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戰後,美國在格陵蘭島建造基地和機場, Kangerlussuaq 機場(SFJ) 是最大的機場和國際客運樞紐,擁有大型飛機起降所需的跑道。

但SFJ 遠離較大的居住區,距首府努克317 ... 格陵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4月2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格陵蘭"—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關於與「格陵蘭」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格陵蘭(消歧義)」。

  此條目介紹的是丹麥王國海外屬地。

關於同名島嶼,請見「格陵蘭島」。

格陵蘭KalaallitNunaat(格陵蘭語)Grønland(丹麥語) 國旗 國徽 國歌:《我們的家鄉多麼古老》首都努克官方語言格陵蘭語(因紐特語的一種)官方文字格陵蘭語族群因紐特人為主政治體制單一制下的自治領土議會民主制君主立憲制下的自治政府法律體系歐陸法系國家憲法《格陵蘭憲法》政府 丹麥自治國• 君主瑪格麗特二世• 總理金·基爾森 成立• 實行自治1979年5月1日• 正式成立2009年6月21日 面積• 總計2,166,086平方公里(第12名)• 水域率81.1%人口• 2019年估計55,992• 密度0.028/平方公里GDP(PPP)2011年估計• 總計115.9億美元[1]• 人均37,009.047美元GDP(國際匯率)2011年估計• 總計24.39億美元• 人均42,575美元貨幣丹麥克朗(DKK)時區UTC+0電話區號299ISO3166碼GRL人類發展指數0.817-極高國家象徵格陵蘭旗幟網際網路頂級域.gl 格陵蘭地圖 格陵蘭(格陵蘭語:KalaallitNunaat;丹麥語:Grønland)是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80%都被冰雪覆蓋。

「格陵蘭」在丹麥語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麥王國框架內的自治國。

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

格陵蘭隨宗主國丹麥於1973年加入過歐洲各共同體,但根據1982年全民公投的結果通過1985年的《格陵蘭條約》退出了如今歐盟前身——歐洲各共同體,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視為歐洲聯盟特別領域的一部分。

格陵蘭公民由於同時作為丹麥公民,因此亦享有歐盟公民身份資格。

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駐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處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

隔海峽與冰島共和國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目次 1歷史 2地理 3政治 3.1行政區劃 4經濟 5人口 6交通 7文化 8體育 9動植物 10飲食 11氣候變遷 12圖片 13參考文獻 14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主條目:格陵蘭歷史 格陵蘭的原住民為因紐特人,其究竟何時來到這裡、以及為何要選擇這個荒涼的島嶼居住,皆未有定論。

在冰島的北歐殖民者於982年到來,冰島人在格陵蘭島的最南端建立三個據點,居住至今。

格陵蘭這個名字正是這些斯堪地那維亞人所取。

根據北歐神話史詩薩迦記載,紅鬍子艾瑞克因為犯謀殺罪而從冰島流亡至此。

艾瑞克一家及其奴隸向西北航行,以探尋傳說存在在那裡的陸地。

當他在島上定居下來後,便給該島取名格陵蘭(Grønland,意即「綠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該島南端的峽灣還是多草的)。

他的這一妙計果然成功,最終有約4000名北歐移民移入。

在早期的地圖上,格陵蘭也曾被標上Gruntland的名字(意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øn的訛音,還是反過來,至今無人知道。

12世紀時,在格陵蘭甚至還建立一個天主教的主教轄區。

1386年,格陵蘭正式被挪威吞併,成為北歐三國卡爾馬聯盟的領土。

瑞典退出,該聯盟正式瓦解,格陵蘭又轉屬於丹麥-挪威雙重君主國的殖民統治。

持續五百多年以後,北歐人的定居點在15世紀突然消失,這很可能是因為小冰期引起普遍的食物匱乏。

後來發現的該時期居民的遺骨,都帶有營養不良的特徵。

一封1424年由格陵蘭寄至冰島的信件,是北歐人定居在格陵蘭最後的證據,之後就再沒有任何北歐人定居格陵蘭的史料。

另一方面,因紐特人土著居民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1814年,根據基爾條約,挪威被丹麥割讓給瑞典,丹麥挪威聯合王國解體。

