掙扎,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的。

我談談自己的感受:1、社會階層並不是完全不可逾越的,但是要有很大的跨度,卻是不大可能的:下層可以上到中產,但很難到達上層;中產可以到上層,也可能因爲某些原因,淪到下層;但上層終究還是上層。

Nick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農場主的兒子成爲了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下層的SUE從小就希望改變,通過努力,躋身中產;中產的NEIL卻因爲一個不算成熟的選擇,從此生活無着落,一生相對境遇不好,等等。

上層社會的人,志向高遠,見識廣博,從小他們就接觸不一樣的教育,所以鳳凰終歸是鳳凰。

當然,除非他們不努力,可能會淪落到中產的行列。

但是,一般來說,越是上層社會,他們對子女的管束越嚴格,孩子們也學習更加努力和刻苦,他們認爲他們肩負着改變社會的責任,所以更加認真、執着。

現在看來,我們應該多關注這類人的生活,他們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對我們更有意義。

2、人們也許從來都想象不到,父母、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終生影響。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各類孩子不同時候的不同眼神:有的孩子因爲父母分開,被放在帶有慈善性質的寄宿學校裏,一生都帶着無助,這種無助一直影響着他們;有的孩子因爲父母分開,被送到國外,無論條件多麼優越,她感覺到被拋棄,不開心;有的孩子因爲小時候跟父母沒有很多的交流,對那段感情相對陌生。

相比較而言,在家庭和睦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從容、自信。

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與孩子的溝通是多麼重要,這些影響孩子的性格,也影響他們的未來生活。

3、步入婚姻的早晚,相對決定他們的人生成功與否,也決定他們的生活品質。

這個在影片中特別明顯。

來自下層社會的三個女孩,其中的兩個,19歲就結婚了,她們的此後的生活,就是生育子女、經營家庭、離婚、再婚、更早的有身體疾病等,另一個,因爲希望先爲自己的理想奮鬥,其後再考慮感情的事情,她的生活就好很多,雖然她也經歷了後來的離婚、再婚,但是一切還是相對完滿,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

因爲她更加清楚,過早地涉入婚姻,可能給自己帶來羈絆,所以她作出了不同於同伴的選擇。

4、人生中的重要決定一定得慎之又慎。

NEIL自小是多麼自信、可愛的小孩,可是當他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決定退學並重新考,這個決定對於他來說可能是人生最失敗的決定。

他後來沒有考上,父母也很不理解他的決定,他從此多年流浪在外。

雖然很多年之後,他做上了志願者性質的議員,但是他一生的貧困、潦倒,都跟那次不算謹慎的決定有關。

試想,如果他讀完了那個普通的大學,那麼他的一生一定不同:雖然也可能很普通,但是起碼是安寧的,會有家庭,有孩子,有穩定的收入,可惜他卻流離失所,度過了暗無天日的多少日子。

5、家庭的穩定,是人們成功的重要保障。

片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中產階級和上層社會,他們的家庭好像更加穩定、美滿,離婚的相對較少,他們的事業發展也相對更加順利。

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他們的婚姻是在他們年齡更大的時候進行的,所以相對理性,也更加穩固。

他們與伴侶一起更和諧,事業也更有成就。

6、在片中,我看到了英國的發達。

他們的下層人的生活,可能是我們國內很多中產的生活;他們的中產,也就是我們的上層了。

物質的富足,環境的優美,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是我們國內很多人不能企及的。

記得每次回國,初到的第一天,你會感覺到處都是灰灰的,那居民樓,感覺就像是貧民窟,當然一兩天就都能適應了。

有時候,朋友們對生活的那種滿意,讓我有種井底之蛙的感覺。

說實話,人家的社會還是太發達了。

我們需要多少年才能趕上。

7、片子給我們展示了活生生的人生成長軌跡,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突然害怕人生的衰老與死亡。

因爲片子是連續的,你突然能看到一個人從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人神似,但形已經不太似。

你覺得,任何人都會衰老,上層、中產、下層,誰都不例外。

人生是那麼短暫,你要面對親人的離去,你得面對慢慢的身體老化,體型的變化,容顏的巨大變化,對生活的承受力,等等。

這會兒,纔會真正感覺,人的衰老就在眼前,還有死亡。

懼怕的感覺,悲哀的感覺。

如果可能,我打算再次看看這部紀錄片,從頭到尾。

  《人生七年》觀後感精選【2】我沒有要聳人聽聞的意思,這時代有足夠多荒謬的事件配得起更聳動的標題。

只是我沒有想過,如果從七歲起,每隔七年一個手持攝像機的傢伙都要闖入我的生活,讓我乖乖坐在那裏描述這七年我的理想、我的生活以及我的愛情,用近乎尖刻的問題擊破我可憐的僞裝,用七年前甚至更早七年我的話語作爲註腳。

