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為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 ... 八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為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

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把各“路軍”改編為“集團軍”),並下達命令:將八路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

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

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

但此後仍習慣稱為“八路軍”。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所屬國家:中國榮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別名:八路軍,八路領導人:朱德領導組織:中國共產黨正規部隊兵力:約4萬多人(1937年)下轄:3個師(初期)歷史記錄中共中央通電,呼籲聯合抗日1934年7月15日,中共發出共赴國難宣言,聲稱:“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線職責”。

1936年中國共產黨於陝北蘇區成立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2月17日發表“東征宣言”,擊潰閻錫山七個師。

12月發生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偽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平為北平簡稱,今北京;津為天津簡稱)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7月8日,中共向國民黨政府提出《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29、30日,北平、天津相繼淪陷。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変)爆發,是中國和日本雙方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整箇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之一。

這場戰役標誌兩國之間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

戰鬥在上海市區和郊區進行,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

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8月13日到9月11日,國民革命軍防衛上海市,阻止登入的日軍;第二階段從9月12日到11月4日,兩軍捲入血腥的巷戰,爭奪對城市的控制;最後的階段,從11月5日到月底,中國軍隊遭到日本的側翼攻擊,向後撤退,上海於11月12日陷落。

成立經過抗日戰爭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為廣東地方軍閥部隊(李濟深的舊部),陳濟棠曾任第八路軍總指揮,下轄三個子師:第五十九師長余漢謀,第六十二師長香翰屏,第六十三師長李楊敬,該部番號後被蔣介石撤消。

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的問題開始談判,抗日戰爭爆發後達成協定。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國民政府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

《論持久戰》為八路軍制定了正確的軍事方針1937年8月22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作關於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係問題的報告。

會議分析了抗戰開始後的形勢,明確抗戰必須經過艱苦的持久戰,確定八路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11人組成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為書記(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副主席);通過了關於八路軍抗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決定。

1937年8月25日,中共發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其要點是:1、打倒日本帝國主義;2、全國軍事的總動員;3、全國人民的總動員;4、改革政治機構;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10、抗日的民族團結。

同日,中共中央發布了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把各“路軍”改編為“集團軍”),並下達命令: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

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

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

紅軍改編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西安行營代主任蔣鼎文、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紛紛電賀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彭正副總司令。

李宗仁、白崇禧賀電“望東指之旌旗,賦同仇而禦侮,殲朔方之倭寇,復失地以奏功”。

蔣鼎文賀電“率部抗敵,壁壘新增。

行見馬肥苜蓿,壯秋塞之軍容;酒熟葡萄,勵沙場之鬥志。

揚我國威,挫彼寇焰,河山還我,指顧可期”。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出《關於改編後黨及政治機關的組織的決定》,規定紅軍改編後共產黨的組織,師以上及獨立行動之部隊,組織軍政委員會;師、團兩級及總部和師的直屬隊,組織黨的委員會。

改編後的政治機關,師以上設政治部,團設政治處。

改組命令1937年8月22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了改紅軍為八路軍的命令,原文如下:“南京已經開始對日抗戰,國共兩黨合作初步成功。

為著實現中共中央給國民黨三中全會紅軍改名之保證,推動這一抗戰成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戰爭,我們宣布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著將:前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總指揮部,以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總政治部改為第八路軍政治部,以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

第一軍團、十五軍團及七十四師合編為陸軍第一一五師,以林彪為該師師長,聶榮臻為副師長;二方面軍二十七軍、二十八軍、獨立第一、第二兩師及赤水警衛營、前總直之一部等部,合編為陸軍第一二0師,以賀龍為師長,肖克為副師長;四方面軍二十九軍、三十軍、陝甘寧獨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團等部,改編為陸軍第一二九師,以劉伯承為師長,徐向前為副師長,以上各部改編後,人員委任照前總命令行之。

各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必須加強黨的領導,保持和發揮十年鬥爭的光榮傳統,堅決執行黨中央與軍委會的命令,保證紅軍在改編後成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為黨的路線及政策而鬥爭。