而丹麥重新獲得格陵蘭的控制權。

1931年,挪威占領當時無人居住的格陵蘭島東部地區,宣稱該地是無主土地,聲稱對其擁有主權。

1933年,丹麥和挪威兩國同意將此爭端提交國聯下屬的常設國際法院訟裁,根據仲裁結果,丹麥獲得格陵蘭島的全部權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1940年4月9日納粹德國占領丹麥及入侵挪威,格陵蘭和丹麥的聯繫被切斷,英美軍隊隨後占領格陵蘭以防德國登陸占領。

格陵蘭透過開採伊維圖特的冰晶石礦,設法與美國、加拿大進行貿易,獲得必需的商品。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二戰期間在這一地區也發生小規模的爭奪戰鬥。

1943年,一名丹麥士兵在該地區陣亡,一年以後,一名德國士兵也戰死該地。

地理[編輯] 主條目:格陵蘭地理 格陵蘭地形圖 格陵蘭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屬於大陸島,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西面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加拿大的北極島嶼相望,東邊隔丹麥海峽和冰島對望。

由於面積龐大,格陵蘭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

全島約五分之四地區處於北極圈之內,為極地氣候。

格陵蘭是除南極洲以外,大陸冰河面積最大的地區。

幾乎全地區都被冰蓋覆蓋,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例外,由於該等地區的空氣異常乾燥,難以形成積雪,地表才得以暴露。

亦因為中部地區長期受冰雪蓋壓,故中部地區若去除雪帽覆蓋後,會比島緣地區低。

全島以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公尺,邊緣地區平約海拔1000-2000公尺。

若然將格陵蘭島全部冰雪融掉,在冰河侵蝕作用的影響下將會呈現群島的狀態。

同時海平面會上升7公尺。

格陵蘭地理 在1989年-1993年期間,歐洲和美國的氣候研究人員到達格陵蘭島冰蓋的高峰,挖掘了一對2英哩(3.2公里)長的冰核,去研究其化學成份。

冰核內藏有的空氣無法逸出冰蓋,愈深層的冰核空氣代表該空氣成份是在一個較早的時期的空氣,研究其內容有利於發現遠至100000年前的遠古時期北半球的氣候狀況。

而研究結果是地球的氣候,通常是在一種較長期穩定的氣候,經過突然急速的不穩定變化,轉為另一種長期穩定的氣候。

北大西洋的氣候受格陵蘭東北部沿海的洋流情況影響很深。

政治[編輯] 格陵蘭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丹麥君主,現任為瑪格麗特二世,丹麥政府任命一位高級專員(Rigsombudsmand/HighCommissioner)代表丹麥國王和政府。

格陵蘭議會經普選產生,任期4年,設31個議席。

自治政府首腦格陵蘭總理通常就是議會多數黨首領。

雖然其宗主國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但格陵蘭不屬於歐洲聯盟的一部分。

格陵蘭於2008年11月25日舉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島80個市鎮和村落舉行,當地午夜左右,公布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

公投案以超過75%選民支持大比數獲得通過,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為國際法下的獨立政治實體,自行管理自身的內政、司法與資源分配運用,但其國防、外交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管轄。

2019年8月,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兩名知情人士稱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敦促其高級助手調查美國政府是否可以購買格陵蘭島。

其後,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證實此說法。

行政區劃[編輯] 主條目:格陵蘭行政區劃 以前格陵蘭劃分為三個大區,下轄18個市鎮。

這種劃分在2009年被取消,自此以後格陵蘭劃分為幾個大的市鎮(格陵蘭語:kommuneqarfiit,丹麥語:kommuner):塞梅索克(包括首府努克及東海岸的社區)、庫亞萊克(法韋爾角周邊)、凱卡塔(首府以北戴維斯海峽邊上)、凱凱塔利克(迪斯科灣周邊地區)和阿萬納塔(格陵蘭西北部地區)。

