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号交响曲(马勒)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首有时又冠以“夜之歌”(德语:Nachtmusik)的标题,然而马勒却不甚同意此译名,亦从曾在他的文件中表示接受这个名称。
《第7号交响曲》可以算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演奏次数 ...
第7号交响曲(马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3月19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第7号交响曲(马勒)"—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马勒为其第七交响曲的首演排练,1908年在布拉格展览音乐厅
e小调第7号交响曲由古斯塔夫·马勒所创作,于1904年至1906年完成。
本首有时又冠以“夜之歌”(德语:Nachtmusik)的标题,然而马勒却不甚同意此译名,亦从曾在他的文件中表示接受这个名称。
《第7号交响曲》可以算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演奏次数最少的一首。
事实上,在1908年的首演时,不论是观众或演奏者,都对这首曲的反应并不理想,原因是全曲中的各乐章未能达到互相连贯的效果。
近年随者学者和指挥家对乐曲有较多的认识后,本曲的演奏次数才稍为有所增加。
目录
1背景
1.1创作
1.2首演
2分析
2.1配器
2.2结构
2.2.1第一乐章
2.2.2第二乐章
2.2.3第三乐章
2.2.4第四乐章
2.2.5第五乐章
3评论
4录音
5参考资料
背景[编辑]
创作[编辑]
马勒在返回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路上,据他一位好友称,这张照片上马勒的表情正是“他专注于不愉快的想法”时的表情。
摄于1904年,这年,他完成了第六交响曲并开始第七交响曲[1]
1904年,马勒不但指挥事业如日中天,名震欧美,其作品更终于开始为人赏识;同年六月,已有一女的他更再添千金。
一如以往,到了夏天马勒就离开维也纳,跑到麦尔尼格渡假。
麦尔尼格位处风景优美的卡林西亚山区,马勒在那儿有一幢建于湖边的别墅。
完成第六交响曲前,第七交响曲之第二、四乐章(该两乐章涉及“夜之歌”)就在此时写成,而乐曲其他部分也大致构思好。
翌年夏季,马勒继续埋首写作,声称只花四星期就要完成第一、三、五乐章。
全曲在1905年8月15日脱稿,而配器亦于1906年完成;然而当时的马勒尚未完成第六交响曲,遂将第七交响曲搁在一旁,在排练期间偶然略作修改,直至1908年9月19日,当布拉格正在进行一个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登基金禧纪念志庆而设之庆典场合,此首交响曲方才首演。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由脱稿到首演这三年间,马勒无论生活,事业皆急转直下。
1907年3月他被迫辞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挥职位、遭维也纳乐迷唾弃(所以马勒选择在布拉格市首演第七交响曲)、7月5日长女更死于猩红热。
祸不单行,就在女儿弥留之际,马勒也发现自己患上晚期心脏病。
无怪乎马勒所作的修订细微,但却举足轻重,淡化了乐曲原本乐观、开朗的情调。
首演[编辑]
世界首演:1908年9月19日,于布拉格市由作曲家本人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出。
英国首演:1913年1月18日,于伦敦市由亨利·约瑟夫·伍德作指挥。
美国首演:1921年4月15日,于芝加哥市由费德瑞克·史托克作指挥。
分析[编辑]
配器[编辑]
木管乐器:1短笛、4长笛(第四长笛手需兼奏第二短笛手)、3双簧管、1英国管、1E♭调单簧管、4单簧管(A调及B♭调)、1低音单簧管、3巴松管、1低音巴松管
铜管乐器:次中音号、4圆号、3小号、3长号、大号
敲击乐器:定音鼓、小鼓、钹、三角铁、铃鼓、锣、牛铃、钟及钟琴
弦乐器:曼陀铃、吉他、竖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
马勒在本曲中选用了几种非乐队常规乐器,包括了曼陀铃、吉他和次中音号,而在第六交响曲中的牛铃亦再一次在此使用。
至于乐谱中所指的次中音号(Tenorhorn),近年的研究指马勒所要的,应该是B♭上中音萨克号(Saxhorn)。
但现多较常以中音大号(TenorTuba)或上低音号(Euphonium)所替代。
结构[编辑]
此曲共包含五个乐章:
慢速—果断的快板、但不太快(Langsam-Allegrorisoluto,manontroppo)—E小调,但以B小调作起首;首段乐章以次中音号奏出首个旋律。
