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址 - 武昌首義同志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爲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 ... 關於同志會 辛亥歷史 人物誌 事件簿 歷史遺址 辛亥故事 活動訊息 新聞資訊 紀念品 贊助我們 聯絡我們 全文檢索 搜尋 歷史遺址 回首頁>辛亥歷史>歷史遺址>內容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地址:中國武漢市武昌閱馬場,電話:+86-027-88875306,傳真:+86-027-88875306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

館址原爲清末湖北省諮議局,建成於1910年。

武昌起義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黨人在這裡創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

1961年,經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依託舊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該館收藏有孫中山簽發的「李翊東前往贛州辦理要事」的大元帥令和王霞宙、張善子繪制的劉靜庵烈士畫像等珍品。

該館基本陳列有「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複原陳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

擧辦過「孫中山生平事蹟展覽」。

該館自編或與有關單位合編出版了《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圖冊》和《湖北軍政府文獻資料匯編》等書。

紀念館簡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託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閱馬廠,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

舊址占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

因舊址紅牆紅瓦,武漢人稱之爲紅樓。

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成功後,革命黨人進駐這裡,成立軍政府,發布了第一號佈告,宣佈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

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

在1911年10月到1912年元月間,起著代行「中央政府」職權的作用。

紅樓原爲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局址,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建成。

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爲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鎗」,並一擧光複武昌。

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擧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爲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

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衛戰。

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餘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

武昌因此被譽爲「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爲「民國之門」。

紅樓於1961年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名義經國務院公佈爲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10月,依託紅樓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由中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館名。

經過20餘年的建設和發展,這裡已然並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紀念中心及其史蹟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中心、陳列展覽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並已先後被命名爲「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館內現有兩個主題性的基本陳列:一是《鄂軍都督府舊址複原陳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

前者以舊址主樓爲載體,複原和再現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與風貌;後者佈置於舊址西配樓,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蹟、歷史圖片、美術作品以及圖表、模型和場景等,全景式地展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恢弘壯闊的歷史。

歷史沿革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紀念之際建成,宋慶齡名譽主席親筆題寫了館名。

館內收集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文物1000多件,歷史照片10000餘張;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展覽、黃興先生生平事蹟展覽等基本陳列。

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內恢複原貌開放陳列的有:軍政府大門、軍政府禮堂、黎元洪臥室和會客室、祕書處、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孫中山會見湖北軍政人員的會客室等。

館內不僅複原了軍政府大門、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和宋教仁起草《中會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草案》的軍政府祕書處等史蹟點,再現了當年的歷史場景,而且還擧辦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實和孫中山、黃興生平事蹟的展覽;編輯出版的有關辛亥革命的介紹性讀物、資料性書籍和學術專著達10餘種;接待海內外遊客累計近300萬人次,其中包括來自40多個中國海外僑胞,和其他地區包括港澳臺的外賓30餘萬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團中央命名爲"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爲"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該館已經正在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昌起義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爲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由於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

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爲不滿;1908年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4名。

被人稱爲皇族內閣。

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

爲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爲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爲激烈。

紀念館大事記 1979年3月7日‧中國國家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爲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

8月‧張難先之子張徹生捐贈有關辛亥革命珍貴文物25件。

  1980年‧甘駿等在武昌徵集陽夏戰爭中民軍敢死隊隊長黃禎祥血衣1件。

  1980—1981年‧籌辦《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展覽》和《湖北軍政府舊址複原陳列》。

  1981年1月‧省政協委員彭雨新等在省政協第省政協委員彭雨新等在省政協第四次委員會上提出議案,建議將紅樓盡早辟作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8月‧《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上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館楚文傑、陳禎璉、餘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9月24日‧中南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會理事長章開沅教授、研究會常務理事姚薇元教授等審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展覽》和《湖北軍政府舊址複原陳列》。

