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古蹟到實驗空間:台中五間指標性書店 - VERS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央書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 本冊︱台中市西區中美街135號 ; 新手書店︱台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 ; 一本書店︱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48巷2-2號1 ... 從百年古蹟到實驗空間:台中五間指標性書店 1/ 1/ 🅰中央書局 新生的中央書局,新藝術流線造型的建築曲面及洗石子列柱被洗刷得煥然一新,復刻屋頂外牆的卷草雕飾,門窗採復古風格的圓曲邊框,正面嵌上金色的雕字招牌;室內則恢復舊貌,圓柱、格天井和落地窗形塑了採光明亮的寬敞空間,搭配復古的銅製書櫃和落地木書櫥。

談起台灣的文化城市,或許很少人第一個會想到台中。

然而在1920年代日治時期,台中是文化力最豐厚的城市之一,不僅是台灣文化協會的重要活動據點,更有引領新思潮的最大漢文書店「中央書局」而備受文化菁英嚮往,也因此有文化城之美名。

今日台中有著怎樣的文化風景?或許我們可從展現文化能量與在地精神的獨立書店,來一窺當代台中的文化風采。

中央書局:文化城的歷史地標 2020年最受台中人矚目的文化盛事,莫過於「中央書局」的重新開幕。

中央書局創設於1927年(昭和2年),前身是作家莊垂勝號召成立的文化沙龍「中央俱樂部」,受到台灣文化協會的強力響應,以眾籌募股的方式建成。

彼時中央書局是台灣最大的漢文書店,參與發行《南音》、《臺灣文藝》等文學雜誌,並積極推動各項藝文活動,扮演知識啟蒙與新思潮引領的角色,堪稱當時台中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戰後在地仕紳集資,邀由建築工程師林文章打造三層樓高的折衷主義風格新址,重啟中央書局。

其後,中央書局引進中部少見的原文書,亦再度成為藝文人士愛好的聚會地點,是老台中人重要的城市記憶。

可惜最終不敵來勢洶洶的連鎖書店,於1998年歇業。

現在中央書局被定位為策展型書店,每季策劃一個主題選書,採延伸閱讀的靈活陳列。

2015年中央書局建物招租,為保留這一座重要的台中文化地標,在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蘇睿弼與作家劉克襄等人的請命奔走下,由台中起家的永豐餘企業旗下的信誼與上善基金會共同承租,歷經三年的整建、一年試營運,中央書局終於在2020年10月正式開幕。

中央書局以「閱讀島中央」為概念,規劃一區以台中文史為題的專區,傳續台中豐厚的城市文化底蘊。

中央書局自1927年創設以來,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只是書店。

今日作為台中文化城最具象徵性的歷史地標,也將以繼往開來的精神,延續文化推廣的使命。

中央書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佔空間 Artqpie·本冊:展現純粹台中觀點 台中西區中美街附近有座被蕨類和植栽綠意所錯落包覆的老屋——本冊圖書館(ArtqpieLibrary)。

脫去鞋履,推開褪色斑駁的木拉門,踏入本冊,只見空間劃分三區:陳列各式獨立刊物的閱讀區,呈現台灣設計力的選物區,鋪設疊蓆的展覽區。

踩在木地板上的咯吱聲響,木造陳設與老屋空間的溫度,目光所及的繽紛紙本,引領到訪的人忍不住一頭栽入,沉溺於挖掘其中的隱藏美好。

本冊圖書館是佔空間為城市打造的另類空間,集閱讀、獨立出版、展覽、選物及講座活動於一堂。

成立於2009年的佔空間團隊,在發起人張宗舜的帶領下,以occupy(佔位)一字創造新概念「Artqpie」,進駐改造閒置已久的廢棄老屋,以「佔空間Artqpie」為名打造閱讀及展覽的共享空間,在賦予老屋新生命的同時,也試圖讓藝文走入城市的生活日常。