由于次中音号并非正规乐器,故会偶然使用次中音大号代替。
此乃奏鸣曲式之乐段。
夜之乐:其一·中庸的快板(NachtmusikI[AllegroModerato])—C小调,以伦勃朗的名画《夜巡》作骨干。
马勒在1904年的荷兰之旅当中亦在市立博物馆中观赏过该名画。
谐谑曲·幽暗地(Scherzo[schattenhaft])—D小调,马勒将之指示为“幽暗地”;有别于以幽默见称的诙谐曲,此段乐章之气氛阴森可怖。
弦乐部分更以强弱法作标示。
夜之乐:其二·温柔的行板(NachtmusikII[AndanteAmoroso])—以F大调为主
轮旋曲—终曲(Rondo-Finale)—C大调,本乐章开头放下一切,然而该部分被评为过分肤浅,并以上一乐章作延续。
形式上,该部分以回旋曲式作为八段变奏曲之起首,远胜于结束之乐段。
该交响曲历时80分钟。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因奥图·克伦培勒亦曾作过100分钟长之演奏。
第一乐章[编辑]
第一乐章规模庞大,次中音号忧郁音色奏出第一主旋律,并唱出哀伤的咏叹调;至于伴奏音型,有说灵感来自麦尔尼格湖上船夫的桨声。
多种木管、铜管乐器发出悲苦、沉痛的哀号(首演后有人形容此曲“很美妙”。
据说首席小号手回应道:“小号要用闭奏音吹到高音升C。
我倒想请教一下何‘美妙’之有。
”)。
激情的高潮过后,音乐的步伐愈趋紧凑,展开一段不伦不类的奇特舞曲—说是维也纳华尔滋又不像,说是顿足爵士舞又怪模怪样,说是军队进行曲又有几分相似。
然后气氛一转,两支法国号奏出精彩绝伦的抒情旋律,而跌宕抑扬的小提琴充满维也纳风格。
不久,一个彷如天籁的乐段出现,灵感明显来自卡林西亚山区夏季的风光景致、草木鸟兽;但凄怆的第一主题倏然在低音大提琴重现,之后情感渐趋激越奔放,势如破竹,直至昂扬的进行曲出现才得到解脱;说来奇怪,这段进行曲一方面活泼喧闹,一方面却又甜中带苦;随着进行曲结束,这个乐章也告一段落。
第二乐章[编辑]
第二至第四乐章被统称为“交响曲中的交响曲”,三个乐章均刻划“黑”与“夜”。
第二乐章是本交响曲两首“夜之乐”之一,先由法国号互相答和,仿佛暮色渐沉之际声音在山谷中回响。
有说此乐章描绘“在夜间散步”,但马勒则把这乐章与伦勃朗的名画《夜巡》相提并论。
木管乐连蹦带跳地渐渐远去,最后消声匿迹;这时法国号在舞动的弦乐簇拥下,奏出别具田园风味之主题。
接着响起的农村舞曲柔和温婉,是马勒最轻松愉快、最童心未泯的乐段之一。
木管在高音的颤动仿佛嘤嘤鸟语,加上远处牛铃柔和的当啷声和农村舞曲,使乡郊风情更鲜明。
音乐渐渐沉寂;夜幕低垂。
第三乐章[编辑]
以“幽暗地”作为指示之第三乐章,仿佛黑夜里的暗涌,气氛阴森可怖。
先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定音鼓和低沉的管乐器,然后木管乐的尖叫令人不寒而栗,若隐若现的低音大提琴又仿佛幽灵闪现,活脱脱是首令人惊心动魄的圆舞曲,配器稀奇古怪,营造出强烈的恐怖效果。
第四乐章[编辑]
以“温柔地”作为指示之第四乐章,是第二首“夜之乐”,但演出乐器较少—不但没有伸缩号、低音号和小号的份儿,木管乐器数量亦减半,因而有人形容此乐章是“把长篇室乐乐段放在大型管弦乐作品里”。
先由独奏小提琴开始,在吉他与曼陀铃轻声伴奏下,独奏法国号营造出令人悠然神往的小夜曲风格。
第五乐章[编辑]
竞相争呜的灿烂铜管加上辉煌的定音鼓,为奔放的第五乐章定下基调。
正如美国一论者所言,这个乐章像极了电影音乐,把华丽、壮观、戏剧效果共冶一炉,汇聚成一首“杂乱无章但令人愉快”的管弦乐曲,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袭用过不少乐曲之片段(如华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弗朗兹·雷哈尔《风流寡妇》、马勒第五交响曲、路德教派圣诗《上帝是我们坚强的堡垒》),以及其他讽喻性、嘲弄性的引用。
这个乐章气氛乐观、热烈,态度坚决,似乎跟前几段乐章的阴沉气氛格格不入,难怪成为全曲最令人费解、最饱受批评的乐章—迈克尔·肯尼迪就说这是“活力充沛、态度乐观的马勒式吵闹大制作”。
马勒本人则直言要捕捉“阳光普照”之效果。
结尾尽情运用嘹嘹丰富的声音,全曲首个主题至此由昙花一现般闪过,像要刻划烈日当空的炫目光芒。
评论[编辑]
此曲的和声和风格结构可看作是在描绘由黄昏走向黎明的进程。
它的开头犹豫而迟缓,逐步转变至终曲里明确的C大调,还回应着华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有趣的是,第七交响曲首演当晚,马勒在曲后加演了瓦格纳歌剧的序曲。
此曲描述的夜日交替的旅程里有一个令人惊艳的谐谑曲第三乐章,标记为“幽暗地”,这也许是为何荀白克大力赞扬本曲。
马勒围绕四度音程创作出大量音乐主题,勋伯格《第一号室内交响曲》里亦可看见这种手法。
此曲跟马勒《第六交响曲》拥有着相似动机——大小和弦交替,首段乐章的行进曲以及在刻画田园风光的段落里使用牛铃。
