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芒種」預告天氣開始炎熱 - 台灣文教週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芒種」是典型的夏季節氣,它預告大家天氣要開始「炎熱」了。

「芒種」的意思是:此時稻子已經結實成「種」,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 ... Skiptocontent 編輯部 2020-06-12 芒種是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

PostViews: 2 吐穗結實的稻麥榖粒上會長出細芒 【記者劉幫寧報導】芒種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

時間大約是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

「芒種」是典型的夏季節氣,它預告大家天氣要開始「炎熱」了。

「芒種」的意思是:此時稻子已經結實成「種」,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所以才將這個節氣稱為「芒種」。

《歷書》記載:「斗指已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 「芒種」時節也是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

到了這個時節,梅雨季節就要結束了,而天氣也會越來越熱,氣候越來越乾燥,大部分不適合夏日栽種的農作物的存活率、生長率相對降低。

天氣將從梅雨季節的陰雨綿綿,轉變為夏日型的午後雷陣雨了。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

」是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

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由於中華民族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

華中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

另外,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

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御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

江西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

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

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因此,在芒種節氣里大家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惱怒憂郁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因為天氣較熱,夏日晝長夜短,大部分人會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

另外,也要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

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

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松,「陽熱」易於發泄。

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芒種時節也是台灣芒果成熟採收的季節。

「芒種」時節農夫準備開始收割的時候了! 各種夏日蔬菜、水果正式上市 【記者劉幫寧報導】「芒種」時節雖然某些農作物的存活率會因為炎熱的日曬而降低,但「荷花」卻是在此時節生長得欣欣向榮的植物喔!有句農諺「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它的意思是說:在炎熱的「芒種」時節,如果有大雷雨降臨的話,就是作物豐收的好預兆喔!尤其在較炎熱的台灣南部,進入「芒種」時節,也就是農夫們準備開始收割的時候了! 到了「芒種」時節,漁夫們除了可以在基隆和澎湖外海捕獲大量的小卷外,南部的高雄外海也有豐富的鰹魚群;此外,在台灣東北的蘇澳外海可以捕到飛魚喔! 這個時節是各種夏日蔬菜、水果正式上市的時候,例如大家喜愛的西瓜、荔枝、芒果、鳳梨等都是當令水果。

尤其是西瓜,常被大家視為夏天的代表性水果,不僅可以做成各種冰品,又可以清涼退火,喜歡吃西瓜的朋友可以趁現在好好大快朵頤一番喔! 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是這個時節裡最重要的節日,依照傳統的習俗,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在門口插艾草、做香包,許多地方也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十分的熱鬧有趣,這也是中國民俗節日的一項特色喔!由於「芒種」前後氣候還不穩定,一定要等過了端午節才能放心的將禦寒的衣服、棉被收起來,以免因為天氣變化劇烈而受到風寒,所以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這句說法。

「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這句俗諺的意思是:台灣南部的熱帶水果—芒果會在芒種時節前後採收上市,喜歡芒果美味的人千萬別錯過喔!「芒種蝶仔討無食」這句俗諺的意思是:到了芒種時節,大約就是陰曆的五月後,此時許多花種的花期已經過了,所以蝴蝶就沒有大量花粉可以採食了。

芒種天氣多炎熱潮濕 飲食宜清補勿過鹹過甜 【記者劉幫寧報導】「芒種」通常是落在6月的5~7日,而芒種也代表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

到了此時,華南地區的梅雨季節即將結束,轉變為午後雷陣雨。

天氣也會逐漸轉為乾熱,使得不適合夏日栽種的農作物的生長率、存活率相對降低。

此外,芒種也有一些民間習俗哦! 芒種來臨,也就是代表天氣越來越熱,這時候吃青梅或者青杏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許多人也會「煮梅」來讓梅子的滋味更好,因此煮梅就算是一種芒種時期的一個習俗囉! 黃瓜、黃豆適合在芒種夏季食用。

黃瓜、黃豆適合在芒種夏季食用。

而芒種時期的習俗相對偏少,除了煮梅外,另外一個有趣的就是「送花神」了,「紅樓夢」就曾經提過,「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這日,都要擺設各種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錢行。

」芒種時節百花開始凋殘、零落,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代表炎熱夏季正式到來,這個時節因為溫度高、濕度高、氣壓低,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也不易蒸發,身體難散熱,使人感到悶熱難受,覺得煩躁、疲倦、食欲不振,這時應該要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避免熱衰竭。

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

《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

」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

」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

另外,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食勿過鹹、過甜。

飲食過鹹,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

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易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癥和高膽固醇癥,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

由此可見,飲食是養生防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

因此,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

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

女士在月經期或產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它疾病。

煮青梅也是芒種時節的習俗。

「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芒種時節,田野景色秀麗,秧苗嫩綠,一派生機。

當此之時,正是我們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工作,培福修慧的大好時機。

讓我們在忙碌中體會到人們的辛勞,生活的不易;在忙碌中歷事練心,感受成長的喜悅! 夏季天氣熱,身體就像鬧乾旱的稻田,可用清涼滋潤的方式滋補身體的陰液;補氣也很重要,氣是氣態的水,氣凝結為水還能生津、收攝,讓水保持在體內。

因此,芒種時節建議補充補氣祛濕的食物,可將體內濕熱排出,並消除暑熱,建議用涼拌、清蒸等清淡的烹調方式。

黃瓜性涼味甘富含水分,能幫助身體補水,在炎熱的芒種時節有助維持體溫,預防中暑,推薦可將黃瓜涼拌食用。

黃豆健脾補氣、利水排濕,很適合芒種時節食用,但平常容易脹氣的人要吃慢一點、不要吃太多,黃豆內含大豆異黃酮、卵磷脂及氨基酸,是35歲以上輕熟女很好的健康飲品。

芒種過後適逢端午節,其實包粽子用的糯米也是補氣好食材,不過,要充分咀嚼、盡量避免和肉混在一起吃、適量食用,避免腸胃不適。

除了市面上常見的白糯米,還能找到紅糯米與黑糯米,而這3種糯米,可依照自身狀況做選擇。

編輯部 Seeauthor'sposts ContinueReading Previous白蛇傳 端午節最膾炙人口民俗故事Next印章起源於春秋戰國藝術化於唐宋時期 MoreStories 文化之美 兩岸大學生線下線上體驗「徽文化」 2021-12-08 新聞中心 文化之美 數位愛的書庫林園國小聯合揭牌啟用 2021-11-26 新聞中心 文化之美 米食孕育筷子文化 商周始祖紀錄將近3千年歷史 2020-07-10 編輯部 搜尋關鍵字: 最新期刊 歷史期刊 2020年7月10日 2020-07-10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7月3日 2020-07-03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6月26日 2020-06-26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6月19日 2020-06-19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6月12日 2020-06-12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6月5日 2020-06-05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5月29日 2020-05-29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5月22日 2020-05-22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5月15日 2020-05-15 編輯部 歷史期刊 2020年5月8日 2020-05-08 編輯部 新聞彙整 Uncategorized 專欄評論 文化之美 校園動態 歷史期刊 藝術展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