最後兩個市鎮是原四市鎮之一的卡蘇伊楚普在2018年被一分為二而組成的。

島嶼的東北部是非建制地區的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

圖勒空軍基地也是一個非建制地區,為阿萬納塔市鎮內的一塊飛地,行政上由美國空軍管理。

該基地在建設時最多有一萬兩千多美國居民,但近年來基地里的居民數量少於一千。

經濟[編輯] 伊盧利薩特的公共住房 格陵蘭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受經濟緊縮,但1993年以來,經濟開始復甦。

格陵蘭自治政府自1980年來一直採取緊縮財政政策並有效保證了盈餘的公共預算和較低的通貨膨脹。

自1990年島內最後的鉛礦和鋅礦的關閉以來,格陵蘭的外貿一直處於赤字狀態,儘管格陵蘭已經重新開始對烴和礦物的勘探活動,要正式投產仍需要數年時間,估計格陵蘭西北部和東北部的油藏量相當驚人,有將近500億桶的石油與天然氣。

另外,在南部納赫薩克市附近的高原,發現了可能世界蘊藏量最大稀土金屬礦床。

現在該島的經濟嚴重依賴於漁業和漁產品出口,佔出口值的80%以上,捕蝦業是最大的支柱產業,亦有綿羊的牧業發展,但飼料大多由國外進口。

旅遊業是該國唯一有短期收益潛力的部門,但這也受到旅遊季節短和消費高的限制。

包括國有企業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門在該國經濟中扮演主導角色。

格陵蘭政府約一半的收入來自於丹麥的補助,這也是格陵蘭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補充。

人口[編輯] 格陵蘭的人口密度不僅非常低,而且人口呈下降趨勢。

這是因為當地晝夜時間非常極端,影響當地人作息,導致當地人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比世上仼何一個地方都要高,自殺率也因此極高所致。

1917年,一個因紐特人家庭 大部分格陵蘭的村莊都有自己的教堂,圖為納諾塔利克地區的教堂 人口統計: 56,370(2013年1月估計),88%為因紐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紐特人),其餘12%為歐洲血統的移民,主要為丹麥移民。

另有數千格陵蘭人居住在丹麥。

人口增長率:0.9%(2000年數據) 出生率:千分之16.85(2000年數據) 死亡率:千分之7.55(2000年數據) 嬰兒死亡率:18.26死亡/1,000安全出生(2000年數據) 人口機械增長率:千分之-8.38(2000年數據) 生育率:2.45新生兒/婦女(2000年數據) 年齡結構: 0-14歲:27%(男性7,718;女性7,483) 15-64歲:68%(男性20,860;女性17,272) 65歲及以上:5%(男性1,332;女性1,644,2000年數據) 性別比率: 出生:1男性/女性 15歲以下:1.03男性/女性 15-64歲:1.21男性/女性 65歲及以上:0.81男性/女性 總人口:1.13男性/女性(2000年數據) 出生時期望壽命: 總人口:68.07歲 男性:64.52歲 女性:71.69歲(2000年數據) 種族: 格陵蘭人(包括因紐特人和一些因歐混血後裔):87% 丹麥人和其他:13% 交通[編輯] 二戰後,美國在格陵蘭島建造基地和機場,Kangerlussuaq機場(SFJ)是最大的機場和國際客運樞紐[2],擁有大型飛機起降所需的跑道。

