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舞台劇] 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首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一個新劇團【表演工作坊】的新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首演,由賴聲川導演,李立群、李國修演出。

隨想 跳到主文 想把感動收藏在這裡... 部落格全站分類:視聽娛樂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ug24Mon200900:38 [經典舞台劇]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首版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一個新劇團【表演工作坊】的新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首演,由賴聲川導演,李立群、李國修演出。

[超經典,值得一聽!] ========== (引用自【表演工作坊】網站【表坊】回憶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http://www.pwshop.com/archive_detail.php?serno=1 ) 開創華人現代劇場的傳奇性演出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晚上七點半,台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誰也不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要改寫華人的劇場史。

一個新劇團【表演工作坊】的創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藝術館首演,由賴聲川帶領集體即興創作編劇,賴聲川導演,李立群、李國修演出。

到如今,這一齣戲已經成為開創華人當代戲劇創意的里程碑。

看似簡簡單單一齣戲,兩個演員,不斷說話,其實創意複雜,影響深遠,在觀眾面前出現的是一種全新的經驗,一個全新的劇種、全新的表現方式,但又含深厚而熟悉的傳統因子,不但不疏離,反而非常親切。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像相聲而卻不是相聲,不像舞台劇但的確又是舞台劇,是一個道道地地的怪物。

它顛覆了傳統相聲,也顛覆了劇場;不可思議的是,憑這一個創意之舉,拯救了傳統相聲,也造就了台灣現代劇場。

也是它魅力與傳奇之所在。

《那一夜》的演出,當時掀起了社會對國內舞台藝術的熱忱,開創了八0年代台灣劇場創意之先鋒,又同時發動了保存傳統民俗的運動。

之前在台灣,現代劇場是不發達的。

對許許多多的觀眾來說,他們從來沒有看過現代舞台劇,第一次進劇場居然看的是《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於是《那一夜》就成為他們心目中「劇場」的模樣。

接著,任何實驗都容易被接受。

七個月的創作期超過賴聲川任何之前的創作。

雖然表演者兼創作夥伴的李立群和李國修是觀眾在電視上熟悉的面孔,但是他們從頭到尾沒有當作這是一個可以推向大眾的作品。

賴聲川回憶:  說實話,相聲在台灣死得太突然了。

1978年,我出國留學,相聲還算普遍,1983年,我回國,到唱片行,連老闆都不知道相聲是什麼了。

忘記了。

非常超現實。

一個活生生而重要的表演藝術好像就那麼從來沒有存在過。

所以我想,我們給自己訂的題目,就是「相聲死了,我們應當是什麼態度?」一定沒有人在乎,除了少數關心文化的知識分子。

所以,當時【表演工作坊】成立,也只是想把這一齣戲好好做出來,在一些當時觀眾席容納一百人以下的小空間中演出,一切技術需求也降到最低,方便製作。

想不到,這麼低調而質樸的概念,在首演的那一夜,造成空前的轟動。

演員表演之精彩超過大家想像,劇本的創意更是前所未見,劇場的傳奇誕生了。

突然之間,一票難求,歷史中從來沒有出現在南海路的黃牛紛紛出籠,在植物園附近逗留,原來150元的票可以賣到2000元,還有人搶著買。

主辦單位只能一演再演,演到演員沒有力氣為止。

到了高雄,現場居然出現了三種不同樣式的票。

原來兩種是「偽票」,不肖份子自己印的!座位不是重號就是最後一排後面不存在的一排!這種情形,可能不只在台灣劇場史,在世界劇場史中應當也是罕見的。

後來演出實況錄音帶發行,台灣大街小巷都在說相聲。

那一套錄音帶不只是台灣劇場界的傳奇性副產品,更是台灣音樂界的奇蹟,也應當算得上是世界有聲出版品中的紀錄:正版銷售超過一百萬套,盜版多五倍,「精緻藝術」和「大眾文化」做了一次巧妙、空前的結合。

當聯合報1999年選「台灣文學經典」作品時,《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入選為台灣一百五十年文學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成功可以歸功於它自身矛盾的作品性格,劇中有太多對立的衝突。