我沒法拒絕他,正如我沒法抗拒生命的流逝。

這傢伙自稱MichaelApted,在此之後拍了完全不相干的《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007之黑日危機》、《羅馬》之類商業大片。

可是他從1963年23歲入行開始,堅持到現在唯一的一部作品——《七年》,毫無爭議的入選了世界最偉大的五十部紀錄片。

1963年他剛進入導演這一行當的時候,突發奇想的將鏡頭對準了一批來自倫敦不同家庭背景的七歲孩子,他們有的就讀私立貴族小學、有的在公立學校、有的來自寄宿學校。

1963年冬季的一天,這十二個孩子被他聚集在一起,逛了動物園看了北極熊,一起嬉戲,然後各分東西。

他如實記錄下每個孩子關於未來的童言童語,剪輯成了《7UP》的紀錄片。

起初他的初衷,只是想試試看到2000年的時候有多少英國政治家、工會代表會從這些孩子中誕生,以此觀察英國社會等級對塑造不同背景人的可能性。

因此之後每隔七年他找到這十二個小孩,錄製了《14UP》、《21UP》、《28UP》、《35UP》、《42UP》、《49UP》,直到2012年5月最新的《56UP》如期出街。

有個翻譯的名稱很棒,《49未知天命》,天命未知是因爲在一個人的一生裏真的有很多想不到的奇遇,無關年齡。

作爲一個觀衆最奇妙的感受,不在於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坐在電腦前,看紀錄片裏黑白影像的孩子,成長到年輕的嬉皮士,然後開始發胖、禿頂走入中年面對生活的壓力,之後帶着各人的問題邁入老年含飴弄孫。

最奇妙的感受在於你感受到每個人不同的軌跡下,其實都有相似的軌道。

童年時無忌的童言在日後的某一天冥冥中竟成了真。

14歲時青春期個性成長,面對鏡頭羞澀不自然,對未來的期許不再似童年自信。

21歲時叛逆,或許抽着煙酗酒,一身嬉皮士裝扮,蔑視攝像機後這個無聊的成年人一個勁的追問,同時愛情甦醒了,影片中出現了他們年輕的伴侶。

28歲時大多數人進入家庭開始享受初爲人父爲人母帶來的喜悅,21歲的叛逆已經被愛磨得溫潤。

35歲時所有人進入事業的分水嶺,成就或高或低。

42歲時所有人都承認要維持一段婚姻並非易事,有人出現了裂痕,有人離異,紀錄片裏出現了他們的新伴侶和新出生的孩子。

49歲時他們中絕大多數親人離世,他們自己或晉升到爺爺輩,或對孩子的未來操碎了心。

56歲呢,我還沒有看到,被生命無奈感觸動的心情已無法支持我在一個下午那麼殘忍的打量真實人的真實人生。

  《人生七年》觀後感精選【3】也許真的每隔七年都要被迫梳理自己的人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勇氣,因此有的人從21歲後拒絕了MichaelApted的拍攝要求,好在大多數人雖然痛苦,卻依然接受了這樣對比殘酷的紀錄片攝影。

MichaelApted當初拍攝的初衷,是要實驗英國社會等級對不同背景孩子的塑造。

結果我看到,來自私立貴族小學的三個小孩,從小號稱只看《金融時報》,要報考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法律的孩子,果真考上了劍橋,跨入社會後如願作了律師。

在倫敦和市郊有自己的房子,是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

有個小孩有着顯赫的祖先,從小學鋼琴,後來娶了前英國駐保加利亞大使的女兒,成了皇家法律顧問。

來自精英家庭的孩子,在接受一系列的精英教育後,最後成了新精英,有着穩定的婚姻和安逸的生活。

來自公立學校的六個小孩,一部分來自中產階級家庭,有個小女孩在七歲的時候對着攝像機說,我的理想是要生兩個小孩。

她從小就接受芭蕾舞蹈的薰陶,有着較爲優越的童年環境。

21歲的時候突然從乖乖女叛逆成吸菸的搖滾青年,對着鏡頭憤怒的說,結婚是件蠢事情。

結果28歲的時候又突變賢妻良母,生活優渥,養育了兩個小孩,靦腆的解釋這轉變因爲他。

她和她丈夫就這樣在28歲到49歲的紀錄片中老去,包括他們的孩子已經從嬰兒長成青年。

而來自寄宿學校的孩子,多半是因爲家庭破裂等原因沒辦法得到父母的照顧。

七歲的時候他們眼神普遍是迷茫的,有的孩子在14歲的時候輟學去作了騎術學校的學童,然後開出租車爲生,有的孩子在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學業,去建築公司作了工人,換了數份工作,49歲的時候在貨運公司開車仍然要繼續努力賺錢維持家用。

有個孩子成功考上牛津大學的數學系,畢業後從事中學教師工作,35歲的時候在孟加拉作國際支教,42歲後回到英國結婚生子,躍到了中產階級。

而有個來自蘇格蘭農場的農民小孩,通過考上劍橋大學作物理研究,28歲時在美國作研究訪問學者,35歲時仍然堅持研究,42歲不得不面對研究無果的殘酷現實,轉作本科生教育教授,是唯一一個成功逆襲精英的孩子。

