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04-06. 問題有點蠢……但我的確一直沒弄懂,題主現在高三,對研究群體心理很感興趣,如果可以還想問問就業前景怎麼樣, ... 標籤: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科學 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04-06 問題有點蠢……但我的確一直沒弄懂,題主現在高三,對研究群體心理很感興趣,如果可以還想問問就業前景怎麼樣,麻煩各位了 在@列斐伏爾的回答上再補充幾點。

很多人把社會學和人類學搞混,那是因為在我國,人類學就是和社會學混著的,如果不是和社會學混,就是和民族學、或是民俗學混,所以也不能怪很多人分不清它們。

但是在西方,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區別還是非常清楚的。

誕生 社會學誕生於19世紀工業革命,伴隨著工業生產和城市化的發展、以及社會巨變造成的各種社會問題,西方學者希望藉助「科學」的手段了解人類社會和人類行為的機制。

研究手段是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式,這是基於社會學家認為,人類社會應該和自然世界一樣,具有可以發現的規律和法則,通過研究這些規律和法則來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指導人類獲得福祉。

因此在方法論上,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定量分析,就是為了儘可能「客觀和正確」的獲得對於人類社會和行為的描述,並以此獲得在「科學」領域的一席之地。

人類學則不同。

人類學誕生於20世紀初歐洲在世界各地大規模的殖民擴張,最早的人類學家是伴隨著殖民軍隊來到異域土地上的殖民者、宣教士、和愛好探險的貴族土豪們。

嚴格說來,這些人不算社會科學家,但是他們留下的無數的對於異域風土人情的描述卻成了後來「搖椅人類學家」的第一手素材。

所以,人類學的首要目的,是要搞清楚「文化差異」。

為什麼這些人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的語言是什麼意思?敬拜什麼鬼神?怎麼吃飯、結婚、交媾、生養、病死?對異文化的研究產生了文化相對論的觀念,這在之後的去中心主義的運動中得到了更多的發展。

異文化的風俗習慣也使得一些人類學家好奇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文化差異、又是什麼使得我們despite這些差異都可以被稱之為人。

這些追問就催生出了功能主義、結構主義、功能結構主義等等。

這些理論是在與異文化的碰撞中產生出來的,與社會學是通過對歐洲自身社會的觀察產生理論的路數是不一樣的。

人類學研究涉及的主要研究手段是描述性的,和社會學使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很不一樣。

社會學的研究者必須是detached、冷眼旁觀的、中性的、假設不對研究結果施加影響的,一如他們所想模仿的自然科學研究者一樣。

而人類學者則不同,他們一上來就是參與觀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意思就是要進入到研究人群中,盡量融入,同吃同住、能找個當地人認乾爸乾媽最好。

然後作為被研究人群的一員以他們的視角看世界,獲取一種「他者」的眼光。

這樣一來,研究者就和被研究者一起、共同完成研究課題、共同書寫民族志,民族志的產生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辯證性互動(dialecticinteraction)的結果。

發展 後來隨著殖民主義的瓦解,後殖民時代的來臨,人類學經歷了一系列重大的反思和理論發展,對社會學影響反倒沒這麼大,因為社會學本來也不太涉及前殖民地社會。

這部分說起來內容太多。

主要是對民族中心主義的反思。

作為殖民主義曾經的「幫凶」,人類學其實一直以來帶著某種贖罪的心態,對自己曾用極盡獵奇之手段看待和描繪非歐洲文明非常羞愧。

在討論人類學方法論的時候,避免不了要談及這種「原罪」,以及反思的倫理,以及對反思之反思。

對民族中心主義的反思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能了解異文化?或者說,我們真的有能力理解異文化嗎?這就進入到了「闡釋人類學」的領域。

格爾茲(CliffordGeertz)認為文化的核心只能通過以不斷「深描」(thickdescription)的方式來進入,通過一層層的抽絲剝繭,解開一個又一個的文化符號,抵達文化的精神內核(Ethos)。

