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血統早已滅亡,中國自古至少有24支民族和漢族平起平坐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族血統早已滅亡,中國自古至少有24支民族和漢族平起平坐談到西夏的歷史,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以下的史實:西夏從景宗元昊在西元一0三八年建國稱帝,到西元一二二七年末帝 ... 美麗福爾摩沙Formosa台灣的風俗民情原住民文化好山好水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010202059漢族血統早已滅亡,中國自古至少有24支民族和漢族平起平坐?古代戰爭與歷代版圖漢族血統早已滅亡,中國自古至少有24支民族和漢族平起平坐 談到西夏的歷史,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以下的史實:西夏從景宗元昊在西元一0三八年建國稱帝,到西元一二二七年末帝投降蒙古,共經十主,歷十一百九十年。

這個時間是相當長的。

檢索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特拔氏的北魏政權有一百七十一年,可謂長矣!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或數年或數十年,走馬燈似的,都只能是歷史的匆匆過客,國祚不長。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入主中原後,歷一百二十年。

元世祖建立的元朝,也只有九十八年。

如果把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汗國連在一起,總共才一百六十三年。

歷史上國運長久的,一個是契丹,遼政權存在了兩百一十年。

另一個是興起於白山黑水的滿清,立國兩百七十五年。

但我們把西夏從夏州政權「雖未稱國而王其土」時算起,那麼它存在了三四七年。

即使把北宋和南宋立國時間加在一起計算,也不過三百二十年,仍比它少了二十七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夏亡於蒙古鐵蹄之後,它的一支遺民拔山涉水,冒險長征,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的木雅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叫西吳甲爾布的政權;默默無聞地元朝平行存在了一個世紀之後,因協助明太組朱元璋征討明玉珍立有戰功,而被授為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世為明正土司,直到清康熙三十九年,即西元一七00年才因絕嗣而停止世襲。

這個邊裔小政權如果與夏州拓拔思功政權總合計算,其存續時間超過了八個世紀,而即使把金朝和清朝放在一起,也只有三百五十九年。

這不能不說党項羌民族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蹟。

党項羌作為少數民族,其立國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其中的原因是不能步探討的。

此其一。

第二,西夏立國西北,屬於割據性質的少數民族政權。

但我們放大遠光,從歷史地圖上便會發現這樣一個驚人的事實,無論是在宋(北宋)遼夏三足鼎立時期,還是在宋(南宋)金夏三國時期,西夏立國剛好位於我們中國的中部地區,它的北面先後有韃靼、契丹、蒙古等,東面和東南面有北宋、金、南宋,南面有吐蕃、大里,西面有甘州回鹘、西遼等王朝。

特別是西夏在宋仁宗景祐三年即西元一0三六年佔領瓜州、沙州後,狹長的祁連山河西走廊地區一直在西夏管轄之下達一百九十一年,是統治瓜沙地區時間最長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透過絲綢之路這條國際商道,中西方文化交流對西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其中有漢文化、契丹文化、吐番文化、阿爾泰文化等等。

同時,西夏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中轉站」在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方面,客觀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更為神奇的是,一九九四年底,西夏皇族後裔及其家譜在古城西安被發現。

西夏王朝末帝晛的第二十三代孫李培業和他珍藏的九部皇族譜牒終於在七百多年後面世。

李培業還向世人宣布,西夏皇族後世子孫繁衍不息,現主要居住在青海省湟水流域。

這一新發現引起了史學家和新聞媒體的強烈震撼。

羌族是中國上古時代西北地區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在今陜西省北部、甘肅省東部和青海省東北部的廣大地區。

兩漢時期又擴展到四川西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和西域的阿爾金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內外。

羌族以放牧養羊維生,所以羌字從羊,早在殷商甲骨文卜辭中就有關於羌族的記載。

党項是羌族的一支,因此史書也稱党項羌。

它是羌族中較晚興起的一支,歷史文獻上記載他們在南北朝末期才嶄露頭角。

他們居住的地域,起初在今青海省東南部的黃河曲,《禹貢》裡叫析支,《後漢書》中稱賜支。

擋項的居住的大致範圍東起臨洮(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到葉護(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縣),過著逐水草而居,互不統屬的生活。

這時的党項社會土地為集體所有,男子起定性的作用。

表現在婚姻制度上,盛行收繼婚制庶母、伯叔母、嫂、子弟媳婦皆可收為繼婚,把家族的女性當成私有財產,同時也是透過這種婚姻防止家庭財產外流。

這種原始氏族公社末期的社會型態,沒有法律,各為生業,沒有徭賦,有戰陣則相屯聚。

每一種姓自為部落,大者五千騎左右,小者也有千餘騎,放養犛牛、羊、馬等,不知農耕,過著相當原始的生活。

西元六世紀末期,隋煬帝楊堅統一中國,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局面,人民生活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党項羌人民也願意和漢族人民和平相處,紛紛歸化。

