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設計:與20位80歲以上的頂尖建築及設計大師討論創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書由專門出版藝術、建築、設計相關書籍的「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企劃製作,內容是二十位八十歲以上頂尖建築師與設計師的精華訪談錄。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OP點數兌換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反詐騙!提醒您「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資料」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白銀市場爭奪戰 走過愛的蠻荒 神明便利商店 青春期初經寶典 中文書 新書 預購 排行榜 選書 即將出版 特價書 香港出版 讀者書評 出版社專區 分類總覽 博客來中文書藝術設計設計設計師傳記/文集商品介紹 看大圖 !上頁 下頁 試閱 一生設計:與20位80歲以上的頂尖建築及設計大師討論創造、志向與人生 TwentyOverEighty:ConversationsonaLifetimeinArchitectureandDesign 已追蹤作者:[ 修改 ] 確定 取消 作者:艾琳‧權,布蘭‧史密斯   新功能介紹譯者:方祖芳出版社:遠流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7/09/28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優惠價:9折432元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元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 詳情 1點OPENPOINT可兌換1點購物金,1點購物金可抵1元,實際點數依您帳戶為準。

如何獲得OPENPOINT點數?如何兌換購物金?詳見OPENPOINT說明 查詢我的購物金?登入會員專區 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 載入中... 我要寫評鑑 分享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20位超過80歲頂尖建築師與設計師的智慧集結, 當代建築和設計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聲音, 與大師們展開關於志向、職涯與人生的對話。

  ※給在設計中浮沉、完稿中翻滾,朝大師方向邁進的你。

  ◎活著,持續設計,就是最大的勝利!   本書由專門出版藝術、建築、設計相關書籍的「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企劃製作,內容是二十位八十歲以上頂尖建築師與設計師的精華訪談錄。

    透過對談的方式,從中了解大師們的見解、思考、個性和熱情,以及他們如何用開創性的想法,開疆闢土,形塑今天的設計界。

    他們不斷創造、思考並引領風潮,終身致力於實驗和創新,對許多大師來說,他們的創作熱情從二十幾歲剛入行到現在都不曾消失,即便到了九十多歲都還持續工作。

不間斷的設計宛如是這群人的青春之泉。

    書中介紹的傳奇大師,可以提供已投入建築界、設計界的職人一個始終抱持熱情不滅的標竿,亦可成為即將或正在考慮以設計為職志的朋友,思考並追隨的對象。

  ◎設計領域名人一致推薦   林磐聳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   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陳彥廷 知名設計師、台科大建築系助理教授   游明龍 2017臺北世大運視覺形象規劃設計   謝統勝 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大師精采語錄   1.拉爾夫.卡普蘭(RalphCaplan)--美國最具權威審核的設計雜誌I.D.(國際設計)主編   「在我看來,我們變得比較有智慧,主要在於重新發現已知的事物。

」   2.米爾頓.葛雷瑟(MiltonGlaser)--TED講座知名設計大師,「I♥NY」標誌創作者   「我一直深受設計吸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權力似乎掌握在能夠創造事物的人手中,而不是聽命執行的人。

」   3.麥可・葛瑞夫斯(RalphCaplan)--2015年度美國設計終身成就獎,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重視人性,無論設計什麼。

」   4.理查・荷里斯(RichardHollis)--英國平面設計大師,《平面設計發展史》作者   「不要想同時做所有事,如果可能的話,改變要循序漸進。

」   5.蘿拉・蘭姆(LoraLamm)--瑞士平面設計師,體現戰後米蘭創新的現代精神   「平面設計必須有明確、立即的訊息,如果訊息不容易記得,商品就賣不出去。

」   6.英葛・摩利爾(IngoMaurer)--被喻為「光之詩人」的德國照明設計大師   「我這輩子都很喜歡冒險,要是不冒險,你就永遠無法了解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在那裡抱怨工作,而是對工作抱持熱情。

」   7.簡斯・里森(JensRisom)--99歲的家具設計大師   「如果希望椅子在坐的時候不會垮掉,就要重視品質,你要打造出經久耐用的東西,讓人坐在上面覺得舒服。

」   8.李查・沙伯(RichardSapper)--義大利工業設計的最高成就──15座以上的金圓規獎,IBM首席設計顧問   「設計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穴居人已經能夠做出非常漂亮的工具、珠寶和其他物品。

人類一直渴求美好的事物,因為那是永恆的象徵。

」   9.里卡多・斯科菲迪奧(RicardoScofidio)--紐約林肯中心、現代藝術博物館、哈德遜廣場等公共建築設計大師   「我們必須探討一般人很少思考的事物,那些受我們忽略,但是仍然控制我們行為的事物。