但SFJ遠離較大的居住區,距首府努克317公里。

生鮮食品從哥本哈根到SFJ以大型飛機空運,再以小型飛機將貨運轉輸往島內其他各地。

努克機場(GOH)是島上第二大機場,距首府中心僅6公里[3],主要服務於客運交通,提供島內每日或定期航班。

全島另有18條簡易機場跑道,其中14條已有人工鋪設能提供短距航班的小型飛機起降。

民航事務歸屬丹麥民航管理局或格陵蘭機場管理局,島內航班由格陵蘭航空公司運營。

國際航班每週有四航班,連結丹麥哥本哈根和冰島雷克雅未克。

冰島航空從雷克雅未克飛往Narsarsuaq,並提供航線服務「荒野一日遊」[4]。

另外,格陵蘭航空公司在夏季有班機從加拿大Iqaluit到努克的航線。

有些前往格陵蘭島觀光的國際遊客,是搭乘遊輪抵達。

ArcticUmiaqLine經營格陵蘭島的海上客運和貨運服務,但船運從丹麥到努克的距離為3,800公里,距離過長,無法載運易腐壞的生鮮食品。

航運公司RoyalArcticLine載運海運貨物,提供格陵蘭與歐美間的貿易運輸。

格林蘭各定居點之間沒有道路,只有在小塊的沿海無冰區才有一些道路,這些地區交通靠雪橇。

由於島上缺乏農業、林業,鄉村道路極少修建。

許多峽灣間的定居點藉由渡輪服務以連結,且道路只鋪設在定居點內部和周邊,目前全島共有150公里的公路,其中僅60公里是有鋪設的道路。

南部的農場附近,有一些極為簡便的道路,用以牧羊和收集乾草等農牧活動,另還有一些很短的碎石路,是從岸邊通往水利電廠設施。

2000年該地共有3729輛汽車,其中私人小轎車2093輛。

文化[編輯] 烏佩納維克的小學生在開學第一天穿上傳統的服飾上學 格陵蘭文化以因紐特人的文化為主,並受到維京探險文化的影響。

部分因紐特人仍然以捕魚為生。

還有年度舉辦的狗拖雪橇比賽,只要有隊伍就可以參加。

格陵蘭開始吸引遊人參觀,在這裡可以進行狗拉雪橇比賽、打漁、健行和跨島滑雪。

在第40屆世界聖誕老人大會上,格陵蘭被確認為聖誕老公公真正的故鄉[5]。

格陵蘭大學建於1987年。

體育[編輯] Uummannaq地區的足球運動 足球是格陵蘭的國家體育項目,但格陵蘭並不是國際足球總會(FIFA)的成員。

FIFA要求會員國必須有滿足最低標準的天然草皮球場供國際比賽使用,而格陵蘭的氣候條件使得它不可能擁有符合標準的天然草皮球場。

動植物[編輯] 格陵蘭的植物以苔原植物為主,包括大麻、苔草、羊鬍子草和地衣。

一些無冰地區除了一些矮小的樺樹、柳樹和榿樹叢外,幾乎無別的樹木生存。

格陵蘭在漫長的冬季沒有太陽(極夜現象)。

但在夏季由於極晝24小時的日照,格陵蘭因此迎來了大量來此繁殖的鳥類,許多植物也生長旺盛。

儘管許多鳥類在冬季來臨時又飛向南方,但也有些鳥全年都駐足於此,其中包括雷鳥和小雪巫鳥。

格陵蘭島是北極熊的家園。

其他動物還有狼、北極狐、北極兔、馴鹿和旅鼠等。

大批麝牛分布於島北部,其極厚的外皮能保護它們免受冰冷的北極風凍害。

在沿岸水域常見鯨和海豹。

鹹水魚有鱈、鮭、比目魚和大比目魚。

飲食[編輯] 格陵蘭傳統飲食以海洋哺乳類、鳥類和魚類的肉為主食,提供相當多的蛋白質。

自從受到殖民文化和國際貿易普及,飲食習慣也受到丹麥、英國、美國和加拿大菜餚影響[6]。

由於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被永久性冰河覆蓋,因此海洋是大多數食材的來源[7]。