五八四年,党項羌有千餘家內附。

次年,他們的大首領拓拔寧叢率領部落到旭州(今甘肅省臨潭縣境)請求定具下來,隋政府給以大將軍封號。

五九六年,党項羌民族一度進攻會州(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但被隋兵打敗,紛紛降附。

此後党項羌民族居住的中心,已由清藏高原轉徙到青海省以東的廣闊地區,党項也開始在中國的歷史五台上閃亮登場。

羈縻州隋王朝在維持了短站的統治後土崩瓦解。

唐高宗李淵與他的兒子李世民建立了國號大唐的統一國家。

唐太宗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西元六二九年,党項羌首領細封步賴率領部落歸附唐朝,大受優待。

唐政府就其住區設立軌州(今四川阿壩州松藩縣境),授細封步賴為軌州刺史。

其他党項部落聞風而起,紛紛率部落歸唐。

唐朝政府在境內設置崌(今四川省汶縣境)、奉(今四川省理縣西北)、岩(今四川省松藩縣西北)、遠(今四川省汶縣境)等四個州,仍以其各部落首領為州刺史。

在党項部落紛紛歸附唐朝時,另一位党項羌大首領拓拔赤辭卻與唐為敵。

與由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國家吐谷渾王室通婚,有著極密切的關係。

西元六三四年,唐太宗派行軍大總管李靖率軍進攻吐谷渾,拓拔赤辭率軍屯狼道峽,協助吐谷渾王伏允作戰,頑強抵抗。

不久,赤辭戰敗於蕭遠山請降。

唐王朝就在松州西北一帶的四川、青海和甘肅三省的毗鄰地區分設懿、嵯、麟、可等三十二個羈縻州,任命這些歸附的部落首領為都督次史。

拓拔赤辭為西戎州都督,賜唐朝皇姓李,受松州都督府的節制。

羈縻州是唐中央政府根據民族地區的特點而實行的特殊行政體制。

其刺史、都督可以世襲,由中央政府冊封,並派遣長史到這些地區監領。

羈靡州一般不向中央政府交納課租,但須向戶部呈報戶口數,並根據朝廷命令出征,有承辦中央下達各項任務的義務。

在党項各部的內附過程中,拓拔部最晚但得到的政治待遇卻最高。

由於它所楚的地理位置離唐中心區域最近,在党項諸部中又是勢力最強的一支,所以它的內附,受到唐朝廷的高度重視,為拓拔部以後的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條件,並使其最終走上了一條與党項羌其他部落不盡相同的發展道路。

東山部落漢平夏部落在党項內附前後,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強盛起來,不斷出兵攻擊党項諸部,與唐政府爭奪涼、松、茂、巂地區。

從貞觀八年(六三五年)吐番攻破党項及白蘭諸羌開始,到儀鳳三年(六七八年)為止,已經盡收羊同、党項諸羌之地方。

党項部落因為不堪吐蕃的擄掠和壓榨,請求內徙唐玄宗李隆基讓他們遷至慶州(今甘肅慶陽),並把原設在隴西地區的靜邊州都督府移至慶州,轄下的二十五個党項州也隨之遷徙,對他們妥善安置。

党項羌部流居原地的人民成為吐蕃的「奴部」,吐蕃人稱他們為「弭藥」。

這一稱呼後來擴大到包含北徙的党項羌,吐蕃人也以弭藥來稱呼後來党項羌人建立的西夏政權。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政府撤回沿邊軍隊入衛京師,吐蕃趁虛奪取河西、隴右數十州及西域的領地。

東西交通大動脈絲綢之路被吐蕃切斷,唐王朝經常受到嚴重的威脅。

到唐代宗時期(七六三~七七九年),党項羌部落散居在靈、鹽和慶週一帶的很多。

由於居住地與吐蕃鄰接,不斷出現聯合艘擾唐邊境事件。

唐朝著名將領郭子儀因此上表朝廷,請將靜邊州都督、夏州、樂容等六府党項遷往銀州(今陜西榆林縣東南)以北、夏州(今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白城子)以東地區,靜邊州都督府也同時移置在銀州境內,綏州(今陜西綏徳縣境)、延州(今陜西省延安縣境)一帶也徙來了大批的党項人。

當時党項拓拔部的拓拔朝光、拓拔乞梅等五刺史到長安朝覲皇帝,受到唐代宗的熱情款待,厚得賞賜後各還其部。

其後拓拔乞梅率所部居慶州,號稱東山部落;拓拔朝光率所部居於銀、夏之間,由於這個地區平沙漠漠、視野遼闊的緣故號稱平夏部落。

後來的西夏政權,正是平夏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作為西夏王族的拓拔氏又是平夏部落裡面最顯赫大族。

西元七六五年後,還有部分党項羌人驅趕牧群,一度東進到石州(今山西省離山縣境)以就水草,後來由於唐朝官吏的壓迫又逃回了黃河西岸地區。

党項羌透過民族大遷徙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人口增長較快,部落有所壯大。

由於地理環境的變化,與中原地區的經濟關係進一步密切。

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金屬生產工具特別是鐵器的使用,河渠灌溉的水利設施,使党項人逐漸學會了農業生產,2jo44以後党項的發展乃至於西夏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割據一方的夏州政權在党項羌中成長起來的拓拔氏隋代,党項羌首領拓拔寧叢曾被封為大將將,這是拓拔氏作為党項羌的一支政治力量第一次得到中央政府的正式承認。