在《那一夜》看似順暢的流動中,傳統與現代、過去與現在、相聲與戲劇、笑聲與悲傷、歷史與虛擬的歷史性表演,同時衝撞在一起,在這些衝突中也更把觀眾逼向那些笑聲背後的嚴肅議題。

評論者馬叔禮對此戲評論的標題足以說明《那一夜》的自我矛盾性格及創作上的高難度:「用相聲來寫相聲的祭文」。

  ==========  (簡介轉貼自 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12&show=150) 簡介: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一個新劇團【表演工作坊】的新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首演,由賴聲川導演,李立群、李國修演出。

到如今,這一齣戲已經融入台灣社會的文化意識,成為八0年代台灣劇場創作的一齣代表作。

《那一夜》的演出,當時掀起了社會對國內舞台藝術的熱忱,又同時發動了保存傳統民俗的運動,而後演出現場的錄音帶問世,一時之間,【表演工作坊】說相聲的聲音遍滿大街小巷,頻繁出現在廣播電台節目及計程車中,「精緻藝術」和「大眾文化」做了一次巧妙、空前的結合。

《那一夜》試圖藉「相聲」這一個正消逝中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台灣現代社會中許多事物和觀念的快速消逝,正是評論家馬叔禮說的「用相聲來寫相聲的祭文」。

劇本由非傳統相聲編劇賴聲川構思,非傳統相聲演員李立群、李國修參與創作,其模擬及再創造新相聲藝術的挑戰如此可見。

經過七個月的創作及排演,《那一夜》已經成為台灣現代劇場的經點作品,在幽默逗笑的表面背後,隱藏著深沉的哲思。

對國內正在摸索方向的現代劇場而言,它注入了突破性的觀念和形式;對正在衰落中的傳統民俗,它給予了再生的希望;對大眾文化而言,它賦與「娛樂」這兩個字更深的涵義,成為一個多面、多元的刺激。

台北原計演八場,結果應觀眾要求,加演五場;中南部原計演四場,加三場。

總共演了二十場,打破近年來舞台劇連續演出的紀錄。

後來欲罷不能,不得不喊停,才推掉主辦單位又安排的十幾場巡迴演出。

聽相聲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序曲華都西餐廳(台北之戀)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段子二電視與我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段子三防空記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段子四記性與忘性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段子五終點站 ========== 經典台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之戀-打錯電話 我受不了你我決定要跟你分手原先我以為我是被夾在幸福和痛苦之間後來發現我是排在幸福和痛苦之外雖然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收穫付出的意義就是一項取得我寧可斷不可亂也不願剪不斷理還亂我要跟你一刀兩斷!   ==========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本文引用自pixmag-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1984年吧!我還在靠全省走透透的到處作西餐廳秀為生。

同一年認識了從美國學戲劇回來的賴聲川,大家一見投緣。

本來,賴聲川曾經和蘭陵劇坊的金士傑,李國修討論過一個想法,他覺得「相聲」這個文化在台灣好像消失了,或者說「死了」,當時那十年左右確實在媒體裡已經極少得到相聲的表演,上一輩精彩的相聲演員去演電影的演電影,開集郵社的開集郵社,到美國移民的移民,其他的相聲演員也多半因為生活所迫,為了糊口,能改行也就自然的改行了,所以各種北方相聲,南方滑稽。

說說唱唱等節目漸漸的真聽不到了。

而且有近十幾年的光景。

我在剛出道的那幾年中,28歲那年吧!去參加一部國片的演出,巧遇了小時候的相聲偶像演員,魏龍豪先生,我去跟魏叔打招呼,表示敬愛之意,魏叔也知道我這個新演員,不見外的聊起天來,我當然也像現在有許多人問我一樣的問法,我也很關心,很期盼地問魏先生為什麼這些年在收音機裡都聽不到您們精采的相聲表演了?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魏先生百感交集的表情,重點就是說,環境不行了,新段子難產,老段子聽多了,收入過於微薄,社會地位偏低云云,同時也很感慨的說許多好友也勸過,鼓勵過他們繼續堅持下去,包括葛小寶先生也曾三番五次的激勵過他,但是,他還是不後悔不再講相聲了,所以他們那幾位,也就各奔西東,各自生活去了。