佔空間不僅是台中推廣獨立刊物的重要基地,張宗舜是台灣獨立小誌出版的重要人物。

「我們想做的事,就是以台中人的觀點,去呈現一個屬於台中的空間。

」張宗舜分享。

在日本亦小有名氣的佔空間,甚至已自成一格,是日本人口中的「Artqpiestyle」。

而獨立出版的《咱誌Let’sZine》,也是呈現台中人的日常與生活方式的地方刊物。

張宗舜說,是沒有經過台北篩選的、純粹的台中觀點。

平時張宗舜及他的團隊成員就待在裡間的工作室,也完全不想主動招呼客人,放任客人自在地感受空間。

這聽起來似乎也很像本冊圖書館的狀態?張宗舜對此間展示的刊物與選物,態度也很有台中人的個性。

他說大部份的合作對象都是認同這個空間的理念,主動上門來談合作,他也不篩選:「每一個東西都有它自己的樣貌及存在這個世界的原因,而這裡是一個可以容納很多個性及不同想法的空間。

」 佔空間Artqpie·本冊︱台中市西區中美街135號 新手書店:重溫閱讀的初心 新手書店,據老闆鄭宇庭所述,是一間「任性」的獨立書店。

創立這間書店的起因,只因鄭宇庭認為這座城市應該要有一間轉角書店,讓文學走進生活。

書店以他喜愛的小說《新手》和電影《新手人生》命名,提醒人們閱讀應不忘新手的初心,並為新手作家提供一個分享作品的場所,是新手書店最初的設定。

鄭宇庭說:「知識是相互連結的,隨著閱讀量增加與閱讀領域的拓展,知識網絡串聯得越大,眼界和思考也會越開闊。

但最重要的前提是不忘新手的閱讀初心,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才不會囿於某種類型的書籍,也不會被定見綁架。

閱讀的人,應該要培養自己看待世界的不同觀點。

」 新手書店歷經七年半的歲月,在讀者、作家和出版社的攜手合作下,形塑了今日樣貌。

新手書店的選書從文學、社會學、科普、傳記到政治哲學,類型多元。

鄭宇庭說,文學是開啟閱讀最好的敲門磚,因為文學的閱讀是一種需要靜下心來自我覺察的狀態,是一個逃離現實的沉浸式體驗,只可惜資訊爆炸並講求效率的世界,讓讀文學的人越來越少。

閱讀的需求隨著時代在改變。

鄭宇庭發現,新手書店的讀者對閱讀的需求,更像是在填補某些生命的匱乏。

而他也很願意讓新手書店成為讀者的避難所,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低潮。

因此新手書店並不鼓勵讀者一次買太多書。

「最棒的是一本書深入地讀很多次,」 鄭宇庭說:「讀完了,回來新手書店,可以交流彼此的心得,再找到延伸閱讀的下一本書。

」 新手書店︱台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 一本書店:尋找專屬自己的閱讀狀態 「生活裡有書、有食物就豐足了」,短短一句話,即生動描繪出一本書店的風格。

坐落綠川畔安靜巷弄裡的一本書店,由愛書的吳巍及Miru夫妻兩人共同經營。

書店取名「一本」,不僅是書的單位,亦是他們希望藉以傳達的生活態度與美感實踐。

一本書店的陳列方式非常特別,並不按照常見的分類,而是以「閱讀的狀態」策展。

兩人覺得跨領域的書很多,一般分類難以界分書的類型,於是他們以閱讀的狀態為書安排分類,需要什麼樣的閱讀狀態,就去找那個分類的書。

這樣的閱讀策展非常貼近讀者,充滿趣味,讓人感受到不同一般書店的用心,也能意外開啟讀者的閱讀冒險。

從一本書店的空間打造即可看出店主對讀者的體貼。

大而舒適的座位,讓到訪一本書店的客人能坐下來靜心閱讀。

書店內空間並處處流露手感的溫度,手寫的書籍分類,手作的焦糖布丁和糕點,手沖的咖啡,在在都讓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

也因為選址的關係,一本書店不大有過路客及觀光客,客人大多是特地到訪。

吳巍說:「一本書店的客人,通常都是已經閱讀到一定程度的讀者,他們大多能理解我們選書的程度,也認同我們對選書的想法。

」在網路書店當道的今日,一本書店讓人深深感受到實體書店之必要──在偌大的城市,擁有一處安身的閱讀之所。

一本書店︱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48巷2-2號1樓 引書店:為嗜讀者引路的祕密基地 以索引(reference)為名的「引書店」,位於北屯里巷一座附設小庭院的獨棟老宅,遠離台中市區,是嗜讀者才知道的祕密基地。