”初期序列紅軍改編後,八路軍初期部隊作戰序列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參謀處處長:彭雪楓政訓處主任:任弼時副主任:鄧小平八路軍各地辦事處: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太原辦事處薄一波西安辦事處葉劍英南京辦事處周恩來重慶辦事處王若飛香港辦事處廖承志武漢辦事處王明桂林辦事處李克農蘭州辦事處謝覺哉新疆辦事處鄧發正規編制有115師、120師、129師、陝甘寧留守兵團、總部特務團、總部炮兵團。

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兼);參謀處長王秉璋;343旅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685團團長楊得志、副團長陳正湘、政訓處主任鄧華、副主任吳法憲、參謀長彭明治一營營長劉正、二營營長曾國華、三營營長梁興初連長楊西彬686團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政訓處主任符竹庭、參謀長彭雄344旅344旅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陳漫遠;687團團長張紹東、副團長田守堯688團團長陳錦繡、副團長韓先楚、政訓處主任劉震、一連指導員:黃薇獨立團團長楊成武、政訓處主任羅元發、參謀長熊伯濤115師隨營學校校長孫毅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副主任甘泗淇、參謀長周士第;358旅旅長盧冬生、副旅長李井泉、參謀長姚喆715團團長王尚榮、副團長頓星雲716團團長宋時輪、副團長賀炳炎、政訓處主任劉道生359旅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參謀長唐子奇717團團長劉轉連、副團長晏福生、參謀長歐陽家祥718團團長文年生、副團長帥榮教導團團長彭紹輝、政委劉型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副主任宋任窮、參謀長倪志亮、參謀處長李達;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唐天際769團團長陳錫聯、副團長汪乃貴770團團長張才千、副團長鬍奇才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政訓處主任王新亭、參謀長李聚奎771團團長徐深吉、政訓處主任吳富善、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772團團長葉成煥、政訓處主任謝富治、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教導團團長張賢約陝甘寧留守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參謀長曹里懷、政治部主任莫文驊;留守兵團轄:第1、2、3、4、5、6、7、8、770團和保全部隊。

警備第1團;團長賀晉年、政委鍾漢華、副團長李祥警備第2團;團長周球保、政委甘渭漢、參謀長和隨書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部隊攻克淶源東團堡警備第3團;團長閻紅彥、政委杜平警備第4團;團長陳先瑞、政委羅志敏、副團長劉國禎警備第5團;團長白志文、政委李宗貴警備第6團;團長王兆相、政委張達志警備第7團;團長尹國赤、政委劉隨春警備第8團;(359旅718團改稱)保全司令部:司令員高崗、副司令周興、參謀長譚希林、政治部主任呂振球、參謀處長梁鴻鈞總部特務團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前身系1935年11月成立的軍委特務團,1936年4月改編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特務團轄7個連,1937年2月擴編為大團,實行3個營9個步兵連加3個直屬連編制,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後稱集總特務團)團長韋傑(未到職,後黃鵠顯代理)政委邱創成(後謝振華接任),參謀長劉興隆(後尹先炳接任,尹後任團長),政訓處主任肖文玖(後李治明接任)。

二營營長歐致富(後任團長)。

總部特務團調進調出的部隊很多,抗戰初期為加強120師實力,將特務團1營調給120師;為加強組建初期的晉察冀軍區實力,將團部機關和4、5、7、9連調給聶榮臻;朱德僅率2個步兵連(第6、8連)南下臨汾。