10月8日‧正式開館接待國內外觀眾。

省委書記、省長韓寧夫爲開館剪綵。

9日‧接待上海市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籌委會參觀團。

10日‧免票接待國內外觀眾15000多人次,盛況空前。

13日‧省編制委員會正式下文,同意設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14日‧接待參加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學術討論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代表。

同日,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總編輯李侃爲本館題寫「楚天茫茫涵正氣,長江浩浩育英豪‧」。

15日‧接待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廣東代表團。

17日‧接待應邀來漢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大會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國際友人一行40多人。

知名人士有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鄭乃炎;孫中山親屬戴成功、林達文、林達光及夫人陳恕、孫穗芳、孫穗芬、劉肇雲;黃興、蔡元培親屬黃德華、薛君度、蔡柏齡、蔡蘿萊‧;宮崎滔天親屬宮崎世民等。

同日,孫中山孫女孫穗芳爲本館題寫「發颺孫中山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爲完成祖國統一而努力奮鬥」。

19日‧接待湖南省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參觀團。

10月‧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李新爲本館題寫「紅樓凝碧血,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東。

」   1982年5月‧原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政委成仿吾來館參觀並題寫「創業艱難憶昔賢,登臨憑弔想當年,惟希萬代後來者,遠勝從前開路磚。

」 7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來館參觀。

同月,章開沅教授爲本館題寫「辦好博物館,等於辦好一所社會大學,所以大家都要關心這方面‧工作」。

曹亞伯之女曹惠白自重慶來漢,向本館捐贈孫中山爲曹亞伯書「博愛」手蹟。

初夏‧武漢大學歷史系唐長孺教授來館參觀並題寫「江漢英靈盪王朝,風流人物又今朝,登樓無‧限蒼茫意,革命豪情逐浪高」。

夏‧著名歷史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穀城爲本館題寫「艱辛歷史到於今,祖國欣欣‧正向榮,七十年來思往事,毋忘革命有先行」。

8月‧黃申薌之子黃鉉向本館捐贈孫中山遺墨「福壽」和黎元洪遺墨「得天獨厚」等珍貴文物。

9月‧《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中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館楚文傑、陳禎璉、餘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秋‧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爲本館題寫「中山遺志劃一規,兩岸同飲長江水,協力振興我中華,團圓時節酒方醉」。

10月7日‧在軍政府禮堂召開辛亥革命71周年暨建館1周年紀念大會。

省人大、省政協負責人陶述曾、唐哲、孫耀華和辛亥老人喻育之、趙師梅等出席。

章開沅教授在會上作「在美國和台灣學者討論辛亥革命學術問題」的專題報告。

  1983年初春‧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舊址主樓實施第一期搶救維修工程。

春‧中共中央委員、著名歷史學家胡繩來館參觀。

3月‧《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下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館楚文傑、陳禎璉、餘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6月13日‧全國政協委員吳漢家、羅哲文、王振鐸、王世襄、華君武、黃苗子、黃翔、丁聰等在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聯名提案,提請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部劃歸文化部門管理,辟作陳列開放場所。

10月6日‧本館在省政府第五招待所召開座談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和辛亥老人審定《湖北軍政府舊‧址複原陳列》。

同年,雷鳴出席「中國博物館學會第二次年會」。

  1984年3月17日‧美國馬裡蘭大學政治系教授、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委員薛君度參觀本館並題寫「辛亥革命,世以孫黃並稱,我們研究辛亥革命,應該尊重歷史事實」。

25日,日本青年代表團團長小林文男來館參觀並題寫「在春霧武昌,憶辛亥中山之偉業永不變」‧同月,陳禎璉、朱保平等在漢口孫武後裔孫侶芹處徵集武昌起義前設計的十八星旗旗式等文物。

編輯《武昌起義》明信片,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文化部文物局局長任質彬來館指導工作。

6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下文,通知有關部門,由省財政撥款30萬元建宿舍,將現住軍政府舊址內的省政協、省統戰部幹部家屬全部遷出舊址大院。

