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哲生 :2935,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長子,其母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盧慕貞。

孫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與「孫科」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孫科(消歧義)」。

孫科 中華民國第4—5任考試院院長任期1966年9月1日-1973年9月13日總統蔣中正前任莫德惠繼任楊亮功 中華民國第2任行政院院長任期1948年12月23日-1949年3月24日總統蔣中正前任翁文灝繼任何應欽 中華民國第1屆(改選前)立法院院長第1任任期1948年5月17日-1948年12月24日總統蔣中正前任憲政開始後首任繼任童冠賢 中華民國第4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任期1932年1月29日-1948年5月17日主席蔣中正前任張繼繼任訓政移交憲政 中華民國第3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任期1932年1月1日-1932年1月29日主席蔣中正前任陳銘樞繼任汪兆銘 個人資料性別男出生1891年10月20日(光緒十七年9月18日) 大清廣東省香山縣逝世1973年9月13日(1973歲-09-13)(81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臺北榮民總醫院籍貫廣東省中山縣國籍 大清(1891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5年) 中華民國(1925年–1973年)政黨 中國國民黨配偶陳淑英兒女兒子孫治平、孫治強女兒孫穗英、孫穗華私生女孫穗芳、孫穗芬親屬父親:孫中山母親:盧慕貞 學歷 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聖路易斯學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11年) 美國加州大學畢業(1916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1917年) 經歷 大元帥府秘書(1917年) 廣州時報總編輯(1918年) 英文時報編輯(1918年-1920年) 參議院秘書(1918年-1920年) 廣東治河委員會督辦(1921年-1926年) 廣州市政廳廳長(1921年-1926年) 廣州特別市市長(1922年-1926年)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中國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組織部部長 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1923年1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25年-1928年) (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委員(1926年) 廣東省政府(代)主席(1926年-) 廣州市政府市長(1926年-1927年) 廣東省政府建設廳廳長(1926年-1927年)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1926年1月-) 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26年4月-) (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1926年8月-) 中國國民黨廣州特別市黨部組織部部長(1927年) 中國國民黨青年部部長(1927年-) (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1927年10月12日-1928年1月3日) (國民政府)考試院副院長(1928年10月18日-1931年6月24日) (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1928年10月24日-1931年5月29日) (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委員(1928年12月31日-1929年5月25日)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1928年-1929年) (國民政府)廣東治河委員會委員(1929年)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1929年)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1929年)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1929年1月24日-1933年)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 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1929年6月28日-1946年7月9日) (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1931年1月1日-1932年1月29日) (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1932年12月23日-1948年6月18日) (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1933年) 中蘇文化協會會長(1936年-) (國民政府)稽勛委員會委員(1941年7月-) 中韓文化協會會長(1942年-) 國民政府副主席(1945年-) 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6年)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1946年7月9日-1948年) 國民政府委員(-1948年) 行政院副院長(1948年11月26日-)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11月26日-1949年3月24日) 行政院院長(1948年12月23日-1949年3月12日) 立法院(第一任)院長(1948年6月18日-1948年11月26日) 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1964年) 中美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1964年-) 總統府資政(1965年-1966年) 考試院(第四任)院長(1966年6月20日-1973年9月13日) 東吳大學董事長 著作 《孫科文集》 《公意與民治》 《廣州市政憶述》 《八十述略》 《孫哲生言論選》 《中國之前途》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廣告心理學》 《都市規劃論》 孫科青年照,攝於1916年 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哲生[1]:2935,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長子,其母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盧慕貞。

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聖路易斯學校[2],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畢業[1]:2935[3]。

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2935。

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部長、鐵道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考試院院長[1]:2935。

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首位[註1]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和考試院院長)的人[4]:81。

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1]:2935。

目次 1生平 1.1出生、求學 1.2返回中國 1.3廣州市長 1.4國民政府委員、首次組閣 1.5立法院長 1.6國民政府副主席 1.7再次組閣 1.8晚年 2婚戀 2.1妻子:陳淑英 2.2情婦:嚴藹娟 2.3情婦:藍妮 3家庭子女後代 4先祖 5藝術形象 6註釋 7參考文獻 7.1引用 7.2網頁 8參見 9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陳炯明委任孫科為廣州市長的命令。

出生、求學[編輯] 1891年,當時孫中山的元配夫人盧慕貞生下孫科。

1895年,當孫科在虛歲五歲時隨著祖母楊氏移居美國夏威夷檀香山,並在檀香山的聖路易斯學校(英語:SaintLouisSchool)完成中學學業,然後前往美國加州攻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榮譽法學博士。