但深描之後的文化內核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觀和真實的呢?(是的,人類學就是這樣一個非常糾結的學科。

)是否因為人類學家的參與和介入干擾了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從而產生不一樣的結論呢?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權力關係是怎樣的?對於人類研究的倫理和界限在哪裡呢? 至此,你可以看到,由於社會學和人類學誕生的語境是如此不同,它們的內在邏輯和研究路數其實是大相徑庭的,即便今天彼此滲透也借鑒了彼此的研究方法,但一個社會學家和一個人類學家在一起聊天聊深了往往會不歡而散(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在社會學苦苦支撐其在「科學」領域的一席之地的時候,人類學已經脫離了對「科學」的執念。

2011年,在美國人類學協會在其使命陳述(missionstatement)中,第一次把「科學」這個詞拿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共理解」。

此前的陳述是: 【To】advanceanthropologyasthesciencethatstudieshumankindinallitsaspects…… 現在是: 【To】advancepublicunderstandingofhumankindinallitsaspects…… ……啊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

先打住,有人看再填坑…… 所謂社會學,是研究「社會事實」(塗爾干,《社會學方法的準則》)的一門學問。

那麼,什麼是社會事實呢?塗爾干認為,社會事實也是一種物,這種物個人無法理解,但又無處不在。

具體可以結合杜爾克姆的「集體表象」(迪爾凱姆,《宗教生活的初級形式》)理解。

那麼現在的社會學都在研究啥呢?基本上是在研究「一般事實」了,也就是各種社會現象,如社會結構的組成,社會的分層和流動等等。

至於心理學,我沒學過,在這裡,我想引用一段塗爾乾的話來區分心理學和社會學: 生命形式只以整體的形式存在,而不以部分的形式存在。

本身能夠吸收營養和進行繁殖的,一句話,能夠活著的,決不是細胞中的沒有生命的分子,而是細胞本身,也只能是它。

我關於生命所述的一切,也可以適用於其他一切綜合體。

比如,青銅的硬度並不存在於形成它的、具有柔韌性的銅、錫、鉛這些物質之中,而是存在於它們的合成物之中。

水的流動性、營養性和其他屬性並不存在於合成水的兩種氣體之中,而是存在於由它們的結合而形成的合成物之中。

現在我把這一原理應用於社會學。

如果人們同意我的觀點,也認為這種構成整體社會的特殊(suigeneris)綜合體可產生與孤立地出現於個人意識中的顯象完全不同的新現象,那就應該承認,這些特殊的事實存在於產生了它們的社會本身之中,而不存在於這個社會的局部之中,即不存在於它的成員之中。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特殊的事實,正如生命的特性存在於構成生物的無機物之外一樣,也存在於構成社會的個人意識之外。

我們把這些特殊的事實歸之於每個社會成員身上就必然出現矛盾,因為就特性而論,特殊的事實是以社會成員所沒有的東西為前提的。

這樣,我在下節對於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學即研究可以思維的個人的心理學與社會學的區別的論述,在這裡又以新的理由得到了證實。

社會事實與心理事實不僅有質的不同,而且它們的基質也不同,兩者在不同的環境下演變,也不取決於同樣的條件。

這並不是說社會事實不具有任何心理性質,因為它畢竟表現為思想或行為的方式。

但是,集體意識的狀態與個人意識的狀態有質的不同,有其獨自的表象。

集體的心態並不等於個人的心態,它有其固有的規律。

因此,儘管心理學與社會學在某些方面有一些聯繫,但兩者終究截然不同。

這段來自迪爾凱姆《社會學方法的準則·第二版序言》(商務印書館,2004:12-13)的經典論述,基本上回答了什麼是社會學,什麼是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研究集體的心態的學科,從眾效應、婺源看井效應(@年輕酸小菜)、破窗效應)。