10月11日‧召開1983、1984年度捐獻文物表彰大會。

同月,陳禎璉編著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簡介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5年1月‧湖北省編制委員會下文,同意本館與湖北省博物館正式分設辦公。

陳禎璉、陳懷宇、梁華平分別任副館長。

下設辦公室、陳列保管部、群工部3個部門。

3月‧陳禎璉在河南鄭州大學徵集當年同盟會湖北分會會長餘誠日記本1冊。

春‧舊址主樓實施粉刷、油漆、外牆噴漆工程。

6月26日‧湖北省文化廳在本館擧行儀式,聘請辛亥革命史專家章開沅教授任本館名譽館長,同時聘‧請中南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正、副祕書長劉望齡教授、吳劍傑副教授擔任本館客座研究員。

章教授即席講話,闡述辛亥革命的意義與紀念館的建設。

同日,召開捐獻文物表彰座談會。

7月1日‧正式成立館黨支部,陳懷宇任黨支部書記,楚文傑、朱保平爲支部委員。

10月8日‧與民革湖北省委聯合擧行紀念辛亥革命74周年座談會。

25日‧黃興後裔黃一中夫婦、黃偉民等來館參觀。

  1986年4月‧館首屆工會委員會成立。

19日‧接待湖南省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參觀團。

10月‧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李新爲本館題寫「紅樓凝碧血,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東。

」   1982年5月‧原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政委成仿吾來館參觀並題寫「創業艱難憶昔賢,登臨憑弔想當年,惟希萬代後來者,遠勝從前開路磚。

」 7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來館參觀。

同月,章開沅教授爲本館題寫「辦好博物館,等於辦好一所社會大學,所以大家都要關心這方面‧工作」。

同月,曹亞伯之女曹惠白自重慶來漢,向本館捐贈孫中山爲曹亞伯書「博愛」手蹟。

初夏‧武漢大學歷史系唐長孺教授來館參觀並題寫「江漢英靈盪王朝,風流人物又今朝,登樓無限蒼茫意,革命豪情逐浪高」。

夏‧著名歷史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穀城爲本館題寫「艱辛歷史到於今,祖國欣欣‧正向榮,70年來思往事,毋忘革命有先行」。

8月‧黃申薌之子黃鉉向本館捐贈孫中山遺墨「福壽」和黎元洪遺墨「得天獨厚」等珍貴文物。

9月‧《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中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館楚文傑、陳禎璉、餘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秋‧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爲本館題寫「中山遺志劃一規,兩岸同飲‧長江水,協力振興我中華,團圓時節酒方醉」。

10月7日‧在軍政府禮堂召開辛亥革命71周年暨建館1周年紀念大會。

省人大、省政協負責人陶述曾、唐哲、孫耀華和辛亥老人喻育之、趙師梅等出席。

章開沅教授在會上作「在美國和台灣學者討論辛亥革命學術問題」的專題報告。

  1983年初春‧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舊址主樓實施第一期搶救維修工程。

春‧中共中央委員、著名歷史學家胡繩來館參觀。

3月‧《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下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館楚文傑、陳禎璉、餘漢濤、甘駿等參與編輯。

6月13日‧全國政協委員吳漢家、羅哲文、王振鐸、王世襄、華君武、黃苗子、黃翔、丁聰等在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聯名提案,提請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部劃歸文化部門管理,辟作陳列開放場所。

10月6日‧本館在省政府第五招待所召開座談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和辛亥老人審定《湖北軍政府舊‧址複原陳列》。

同年,雷鳴出席「中國博物館學會第二次年會」。

  1984年3月17日‧美國馬裡蘭大學政治系教授、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委員薛君度參觀本館並題寫「辛亥革命,世以孫黃並稱,我們研究辛亥革命,應該尊重歷史事實」。

25日,日本青年代表團團長小林文男來館參觀並題寫「在春霧武昌,憶辛亥中山之偉業永不變」‧同月,陳禎璉、朱保平等在漢口孫武後裔孫侶芹處徵集武昌起義前設計的十八星旗旗式等文物。