」   10.德博拉・薩斯曼(DeborahSussman)--環境視覺設計先驅   我設計時會深受物件背後文化的影響,我的作品向來熱情、有力、鮮明,而且一定色彩豐富,即使是全白,都還是有顏色。

」 名人推薦   林磐聳(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教授)、陳彥廷(知名設計師)、游明龍(2017臺北世大運視覺形象規劃設計)、謝統勝(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多位設計師、建築師,一起向大師致敬!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設計是這群人的青春之泉。

」–《Surface》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與20位有趣且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坐下來聊天的機會,他們的見解、思考和個性將激發有至於設計者的熱情。

」–《圖書雜誌》   「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遇到的最引人入勝的書,它是不斷的靈感和信息的來源。

」–《紐約空間》   「雜誌編輯艾琳和平面設計師布萊恩•史密斯透過對建築和設計界耆老的訪談,明智地抵制了青春就是流行的迷失。

」–《建築記錄》   「如果想找一個強有力的論據來證明老人的智慧是無價的,請讀這本書。

」–《大都會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琳‧權(AileenKwun)   作家、編輯和評論家。

目前住在紐約。

作品散見於不同雜誌,包括《多莫斯》(Domus)、《居住》(Dwell)、《圖像》(Icon)、《大都會》(Metropolis)與其他刊物。

布蘭‧史密斯(BrynSmith)   平面設計師、作家及評論家。

目前住在紐約,曾在柯柏聯盟藝術建築學院(CooperUnion)及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授課。

譯者簡介 方祖芳   專職譯者,第二十三屆與二十八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評審獎得主。

譯作包括《找查王:看漫畫寫出好報告》、《創意電力公司》、《殘壘》、《自白》、《飛行少年》、《跟蹤雷普利》、《迷走亞馬遜》、《走對下一步》等書。

    目錄 前言 序論 RalphCaplan拉爾夫.卡普蘭 SeymourChwast西摩.切瓦斯特 BobGill 鮑吉爾 MiltonGlaser米爾頓.葛雷瑟 MichaelGraves麥可・葛瑞夫斯 CharlesHarrison查爾斯・哈里森 RichardHollis理查・荷里斯 PhyllisLambert菲麗絲・蘭伯特 LoraLamm蘿拉・蘭姆 JackLenorLarsen傑克・雷諾・拉爾森 IngoMaurer英葛・摩利爾 AlessandroMendini亞力山卓・麥狄尼 JensRisom簡斯・里森 RichardSapper李查・沙伯 RicardoScofidio里卡多・斯科菲迪奧 DeniseScottBrown丹尼絲・斯考特・布朗 DeborahSussman德博拉・薩斯曼 JaneThompson珍・湯普森 StanleyTigerman史丹利・泰格曼 BeverlyWillis貝弗利・威利斯    看更多   序 前言   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的編輯一開始詢問我們想不想研究、形塑並完成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簡直喜出望外,對於撰寫設計方面文章的年輕作家來說,這實在是夢幻般的工作,可以親眼見到並訪談建築與設計界最頂尖的人物。

但是真正開始著手後,我們很快就發現這份責任有多沉重,光是介紹其中一位都很不容易,如何同時捕捉到二十位傳奇大師的精髓?如何跨出熟悉的領域,與這些深具影響力的人物對話,且不會白白浪費他們和讀者的時間?   畢竟,對許多大師來說,他們的創作熱情從20幾歲剛入行到現在都還沒有消失。

米爾頓.葛雷瑟位於曼哈頓工作室的大門上方印著「藝術即工作」(ArtisWork),86歲的他告訴我們,退休是為了刺激經濟發明出來的概念,不工作、無憂無慮的老年生活是過時的美式想法。

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開設都市規畫公司的珍.湯普森(JaneThompson)應該也會同意他的說法,她的文章曾經被收錄在一本叫做《第三幕》(TheThirdAct)的書裡,內容是關於退休生活。

現在看來有些諷刺,那本書在十多年前出版,但是無論當時或現在,不工作的想法從未出現在湯普森的腦海中。

  湯普森的職業生涯如同許多受訪者一樣,剛開始是在一個領域(擔任博物館策展人),後來擴展到其他領域,包括寫作、編輯、零售、諮詢、教育、建築等。

本書訪談的二十位創意大師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用一整本書介紹,事實上,當中許多人確實如此,例如鮑吉爾(BobGill)就有超過十本著作,這也證明了最成功的獨立設計師身上的確有那種毫不懈怠的動力(他甚至在受訪時提出要替我們設計書封,令我們心動不已)。