返回中國[編輯] 1917年返回中國,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

1918年至1920年期間,擔任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

廣州市長[編輯] 1921年,任廣州市長兼珠江治水督辦。

1922年,孫科到香港處理討伐陳炯明的籌款工作。

孫科年輕時任性,在1923年擔任廣州市長期間,曾經因征討陳炯明為發滇桂軍軍餉籌措問題與素有芥蒂、時任大元帥府秘書長的胡漢民發生衝突,以致於其父孫中山盛怒之下幾乎要親手將其槍殺[5]。

1923年2月,再任廣州市長。

1923年10月,參與中國國民黨改組,獲指定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負責起草黨綱章程。

1924年,主持國民黨廣州特別黨部,6月與黃季陸合作提出《彈劾共產黨案》。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開府,任政府委員。

1926年1月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5月,第三次就任廣州市長。

國民政府委員、首次組閣[編輯] 1927年3月,任中國國民黨常務委員與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7月,隨汪兆銘清共。

1928年1月,與胡漢民與伍朝樞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國國民黨訓政大綱》,協助制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

10月,任鐵道部長與考試院副院長。

1931年2月,在蔣中正與胡漢民之爭中支持胡漢民。

5月,參加非常會議,任廣東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國民黨內尋求合作,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但旋因政府財政拮据而被迫下臺。

1930年代的孫科 立法院長[編輯] 1932年年底,任立法院長與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長,主張結束黨治,還政於民。

1936年,主持起草和公布《五五憲草》,和組織中蘇文化協會。

1937年3月28日,中蘇文化協會在南京召開周年大會,推選孫科連任總會會長,陳立夫、邵力子為副會長,蔡元培、于右任、馮玉祥、鮑格莫洛夫、顏惠慶為名譽會長[6]:5392。

抗戰期間,續任立法院長,並與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中蘇商務條約》。

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協商,然後跟隨蔣中正進攻中國共產黨佔領區。

1942年,被選舉為上海大夏大學校董會董事長。

1947年1月10日,立法院院長孫科發表書面談話稱:解決國共和談問題方法,最好於不久將來各黨派負責代表再舉行一次圓桌會議[6]:8262。

1月11日,中共駐南京辦事處發言人就孫科建議舉行黨派圓桌會議事發表談話,認為中國國民黨應對中共兩項要求明確答覆[6]:8263。

1月12日,孫科、張群、雷震乘專車抵達南京,就恢復和談事請示蔣中正;蔣對孫科召開各黨派圓桌會議之建議,認為可以考慮研究[6]:8263-8264。

1月14日,孫科、張群、邵力子、張治中、陳立夫、雷震等在孫科私邸集會,商擬恢復和談方案[6]:8265。

1月18日,國民政府代表孫科、張群、張治中等與青年黨、民社黨領袖在孫科公館會晤,認為延安之答覆已關閉和談之門,考慮另闢新途徑,由政府發表聲明[6]:8269。

2月1日下午5時,蔣偕宋美齡在勵志社舉行茶會,招待立法院全體立法委員,到孫科等60餘人;蔣稱,今茲勝利復員,實施憲政,立法委員工作益加繁重,特表慰勉[6]:8277。

3月1日,國民政府聘孫科為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會長;曾琦、徐傅霖、莫德惠、張繼為副會長;曹明煥等125人為常務委員[6]:8299。

3月24日下午,中國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閉幕,通過發表宣言,宣稱中國國民黨之任務;孫科、陳果夫、于右任、鄒魯、李文範、張群、錢大鈞、康澤、谷正綱、柳克述、李宗黃等12人當選[6]:8320。

4月5日,立法院院長孫科在三民主義青年團游園會中對記者稱:「憲政政府必須由人民直接選舉,此次各黨派參加政府之人物,皆係由各黨內產生,既未經民選程序,當然不能稱其為憲政。

且在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憲法正式實施之前,訓政時期約法仍屬有效,蓋國家決不能一時無法也。

故今日之改組政府確為自一黨訓政改為多黨訓政,然後再達到民主憲政之階段。

」[6]:8328 國民政府副主席[編輯] 1947年4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蔣提出之國府五院院長名單,孫科為國民政府副主席,張群、孫科、居正、于右任、戴傳賢分別為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五院院長[6]:8336。

6月9日,國民政府公布《憲法說明書起草委員會組織規程》,凡七條;該會置委員10人,由國民政府主遴選,並指定孫科為召集人,委員10人:孫科、王寵惠、王世杰、張君勵、蔣勻田、陳啟天、常乃悳、王雲五、雷震、浦薛鳳[6]:8369。