話說當年賴聲川與李國修,金士傑在蘭陵劇坊相識,相合作過,彼此對對方都頗能信任,本來是他們三個要作一個相聲劇,主題是「文化」這個東西會因為一個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文化」這個東西會自然的,悄悄的就跟我們說再見了,文建會也好、文化部也好,花再多錢想去復興它,也未必有用,這個主題不錯,換句話說,他們想用一次相聲劇的演出,來表示對相聲在台灣消失了,作一個哀悼,就是替相聲寫一個祭文吧!這就更好玩兒了。

可是金士傑當年剛好得到一個基金會的贊助去美國遊學去了,聲川,和國修就找上了我,一聊,我說好哇!相聲我從小就愛聽啊!可是愛聽不表示就能講啊!更別提怎麼編寫怎麼創作啦!於是,三個人把當時海峽兩岸所有出名的相聲演員的錄音帶,收集了個差不多,開始聽!聽、又聽,記下筆記,討論,我和聲川又去聽過一次魏龍豪先生的演講,談相聲的結構法,最最主要的還是三個人聽了很多的錄音帶,而且還有心,有意的去裡面找方法,找為什麼,找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也不管是否有三年拜師,五年出師,或者什麼「說」、「學」、「逗」、「唱」、「捧」等相聲的基本動作一定要純熟啦等等條件,我們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一位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也演過不少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的經驗。

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也沒什麼壓力的,便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說起祭文這個意思,讓人覺得生命這個東西「生與死」的關係,往往透過某一種儀式性的東西,或者說,一篇有感情的祭文,或者說,重新演義出死與生的關係,或者說,就當他還沒死,還在活著。

這種虛中帶實,實裡又帶著幾分詭異,然後手法上又是寓傳統於現代的,以相聲的方式,說出來的語言戲劇,在我們三人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下,該做歷史調查的去作歷史調查,有感而發就別憋著,每天嘻嘻哈哈的工作到深夜,有的時候愁眉深鎖地去設想一個包袱到天明。

由於沒人逼著我們硬要作什麼,由於票房的壓力不存在,(那年月舞台劇能演出就不錯了,沒人去想票房)由於三個人的創作理念接近,也由於三個人都還年輕,我最老,才33歲,都還很有闖勁兒,經歷裡也都有足夠的熱情,不急不忙,也不浪費時間的,用了半年的時間,刪掉了大約四倍的長度,最後變成了我和國修在台上演出的長度,國修的思想夠現代,表演語言非常精準,有我完全沒有的一種情緒組合的方法,他在〈台北之戀〉的段子裡述說了一段只有一個鐘頭的戀愛故事,語氣特準、節奏特準,(不是一般人的節奏)。

在電視與我裡替我幫腔的表演,更是渾然入裡與說者完全合一,我在幫他的「台北之戀」文中,便顯得爆燥過多,啼聽較少。

在那兩個段子裡,我對國修無形的表現,百聽不膩,每每讚賞。

當然,如果沒有28歲就得到柏克萊戲劇博士的賴聲川的旁觀、監督、規劃,我和國修的表演經驗,自創的能力,就不太可能長成如此的形狀,我們三個人的幽默感,也未必就能發酵起來,以致於讓久違的台灣相聲,得以復甦吧!!2004.10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nwintw 隨想 winwintw發表在痞客邦留言(2)人氣() 全站分類:視聽娛樂個人分類:戲劇/舞蹈上一篇:[溫馨故事]幸運餐桌 下一篇:[喜歡的歌]江美琪-我多麼羨慕你(人間四月天片尾曲)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Personal(1) MyKids(0) 神木與瞳《守護者》專輯[2010年](18)神木與瞳《為你而活》專輯[2008年](11)喜歡的歌-Yuming唱的v.s.原唱(41)親子教養-洪蘭+其他(9)心靈小品(10)人文關懷(3)廟會文化(2)戲劇/舞蹈(3)喜歡的歌-張雨生(3)喜歡的歌-新專輯(8)喜歡的歌-其他(14)喜歡的歌-MichaelJackson(8)喜歡的歌-搖滾樂(5)喜歡的歌-其他英文歌(9)可愛玩意(1)未分類文章(2)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文章搜尋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最新迴響 RSS訂閱 新聞交換(RSS) 站方公告 [公告]2022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