唐初,拓拔赤辭在協助吐谷渾反唐失敗後與他的姪子拓拔思恭一同降唐。

唐中宗時,一位靜邊州都督拓拔思太曾得到皇帝的追贈。

據一些歷史學家的推測,這位拓拔思太有可能就是拓拔赤辭的姪兒拓拔思頭。

拓拔思太死後,承繼他職位的兒子守寂被唐玄宗封為西平公。

安史之亂,拓拔守寂力有戰功,擢升容周刺史,領天柱軍使,後贈靈州都督。

他的孫子拓拔乾暉曾任銀州刺使。

乾暉就是後來佔據宥州的拓拔思恭之祖父。

這說明唐朝中葉以後,隨著中央統治的削弱,拓拔氏憑藉党項羌部落勢力的日益強大,在陜北地區開始建立地方割據政權。

西元八七三年,拓拔思恭佔據宥州(今陜西省靖邊縣東)自稱刺使。

不久,唐末黃巢農民大起義爆發,唐朝政府發動各地武裝來進攻農民軍,拓拔思恭在西元八八一年率領自己的軍隊參加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戰鬥。

唐僖宗李儇嘉獎拓拔思恭的戰功,升他為夏州節度使,賜姓李,封夏國公。

夏州獲得定難軍的稱號統轄夏、綏、銀、宥四州地方,相當於現在陜西長城、清澗河以北,禿尾河流域以南及內蒙古自治區依克昭盟南部地區。

拓拔思恭升任夏州節度使後,他和他的子孫便統治上述地區刑成一個割據的、名實相符的蕃鎮。

拓拔氏也因為第二次被李唐皇室賜姓,而改姓李氏,李拓拔思恭便叫李思恭,他的後代亦以李為姓,直到現在仍居於青海湟水流域。

五代時期夏州政權在亂世中壯大唐王朝滅亡後五代十國的統治形式,完全是唐末蕃鎮割據狀態的繼續和發展。

夏州李氏僻居西北邊區採取了保全實力的政策,盡量避免捲入中原內戰的漩渦,擴充實力,相機尋找新的政治靠山。

從西元九0七年到九六0年,李氏對統治中元的梁、唐、晉、漢、周各王朝以及盤據在河東的北漢政權,在名義上均保持了臣屬關係。

但這些政權由於本身基礎極不鞏固,除後唐對它發過一次戰爭外,也都習慣地承認李氏享有原來一切政治上的特權地位。

西元八九五年,李思恭死,因其子仁祐早亡,孫李彝昌年幼,由其弟思諫任定難軍節度使。

這是李氏世襲節度使一職之始。

後梁建立後,梁太祖朱溫鑑於李思諫表示願意臣服,加封他為檢校太尉兼侍中。

西元九0八年,思諫死,由思恭孫李彝昌繼位。

三個月後,為其部將高宗益所殺。

他的族父蕃部指揮使仁福經將吏推薦,繼任定難軍節度使。

在仁福時代,盤踞河東的晉王李存勖不滿李氏政權投靠他的敵人梁太組,與歧王李茂貞率兵合圍夏州,梁太組派兵來援,使得解圍,李仁福受封朔方王。

但不久李存勖滅梁組成後唐政府,夏州李氏掉轉頭來向他表示歸附。

西元九三三年,李仁福死,子彝超繼任定難軍節度使。

後唐政府雖然表面上對他表示重視和信任,但實際上很不放心,既害怕夏州私通契丹,又擔心他們吞併河朔,南下中關。

決心乘彝超新立,兼併夏州。

決定採取調虎離山之計,下令將彝超與彰武節度使安從進對調,即將李彝超自夏州調至延州為延州留後,安從進調夏州,並派州節度使藥彥稠率兵五萬以武力做後盾,前往夏州地區接收。

李彝超決心保衛夏州,一方面上書唐明宗,表明不願搬遷的理由,一方面調整党項羌部和諸胡騎兵守禦。

夏州城為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都城,城牆堅如磐石。

唐兵圍攻夏州百餘天還是無法攻下。

李彝超荷戈登城向唐軍要求講和:「夏洲地區十分貧瘠,沒有珍寶之類的積蓄可以補充朝廷的貢賦,因為祖先以來世守這塊土地,我們不想失去它。

小小一座孤城,勝之不武,何必勞煩朝廷勞師動眾?希望皇上許以自新,我們願意一馬當先,服從裝央的調遣。

」唐明宗在糧道被阻的情況,也就同意撤軍,授彝超微檢校司徒、定難軍節度使。

經過這一次戰鬥,夏州李氏政權獲得了唐軍遺棄下來的大批武器,增強了自身實力,而尤其在西北各族特別是在党項羌中提高了威望。

過去中原王朝動輒以強大軍事力量強迫少數民族政權就範的局面被打破。

透過與唐軍的軍事鬥爭,夏州政權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作為一種獨立發展的政治勢力和進一步建立政權的可能性。