那麼,什麼是人類學呢?哈哈,這個問題從學人類學開始,到放棄人類學為止,或許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想法。

就像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學習人類學的人,各自眼中的人類學一定也不一樣。

人類學,顧名思義,是全面研究人的一個學科。

按照美國的學科設置,有四大分支:語言人類學,考古學,社會人類學和體質人類學。

人類學有影響後世的重要理論:文化相對論(CulturalRelativism)。

一般談到人類學,主要是指社會文化人類學。

其他分支與社會學相差甚大,不列入討論。

社會文化人類學,從研究「簡單社會」開始,類似於社會學的「社區研究」,但不同的是,人類學始終強調「他者(Others)」……《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安達曼島民》《原始社會的結構與功能》《努爾人》《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 《妮薩》《重訪妮薩》從大的整體社會結構到一個人的生命史,當然,也包括」當你不知道研究啥的時候,就去看看當地的生計方式「……《禮物》《論饋贈》《禮物的流動》《金翼》《銀翅》《山東台頭》《林村的故事》 《清算》討論人類的簡單社會,複雜社會,神話(強推:列維—斯特勞斯,傑克·古迪)。

現在又強調」內外交織「的寫作方式,如西敏司,格爾茨……)最後,當代人類學在幹嘛,在討論所謂各種轉向,動物轉向(animal-turn),本體論轉向(ontologyturn),人與自然的關係(個人喜歡,尤其是討論人與動物的關係,human-animalstudy)……社會學呢?社會學其實做得也如火如荼,勞工研究,如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區域研究,社區研究……但作品大多稱為」社會學作品」,而人類學的著作,一般稱「民族志」。

一方面,是出於學科歷史的差別。

(馬林諾夫斯基算是人類學正式的開山鼻祖,但社會學以三大家:馬克思,韋伯,塗爾干為濫觴,想當年馬林諾夫斯基機緣巧合逗留西太平洋孤島,由此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活……而社會學,其思想來源更加複雜,甚至人類學也因循許多社會學家的思想,也學習許多社會學家的著作)另一方面,是出於研究方法的區別。

(人類學的研究方法,田野調查,參與觀察;社會學研究方法……幾本厚厚的書)。

說完方法,說說理論。

人類學許多理論用的都是一些大思想家的東西。

實際可以說,人類學在調查過程中,對理論的需求並不需要。

生成一本書的過程有點類似「紮根理論」,實際卻不大相同。

社會學一般要向厲害的理論大廈靠攏,分析工具除了軟體,還有理論。

倒不是說人類學理論比社會學弱,而是人類學寫作方式對理論的需求沒有那麼大。

但人類學科不乏思想家,和社會學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總的說來,如果你想欣賞文化差異和文化多樣性,想更多的和陌生人打交道,可以來人類學。

忘了看你的題目簡介了…… 就業別考慮人類學。

社會學,研究今天的事。

人類學,研究昨天的事。

社會學,研究一群人的事。

心理學,研究一個人的事。

社會心理學,研究一個人在一群人里的事。

從研究方法上來說,只有人類學一門還在堅持純粹的qualitativemethods了吧…其餘的都是quant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人類學是一門:自己基本沒啥理論,用的全是「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理論」,然後反過來批判「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並且不提供任何「解決方式」的一門學科。

因為我們有「民族志」(定性調查報告),我們研究「文化」,只要敢舉反例,就能把大牛理論拉下馬,任何「理想化」(idealism)理論,在人類學面前都站不穩,因為全世界範圍內,我們總是能在犄角旮旯里給你找個特例出來。

推薦閱讀: ※呂律:「大城市精神」和「陌生人理論」——紀念齊美爾(GeorgeSimmel)逝世兩百周年※速成課社會學——種族與名族※《西虹市首富》,講述了一個「大禹治水」的故事※德國社會學家如何看待獨生子女現象?※【社會學的淺灘·I】社會學是什麼? TAG:心理學|社會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