42歲時他接受採訪,談起處境,滿眼噙淚的說,一個人的獨自成長要承受着很多困難,這種困難是遠在蘇格蘭鄉下農場的家人無法幫助的。

49歲的時候,MichaelApted特意帶了他回到蘇格蘭鄉下的農場,在七歲的時候拍過一段他從山地前蹦蹦跳跳而過的畫面,而今仍舊是那山地,已有白髮的他感慨萬千的走過。

這批孩子中最令人唏噓的一個孩子,來自中產階級家庭,中學畢業後報考劍橋大學沒考上,上了別的大學,畢業後他離開父母的庇佑,21歲獨自到一個建築工地當工人餬口,住在強佔別人的小公寓裏。

面對鏡頭,他對未來有樂觀的期許,他想有所作爲。

29歲時,Michael找到他時,他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拎着兩隻箱子在鄉野間無目的的遊蕩,瘦骨嶙峋,不知道未來在哪裏。

35歲時,Michael再次找到他時,是在英國最北端一個地區的政府廉租房裏。

鏡頭裏,寒冬中他衣裳單薄的出外採購生活用品,走在陰冷潮溼的曠野中,他抱着紙袋子一路小跑,不時用手提提肥大的褲子。

他靠微薄的政府社會補助過活。

對於自己的人生,雖然失敗,但他有哲理性的思考,從他的用詞中感受得到受過良好教育的痕跡,可是適應不了這個社會。

49歲的時候,他搬到了英國中部,成了一個社區的議員,能領到維持生活開支的薪水,同時失業救助也使得他在住房方面受到一定的優惠。

“我不想結婚”,從7歲到49歲他一直在說這句話。

儘管每個人的處境不盡相同,儘管英國的社會等級仍舊運行在固定的水平線上,可是我能感受到他們都能有尊嚴的活在那片土地上。

從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成爲社區議員,這在中國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很多人感謝高考這個階梯,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這個國家隱性的社會等級制度,可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卻遠遠超出了我的思考。

我只能思考的,只是如果認識到人生其實都有相似的路軌,很多困惑和煩惱在下一個七年會不會有別的視角?感謝這部世界最偉大的紀錄片。

標籤:觀後感紀錄片人生作文《20年後的我》 收藏本文 本文鏈接:https://www.guowenban.com/jiaoyufanwen/guanhougan/160532.html 相關文章 1.紀錄片《重生》的觀後感大綱 2.紀錄片《小人國》觀後感8篇 3.紀錄片《小人國》觀後感 4.紀錄片《小人國》觀後感8篇 5.《小人國》紀錄片觀後感 6.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觀後感 7.紀錄片《重生》的觀後感 8.紀錄片《小人國》觀後感大綱 9.紀錄片《人生七年》觀後感大綱 10.紀錄片《爲你而歌》觀後感觀後感大綱 觀電影《半生緣》有感大綱 《魁拔》的觀後感範文大綱 《我和世界不一樣》優秀觀後感範文大綱 《中國機長》觀後感5篇大綱 《重返地球》觀後感4篇大綱 開學第一課中華驕傲觀後感大綱 《我身邊的雷鋒》觀後感範文 格桑老師博客觀後感 欄目導航 心得體會 工作報告 工作計劃 自我鑑定 讀後感 觀後感 活動總結 工作總結 主持詞 演講稿 學生評語 文祕知識 發言稿 評語 徵文 活動策劃 活動方案 說課稿 賀詞 寄語 週記 解說詞 熱點閱讀 12016觀看《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後感 2紀錄片《敦煌》觀後感 3學生觀看紀錄片《楚怡·百年榮光》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 4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的觀後感大綱 5紀錄片《沖天》觀後感 6紀錄片《爲你而歌》觀後感觀後感 7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的觀後感 8紀錄片《高考》觀後感 9《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10觀看紀錄片《火種》觀後感心得體會 11紀錄片《故宮》觀後感 12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紀錄片《讓黨旗更鮮豔》觀後感 13寒假觀看《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後感 14《高考》紀錄片觀後感 15紀錄片《高三》觀後感 推薦閱讀 1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紀錄片《讓黨旗更鮮豔》觀後感示例 2紀錄片《高三》的觀後感 3《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4紀錄片《壩攔橋》觀後感 5紀錄片《高三》觀後感精選 6《國家記憶》紀錄片觀後感 7紀錄片《足球道路》觀後感 82017觀看《爲你而歌》紀錄片觀後感 9紀錄片《大國重器》觀後感 10《楊善洲》紀錄片觀後感 11紀錄片《核問》觀後感範文 12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 13紀錄片《味道中國》觀後感 14紀錄片《大一》的觀後感 15《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