後唐清泰二年(九三五年),李彝超死,其弟李彝殷繼掌夏州政權。

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勾結契丹稱帝,建立後晉政權後,石敬瑭味繼續籠絡夏州統治者,授李彝殷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後來又加封李彝殷為檢校太師。

西元九四三年,綏州刺使李彝敏與夏州衙內指揮使拓拔崇斌密謀攻擊夏州事洩,彝殷首先捕獲崇殷,斬首示眾。

接著出兵進攻李彝敏,彝敏逃至延州,為晉出帝所擒並送回夏州。

綏州之亂得以平息。

西元九四四年,因晉向契丹稱孫不稱臣,契丹不滿,大興問罪之師。

李彝殷率領蕃漢兵馬四萬餘人,自麟州過黃河進攻契丹西境,爲後晉牽制契丹效力。

西元九四六年,後晉為契丹所滅。

第二年沙陀部劉知遠建立後漢政權。

後漢統治者對夏州政權採取了與後粱、後唐和後晉同樣的政策,注意籠絡。

西元九四九年漢隱帝還以静邊州(今陜西省米脂縣西)地劃歸李彝殷,並任他為中書令。

漢隱帝為鄴都留守郭威殺死後,後漢滅亡,郭威建立後漢政權。

西元九五一年,郭威加封彝殷為隴西郡王,九五四年又封他為平西王。

直到顯德四年(九五七年),彝殷看到後周勢力日益強盛,便斷絕與北漢的關係,而歸附後周。

自拓拔思恭被唐僖宗任命為夏州刺使、封夏國公,建立名符其實的地方割據政權以來,經過唐末五代,傳至彝殷,共歷六代,總計七十四年。

在這期間夏州統治者一方面透過不斷尋找新的政治靠山,和中原政權建立友好關係,站穩了腳跟,而且不對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另一方面,夏州統治者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發展生產,徵收賦稅,任命官吏,儼然獨立王國。

歷史學家在評價夏州政權時說「雖未稱國而王其土」,為日後西夏王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繼遷拉開了西夏立國的序幕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西元九六0年發動陳橋兵變,一舉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後周江山,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使稱北宋。

在夏州的李彝殷聽說趙匡胤已即皇帝位,便派遣銀州防禦使奉表入賀。

同時將自己的名字李彝殷改為李彝興,以避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名諱,宋太祖十分高興。

在宋兵對北漢的軍事行動中,李彝興也積極參與向政權示好。

建隆三年(九六二年),李彝興得知宋朝缺少戰馬,即遣使獻良馬三百匹。

宋太祖為了嘉獎彝興,命令玉工打製玉帶作為賞賜禮品,並親自過問,打聽李彝興的腰圍尺寸。

他召見夏州使者問:「你們大帥腰圍多少?」當夏使講了具體尺寸後,宋太祖不無羨慕的說:「你們大帥腰圍如合抱之木,真是有福氣的人啊!」李彝興接受宋朝皇帝的禮物後,向宋進獻了一頭犛牛表示感謝。

到了乾德五年(九六七年)九月,李彝興卒,宋太祖為了表示哀悼,下令輟朝三日,停止辦公,賜彝興太師,並追封為夏王。

命李彝興之子李光睿權知州事。

十月授李光睿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

開寶八年(九七五年)五月,北漢劉繼元政權引誘夏州一同攻擊宋朝,遭到李光睿拒絕。

於是北漢派軍一萬人渡過黃河進攻銀州。

八月宋太祖調兵遣將分五路討伐北漢。

李光睿出兵配合作戰,先後攻佔了一些邊關,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

西元九七六年,宋太祖趙匡胤死,其弟趙光亦即為。

因避趙光義名諱,李光睿改名李克睿。

宋太宗鑒於克睿在對北漢的軍事行動中立有戰功,加檢校太尉職。

宋太宗上台後的第三年,李克睿卒,其子李繼筠襲定難軍節度使。

太平興國四年(九八0年)三月,宋太宗親率大軍北伐北漢,李繼筠命令銀州刺使李克遠、綏州刺使李克憲率蕃漢軍隊,渡過黃河,進入太原境內協同宋軍作戰。

但李繼筠在定難軍節度使任上三年便去世,由其弟李繼捧接替。

夏州與宋朝的關係,在宋太祖一朝和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均保持密切的關係,但這種友好關係的後面,已經隱藏著一種不安定的因素。

這就是宋朝厲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特別削弱地方割據勢力,而夏州李氏政權具有地方和少數民族兩重性,所以宋王朝在處理上採取慎而又慎的措施,基本上維持原來「羈縻」的方式。