  總而言之,工作對他們來說不是負擔,而是必要,每天工作是他們榮耀與熱情的來源,也代表他們身份的表徵。

里卡多.斯科菲迪奧(RicardoScofidio)出生自音樂世家,最後在融合藝術與科學的建築中找到他的天職(雖然差一點半途離開);西摩.切瓦斯特則是6歲時看了迪士尼的《白雪公主》(SnowWhiteandtheSevenDwarfs)電影,讚嘆之餘發現了繪畫的世界;英葛.摩利爾(IngoMaurer)有一天午餐吃了豐盛的義大利麵搭配紅酒後,躺在床上,凝視頭頂的燈泡,找到自己的熱情,從那一刻開始,他決心投身於燈光藝術,而且從來沒有後悔過。

  他們也許是大師,我們也一直沒有忘記由於年紀的關係,這項寫書的計畫時間有多緊迫,向來神祕的建築界大師葛瑞夫斯(MichaelGraves)就在我們訪談後一個月,以80歲高齡辭世;與另一半兼長期工作伙伴保羅.普雷札(PaulPrejza)共同經營薩斯曼/普雷札事務所(Sussman/Prejza)的德博拉.薩斯曼(DeborahSussman),在我們訪問她前一年,親眼見證到世人對她早期作品重新燃起興趣,並因此舉辦了回顧覽,她卻在和我們談話幾週後去世。

在這個迷戀新生代或是下一個優秀人才、趨勢、觀念的文化裡,我們把焦點轉向靠著長久付出與才華,成就早已超越首次亮相成果的長者,似乎是新奇的作法,但其實我們早該這麼做。

本書所有訪談對象的職業生涯幾乎都橫跨半個世紀,有些甚至更久,像是簡斯.里森(JensRisom)已經工作了70多年。

儘管惶恐不安,像小粉絲般仰慕這群90歲(或是更年長)的創意大師,我們很努力地在訪談時把這種崇拜的心思擱置一旁,書中的提周很多是以訪談對象的傑出成就為基礎,但是有些也很籠統,也許是出於無知,我們厚顏地問他們很俗氣的問題,像是一開始怎麼對設計感興趣?他們的深刻見解往往令我們驚喜萬分,另外,由於置身相同領域,我們也會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發問,看看能否從他們身上學到可用的知識,雖然最後沒有得到單一的解答,我們卻很高興能和讀者分享二十個答案。

  整個寫書過程中,我們的訪談地點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座城市——可想而知是紐約、倫敦和米蘭,另外也加上慕尼黑、洛杉磯、費城、芝加哥和蒙特婁,我們雖想儘量納入不同領域、背景、地區和性別的訪談對象,但是仍不免形勢比人強,1950年代從事設計工作的女性不像男性那麼多,能夠安排到訪談的甚至更少(二十名受訪者當中只有六名女性,比例並不平均,但是能夠訪問到她們,我們已經覺得非常幸運)。

我們都住在紐約,資源有限,受訪者的地理位置也難免因此受限,我們一開始想到的受訪者名單,就是因為地點和時間問題不得不大幅度縮減。

有些對談持續大約三十分鐘,有些則長達三小時,和理查.荷里斯(RichardHollis)的對話則是透過好幾封電子郵件完成。

  最後的結果,經過仔細編輯和濃縮,呈現的故事部分也許早已為人熟悉、流傳已久,甚至近似於神話,不過另外也包括一連串很難從教科書或博物館目錄中看到的溫暖內容(這也是我們希望的)。

我們蒐集這些口述歷史,同時提供關於這些知名人物職業生涯的簡介,並在書末替想進一步了解的讀者附上簡略的年代表,這樣的資料絕對稱不上詳盡,主要只想讓讀者能夠藉此更了解這些大師。

  不過,這些訪談當中最明顯的發現,是我們確認了之前就懷疑的一件事:從過去到現在,設計圈一直都很小,例如蘿拉.蘭姆(LoraLamm)和李查.沙伯(RichardSapper)在米蘭的文藝復興百貨公司(LaRinascenteLaRinascente)共事過;沙伯與拉爾夫.卡普蘭(RalphCaplan)都和長期與伊姆斯事務所(EamesOffice)合作的薩斯曼很熟,然後是《工業設計》(IndustrialDesign)的創始編輯湯普森把卡普蘭找進雜誌社,如此環環相扣,簡直令人眼花繚亂,不過當中也有幾匹挑戰常規、顛覆現狀的孤狼,例如從學術角度檢視拉斯維加斯賭城大道的在地設計,並因此改變建築對話路徑的丹尼絲.斯考特.布朗(DeniseScottBrown)。