乔·孟佐(JoeMenzo)深信该作曲家曾深受理察·斯特劳斯所作之“家庭交响曲”之模式所影响——创作该曲时,马勒亦刚好动笔撰写第七交响曲,他认为首乐章以马勒、其妻艾玛·马勒及其女玛丽亚三人作主体。
孟佐更以马勒及阿诺德·勋伯格两人之近代名作,作为假设及类比,比较两件事物之相互影响,及马勒第七交响曲与荀白克一号室乐交响曲(1906年)之相同之处。
孟佐亦曾为自己对马勒作品为评论,及演奏马勒作品之技巧制成CD全集作参考。
[来源请求]
录音[编辑]
指挥迈可·提尔森·汤玛斯曾与旧金山交响乐团作过一段录音(于2006年完成,由SFSMedia厂牌发行),而该录音亦曾获得格莱美奖之其中两奖——“最佳乐团演奏奖”及“最佳古典专辑奖”。
资深奥地利籍指挥米夏埃尔·吉伦曾于1990年代间灌录过马勒全集——该专辑以自然流畅见称,亦重视勾勒细节及整体结构。
伦纳德·伯恩斯坦亦曾在1965年间演奏过该首马勒第七交响曲。
参考资料[编辑]
^Mahler>Chronology>1898-1907:Vienna>Year1904.MahlerFoundation.[2022-01-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查论编马勒交响曲
D大调第1号“巨人”·
c小调第2号“复活”·
d小调第3号·
G大调第4号·
第5号·
a小调第6号·
第7号·
降E大调第8号·
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第9号
未完成:第10号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3915894x(data)
GND:300098081
LCCN:n81047937
VIAF:29447089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第7號交響曲_(馬勒)&oldid=72625115”
分类:马勒交响曲1906年乐曲隐藏分类:自2022年3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德语的条目自2021年3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مصرىCatalà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Galego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Српски/srpskiУкраїнська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馬勒:第七號交響曲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Mahler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Mahler: Symphony No.7 (藍光Blu-ray) 【EuroArts】。本商品只在樂天市場享有限定優惠單筆滿1500送100,多元支...
- 2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杜達美指揮/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管弦樂團
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屬於單純器樂曲,沒有合唱或是獨唱,樂團編制也比較小。它是馬勒九首交響曲中最少演出的一首,曲風一反馬勒「應有」的厭世,充滿了樂觀入世的情懷, ...
- 3馬勒第七交響曲—黑夜的顏色| 港樂
馬勒第七交響曲—黑夜的顏色. 馬勒於1860年出生於當時屬奧地利波希米亞(今屬捷克境內)的卡里斯特。「Mahler」一字解作「畫家」,而馬勒的祖先很可能真的是畫家。
- 4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夜曲》 Mahler: Symphony NO.7 - 上揚唱片
奧地利作曲家馬勒於1905年完成的E小調第七號交響曲,因為在第二、四樂章都附有「Nachtmusik」標題,因此被稱之為《夜曲》交響曲,實際上前四個樂章也都擁有夜晚的 ...
- 5第7号交响曲(马勒)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首有时又冠以“夜之歌”(德语:Nachtmusik)的标题,然而马勒却不甚同意此译名,亦从曾在他的文件中表示接受这个名称。 《第7号交响曲》可以算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演奏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