宋朝在完成了對南方小政權的軍事行動後,先南後北的統一模式逐漸需要宋王朝把軍事重點轉移到北方來。

剛附自用的宋太宗一直在苦苦的等待時機。

恰好這時期,夏州政權出現了政治動盪。

李繼捧以季弟的身分世襲節度使之職,遭到了李氏家族許多人的反對。

銀州刺使李克遠與其弟李克順率兵攻打夏州。

李繼捧雖然以軍事手段解決了突發事件,但當親宋的綏州刺使李克文上表宋太宗反對李繼捧作為繼承人時,李繼捧這位新的夏州統治者感到一場政治危機已不可避免了。

宋太宗錯誤的認為消滅夏州政權的時機成熟,當即命李克文權知夏州召繼捧入京。

李繼捧無奈,於太平興國七年(九八二年)率族人入朝,獻上四州八縣土地,表示願意留居京師。

宋太宗在崇德殿親自召見李繼捧,厚加賞賜賜白金千兩帛、錢百萬。

同時授李繼捧文彰德節度使(虛職),對其昆弟夏州蕃落指揮使李克信等十二人,一一加官晉爵。

九月權知夏州李克文來朝調任澧州刺使。

宋太宗還派遣使者到綏州召刺使李克憲,克憲隨使者一同晉京,授單州刺使。

此外,還賞賜李氏諸兄弟汴京宅第讓他們永遠離開夏州。

宋太宗一口氣將夏州諸將調虎離山,以和平的方式削解割據已以三百多年的夏州政權。

但是宋朝這種「杯酒釋兵權」的方法根本解決不了西北方的問題。

當宋政府派遣使者前往夏州發遣李氏族人赴京時,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卻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態度。

他與期弟李繼沖等逃往地斤澤,開始武裝反宋鬥爭。

西元九八五年,李繼遷一舉攻下銀州。

宋太宗以屢次用兵失利,便實行宰相趙普所建議的以夷制夷策略,啟用李繼捧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姓名趙保忠,並派他回鎮夏州。

宋政府再授李繼遷作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

但李繼遷已在前一年接受了契丹冊封的夏國王封號,不肯接受宋朝的招撫。

李遷在連遼的基礎上拉開了立國戰爭的序幕。

党項的民族英雄李繼遷這位令宋朝廷十分陌生而又無可奈何的李繼遷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李繼遷生於西元九六三年,其高祖李思忠暫鎮壓黃巢起義中身亡,唐僖宗追贈為宥州刺使。

曾祖父李仁顏為銀州防禦使,祖父李彝景、父李光儼在後晉、後周之際相繼襲任銀州防禦使。

幼年的李繼遷擅長騎射,生長於戎馬之中,勇猛而有智謀。

有一次他率十餘騎上山打獵,突然一隻猛虎出現在他面前,他當機立斷命令眾騎退入林中,自己攀到一棵樹上引弓射虎眼,虎不久死去。

李繼遷也因此在党項槍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

宋太祖開寶七年(九七四年),李光睿授繼遷為管內都知蕃落使。

李繼捧獻士入朝李繼遷強烈反對。

他說:「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已逾三百年,父兄子弟都在州郡為官,雄視一方。

現在宋朝皇帝下詔令宗族入住京師,死生都在人家手中,李氏將不血食。

」認為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於淵,必須奮起反抗。

他採納了漢人謀士張浦的意見,走避漠北安排家室,聯絡豪酋,捲土重來。

恰好宋太宗派遣的使者已到銀州,於是李繼遷詐言乳母死須葬於郊外,將所有的兵器藏於靈車之中,與其家族親信數十人逃至地斤澤,集合武裝,不斷侵擾宋朝的邊境地區。

西元九八四年,知夏州尹憲和都巡檢曹光實發動夜襲,李繼遷損失了五百多人,連他的母親和妻子具成宋軍的俘虜。

但李氏長期統治陜北河套地區,在党項羌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號召力量,所以李繼遷新敗不久,又在夏州以北的黃羊坪招聚党向民眾,並利用和豪族大姓通婚的方式,和野利氏各族建立了反宋聯盟。

西北重鎮靈州之戰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位於夏州的西側倚負賀蘭山,在黃河和浦洛河交匯之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唐宋時代禧北邊將上著名的重鎮。