近年來全球暖化改變大西洋鱈魚的遷徙路徑,使東海岸開始有商業捕魚,並有大型魚蝦加工廠。

捕鯨是傳統生計,當地土著捕鯨是屬合法,但捕鯨行為背後有部分肉品的國際商業販賣,近來經常受到國際保育團體的關注[8]。

格陵蘭島為保護生態永續,有獵捕鳥類的各種規定,鴿子、絨鴨、雷鳥和海鷗是常見的獵捕對象,此外獵人也會收集鳥蛋做為食材。

北歐人將養殖綿羊和牛隻業引入格陵蘭島,更多的肉類得以提供。

野味包括馴鹿、麝牛、狐狸和野兔[9],甚至北極熊都是狩獵的標的。

肉類經煮熟、乾燥、冷凍、發酵的方式處理後食用,也偶爾生吃,特別是獵獲馴鹿後,肝臟立即生吃,以取得維生素。

在格林蘭,海洋動物的狩獵,是一種重要的生計活動,也是社會群體共同活動[10]。

島上綠色蔬菜不足,但受益於全球氣候暖化,島上生長季節略有延長趨勢,農民正嘗試種植青花菜等新作物,以增加蔬菜供應。

格林蘭餐點以米飯和馬鈴薯做為膳食中的澱粉,洋蔥也常見。

島民採集野生藍莓和小紅莓,用於蛋糕和甜點裝飾[11],或製作漿果蜜餞搭配肉類菜餚,另在夏季採集可食植物葉做為蔬食,海藻則儲存做為冬季儲備食品。

格陵蘭的經典特色菜餚是suaasat,一種傳統的湯品[12],通常取材自海豹、鯨魚、馴鹿或海鳥的肉,並用大米、大麥浸泡增加濃稠。

湯中加有洋蔥和馬鈴薯,只簡單用鹽和胡椒或月桂葉調味。

獨角鯨、白鯨及海豹是肉品的主要來源;煙熏座頭鯨肉、鱈魚乾和鯨魚脂是受歡迎的餐點和休閒食品。

mattak是曬乾的鯨脂或馴鹿肉,生食可提供健康所需的維生素C。

由於當地嚴寒,在天氣較回溫的夏季,人們喜好在戶外用餐。

格林蘭的特色飲料有咖啡及啤酒,咖啡是格陵蘭的主要餐後飲品,將熱咖啡、威士忌、和鮮奶油注入在波爾多玻璃杯中,點燃熄火後飲用[13]。

過去格陵蘭的酒類銷售有嚴格限制,因此自行釀酒非常普遍[14],特色啤酒是從北極天然冰河中取冰釀造。

過去因紐特人以動物肉類為主食,但1980年以後格林蘭島的雜貨店已類似西方商店,提供咖啡、茶、餅乾、薯片等食品。

依據地點的不同,一年中能提供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多樣性則有很大的差異。

在偏遠地區的夏季,食品可以船隻運送,冬季時的蔬菜、水果必須以飛機運送。

氣候變遷[編輯] 1989年至1993年間,美國及歐洲的氣候研究人員以機器,鑽入格陵蘭島冰蓋的頂峰,獲得了一對3公里長的冰芯。

這對冰芯可提供地核分層和化學成分的分析,可追溯約10萬年前的北半球氣候變化的革命性新記錄。

根據分析,顯示全球氣候和溫度從過往相對穩定的狀態,正迅速轉變為另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15]1991年至2004年間,格林蘭瑞士營地的天氣監測表明,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近6°C(11°F),[16]導致格陵蘭的冰河融解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以前要快。

[17]其他研究表明,在1994年至2005年期間,北大西洋振盪產生的更高降雪導致冰蓋內部平均增厚6公分或2.36公分。

[18] 2021年,歷史上第一次有記錄在格陵蘭島的冰蓋頂峰下雨(非降雪)。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發布報告,格陵蘭冰原本月3216公尺處的氣溫上升,在冰點以上的持續超過9小時,是近10年內第3次氣溫高於冰點。

過去均沒有發生過降下雨水,但這次受到濕暖空氣影響降下暴雨。

根據該地區的氣象站觀測,8月13日至16日的累積雨量高達70億噸,科學家將其歸因於氣候變化。

[19][20] 2021年7月15日,格陵蘭政府宣布禁止在其領土上進行所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

格陵蘭政府表示:「石油開採的代價太高,格陵蘭政府認真看待氣候變遷議題,並準備好為應對全球氣候變遷作出貢獻,格陵蘭政府正在為巨型水力發電計畫招商,停止石油探勘有助於發展水力發電計畫[21]」。

