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時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德格爾最初的計劃 存在與時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存在與時間ÊtreetTemps.jpg原名SeinundZeit作者馬丁·海德格爾譯者1962:陳嘉映、王慶節類型書面作品[*]語言德語(原著)主題解構主義、存在主義、解釋學、現象學發行情況出版時間1927年 出版地德國(原著)規範控制ISBN978-2-07-070739-3OCLC[1] 《存在與時間》(德語:SeinundZeit)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於1927年發表的一部著作,雖然寫得很匆忙,且沒有完成他在導言中所做的計劃,但這本書仍然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深深影響了20世紀哲學,尤其是存在主義、解釋學和解構主義。

目次 1海德格爾最初的計劃 2摘要 2.1存在 3此在 4引用 5參考書目 5.1原始著作 5.2次要著作 海德格爾最初的計劃[編輯] 《存在與時間》原計劃由兩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三篇,海德格爾只寫完了第一部分的前兩篇,就被迫將其發表[1]。

原計劃中的其餘部分(尤其是關於時間與存在、康德和亞里斯多德)從來沒有發表,儘管這些部分在海德格爾其餘著作中有所提及。

在結構方面,內容保持著它最初發表時的樣子,它有一個分為兩章長篇且很重要的導論,「準備性的此在基礎分析」和「此在與時間性」。

摘要[編輯] 存在[編輯] 在書的第一頁,海德格爾描述了他的寫作計劃:「具體而微地把『存在』問題梳理清楚,這就是本書的意圖[2]。

」海德格爾認為,傳統存在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有偏見,對此並不關注,認為它是很普通的、顯然的和不言而喻的。

相反,海德格爾提議去理解存在本身,而非與之有區別的具體存在物(存在者)[3]。

「『存在』不是某種類似於存在者的東西[4]。

」海德格爾聲稱:「使存在者之被規定為存在者的就是這個存在,並據此,存在者得以被領會[5]。

」海德格爾試圖確認使具體存在物得以存在的標準或條件[6]。

如果領會了存在,就能澄清存在的意義或存在的知覺(SinndesSeins),「知覺」一詞被海德格爾定義為「事物據此得以被理解[7]」。

海德格爾認為,這種對存在的知覺優先於任何特殊的存在者或存在物的存在,無論這些存在物如何存在或以何種方式存在,它是前概念的、不可被命題的、前科學的[8]。

因此在海德格爾看來,基礎存在論應是對理解的解釋,這種理解優先於任何認識方式,例如對邏輯、理論和具體存在論的使用[9],或者是反思的行為。

同時,只有通過存在本身才能通達存在,因此對存在問題的追問必然意味著對一個存在者的存在的追問[10]。

海德格爾主張,對存在的真正理解只有求助於特殊的存在者,因此追問存在的最好的辦法就必然是離不開一種解釋學的循環,也就是說必須依靠重複但漸進的解釋行為,方法論意義上的現象學描述就是解釋[11]。

此在[編輯] 「此在」被海德格爾用以同時指人以及人所具有的存在方式。

它來自德語dasein,意思是「存在著」或「在那兒、在這兒」。

海德格爾專用此詞指人。

他之所以用此在來談論人,是因為人的存在與世界上其他實體的存在有著明顯的不同。

「此在是為存在本身而存在的存在,」海德格爾還這樣解釋「此在的本質在於它的生存。

所以,在這個實體身上所能展現出來的各種性質,都不是某個實體現成在手的屬性。

這一實體看起來如此這般,它本身就是現成在手;這些性質在各種情況下總是去存在的種種可能,僅此而已。

因此我們用此在並不是在表達它是什麼而是它的存在。

」 引用[編輯] ^SeinundZeit,pp.39-40. ^"存在與時間"2006年修訂譯本,第一頁. ^Inotherwords,beingisdistinguishedfrombeingssuchasphysicalobjectsoreven,asHeideggerexplainsinhisdiscussionofthe"worldhoodoftheWorld,"thatentirecollectionofthingsthatconstitutesthephysicaluniverse.TopreserveHeidegger'sdistinction,translatorsusuallyrender"Sein"as"being",thegerundof"tobe",and"Seiend"(singlular)and"Seiendes"(plural)astheverb-derivednoun"abeing"and"beings,"andoccasionally,perhapspreferably,as"anentity"and"entities"." ^"'Sein'istnichtsoetwaswieSeiendes."SeinundZeit,p.4. ^"...dasSein,das,wasSeiendesalsSeiendesbestimmt,das,woraufhinSeiendes,mageswieimmererörtertwerden,jeschonverstandenist,"ibid.,p.6. ^InEnglish,usingtheword"existence"insteadof"being"mightseemmorenaturalandlessconfusing,butHeidegger,whostressestheimportanceoftheoriginsofwords,useshisunderstandingofgrammartoassistinhisinvestigationof"being,"andhereservestheword"existence"todescribethatdefiningtypeofbeingthatDasein(humanconsciousness)has. ^"ausdemheretwasalsetwasverständlichwird,"SeinundZeit,p.151. ^Ibid.,pp.8–9. ^Ibid.,p.12. ^Ibid.,p.7. ^"dermethodischeSinnderPhänomenologischenDeskriptionistAuslegung,"ibid.,p.37. 參考書目[編輯] 原始著作[編輯] MartinHeidegger,SeinundZeit,inHeidegger'sGesamtausgabe,volume2,ed.F.-W.vonHerrmann,1977,XIV,586p. MartinHeidegger,BeingandTi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rans.byJohnMacquarrie&EdwardRobinson(London:SCMPress,1962). MartinHeidegger,BeingandTime,trans.byJoanStambaugh(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6). 次要著作[編輯] RobertBernasconi,"'TheDoubleConceptofPhilosophy'andthePlaceofEthicsinBeingandTime,"HeideggerinQuestion:TheArtofExisting(NewJersey:HumanitiesPress,1993). WilliamD.Blattner,Heidegger'sTemporalIdeali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TaylorCarman,Heidegger'sAnalytic:Interpretation,Discourse,andAuthenticityin"BeingandTim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 JacquesDerrida,"OusiaandGramme:NoteonaNotefromBeingandTime,"MarginsofPhilosoph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2). HubertDreyfus,Being-in-the-World:ACommentaryonHeidegger'sBeingandTime,DivisionI(Cambridge,Massachusetts,&London:MITPress,1990). ChristopherFynsk,Heidegger:ThoughtandHistoricity(Ithaca&London:CornellUniversityPress,1993,expandededn.),ch.1. MichaelGelven,ACommentaryonHeidegger's"BeingandTime"(NorthernIllinoisUniversityPress;Revisededition,1989). MagdaKing,AGuidetoHeidegger’sBeingandTime,editedbyJohnLlewelyn(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1). TheodoreKisiel,TheGenesisofHeidegger'sBeingandTime(Berkeley&LosAngele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3). WilliamMcNeill,TheGlanceoftheEye:Heidegger,Aristotle,andtheEndsofTheory(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9),ch.3–4. Jean-LucNancy,"TheDecisionofExistence,"TheBirthtoPresence(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3). CristianCiocan(ed.),TranslatingHeidegger'sSeinundZeit,StudiaPhaenomenologicaV(2005)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955783j(data) GND:4131103-6 VIAF:18711455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存在與時間&oldid=70676704」 分類:​1927年作品形上學文獻現象學存在主義作品此在分析海德格爾著作馬丁·海德格爾德語著作隱藏分類:​缺少封面的圖書含有德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LatinaNederlands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