編輯《武昌起義》明信片,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文化部文物局局長任質彬來館指導工作。

6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下文,通知有關部門,由省財政撥款30萬元建宿舍,將現住軍政府舊址內的省政協、省統戰部幹部家屬全部遷出舊址大院。

10月11日‧召開1983、1984年度捐獻文物表彰大會。

同月,陳禎璉編著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簡介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5年1月‧湖北省編制委員會下文,同意本館與湖北省博物館正式分設辦公。

陳禎璉、陳懷宇、梁華平分別任副館長。

下設辦公室、陳列保管部、群工部3個部門。

3月‧陳禎璉在河南鄭州大學徵集當年同盟會湖北分會會長餘誠日記本1冊。

春‧舊址主樓實施粉刷、油漆、外牆噴漆工程。

6月26日‧湖北省文化廳在本館擧行儀式,聘請辛亥革命史專家章開沅教授任本館名譽館長,同時聘‧請中南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正、副祕書長劉望齡教授、吳劍傑副教授擔任本館客座研究員。

章教授即席講話,闡述辛亥革命的意義與紀念館的建設。

同日,召開捐獻文物表彰座談會。

7月1日‧正式成立館黨支部,陳懷宇任黨支部書記,楚文傑、朱保平爲支部委員。

10月8日‧與民革湖北省委聯合擧行紀念辛亥革命74周年座談會。

25日‧黃興後裔黃一中夫婦、黃偉民等來館參觀。

  1986年4月‧館首屆工會委員會成立。

部門設置 辦公室:負責全館日常的行政、黨務、紀檢監察、人事、老幹、群團、接待、精神文明創建等工作,上傳下達,綜合協調。

保衛部:負責全館的安全保衛工作。

財務部:負責全館的財務管理工作。

文物保管與展覽部:負責全館的文物徵集和文物保護及保管工作,臨時展覽的策劃、推介和引進工作,《辛亥革命研究動態》的編輯工作,圖書和照片資料的管理工作。

旅遊與社會教育部:負責本館開放時間內的導游講解工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共建工作,旅遊宣傳以及與旅遊部門的相關業務接洽工作。

展室管理部:負責本館開放時間內展覽場所的文物安全、環境衛生和零散遊客的業務諮詢工作。

旅遊市場部:負責旅遊市場的開發和館內的產業開發工作。

參觀須知 1、免費開放時間爲週二至周日,每天9:00—17:00,16:00起停止入館。

2、每天限定入館觀眾爲500人次以內,每半小時限定入館35人次。

3、零散觀眾在正門發票處排隊登記領票參觀;團體觀眾須提前一天以上預約(預約電話:027-88875305,預約參觀日期爲週二至週五),參觀日在正門發票處排隊領票參觀。

參觀門票當日有效。

4、免費開放範圍爲博物館院內主樓一樓、東西配樓一樓佈置的陳列展覽。

5、本館服務性項目按相關規定收取費用。

導游講解,每場限20人以內,30分鍾,收費20元;工藝品、紀念品銷售,明碼標價;引進臨時展覽,票價另定。

6、參觀者所擕帶的包裹和大件物品在入口處免費寄存。

7、未成年人、高齡人士以及行動不便者,有人陪護方可入館參觀。

8、衣冠不整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擕帶寵物者、擕帶易燃易爆和管制物品者,禁止入館。

9、院內、展室內禁止吸煙、大聲喧嘩、跑步跳躍、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展室內禁止閃光燈拍照。

10、院內不設停車場,停車在院外公共停車場。

交通路線 401、402、413旅遊線路;①、④路電車,61、411、503、519、544、556、561、587、590、608、703、715、718、728等33條公交線,閱馬場站下車即到。

因爲城市公交線路偶有變化,參觀本館上車前敬請關注路牌。

購物 紅樓的二樓爲紀念館的購物場所,主要經營工藝品、字畫和書籍。

  相關連結: 辛亥武昌首義紀念館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辛亥革命館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