  訪談過程中最特別,也讓我們鬆了一口氣的部分是,只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想問什麼,這些傳奇大師都不需要我們花太大力氣就會暢所欲言。

曾經在學校教過我們的資深設計評論家卡普蘭,真心想知道我們為什麼對這個特定年齡層感興趣,問我們是不是刻意在暗示「二八定律」,也就是帕列托法則(Paretoprinciple),意指80%的結果取決於20%的原因。

這個又稱作關鍵少數法則(TheRuleoftheVitalFew)的概念雖然對我們沒有直接影響,卻是很有趣的概念。

以下二十段對話,分別是與拉爾夫.卡普蘭、西摩.切瓦斯特、鮑吉爾、米爾頓.葛雷瑟、葛瑞夫斯、查爾斯.哈里森(CharlesHarrison)、理查.荷里斯(RichardHollis)、菲麗絲.蘭伯特(PhyllisLambert)、蘿拉.蘭姆、傑克.雷諾.拉爾森(JackLenorLarsen)、英葛.摩利爾、亞力山卓.麥狄尼(AlessandroMendini)、簡斯.里森、李查.沙伯、里卡多.斯科菲迪奧、丹尼絲.斯考特.布朗、德博拉.薩斯曼、珍.湯普森、史丹利.泰格曼(StanleyTigerman)以及貝弗利.威利斯(BeverlyWillis),網羅了上個世紀建築和設計領域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大群人中的少數幾位,可是他們的影響力不但持久,也無遠弗屆。

  我們蒐集他們的故事,希望讀者不但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能感覺自己是對話的一部分,同時受到他們的精神感召,把歷史傳遞下去。

  獻給大師們。

他序   在建築與設計的歷史中,有許許多多從來沒有停止創作,一直工作到80、90歲的傳奇人物,像是法蘭克.洛依.萊特(FrankLloydWright)、馬西莫.維涅里(MassimoVignelli)以及夏洛特.貝里安(CharlottePerriand)。

  他們為什麼擁有源源不絕的活力?去年有一天,我和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的凱文.里波特(KevinLippert)聊到設計時,這個問題觸發我的興趣。

我想到《紐約客》(TheNewYorker)雜誌不時會介紹二十位不到40歲的年輕作家,讓讀者有機會認識文壇新秀,那方程式的另一面呢?比如說那些到了80多歲,仍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續工作的人?於是我們就這樣構思出這本書的中心概念:向那些最傑出也最年長的建築師、設計師和思想家致敬,感謝他們對世界的貢獻。

  普林斯頓的編輯群找來艾琳.權(AileenKwun)和布蘭.史密斯(BrynSmith)這兩位觸角廣泛的作家、評論家兼設計師,為本書策劃資深建築師與設計師的明星陣容,然後進行採訪。

由這兩位新世代的設計師兼作家編輯並撰寫,使內容增色許多,相信也會讓年輕讀者對這本書更感興趣。

  我在1960年代末期唸設計,當時書中的訪談對象大都接近中年,有些已經相當知名,也是我效法的對象;也有些在專業領域之外不那麼為人熟知,只能從書報雜誌或電視等媒體略窺一二和設計相關的新聞,不然就是透過教授的口傳,不像今天資訊那麼豐富。

  當時沒有所謂的明星建築師(Starchitects),也沒有強力散播這種概念的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

第一個最接近明星建築師形象的也許是埃羅.沙里寧(EeroSaarinen),他在1956年登上了代表功成名就的《時代雜誌》(TIME)封面。

  後來,設計師開始沿用插畫界的傳統在作品上簽名,才漸漸有了知名度。

部分設計師,例如米爾頓.葛雷瑟(MiltonGlaser)和圖釘工作室(PushPinStudios)的合作夥伴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Chwast),不僅為設計系學生熟知,一般消費者也認識他們。

這種在作品上簽名的潮流使得大眾更了解設計這門專業,也讓設計具有商業與行銷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加上他們的堅持與熱情,許多設計界的前輩一直到今天都創作不懈。

