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統計: p值的陷阱- 林澤民的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社會科學論叢2016年10月第十卷第二期社會科學前沿課題論壇林澤民看電影學統計: p值的陷阱The Pitfalls of p-Values 院長、陳老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 Contents... udn網路城邦 林澤民的部落格 (到舊版) 文章相簿訪客簿 置頂精選 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 2016/12/0812:23 瀏覽77,872 迴響1 推薦5 引用0 社會科學論叢2016年10月第十卷第二期 社會科學前沿課題論壇 林澤民 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 ThePitfallsofp-Values 院長、陳老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今天很榮幸能夠到政大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我今年回來,今天是第六個演講,六月中之前還有兩個,一共八個,其中四個是談賽局理論,四個是談p值的問題。

賽局理論的部分,題目都不一樣,譬如我在政大公行系講賽局理論在公行方面的應用,而我第一個演講在台大地理系,談賽局理論在電影裏的應用。

我在台大總共講了三部電影,一部是「史密斯任務」,講男女關係、夫妻關係;第二部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講少年和老虎對峙的重覆性賽局;第三部電影是最新的電影:「刺客聶隱娘」,講國際關係賽局。

今天談的當然是不一樣的題目,雖然它是一個很重要、很嚴肅的題目,但我希望大家可以輕鬆一點,所以也要放兩部電影片段給大家看,一部是「玉蘭花」,另一部則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這兩部電影都有助於我們來瞭解今天要談論的主題:p值的陷阱。

科學的統計學危機 為什麼要談論p值的問題?因為在近十多年來,不只是政治學界,而是很多學門,特別是在科學領域,有很多文章討論傳統統計檢定方法、尤其是p值統計檢定的問題,甚至有位很有名的統計學者,AndrewGelman寫了篇文章,叫作TheStatisticalCrisisinScience–「科學的統計學危機」,說是危機一點都不言過其實。

這就是為何我說:今天要討論的其實是很嚴肅的問題。

投影片上這些論點,大部分是說我們在傳統統計檢定的執行上,對p值有各種誤解跟誤用。

現在很多人談到「p值的危險」、「p值的陷阱」、「p值的誤用」、還有「p值的誤解」。

甚至有些學術期刊,也開始改變他們的編輯政策。

像這本叫作BasicandAppliedSocialPsychology的心理學期刊,已經決定以後文章都不能使用p值,大家能夠想像嗎?我們作計量研究,都是用p值,各位一直用,在學界用了將近一百年,現在卻說不能用。

甚至有些文章,說從前根據p值檢定做出來的研究成果都是錯的,有人更宣告p值已經死了。

所以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在這本期刊做出此決定後,美國統計學會(ASA)有一個回應,表示對於p值的問題,其實也沒這麼嚴重,大部分是誤解跟誤用所造成,只要避免誤解與誤用就好。

可是在今年,ASA真的就發表了正式聲明,聲明裡面提出幾點,也是我今天要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p值的真正的意義,以及大家如何誤用,換句話說就是:p值到底是什麼?它又不是什麼?(圖一)今天除了會深入探討這些議題之外,也請特別注意聲明的第三點提到:科學的結論,還有在商業上、政策上的決策,不應只靠p值來決定。

大家就應該了解這問題影響有多大、多嚴重! 圖一 我舉個例子,最近在台灣,大家都知道我們中研院翁院長涉入了浩鼎案,浩鼎案之所以出問題,就是因為解盲以後,發現實驗的結果不顯著。

我今天不想評論浩鼎案,但就我的了解,食藥署、或者美國的FDA,他們在批准一項新藥時,一定要看實驗的結果,而且實驗結果必須在統計上要顯著。

可是ASA卻告訴我們說,決策不該只根據統計的顯著性,大家就可想像這影響會有多大。

甚至有其他這裡沒有列出來的文章,提到為何我們使用的各種藥物,都是經過這麼嚴格的p值檢定出來、具有顯著性,可是在真正臨床上,卻不見得很有用。

其實很多對p值的質疑,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有關p值的討論,其實並非由政治學門,而是從生命科學、例如醫學等領域所產生的。

ASA聲明的第四點說:正確的統計推論,必須要「fullreportingandtransparency」,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不但要報告p值顯著的研究結果,也要報告p值不顯著的研究結果。

但傳統方法最大的問題是:研究結果不顯著,通通都沒有報告。

在英文有個詞叫cherry-picking,摘櫻桃。

什麼叫摘櫻桃?摘水果,水果熟的才摘,把熟的水果送到水果攤上,大家在水果攤上看到的水果,都是漂亮的水果,其實有很多糟糕的水果都不見了。

我們在統計上也是,大家看到的都是顯著的結果,不顯著的結果沒有人看到。

可是在過程中,研究者因為結果必須顯著,期刊才會刊登、新藥才會被批准,所以盡量想要擠出顯著的結果,這之中會出現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如果我們作了20個研究,這20個研究裡面,虛無假設都是對的,單獨的研究結果應該是不顯著。