圖片[編輯] 東南海岸 俯瞰山色 南部峽灣風景,納諾塔利克附近 東部的「ScoresbySund」是世界上最長的峽灣 圓屋頂雪山 努克海灣 DunnetBay海岸的劉寄奴屬植物 海邊的斯科斯比松鎮 TorssukatakFjord 格陵蘭西部的努納島 參考文獻[編輯] ^GreenlandinFigures2013(PDF).StatisticsGreenland(英語:StatisticsGreenland).[2September2013].ISBN 978-87-986787-7-9.ISSN 1602-5709.(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8-10-24).  ^"Mittarfeqarfiit,GrønlandsLufthavne,GreenlandAirportsToday'sFlightsAirportsKangerlussuaqairport–mit.gl".www.mit.gl. ^"NuukAirport".www.mit.gl. ^Perrin,Wendy(21July2015)."GreenlandDayTripfromIceland:IsitWorthIt?".WendyPerrin.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26December2017.Retrieved25December2017. ^格陵兰击败拉普兰成为圣诞老人故乡.[2008-12-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3).  ^"Greenlandiccuisine."Archived2010-04-14asb ttheWaybackMachineOfficialGreenlandTourismGuide.(retrieved30Oct2010) ^Kleivan,"GreenlandEskimo,"522 ^Black,Richard."Greenlandwhalehunt'commercial'."BBCNews.17June2008(retrieved31Oct2010) ^"ExtremeEatinginGreenland."creators.com(retrieved10Mar2015) ^Kleivan,"GreenlandEskimo,"523 ^"TraditionalGreenlandicfood."Archived2010-11-22attheWaybackMachineOfficialGreenlandTourismGuide.(retrieved30Oct2010) ^"RecipesofGreenlandicCuisine."ColonialVoyage.(retrieved31Oct2010) ^"GreenlandicCoffee."OfficialGreenlandTourismGuide.(retrieved30Oct2010) ^Kleivan,"WestGreenland,"609 ^Alley,RichardB.TheTwo-MileTimeMachine:IceCores,AbruptClimateChange,andOurFuture.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ISBN0-691-00493-5. ^ClimatevariabilityandtrendsalongthewesternslopeoftheGreenlandicesheetduring1991–2004Archived14June2007attheWaybackMachine,KonradSteffen,UniversityofColorado,Boulder,Colorado,USANicloasCullen,andRussellHuffUniversityofInnsbruck,Innsbruck,Austria. ^Roach,John(16February2006)."GreenlandGlaciersLosingIceMuchFaster,StudySays".NationalGeographic.Archivedfromtheoriginalon10September2006.Retrieved13September2006. ^SatelliteshowsGreenland'sicesheetsgettingthickerArchived1September2017attheWaybackMachine,TheRegister,7November2005.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aug/20/rain-falls-peak-greenland-ice-cap-first-time-on-record-climate-crisis ^https://sermitsiaq.ag/historiskregnvejr-midt-indlandsisen ^COHEN,LI(16July2021)."Greenlandhaltsnewoilexplorationtocombatclimatechangeandfocusonsustainabledevelopment".CBC.Retrieved20July2021. 3.GreenlandinFigures2019. http://www.stat.gl/publ/en/GF/2019/pdf/Greenland%20in%20Figures%202019.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格陵蘭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 格陵蘭旅遊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綠色和平:格陵蘭彼得曼冰河隨時倒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絕美的格陵蘭島風光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格陵蘭自治相關 邁向獨立格陵蘭公投[永久失效連結] 擴大自治公投案格陵蘭通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北冰洋島嶼  俄羅斯島嶼 科爾古耶夫島·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弗蘭格爾島北地群島共青團員島·十月革命島·少先隊員島·布爾什維克島 挪威島嶼熊島·揚馬延島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島·東北地島·巴倫支島·卡爾王地群島·七島群島 丹麥屬地法羅群島·格陵蘭島 加拿大島嶼北極群島班克斯島·維多利亞島·斯特凡松島·德文島·巴芬島伊莉莎白女王群島埃勒夫靈內斯島·派屈克王子島·梅爾維爾島·埃爾斯米爾島·巴瑟斯特島·康沃利斯島 