  如果說本書訪談的二十位長者有什麼共通之處,那就是他們永遠不停的工作,這似乎也證明牛頓定律——移動的物體會保持等速運動。

有些人認為這些高齡長者只是不願面對現實,也許沒錯,不過如果進一步探究他們持續工作的理由,會發現純粹是出於對工作的熱愛,他們的動力來自於發現的喜悅、好奇心的挑逗,以及學習的滿足感,這些都只能靠著持續工作來獲得。

能夠讓他們驚奇的事物已經不多,因為他們什麼都看過,更了解世界如何運轉,他們具備這些知識,同時也明白永遠還有許多事物可以學習,在這些大師的心和手中,工作因此成了一種遊戲。

  即使日復一日工作,累積了數十年的經驗,這二十位大師都說不覺得自己變老。

工作、學習、發現,這就是生活的方式。

麥克.卡拉貝塔(MichaelCarabetta) 看更多   詳細資料 ISBN:9789573280705叢書系列:綠蠹魚規格:平裝/320頁/17x23x1.6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設計>設計師傳記/文集   內容連載 米爾頓‧葛雷瑟MiltonGlaser,平面設計師、插畫家、教育家,1929年出生「我愛紐約」標誌與1967年替巴布.狄倫製作的海報仍然是你最廣為人知的設計。

這麼多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幾件,對此你有什麼感覺?這就是人生,你因為特定的事而成名,從此就無法擺脫,別人了解你生命中的某個層面,就如同只了解你個性中的一個層面,這就是他們所理解或看到的,這種事本來就很難避免。

你和這些作品有什麼關連?這些年來有沒有改變?我現在的作品和早期那些作品已經很不一樣,但是你也知道,變得有名之後,你無法控制這種事。

最近我替《廣告狂人》的系列廣告製作類似的海報。

他們來問我的時候,我說:「我不知道我還做不做得出來。

」那種態度、那種風格、那一刻的感覺,我可以做出冒牌版本,但是我生活的態度是向畢卡索看齊,也就是:「一旦學會,就可以忘掉。

」我努力擺脫自己精通的事物。

1954年,我和西摩.切瓦斯特成立圖釘工作室時,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結合設計與插圖,因為我們認為設計是繪圖的一種,你可以當設計師,同時也畫畫,設計、字體設計、版面編排和繪圖是同一件事,目的都是傳達訊息。

我們從不同模式中截取特定的參考風格,重新引入過去的點子,因為我們都受現代主義支配,學校都是教現代主義,那是我們學到的東西,我們都置身那個世界。

在學術界,抽象勝過自然主義,靠著觀察來畫畫似乎是陳舊的觀念,我一直覺得那是愚蠢的想法,這種做法過於狹隘,不過我不要再提了,我自己也做了很多。

過去30年,我一直在做很不一樣的東西,但是每次有人提到我的作品,一定會提到狄倫的海報。

「我愛紐約」是我1977年在這張桌子上設計的,那個標誌永遠不會消失,我永遠和這些作品連結在一起,但是我沒什麼好抱怨,一個點子進入文化後6星期還沒有被拋棄就已經很難得了。

你認為藝術和設計之間有沒有區別?當然有,不過即使是最好的藝術學校也不知道有什麼區別,我後來發現藝術和設計就像性和愛,兩者分開來看都不錯:設計很好,藝術很好;性很好,愛也很好。

你偶爾能兩者兼得,不過不會太常發生。

看完整內容連載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 1. 尋隱日本:美學評論家與世外隱村的一期一會 2. 偉大作曲家群像-白遼士 3. 精編中國雙鋼琴作品選 4.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與華麗樂章:《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擺脫單純的娛樂性,展現高度的藝術性,使旋律成為芭蕾舞劇的靈魂 5. 名家書法練習帖∣趙孟頫•洛神賦:從賞析、重點字解說到全文臨摹,寫出一字見心的流暢好字! 本類新品熱銷 1.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2. 剪故事: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從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到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3. 一輩子用得上的尺寸事典,全能住宅裝修必備 4. 從零開始打造北歐風格的家:從軟裝陳設、材質選搭、視覺聲音到配色比例,北歐〔空間美學〕×〔生活本質〕的關鍵心法,一次掌握! 5. 韓國繪師的角色繪製重點攻略Vol.2 本類暢銷榜 1. COLORDESIGN9大系主色彩的美感配色學 2. 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3版) 3. 點子就是一直來(點子都是偷來的3):不論在順境還是逆境,10個保持創意來源的方法 4. 網頁美編的救星!零基礎也能看得懂的HTML&CSS網頁設計 5. 做字:中文字體設計學 訂閱電子報 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96922355  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