可是當我們作了20個統計檢定時,最少有一個結果顯著的或然率其實很高。

雖然犯第一類型錯誤的或然率都控制在0.05,可是20個裡面最少有一個顯著的,或然率就不是0.05,大概是0.64。

如果就報告這個顯著結果,這就是cherry-picking。

ASA給的建議是:實驗者必須要fullreportingandtransparency,就是一個研究假如作了20個模型的檢定,最好20個模型通通報告,不能只報告顯著的模型。

ASA這個聲明是今天要討論的主要內容。

p值是什麼? p值是什麼?我想在座有很多專家比我都懂,但是也有一些同學在場,所以還是稍微解釋一下。

p值是由RonaldFisher在1920年代發展出來的,已將近一百年。

p值檢定最開始,是檢定在一個model之下,實驗出來的data跟model到底吻合不吻合。

這個被檢定的model,我們把它叫做虛無假設(nullhypothesis),一般情況下,這個被檢定的model,是假設實驗並無系統性效應的,即效應是零,或是隨機狀態。

在這個虛無假設之下,得到一個統計值,然後要算獲得這麼大(或這麼小)的統計值的機率有多少,這個或機率就是p值。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研究ESP–超感官知覺–時會用到比例(proportion)這個統計值。

我們用大寫的P來代表比例,不要跟小寫的「p值」的p混淆。

在p值的爭論裡,有一篇研究ESP的心理學文章被批評得很厲害。

文章中提到了一個實驗,讓各種圖片隨機出現在螢幕的左邊或者右邊,然後讓受測者來猜圖片會出現在哪邊。

我們知道如果受測者的猜測也是隨機的,也就是沒有ESP的效應,則猜對的或然率應該是一半一半,算比例應該是差不多P=0.5,這裡比例P=0.5就是我們的虛無假設。

但這個實驗–實驗者是一位知名心理學教授–他讓受測者用各種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辦法,仔細地猜會出現在左邊還是右邊。

結果發現,對於某種類型的圖片–不是所有圖片,而是對於某些類型的圖片,特別是色情圖片–受測者猜對的比例,高達53.1%,而且在統計上是顯著的。

所以結論就是:有ESP,有超感官知覺。

這裡p值可以這樣算:就是先做一個比例P的samplingdistribution–抽樣分配。

如果虛無假設是對的,平均來講,P=0.5。

0.5就是P的抽樣分配中間這一點,這個比例就是我們的虛無假設。

在受測者隨機猜測的情況之下,P應該大約是0.5的。

可是假如真正得到的P是0.531,抽樣分配告訴我們:如果虛無假設是對的,亦即如果沒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沒有ESP存在,大家只是這樣隨機猜測的話,則猜對的比例大於或者等於0.531的機率,可以由抽樣分配右尾的這個面積來算。

作單尾檢定,這面積就是所謂的p值。

如果作雙尾檢定的話,這值還要乘以2。

以上就是我們傳統講的p值的概念。

我們得到p值以後,要作統計檢定。

我們相約成俗地設定一個顯著水準,叫做α,α通常都是0.05,有時候大家會嚴格一點用0.01,比較不嚴格則用0.10。

如果我們的α=0.05,則若p<0.05,我們就可以拒絕虛無假設,並宣稱這個檢定在統計上是顯著的,否則檢定就不顯著,這是傳統的p值檢定方法。

如果統計上顯著的話,我們就認為得到實驗結果的機會很小,所以就不接受虛無假設。

為什麼說p值很小,就不接受虛無假設?我個人的猜想,這是依據命題邏輯中,以否定後件來否定前件的推論,拉丁文稱作modustollens,意思是以否定來否定的方法,也就是從「若P則Q」和「非Q」導出「非P」的推論,這相信大家都知道。

p值檢定的邏輯是一種有或然性的modustollens,是probabilisticmodustollens。

「若H0為真,則p值檢定顯著的機率很小,只有0.05」,現在p值檢定顯著了,所以我們否定H0。

但是命題邏輯的modustollens,「若P則Q」是沒有或然性、沒有任何誤差的餘地的。

「若H0為真,則p值檢定不可能顯著」,這樣p值檢定顯著時,你可以否定H0,大家對此都不會有爭議。

問題是假如容許或然性,這樣的推論方法還是對的嗎?舉一個例子:「若大樂透的開獎機制是完全隨機的,則每注中頭獎的機率很小,只有1/13,980,000」,現在你中獎了,你能推論說大樂透開獎的機制不是隨機的嗎?p值的問題,便是在於我們能不能夠因為p值很小,小到可能性很低,我們就用否定後件的方法來否定前件。