閱論編歐洲國家的海外屬地主權屬於歐洲國家,但接近或位於非歐洲大陸土地上的領土(參見:入選標準) 丹麥格陵蘭 法國 克利珀頓島·法屬圭亞那·法屬玻里尼西亞·瓜德羅普·馬丁尼克·馬約特2·新喀里多尼亞·留尼旺·聖巴泰勒米·聖馬丁·聖皮耶與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圖納 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 阿黛利地1·克羅澤群島·阿姆斯特丹島·聖保羅島·凱爾蓋朗群島·法屬印度洋諸島2(印度礁·歐羅巴島·格洛里厄斯群島·萬諾瓦島·特羅姆蘭島)  義大利 潘泰萊里亞·佩拉傑群島(蘭佩杜薩島·蘭皮奧內島·利諾薩島)  荷蘭 阿魯巴·荷蘭加勒比區(聖佑達修斯·薩巴·波奈)·古拉索·聖馬丁  挪威 布韋島·彼得一世島1·毛德皇后地1  葡萄牙 亞速群島·馬德拉群島  西班牙 加那利群島·休達2·梅利利亞2·西屬主權地2(舍法林群島·胡塞馬群島·戈梅拉島)  英國 安圭拉·百慕達·英屬南極領地1·英屬印度洋領地2·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福克蘭群島2·直布羅陀2·蒙哲臘·皮特肯群島· 聖赫倫那、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赫倫那島·阿森松島·崔士坦-達庫尼亞群島)·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2·土克凱可群島 1關於各國在 南極洲上所宣稱的領地,目前根據《南極條約》處於不履行主權的暫懸狀態;2存在領土爭議 閱論編美洲北美洲 加拿大 美國 中美洲中美地峽 墨西哥 貝里斯 哥斯大黎加 薩爾瓦多 瓜地馬拉 宏都拉斯 尼加拉瓜 巴拿馬 加勒比海 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 巴貝多 古巴 多米尼克 多明尼加 格瑞那達 海地 牙買加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千里達及托巴哥 南美洲 阿根廷 玻利維亞 巴西 智利 哥倫比亞 厄瓜多 蓋亞那 秘魯 巴拉圭 蘇利南 烏拉圭 委內瑞拉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安圭拉(英) 阿魯巴(荷) 古拉索(荷) 荷屬聖馬丁(荷) 英屬維京群島(英) 百慕達群島(英) 開曼群島(英) 福克蘭群島(英) 法屬圭亞那(法) 格陵蘭(丹) 瓜德羅普(法) 馬丁尼克(法) 法屬聖馬丁(法) 聖巴泰勒米島(法) 蒙哲臘(英) 納弗沙島(美) 聖皮耶與密克隆(法) 波多黎各(美)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英) 土克凱可群島(英) 美屬維京群島(美) 世界政區索引·非洲·亞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各國首都列表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FAST:1205290 GND:4022113-1 LCCN:n79059221 NARA:10046529 NDL:00562648 NKC:ge129206 VIAF:137138322 座標:75°55′51.19″N40°15′14.06″W/75.9308861°N40.2539056°W/75.9308861;-40.253905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格陵兰&oldid=68498425」 分類:北冰洋島嶼格陵蘭世界之最國際法院案例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自2019年4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格陵蘭語的條目含有丹麥語的條目使用未知infoboxcountry參數的頁面自2018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Pangcah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བོད་ཡིག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ᏣᎳᎩ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ryskGaeilgeGagauzGàidhligGalegoAvañe'ẽगोंयचीकोंकणी/GõychiKonknniGaelg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ñupiak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Kalaallisut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gureLadin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ꯂꯣꯟ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Nāhuatl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DinébizaadOccitanLivvinkarjalaOromoo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PapiamentuPicard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Ikinyarwanda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ၽႃႇသႃႇတႆး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Anarâškielâ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Sakizayaதமிழ்Tayal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okPisinTürkçeSeediq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WinarayWolof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