1937年底,在洪洞縣馬牧鎮,以餘下的連隊為基礎重建特務團,將從山西孝義過來的抗日自衛隊、晉太鐵路游擊隊和從四方面軍西路軍歸隊的850人作為建團的基本骨幹。

加上在當地擴充的部分新兵,擴編為“三三制”的大團,轄3個營,9個步兵連,3個直屬連,3個營屬機槍排,共2300餘人。

1938年8月-12月,團隨總部進駐襄垣縣進行整訓。

為加強部隊軍政素質,由歐致富帶兩個新兵連從115師換回兩個紅軍連(師警衛營2連和686團警衛連)。

1939年5月,副團長歐致富率3營到太岳區開展游擊戰爭,重新組建3營。

9月調回原建制,改為4營,後被派出保衛良溝兵工廠,改稱良溝守備大隊。

1940年10月,特務團4、7連合併為4連,組建營屬機槍連,全團14個連隊。

團長歐致富,政委郭林祥。

42年11月初,進行黃崖洞保衛戰,與敵人浴血奮戰8晝夜,斃傷敵1700餘人,取得了敵我傷亡八比一的輝煌戰果,八路軍總政治部授予“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稱號。

戰後,全團進行整編,改為小團,團轄5個步兵連,2個直屬連及1個衛生隊,共900餘人。

團長歐致富,政委鄒開盛,副政委陳志彬(後接任政委)。

1944年12月,特務團擴編,恢復3個營的建制,共11個連。

1945年5月,歐致富接受新的任務,帶領2、3、4、5、6連、警衛通信排和機關帶往游擊第3支隊,總部即將總部司令部警衛營、野戰警衛連、總後勤部警衛大隊歸屬特務團編制,擴編為大團,也稱朱德警衛團,團長鍾明鋒,政委陳志彬。

不久,陳志彬調往游擊3支隊,唐興盛接任政委,鍾明鋒也隨即調走,唐興盛改任團長,鄧家輝接任政委。

日本投降後,特務團編入太行軍區,後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

游擊第3支隊由歐致富率領開赴東北編入東北民聯軍。

總部炮兵團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系邱創成帶總部特務團炮兵連於1937年10月在臨汾擴編為炮兵團)團長武亭,政委邱創成。

1939年,炮兵團結束整訓,除1營外均奉命開赴晉東南前線。

1939年7月2日,在陝甘寧的炮兵團編入留守兵團建制。

10月,和富甘獨立營(37年11月由第129師輜重營改編為富甘獨立營)合併組成留守兵團特務團。

1941年10月,特務團劃歸警1旅建制。

1941年炮兵團返回延安。

此時特務團併入炮兵團。

1944年11月,在炮兵團基礎上成立了延安炮兵學校。

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朱瑞率領進入東北,後改稱東北軍區炮校。

平型關大捷部隊發展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後,部隊發展很快,根據第18集團軍集總發布的正規番號就有以下師級縱隊:八路軍第一縱隊(原山東縱隊為基礎改編,與山東縱隊機關合併,統一指揮山東境內與冀魯邊、蘇北八路軍各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併入山東軍區)司令員徐向前,政委朱瑞,副司令張經武,副政委黎玉。

八路軍第二縱隊(太行區南部集總直屬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併入太行軍區和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左權,副司令(後接任司令員)楊得志,政委黃克誠。

八路軍第三縱隊(冀中區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調晉綏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副司令孟慶山,政委王平(後為程子華)。

八路軍第四縱隊(晉察冀派往冀東支援的部隊,後撤銷番號,主力併入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鄧華,參謀長李鍾奇。

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二個第四縱隊,系八路軍344旅、新2旅主力和新四軍第六支隊主力合編,後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司令員彭雪楓,政委黃克誠,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肖望東。

八路軍第五縱隊(由344旅南下華中部隊主力和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等合編,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韓振紀。

八路軍山東縱隊(山東地方游擊隊升編,後併入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但山東縱隊名義保留,後撤銷番號,歸山東軍區統一指揮)指揮張經武,政委黎玉,副司令王建安,參謀長王彬,政治部主任江華。

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八路軍第五支隊——平型關大捷後,343旅的685團2營擴編為第5支隊,曾國華任支隊長,李寬和任政委,龍書金任副支隊長——和冀魯邊地方游擊隊合編,後撤銷番號,機關和主力調歸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肖華,副司令鄧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冀東暴動殘部和八路軍第四縱隊主力改編,後撤銷番號,歸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蕭克,政委陳漫遠,參謀長程世才,政治部主任伍晉南。

