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閱」一個人探索多元歡迎蒞臨丹麥真人圖書館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靜的艾本(Iben)是一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46歲性虐待受害者,也是讀者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真人圖書館(Human Library)借閱的8本「書」之 ... 快訊 北市曝14張足跡阜杭豆漿、唐吉訶德上榜 15:47 udn 全球 世界萬象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借閱」一個人探索多元歡迎蒞臨丹麥真人圖書館 2021-09-2321:56 中央社/ 哥本哈根23日綜合外電報導 圖書館 在丹麥「真人圖書館」,讀者可以「借閱」一個人,細品對方人生故事。

法新社 在丹麥「真人圖書館」,讀者可以「借閱」一個人,細品對方人生故事,探索多元性並挑戰潛意識的偏見,而這個理念自2000年來,已在超過70個國家開花結果。

文靜的艾本(Iben)是一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46歲性虐待受害者,也是讀者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真人圖書館(HumanLibrary)借閱的8本「書」之一。

30分鐘內,讀者可以一對一或小團體形式,提出任何想問的問題。

艾伯吉爾(RonniAbergel)認為「閱讀即對話」,他2000年在羅斯基得音樂節(RoskildeFestival)時發起真人圖書館,並進而建立非營利組織,這個概念自此擴展到超過70個國家。

艾伯吉爾說,真人圖書館是一個安全空間,在這裡,人們能探索多元性,了解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和通常不會接觸的人交流,並挑戰自身潛意識偏見。

真人圖書館的書類甚廣,從愛滋病毒帶源、跨性別或殘疾,到難民、猶太裔或穆斯林,各式真人書會先介紹自己的背景,讀者就能開始發問。

這類交流通常是在城市圖書館、會議室等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或是真人圖書館的閱讀花園(ReadingGarden)。

艾伯吉爾表示,真人圖書館鼓勵讀者「提出非常困難的問題」,他強調,沒有什麼話題碰不得,無論多麼敏感。

借閱艾本的人可以在3種故事中作選擇,「性虐待受害者」、「與邊緣型人格障礙共處」或「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儘管時而拒絕回答讀者問題,在作為一本書的4年期間,她從未有過糟糕經歷。

艾本表示,自己的說書內容隨著時間演化,「剛開始時,我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境地,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自我改善)」,她並認為,成為一本書能自我省思。

除了艾本,36歲的弗蘭森(AndersFransen)是一本視聽障「書」,他以幫助人們開展對殘疾的看法自豪。

艾伯吉爾表示,借書者也同樣帶著動人、具影響力的經驗離開真人圖書館。

一名2004年的讀者近期聯繫艾伯吉爾,表示當年借閱的書改變了她對穆斯林的看法。

在一個日益極化的世界裡,艾伯吉爾希望他的倡議能夠幫助人們「減少憂慮,更加開明,且更理解、接受與眾不同的權利」。

他說:「我們經營一個中立的學習空間,讓人有機會參與並了解自己和其他群體。

」 圖書館 真人圖書 丹麥 華碩衝刺電競筆電北美、西歐、亞太地區奪7月冠軍 華碩電競筆電稱霸北美、西歐及亞太 打破迷思?新研究:「乳製品不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本是丹麥版《血色海灣》!法羅群島捕鯨活動殘忍到令世人震怒 福島核災後首見現有過半日本人支持重啟核電 日經最新民調發現,超過半數的日本人現在支持重啟閒置的核子反應爐,這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 2022-03-2811:31 COVID-19下睽違兩年終解禁國際遊輪駛入雪梨港 自2020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國際遊輪即被禁止進入澳洲水域,睽違兩年多禁令解除,今天終... 2022-04-1814:49 比美國一個州還大!500兆噸彗星飛向地球 BBC報導,一顆核比正常大50倍的彗星正以每小時2萬2000英里(約3.54公里)的速度往地球方向衝來。

2022-04-1411:01 養小孩哪裡都不便宜遠東區特別貴是這個原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Jefferies集團引用宇華人口研究所的調查,不管住在哪裡,養兒育女都很貴。

如果... 2022-04-1109:22 將不做家事定為刑事犯罪?法國民調發現近半數民眾支持 法國一分新的民調顯示,將「逃避做家事」定為刑事犯罪的提議獲得近半數民眾支持。

如果付諸實行,14%的受訪者會準備提出刑事訴... 2022-04-0913:26 真囂張!梅克爾超市購物被偷手提包身邊有保鏢但阻止不了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Merkel),在柏林外出購物時,遭到小偷偷去手提包。

默克爾已前往警署報案,暫時未知損失。

2022-02-2617:58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等了757天正式「與病毒共存」南韓18日全面解除社交距離措施 船身傾斜、失火冒黑煙疑似莫斯科號「沉船前照片」曝 今天開盤前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對普亭哪方面最傷?專家直指是「它」 不甩俄軍最後通牒烏克蘭軍死守馬立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