我們用命題邏輯來作統計推論,但其實我們的推論方法跟命題邏輯卻不完全一樣,因為我們的α絕對不可能是零,如果α是零的話,就不是統計了。

再來就是看電影時間,電影很有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p值,也可以再接著討論為什麼用p值來作統計推論會有錯。

這部電影叫做「玉蘭花」,是1999年的電影,已經很舊了,可能在座年輕的朋友就沒看過。

網路上在Youtube有這一段,請大家觀賞。

(電影「玉蘭花」短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51smvcsDY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得懂這短片的用意。

玉蘭花這部電影,雖然裡面有講一些髒話,但是其實是一部傳教的影片。

它的推論方式,其實就是我剛剛講的p值的推論方式,它有一個虛無假設,就是說事情發生沒有什麼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用,都是隨機發生的,是bychance,不是bydesign,可是它發生了,竟然有這麼巧合的事情。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事情的發生都是bychance,都是隨機的,那麼像這種事件發生的機率有多少?很小很小,0.0…01,幾乎不可能發生。

所以假如是隨機發生的,就幾乎不可能發生,可是它發生了,我們就以否定後件來否定前件,推論虛無假設–bychance的這個假設–是不對的。

既然不是bychance,它是什麼?就是bydesign,是設計出來的。

這是基督教的一種論證上帝創造世界的方法。

在美國,有些學區還在爭論,生物是創造的還是進化的?創造論的主張者都會用這樣的論證,說你看我們人體,它是這麼複雜的一個系統,這種系統可能是隨機發生的嗎?若是隨機發生,機率有多少?是0.0…01,所以它不可能是隨機發生,因此是創造的。

這個理論叫做intelligentdesign–智慧的設計–即我們這個世界都是上帝創造、是上帝很有智慧地依照藍圖設計出來的。

我今天也不想爭辯這種推論對不對,我只是舉例來說明這種推論的邏輯。

p值不是什麼? 我本來放這部電影都是為了在教學上解釋p值的概念,可是後來當我注意到對於p值的爭議之後,覺得其實這一部電影也可以用來幫我們了解為什麼用p值來做統計推論有可能是錯的。

下面這個表是大家都熟悉的。

(圖二)我們可以用這個表來呈現有關虛無假設是對或者不對,是被拒絕或者被接受的四種可能性,其中兩種是作出錯誤統計推論的情況。

第一個情況,虛無假設是對的,但統計檢定是顯著的,因此虛無假設被推翻了。

這種情況叫做TypeIerror,我們保留了α=0.05的機率容許它存在。

第二個情況,如果虛無假設是錯誤的,但統計檢定不顯著,所以它沒有被推翻,這個情況叫做TypeIIerror。

TypeIIerror剛學統計的同學可能不太了解,因為我們通常都不會很清楚地去計算它的機率–所謂β。

這個β跟α不一樣,不是你可以用相約成俗的方法來訂定,而是會受到若干因素的影響。

簡單來講,在一定的顯著水準α之下,β跟樣本大小有關係;樣本太小的話,β會比較大。

另外它跟實驗效應的大小也有關係,如果效應很小的話,β也會比較大。

換句話說,如果虛無假設跟研究假設的距離比較小的話,β會比較大。

可是一般人不會去計算β,因為還沒做實驗之前,其實也不知道實驗的效應有多少。

儘管如此,β是可以計算的。

算出來了,則我們拒絕錯誤虛無假設,而作出正確統計推論的機率是1-β,這1-β我們就把它叫做「檢定的強度」–thepowerofthetest–我待會兒會用到這個名詞。

依此定義,β越小的話,power就越大。

用醫學的術語來說,α,TypeIerror的機率,就是偽陽性的機率,而β,TypeIIerror的機率,就是偽陰性的機率。

圖二 我們可以開始討論:傳統用p值來作統計檢定方式,為什麼有問題?剛剛ASA的聲明說:p值donotmeasuretheprobabilitythatthestudiedhypothesisistrue。

p值告訴你:如果虛無假設是對的,你「觀察到資料」的機率有多少,但它並沒有告訴你「虛無假設是對的」的機率有多少,或「研究假設是對的」的機率有多少。

這是很不一樣的:前者是data的機率,後者是model的機率。

進一步說明,p值是在虛無假設為真的條件之下,你觀察到和你所觀察到的統計值一般大小(或更大/更小)的機率。

但我們作檢定的時候,我們是看p值是不是小於你的統計水準α,如果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