八路軍、新四軍將領上將:朱德 1937.9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中將:郭沫若 1937.9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周恩來 1937.9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葉劍英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參謀長賀 龍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師長劉伯承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師長葉 挺 1938年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宣俠父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總參議彭德懷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副總司令林 彪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師長蕭 克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副師長少將:左 權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副參謀長聶榮臻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副師長周 昆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參謀長陳 光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343旅旅長周建屏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343旅副旅長徐海東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344旅旅長黃克誠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344旅副旅長周士第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參謀長盧冬生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358旅旅長張宗遜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358旅副旅長、旅長彭紹輝 1938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358旅旅長陳伯鈞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359旅旅長,129師385旅副旅長王 震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0師359旅副旅長徐向前 1937.9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副師長倪志亮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參謀長王宏坤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385旅旅長王維舟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385旅副旅長陳 賡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386旅旅長陳錫聯 1937.9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29師386旅副旅長、385旅旅長項 英 1938年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副軍長主要戰役115師主要戰役戰鬥:平型關大捷、廣陽戰鬥、汾離公路三戰三捷、陸房突圍、梁山戰鬥、溫塘戰鬥、町店戰鬥晉察冀軍區主要戰役戰鬥:雁宿崖戰鬥、黃土嶺戰鬥、百團大戰、冀中“五一”反掃蕩戰役120師主要戰役戰鬥:雁門關外戰鬥、晉西北收復七城、齊會戰鬥、陳莊戰鬥、上下細腰澗戰鬥、百團大戰、反圍剿戰鬥129師主要戰役戰鬥:陽明堡戰鬥、神頭嶺戰鬥、七亘村戰鬥、響堂鋪戰鬥、長樂村戰鬥、百團大戰、沁源圍困戰將領軍銜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再度攜手合作,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8月25陝北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按戰鬥序列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改編後,八路軍各級將領按照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原則,先後被國民政府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他們中:朱德(八路軍總司令)、彭德懷(八路軍副總司令)、葉劍英(八路軍參謀長)、林彪(八路軍第115師師長,一說1938年1月掛少將軍銜)、賀龍(八路軍120師師長)、蕭克(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劉伯承(八路軍129師師長)、徐向前(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宣俠父(八路軍總部總參議)等被授予過陸軍中將軍銜。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三分區二團在淶靈戰役中,二團一連連長李永生八路軍其他主要將領中,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前方指揮部參謀長)、聶榮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徐向前(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周昆(八路軍115師參謀長,後攜款脫隊)、周士第(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倪志亮(八路軍129師參謀長)、陳光(八路軍343旅旅長、後代理師長)、周建屏(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徐海東(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黃克誠(八路軍344旅副旅長)、盧冬生(八路軍120師358旅旅長)、張宗遜(八路軍358旅副旅長,後旅長)、陳伯鈞(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王震(八路軍120師359旅副旅長,後旅長)、王宏坤(八路軍129師385旅旅長)、王維舟(八路軍385旅副旅長)、陳賡(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陳再道(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等被授予過陸軍少將軍銜。

國民政府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雖然在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編制問題上毫不鬆口,但是對於這些主要將領的軍銜,蔣介石還算是大方,據說對八路軍、新四軍將領的軍銜問題有這樣一個相對的原則:改編時候授的軍銜原則上不低於部分將領在1927年(包括1927年)之前擁有的軍銜,例如朱德、劉伯承、賀龍就曾經獲得過陸軍中將加上將軍銜,葉劍英、葉挺、宣俠父等也有過陸軍中將軍銜。

在整個抗戰時期,八路軍前線各級指揮員除林彪、羅炳輝、徐海東、彭雪楓、周昆等因為工作需要佩戴過軍銜,其他將領幾乎均未佩戴軍銜領章,但是這並不表明我黨不承認國民政府歷史給我軍將領臨時授予的各級軍銜,其實這時候的軍銜一般本人都清楚,主要見於履歷表和相關工作報告中。