6月18日,中國國民黨中政會討論時局,各委員咸認為有重大決策之必要,有主張國軍全部撤出東北者,決議推孫科、陳立夫將討論意見呈蔣核奪[6]:8372。

6月21日,孫科邀宴政府委員,交換時局意見;陳布雷、王寵惠、邵力子、陳立夫、張厲生、王世杰、吳鼎昌等出席[6]:8373。

6月22日,孫科就接收旅大問題對《新民報》記者發表談話稱:中國之東北現已成為國際問題,蘇聯顯然違反中蘇友好條約;中國若失東北,即對美國為威脅,美國應有所表示,美國反應冷淡,即等於放棄中國;目前已經無和談可言,政府必須打垮共產黨,否則即是共產黨推翻國民政府[6]:8373。

6月24日,孫科發表談話,主張:中國應準備早日與日本議和,因為亞洲今日最大危機,為共產黨破壞經濟復興之企圖,應使日本成為遏阻赤色極權擴張之緩衝區[6]:8374。

7月3日,孫科與青年黨、民社黨領袖會談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選舉事[6]:8378。

7月4日,國民政府舉行國務會議,通過蔣中正提出之《厲行全國總動員勘平共匪叛亂方案》;張繼認為該案「相當於討伐令」,孫科說,「目的在加強剿共之軍事行動」,陳立夫主張「應集中人力物力加強戡亂」[6]:8379。

7月7日,孫科在上海回答記者問時稱:總動員令下達後,政黨不能再言反對內戰,否則即為反對政府政策,必予以斷然處置,此意諸君不妨轉告民盟[6]:8379-8380。

8月25日,國民政府聘請孫科、居正、張繼、胡適、程潛、盧漢、龍雲、孔庚、傅作義、鹿鍾麟、劉文輝、黃琪翔、邵力子、蔣中正、宋美齡、蔣經國、曾琦、于斌、王雲五、陳啟天、蕭一山、高一涵、吳貽芳、李燭塵、胡子昂、吳蘊初、潘公展、傅斯年等1,733人為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6]:8401。

8月26日,孫科在廣州發表談話稱:「內亂之責任應絕對由共黨負之」,解決共黨問題可能途徑有三:一、共黨完全放棄軍事行動之政策;二、共黨完全控制中國;三、完全消滅共黨;「魏使雖稱武力將不能消滅共產主義」,「但中共行同盜匪,非戡平不可」[6]:8401。

8月28日,孫科在廣州發表談話,稱日本對中國威脅已消失,代之而起者為蘇聯[6]:8402。

1948年3月1日,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在臺灣對記者發表談話稱: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容外國襲擾;對於美國一些記者歪曲事實之言論,他要求中國新聞界要予以駁斥[6]:8524。

在談及中蘇邦交問題時,孫科稱:中蘇關係如果不能正常發展,其責任不在中國[6]:8263。

年初,孫科競選第一屆行憲副總統,敗於李宗仁。

4月15日,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在招待民社、青年兩黨之國大代表時稱:必須三黨繼續合作,始能「勘平內亂」,以進行艱巨之建設工作,而三黨合作之基礎,即在於黨與黨之間互諒與互助[6]:8572。

4月16日,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招待國民大會全體回教代表,就邊疆與少數民族問題發表講話稱:建設中國,最重要就是要實現三民主義,至少要使各民族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護各民族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與內地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而平等機會與權利的獲得,則必須採用保護邊疆政策,多予邊胞以各種有利之機會[6]:8573。

4月17日,孫科招待四川籍國大代表並發競選演說稱:「在今日戡亂期間,淦川亦不失為西南戡亂大本營,至盼川籍人士,努力建設,並充實自衛實力,以捍衛鄉土,戡平匪亂。

」[6]:8574孫科之反對派攻擊孫科欲獲副總統及立法院長雙重身份和職位;4月19日,立法院長孫科致函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聲明放棄行憲立法委員之當選資格[6]:8576。

4月20日,副總統候選人孫科、程潛等分別招待國民大會代表,發表演說,競選副總統[6]:8577。

4月21日,孫科正式宣稱:「余本人已辭去已當選之立法委員一職,以是,行憲立法院院長之競選,余決不參加。

」[6]:85795月,孫科在副總統競選中敗於李宗仁後再被任為立法院長。

再次組閣[編輯] 1948年11月26日,行政院長翁文灝請辭獲准,蔣提名孫科繼任;次日,立法院投票,同意孫科為行政院長[7]:14。

12月23日,行政院長孫科正式視事,主持首次內閣會議,發表施政綱領,宣布繼續「戡亂」,作戰到底,稱政府用兵最後目的在爭取和平,對內不倚外力支持,對外努力敦睦邦交;中國青年黨決定參加孫科新內閣,仍由左舜生任農林部長,林可璣任政務委員[6]:8759。