引書店主理人之一許皓甯,是所謂的「斜槓人士」──正職是中醫師,同時也是複雜生活節發起人、2018年北屯區市議員參選人,活動策劃公司「臨時動議」營運長。

被問及為什麼開書店?許皓甯笑說自己在找競選總部時發現這座老宅,覺得很適合開書店,於是引書店就誕生了。

引書店的選書,都不是易讀的書,於是「導讀」就成為引書店作為獨立書店的特色所在。

每週五夜晚許皓甯舉辦收費制的小讀書會「長夜嗜讀所」,為閱讀者導引知識之路。

僅兩個小時的導讀,事前的準備工作卻堪稱巨大,團隊成員必須先消化艱澀的內容為清楚易懂的語言,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書籍內容。

牆上每一張寫了重點摘要的便利貼,都凝聚了引書店團隊不計成本的時間和心力。

許皓甯認為,閱讀應該廣闊而完整,於是團隊成員在選擇導讀的書籍時,盡可能不帶個人偏好,以客觀的角度提供不同立場及派別的知識理論給讀者。

許皓甯說:「重點在不偏食的閱讀,讓讀者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有助於培養判斷力,這樣在決策思考時可以比較全面,比較不會有盲點。

」 導讀結束後,許皓甯與團隊成員還會為引書店的Podcast再錄製一次當日的導讀內容,分享給更多無法與會的嗜讀者。

少了文字輔助,卻要講得更清楚易懂,堪稱是更嚴苛的考驗。

不過引書店Podcast至今也累積了約三百人的死忠聽眾,讓他們覺得自己付出的心力備受肯定。

長夜嗜讀所與Podcast讓許皓甯鞭策自己持續閱讀,希望藉引書店推廣閱讀,並最終建立一個嗜讀者共享的閱讀社群。

引書店REFERENCE︱台中市北屯區太原路三段150巷8弄15號 地方 日期2021/05/26 文字/林蔚靜 攝影/KrisKang 責任編輯/游千慧 加入書籤 分享文章 複製連結 列印 林蔚靜 現任《VERSE》資深採訪編輯。

喜歡山、攝影、台灣茶和文字。

更多林蔚靜的文章 相關文章 RelatedArticles 地方.飲食 高雄劉家酸白菜火鍋:長出一代的味覺記憶 劉家酸白菜火鍋是許多高雄人一再造訪的最愛餐廳,鍋裡卻沒有所謂的祖傳秘方,只有老闆對於料理的真誠與好奇。

商業.地方 改變,土地都知道:茶籽堂的朝陽社區復興之路 六年前,茶籽堂為了種植苦茶樹來到宜蘭南澳朝陽社區,意外為這個人口老化的農村注入新創活水,逐漸勾勒一個新的在地生活產業。

人物.地方 森林護管員賴伯書:為這塊土地付出,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曾兩度被林務局評選為「年度傑出護管員」的賴伯書,守護山林將近30年,這份工作是他永遠學不完的有趣志業。

地方.活動 來恆春一起唱民謠!半島歌謠祭吟詠在地聲音 屏東縣政府與在地年輕團隊推動的「半島歌謠祭」,不僅讓這恆春民謠傳統得以傳承,更在各種跨界中長出新生命。

地方.音樂 「大港開唱」前世今生(下):豈止16年,而是台灣音樂祭歷史的文化總和 過去的「野台開唱」如今已蛻變成一種精神,並從台北移師到高雄港都,轉變成為今日的「大港開唱」。

地方.重磅 微觀衛武營:從劇場之內到劇場之外 從建築到策展,衛武營都秉持「劇場與生活零距離」的精神,希望帶領南台灣的表演藝術接軌國際。

地方.重磅 航行於國境之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前生今日 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級場館,衛武營有的是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本事」,期許能夠成為南台灣的藝術新綠洲。

地方.重磅 即將改變台灣的音樂座標: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高流從2014年動工到2021年10月31日正式盛大開幕,除了是南台灣的音樂中心,更是激勵許多音樂創作者的流行音樂產業園區。

地方.新聞 一睹台灣「綠色黃金」歲月:屏東菸葉廠常設展《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 屏東菸葉廠作為當時台灣最大的初級菸葉加工廠房,歷經20年的塵封歲月,於2022年以《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常設展之姿敞開大門。

地方.音樂 「大港開唱」前世今生(上):掌舵手的音樂祭海派人生 從昔日港都碼頭邊的地方性獨立音樂節,到今日開賣後10分鐘內完售,「大港開唱」持續15年之久,依然吸引著樂迷前往朝聖的秘密招數是什麼? 閱讀設定 0 夜間模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