在靈州的西面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當時這一地區主要散居著回鹘部落。

靈州的西南則是吐蕃分部地區。

因此靈州成為漢、回鹘、吐番和党項各族勢力的焦點。

李繼遷的夏州政權要在西部地區發展,靈州成為必爭之地。

如果佔領靈州就可以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馬,長驅南牧。

宋朝也有不得不守的苦衷。

失去靈州就失去中原的屏障,沿邊州郡很難保住,後果不堪設想。

但唐末五代以來,西北地區經過長時期的兵火戰亂,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

宋政府要保有靈州這樣一個據點,必須首先解決良想給養問題。

而靈洲地區老百姓疲苦轉餉,已被繁重的賦役壓的喘不過氣來,沒有更大的力量來支援靈州。

宋政府內有的主張乾脆放棄靈州。

當時通判永興軍何亮在上奏的《安邊書》中提出三大理由,反對放棄靈州:第一靈武地方千里,表裏河山,水深土厚,草木茂盛,是理想的放牧耕戰之地。

一旦放棄不守,就會使李繼遷勢力坐大增強其戰爭實力。

第二從環、慶到靈武,地域千里西域、北庭地區被它分割,而它的地勢險,力量弱小,不能成為中國的憂患。

如果放棄靈州,就等於放棄了起隔離作用的藩籬,西北少數民族即會形成合二為一的嚴重狀態。

第三契丹已雄踞北方成為宋朝的最大威脅。

而宋朝在軍事上所必需的戰馬,向來主要仰給於河西地區的供給,如果李繼遷佔領了靈州,威脅西北各族,進一步控制了戰馬貿易,勢必造成宋朝軍隊戰馬缺乏的恐慌。

另外一些朝中大臣也主張固守靈州。

正當宋朝君臣在靈州棄守問題上展開辯論展開辯論和採取一些具體措施的時候,李繼遷早已抓住了宋朝猶豫不決、行動遲緩的機會,發動一系列旨在奪取靈州、孤立靈州、掃清其外圍的戰鬥。

宋太宗至道二年(九九六年)五月,李繼遷率部一萬餘人進攻靈州。

宋軍分五路增援。

但由於糧運艱阻,隊伍步調不一,加上李繼遷熟悉地情,採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致使宋軍找不到党項主力作戰,無功而返。

只是由於靈州守將竇神寶臨危不亂,堅守有方,使李繼牽首次進攻靈州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至道三年(九九七年),李繼遷又對靈州採取了一些軍事行動,主要目的是騷擾宋朝邊關,規模不一,但靈州依然掌握在宋軍手中。

李繼遷以他的主力用於清掃靈洲外圍的戰鬥,於咸平四年(一00一年)相繼拿下清遠軍和懷遠軍,一舉解決了靈洲外圍宋兵的軍事據點,靈州成為一座孤城。

咸平五年(一00二年),李繼遷大集蕃部包圍靈洲,對靈州展開了猛烈攻勢。

宋朝靈州知州裴濟親寫血書告急,但宋軍六萬部隊尚未到,這座名城就陷落了。

李繼遷攻佔靈州,其作用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為日後党項人奪取河西走廊和南下攻擊宋朝做好了準備,為西夏王國的版圖和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極大地制約了宋與甘州回鹘、西涼吐蕃的聯繫,對宋朝推行的以夷制夷、借西蕃之手剿滅党項的政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党項從困厄中掙札出來,德以獨立發展,直到建立西夏。

攻佔靈州使擋項民族迅速走向農業化、定居化,為獨立建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李繼遷攻佔靈州之後聲威大振,軍事力量更加強大。

靈州與河西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聯成一氣。

李繼遷夢寐以求的恢復祖宗基業之願以全實現。

他把靈州改為西平府,並宣布為自己的都城。

曾兩次被封為西平公的拓拔氏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新都。

但這並不是李繼遷最後的目的,他要與遼宋爭霸,還要不但擴充疆土,最終建立党項人自己的國家。

因此,李繼遷再攻佔靈州後不久,旋即東攻麟州,未能成功,於是回軍西向,跨過黃河,越過賀蘭山,向涼州進軍,揭開宋夏爭奪河西走廊的序幕。

涼州屬河西重鎮,吐蕃勢力十分強大,宋朝政府便與吐藩六谷部首領藩羅支結成聯盟。

為了拔除這顆釘子,以順利攻下涼州,李繼遷採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

先集中兵力於鹽州,揚言自駱駝口、軍廂峽等路進攻宋朝的環州、慶州,暗中將主力部隊開往涼州。

咸平六年(一00三年)十一月,李繼遷一舉攻下西涼,殺知甫丁惟清,並改西涼為涼州。

歷史學家在評價涼州的作用時說,西夏得靈州則綏、宥之勢張,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由此可見對李繼遷來說,涼州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李繼遷得到涼州後,不免志驕意,滿躊躇滿志,吐藩乘其不備向他來了一次突襲,李繼遷流矢,傷重斃命。

時為景德元年(一00四年)正月,終年四十二歲,廟號太組,陵號裕陵。

景德和約李繼遷死後,由他的兒子李德明繼承他的統治。

這一年也正是宋朝和契丹關係的轉折點。

宋朝以談淵之盟的方式解決了宋遼關係問題。

在宋統治者看來,化干戈為玉帛,花一點錢能換來和平是廉價的。

為了進一步貫徹「姑務羈縻以緩爭戰」的政策,宋朝君臣便迫不及待地向下洲新統治者李德明進行招撫。

在李德明方面,夏州連年爭戰,力量消耗過大,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鞏固得來不易的成果。

西元一00五年,宋朝正式向李德明提出媾合條件。

宋朝承認:以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頒賜金、帛、緡前各四萬,茶四萬金;給予內地節度史的薪俸;允許夏人入內地貿易往來;撤銷青鹽內輸的禁令。

同時要求李德明旅行七條:歸懷靈州土地;居地限於平夏範圍;派遣子弟宿衛北京;送環被俘虜的宋朝官吏;解散蕃漢軍隊;釋放被俘虜的宋朝民兵;如果邊境發生糾紛邀服從送政府的處理。