1938年3月八路軍120師給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提交了一份120師營以上幹部的履歷表,從這張履歷表上可以看到: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為中將軍銜;120師參謀長周士第、358旅旅長盧冬生、副旅長張宗遜、359旅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為少將軍銜;120師參謀處長彭紹輝、359旅參謀長郭鵬、385旅政治部主任謝扶民、715團團長王尚榮、716團團長賀炳炎、770團團長張才千、支隊長宋時輪等為上校軍銜。

1938年底,八路軍115師提交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擔任團長的楊勇和楊得志也被提到有上校軍銜。

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獲得過軍銜的高級將領只是少數人,此外還有部分人由於需要經常與國民黨打交道或搞統戰工作,也被中共自己臨時授予了相應的軍銜或以相應軍銜的身份。

他們中有: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議:宣俠父(中將銜)、周素園(少將銜)、童陸生(少將銜)、張克威(少將銜)等。

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少將銜)、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李克農(少將銜)、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主任張雲逸(少將銜)、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主任錢之光(少將銜)、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主任王凌波(上校銜)、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主任伍修權(上校銜)等。

在國統區武漢的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也有相應的軍銜,如葉劍英領導下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參謀處的張愛萍、聶鶴亭、李濤、邊章五、張經武等高級參謀也曾經被臨時授予少將軍銜。

1938年羅炳輝以八路軍副參謀長的身份在武漢協助葉劍英等開展工作時,也以少將軍銜的身份參加統戰活動。

1938年春國民政府軍委會在武漢召開了全國師以上參謀長、政治部主任聯席會議,八路軍總部派出了8人參加這次會議,他們是彭雪楓(八路軍總部參謀處長、代表八路軍總部,少將銜)、周昆(八路軍115師參謀長,少將銜)、邊章五(代表八路軍120師,少將銜)、張經武(代表八路軍129師,少將銜)參加參謀長會議;羅瑞卿(以八路軍總部政治部組織部長名義,上校銜)、張愛萍(以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名義,上校銜。

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國防部長)、歐陽毅(以八路軍120師政治部副主任名義,上校銜)、譚政(以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副主任身份,上校銜)參加政治部會議。

重大戰事殲敵千人以上規模戰事註:數據來自吉林人民出版社主編《中華民國實錄》第三卷《抗日烽火》1943年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反“掃蕩”動員1、平型關伏擊戰(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686團伏擊殲滅日軍1000餘人,摧毀汽車100餘輛,以及大量軍用物資、地圖等。

2、廣陽伏擊戰(1937年11月4日、7日),八路軍115師343旅在廣陽鎮重疊設伏,殲滅日軍100餘人,繳獲騾馬700餘匹,步槍300餘支。

3、晉察冀邊區反圍攻戰(1937年11月24日~12月21日),晉察冀邊區八路軍殲滅日偽軍200餘人,繳獲大量物資,基本恢復邊區。

4、午城、井溝伏擊戰(1938年3月14日),八路軍115師343旅伏擊擊潰日軍4000餘人,斃敵1000餘人,繳獲騾馬800餘匹,擊毀汽車79輛,挫敗日軍西渡黃河入侵陝甘寧邊區的企圖。

5、神頭嶺伏擊戰(1938年3月16日),八路軍129師386旅伏擊殲滅日軍1500餘人。

6、晉東南反九路圍攻(1938年4月16日~27日),八路軍129師殲敵4000餘人,收復長治、沁縣等地。

7、冀中春季反掃蕩(1938年4月),八路軍冀中部隊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收復高陽、安新等縣城,使根據地擴大為38個縣、6萬軍隊。

8、黃河渡口保衛戰(1938年9月14日~20日),八路軍115師為保衛陝甘寧邊區,阻止日軍西渡黃河,連續設伏殲滅日軍12000餘人。

9、晉察冀邊區反圍攻戰(1938年9月20日~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邊區部隊殲滅日軍5200餘人。

10、冀南反十一路圍攻(1939年1月),八路軍晉南部隊殲滅日偽軍3000餘人。

11、上下細腰澗伏擊戰(1939年5月15日~14日),八路軍120師主力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協助下殲滅日軍1000餘人。