宋朝的七項要求中,李德明部同意歸還靈州。

派遣子弟宿衛京城,也就是送子弟作人質,李德明也表示反對。

因此,宋真宗也就取消了相西夏開放青鹽的禁令,同時也不允許夏人進入內地貿易。

經過雙方代表多次討價還價,這場艱苦的談判一年後正式簽字時在景德三年(一00六年)九月。

景德合約是宋夏之間締結的第一份合約。

合約的成立,對於剛剛擴大了將愈而又十分動搖的夏州政權之穩定發揮起了積極作用。

德明手中已佔有比起祖先更為廣闊的領土。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一方面可以保境安民,注重生產,使西夏的農業地區出現了有耕無戰、禾黍茹雲的景象;一方面又採用多種手段,從宋朝取得優厚的經濟利益,大大地積累了物質財富。

西元一00七年,德明請求在保安軍(今陜西省志丹縣境)設置榷場,聽許藩漢交易。

宋朝用繒、帛、羅、綺等物品交換西夏的駝、馬、牛、羊、玉、氈、毯和甘草,以中原的香藥、瓷、漆器、薑、桂等物交換西夏的蠟、蜜、麝臍、柴胡、蓯蓉、紅毛和翎毛。

李德明派往宋朝的使團川流不息,不絕於途,他們和宋朝民眾私下進行交易,常常購買違禁物品,逃避納稅,甚至還再內地打造成批的武器,挾帶到西夏。

李德明為了貿易額的增加中多得利益,常在邊境私設榷場,或派人在沿邊一帶販賣禁物,進行走私活動。

德明透過以上手段,積累了大量的物資財富,為日後李元昊稱帝奠定了基礎。

【轉貼】中國官場潛規則之三:正義的邊界總要老 一、世道變了 萬曆十二年冬(1584年),蟄居十四年的海瑞奉召出山,承擔了為帝國監督和考察官員的重任。

 這年海瑞七十二歲,其頑梗剛峻卻一如既往。

他沒有按照慣例推辭謙讓一番,而是立刻上路。

 海瑞把自己在垂死之年赴任比喻為“屍諫”,這等陰沈剛烈的意象恐怕也只有他才想得出來。

正如眾人預料的那樣,海瑞很快就向皇上提出了爆炸性建議。

他說,陛下勵精圖治,為什麼不能大見成效? 因為處罰貪官汙吏的刑法太輕。

海瑞搬出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立法:貪贓枉法八十貫論絞。

他還提到朱元璋將貪官剝皮填草,作成人皮口袋掛在公堂上懲戒後任的辦法。

海瑞認為,如今就應該用這種辦法懲辦貪官汙吏。

此論一出,輿論大嘩。

貪贓枉法八十貫論絞意味著什麼?這條法律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頒布實行的,當時一貫等於一兩銀子的大明寶鈔已經貶值到票面價值的20%之下。

 即使以票面價值估算,如果按照對糧食的購買力折成人民幣,八十貫往寬裡說也不過兩三萬元。

 貪贓枉法兩三萬元就要判處死刑嗎? 還要剝皮填草? 《明史》上說,海瑞規切時政,話都講得很剴切,惟獨勸皇帝“虐刑”這一點,“時論以為非”。

 (注1) "虐刑”是一個令人疑惑的批評。

朱元璋主持制訂的《大明律》乃是堂堂正正的國法,認真執法怎麼可以叫“虐刑”?想當年,朱元璋採用更加嚴苛的貪贓枉法六十兩銀子處死的標準,殺貪官如秋風掃落葉,贏得了生前和身後的廣泛讚譽,即使有批評者,也不過指責一些超標的濫殺,並沒把法律看作“虐”法。

 然而,一百八十年之後,“時論”卻有了這個意思。

世道真是變了。

  二、今日的邊界也在動  讀《較量——中國反貪歷程》一書時(注2),我忽然冒出一個疑問:假如劉青山和張子善活在今天,他們會被槍斃嗎? 1952年2月,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天津專區專員張子善因嚴重貪汙而被處決,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貪第一大案。

 據中共河北省委關於開除這二位貪官黨籍的決議介紹,劉張二位共貪汙揮霍三億多元舊幣。

 (注3舊幣的三億元等於新幣三萬元,按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計算,1951年的一元新幣大體相當於2000年的七元人民幣。

 這就是說,按照今天的標準,這二位大貪官平均每人貪汙了十萬元左右。

 貪汙到這個數目的官員,如今該當何罪? 《較量》一書從先秦寫到1997年,倒數第三頁提到了八個最新貪官的名字,我查到其中七位的案情和下落,抄錄如下(注4):  1、陳希同,北京市委原書記,貪汙禮物折合55.6萬,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2、王寶森,北京市原副市長,貪汙25萬、美元2萬、挪用3.5億,自殺。

3、閻健宏,貴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原董事長,貪汙65萬、美金1.4萬、合夥貪   汙150萬,被判處死刑。