12、晉冀豫邊區反掃蕩(1939年7月除~8月下旬),八路軍129師主力、115師344旅、晉豫支隊、決死第一縱隊、決死第三縱隊在八路軍總部指揮下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收復榆社、武鄉、沁源、高平等縣。

13、陳莊大捷(1939年9月28日~29日),八路軍120師主力殲滅日軍1600餘人,擊斃日軍旅團長1名。

14、冀中反掃蕩(1939年10月15日~31日),八路軍冀中軍區部隊殲滅日軍20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

15、晉察冀邊區冬季反掃蕩(1939年10月25日~12月8日),八路軍120師主力在晉察冀軍區統一指揮下殲滅日軍3600餘人,擊斃中將旅團長1名。

16、冀中反掃蕩(1939年4月11日~5月1日),八路軍冀中部隊殲滅日軍4300餘人,偽軍2600餘人。

17、魯南反掃蕩(1939年4月中旬~5月上旬),八路軍115師魯南部隊殲滅日偽軍22000餘人。

18、晉西北夏季反掃蕩(1940年6月7日~7月6日),八路軍120師主力殲滅日偽軍4500餘人。

19、青紗帳戰役(1940年6月下旬~八月中旬),八路軍冀中部隊殲滅日偽軍3100餘人,破壞公路320公里,收復15個據點。

20、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八路軍擊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俘日軍二百八十多人、偽軍一萬八千多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

共殲滅45000餘人,破壞公路1502公里,破壞鐵路474公里,破壞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

1939年8月2日,八路軍115師在山東梁山泊地區戰鬥中殲敵600多人,軍威大振21、晉冀魯豫反掃蕩(1941年4月),萬餘日軍對晉冀魯豫根據地空前殘酷掃蕩,140個村莊被毀,5000平民被殺害,八路軍苦戰殲敵1000餘人。

22、晉察冀邊區秋季反掃蕩(1941年8月14日~10月16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殲滅日偽軍5500餘人。

23、沂蒙山區反鐵臂合圍大掃蕩(1941年11月2日12月24日),八路軍山東部隊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魯中軍區司令員劉海濤犧牲。

24、黃岩洞保衛戰(1941年11月10日~16日),八路軍總部特務營保衛黃岩洞修械所,殲滅日軍1000餘人後成功撤走,11月19日敵軍撤出黃岩洞。

25、討伐偽治安軍戰役(1941年11月15日~1942年2月15日),八路軍第13支隊在冀東討伐偽軍第3集團軍,殲滅偽軍5個團,重創2個團,瓦解1個團,計13000餘人,繳獲長短槍6000餘,機槍60餘,山炮2門。

26、晉冀豫春季反掃蕩(1942年2月3日~3月6日),八路軍129師主力殲滅日偽軍3000餘人,但根據地受到嚴重破壞。

27、膠東春季反掃蕩(1942年3月23~4月23日),八路軍膠東部隊殲滅日偽軍2600餘人。

28、冀中反“五一大掃蕩”(1942年5月1日~6月30日),岡村寧次親率5萬日偽軍掃蕩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殲滅日偽軍11000餘人,擊斃旅團長1名,八路軍共傷亡2萬餘人,冀中第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政治委員王遠音,地委委員,第九專署秘書長於時雨壯烈犧牲,民眾遇害5萬餘人。

軍歌歌詞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開赴華北前線,深入敵後,進行獨立自主的抗日游擊戰爭,成為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軍事力量。

1939年末,詩人公木和作曲家鄭律成共同創作了由六首歌曲組成的《八路軍大合唱》,《八路軍軍歌》和《八路軍進行曲》即其中的兩首。

這兩首歌的鏇律渾厚深沉,蘊含著內在的力量,謳歌了經歷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部隊的光輝業績。

《八路軍軍歌》歌詞如下:鐵流兩萬五千里,直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鬥十年鍛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奔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

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

嗨!游擊戰,敵後方,剷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後方,堅持反掃蕩。

鋼刀插在敵胸膛,鋼刀插在敵胸膛。

巍巍長白山,滔滔鴨綠江,誓復失地懲強梁。

爭民族獨立,求人類解放,這神聖的重大責任都擔在我們肩上。

八路軍進行曲解放戰爭時期對《八路軍進行曲》歌詞作了部分修改,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1988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原歌詞如下: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善戰的健兒,我們是抗敵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堅決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抗戰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疆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敵人的後方。

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華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崗。

軍服左:新四軍軍服右:八路軍軍服八路軍軍服為上衣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

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服裝基本與國民黨軍隊相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卻清楚地標明了自己的身份。

八路軍佩戴“八路”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

八路軍的軍服顏色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

歷史影響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為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八路軍在敵後戰場的作戰牽制了日軍在華正面戰場,對抗戰的全局勝利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7年半(華南抗日縱隊缺1943年以前的數字)中,總計對敵大小戰鬥11.5萬餘次,擊斃和殺傷日偽軍計96萬餘名,俘虜日偽軍計28萬餘名,爭取投誠反正日偽軍計10萬餘名,日偽總共損失計136萬餘名。

主要繳獲:炮類總計1028門,機槍總計7700餘挺,步馬槍43萬餘枝,攻克碉堡3.4萬餘座,攻克據點1.1萬餘個。

至1944年5月,八路軍建立面積達24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抗日根據地,至1945年8月,八路軍發展到90多萬人,成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八路軍》 25集電視連續劇《八路軍》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重點影視劇,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浴血抗戰的全過程。

導演:宋... 基本資料   劇情梗概   作品看點   創作背景   主創陣容 八路軍文化園 八路軍文化園內主要設有八路村、軍藝社等幾大主題景觀和各種不同風格的常態演出,以及水、陸、空多種拓展項目。

八路村真實還原抗戰時期八路軍生活、生產、工作、娛... 介紹    景點介紹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也稱八路軍駐陝辦事處,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古城內西五路北新街七賢莊1號,取魏晉時代“竹林七賢”的“七賢”二字,院落座北朝南。

簡介   歷史沿革   建築現狀   紀念館   參觀信息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位於邯鄲市西100公里的涉縣赤岸村。

這裡地處清漳河畔,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已被河北省委、... 由來   構造   景區   歷史   價值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在陝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此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9月改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

主要工作是... 展館簡介   展館歷史   展館由來   建築設計   館存文物 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 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是在中央部委老領導、八路軍老戰士和老同志支持下,於2005年成立起來的,由首都老藝術家及專業青年文藝工作者組成的,有著強大演出陣容的專... 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簡介   八路軍老戰士文工團主要成員   先進的旗幟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經多次維修、復原,在王家峪村建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紀念館。

磚壁村現還存有總部防衛工事、地堡、哨洞、炮兵陣地等遺蹟。

1961年中華人民共... 簡介   相關歷史   相關會議   文物保護單位 八路軍第115師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3個主力師之一。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和陝南紅軍第74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 發展   功績 相關搜尋抗日戰爭八路軍好勇敢中國共產黨八路軍內日本兵八路軍一二九師征戰紀實八路軍江澤民八路軍第120師八路軍一二零師征戰紀實-抗日戰爭卷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紀實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紀念館八路軍文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李源潮八路軍抗戰紀實熱門詞條acuteiPhotoliterature信貸北九州啦啦娜米孤鸞年帝蘭情歌對唱手冢國光旋風管家真人版楊泮池爸爸你去哪牧場物語玩具屋空調工程興華高中舞力全開英語會話複利護照包這絕對不是我乾的重機a9vgChromebookPixelLGxbmc三重客運仙境八達通大亞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娜美身材妹少年犯之七人我不會唱歌楓林歐元區繼光香香雞自由金俊勉金字塔的祕密隨機存取儲存器黑木耳黑體輻射discrete公職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服裝設計燕歌行眼線膠祝福簡訊腦力開發八路軍@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