4、郭子文,中國煤炭銷售公司原總經理,受賄193.6萬,死刑。

5、李善有,海南省政府原副秘書長,受賄人民幣43萬、股票8萬,死緩。

6、胡建學,山東泰安市委原書記,受賄60萬,死緩。

7、歐陽德,廣東省人大原副主任,受賄53萬,有期徒刑15年。

比照上述各位,劉青山和張子善如果不再做十倍的努力,不貪到百萬以上,只要厚著臉皮不自殺,今天就不至於死。

 十萬元級別的貪汙犯,根據如今的案例推測,也就是坐牢十年的罪過。

 試比較下列案例: 1、康輝,人事部工資福利司原司長,受賄10萬,有期徒刑10年。

2、孟慶平,湖北省原副省長,受賄人民幣24.5萬、港幣10萬,有期徒刑10年。

3、梁高才,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原總經理,受賄10萬,有期徒刑10年。

4、姜殿武,河北省人大原副主任,受賄款物合計17萬,有期徒刑10年。

5、錢棣華,黑龍江大慶市原市長,受賄22.5萬,有期徒刑10年。

6、楊善修,河南安陽市原市長,受賄款物折合13.8萬、美金3300元,有期徒刑10年。

  7、彭虎,深圳市南山區原人大主任,受賄人民幣20萬、港幣42萬(俱樂部會員證),有期徒刑8年。

8、滕國榮,江西省國稅局原局長,受賄12萬,有期徒刑7年。

由此看來,與五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世道也變了。

松蘭/Xuite日誌/回應(1)/引用(0)古閩國青銅文明揭秘|日誌首頁|八字合婚上一篇古閩國青銅文明揭秘下一篇八字合婚回應 HiNet部落格背景音樂功能下架 生活百科社會科學天地自然科學與超自然事件簿文學哲學藝術人文天地蘭花草美麗福爾摩沙Formosa東方明珠~中華文明從過去到現在~世界文化之旅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yikinki123's新文章【她們的世界】陳姵穎/范莊怡,以心畫出生命的翅膀你知道台灣重名最多的路是哪條路嗎?台灣最奇葩的一條路:一公里路程,31個紅綠燈,爆紅網絡!「蔣介石移靈大陸」困難在哪?蔣介石為何只辦喪事而不下葬?惡搞蔣介石:搞的人不煩、看的人已煩宋美齡把這本書放進蔣介石的銅棺里,原因你一定想不到韓國職場「排外」的真相─六百萬陸客襲韓,政策大轉彎──還在為韓星說中文感動?漢語早已納入新一代國民教育「才能勝學歷,休學創業去!」──無所畏懼的90後,正在改變韓國交換學生真心話:韓國,讓我有壓力!沒聽過伽藍菩薩?那關聖帝君你總該聽過吧!揭秘佛教護法伽藍菩薩武財神關公的前世今生關聖帝君並非佛教「伽藍菩薩」十個經典好玩的團體互動遊戲電影算個鬼的「第七藝術」!電影新媒體宣言:從「第七藝術」到「第五媒體」的時代轉型為何說遊戲是第九藝術呢?但這個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你不知道的川菜和江湖菜菜系分類只有:家常菜、江湖菜和宮廷菜,絕不是粵菜、魯菜、川菜【中元節拜拜】學會這5件事中元節這樣拜才不會惹怒好兄弟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你了解字體設計的發展史嗎? 平均分數:0顆星投票人數:0人我要評分: 累積|今日loading...... 關鍵字 加我為好友以分享的心意發表文摘,資料來源皆為mail擷取&網路整理。

若發現有您的著作而不願在此分享,請見諒並留言與來信告知,將為您處理~ 這裡是一個無所不談的天地有心事嗎?心裡鬱卒嗎?工作不順嗎?失戀了?想找人講話?想知道各種希奇古怪的事嗎?可以來這裡哦; 喜歡推理,旅遊,趴趴走,又喜歡學習心知的人也歡迎來這裡哦 有著上下午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即是上各文化,其文化傳統一向博大精深,分類方式也多種多樣,其中一種籠統的紛法是稱為廟堂文化和在野文化,也稱官文化和俗文化。

「官」、「俗」兩字涵蓋極廣,前者包括所有可見諸於史冊典籍的記載,一般有史可查有據可考;後者則秘密流傳於民間,不能廣為人知,甚至世人以為怪異邪惡,非但不被理解,反而加以排斥打壓。

記載了流傳於民間和江湖中的旗方藝術,分「絕」、「祕」、「玄」、「巫」、「雜」五卷,涵蓋三教九流諸般秘密法門,內容涉及佛道儒各流派、醫卜巫蠱、風水數術、星相地理、武術神功、美容養生、驅邪拿怪、生財救人、賭博千術……等等各方面的知識祕術,千奇百怪,無所不包,……民間祕術大百科全書!武林高手、江湖奇人、功夫異術,把脈捉妖、畫符驅鬼、風水地理、陰陽八卦、看相摸骨……日誌相簿影音 好友動態 [此功能已終止服務] yikinki123'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