12月25日,中共方面宣布頭等戰犯名單,第一批43名人,孫科是其中之一[6]:8760。

12月28日,行政院新聞局否認孫科派代表晤李濟深[6]:8760。

1949年1月1日,行政院長孫科發表廣播演説,謂此次內戰各方均有責任;並表示政府力求解除人民痛苦,改革徵兵、徵糧制度和穩定物價[6]:8766。

1月7日,行政院召集國防部長徐永昌、財政部長徐堪、主計長龐松舟、秘書長端木愷、交通部次長凌鴻勳開會,擬定疏散事宜[6]:8771。

1月,蔣中正「下野」,由李宗仁代任總統。

2月1日,監察院長于右任、立法院長童冠賢致電在上海之行政院長孫科,希望孫為便於和談大計,以政府各要員仍留南京為宜;同日,孫科應李宗仁之召,偕內政部長洪蘭友自上海抵南京[6]:8799。

孫科認為南京不穩,將行政院遷往廣州,一度令李宗仁政府無法運作,亦無法與中共和談。

2月4日,行政院長孫科偕副院長吳鐵城等由上海飛抵廣州[6]:8803。

2月6日,孫科於廣州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談話稱:政府力謀光榮和平,使國內一切問題獲「公平合理解決」;反對李宗仁願以中共八項和平條件談判之聲明,稱:「共黨所提出之懲治戰犯一節,即係絕對不能接受者。

」;對各方反對行政院遷廣州事,宣稱遷廣州辦公,不等於遷都;次日,又在廣州紀念周上作報告,宣稱絕不接受投降的和平[6]:8806。

2月28日,南京可靠消息,奉蔣「命令」,孫科今天下午抵達南京[8]:80。

3月8日,孫科內閣「宣佈總辭」[9]:167。

3月16日,蔣經國在溪口迎接孫科[9]:169。

3月26日,孫科在廣州說,李宗仁與何應欽任命傅秉常為外交部長,目的在討好中共與蘇聯:傅已婉拒任命,何請葉公超暫代外交部長[8]:95。

4月29日,美國駐廣州公使克拉克報告他拜訪孫科:孫科顯得緊張不安,幾乎不能對話,雖堅稱政府會保衛上海,卻說得未見信心。

孫科離職前往香港[8]:135。

1949年去美國[1]:2935。

1950年,遊歷巴黎、西班牙等地。

晚年[編輯]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哲生樓 1973年9月29日行政院長蔣經國出席考試院故院長孫科公祭 1952年,孫科定居美國洛杉磯,以種菜、讀書度日。

1964年到臺灣[1]:2935。

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1]:2935。

1966年9月1日,接任考試院長[1]:2935。

1967年出任東吳大學董事長。

1973年9月13日,孫科在臺北市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10]埋葬於臺北市陽明山第一公墓,享年八十一歲。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哲生樓」係紀念孫科而得名,鑄字招牌由葉公超題字。

而廣州市西堤馬路(今沿江西路),曾於1940年代被命名為「哲生路」,直至1967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才被中共政權恢復原名。

婚戀[編輯] 妻子:陳淑英[編輯] 孫科的元配夫人陳淑英,為孫科的遠親(孫中山是其堂舅)。

陳淑英的父親是老同盟會會員。

光緒三十四年(1908),陳淑英在檀香山加入同盟會。

孫科1912年出國留學時,兩人在檀香山成親,婚後陳淑英與丈夫相伴而行。

次年在加州的柏克萊生下大兒子。

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孫治平的名字。

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孫治強。

1917年,陳淑英和孫科回到廣州,隨後陳帶著兩個兒子回到翠亨村,照顧婆婆。

1923年,長女生於廣州,仍由孫中山命名,取名孫穗英,1925年,公公孫中山去世後六天,陳淑英又生次女孫穗華。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與孫科一同供職京城,由於南京濕熱難熬,陳淑英生病,無法適應這裡的生活,便返回澳門養病。

1929年,陳淑英與宋慶齡在北平碧雲寺參加孫中山移靈南京的國葬儀式,隨後到參加孫中山奉安大典,將孫中山靈柩護送進墓室。

抗戰初,在香港發起組織青年救護團、設立醫療組、召集海外各地華僑外科醫生,分赴前線救護傷患官兵。

1940年赴重慶陪伴孫科。

1947年曾任中山縣育幼院董事長。

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中,以香港青年救護團主席、香港婦女群福會會長身份當選廣東省中山縣國民代表。

孫科因情婦藍妮的醜聞導致副總統競選落敗後,是陳淑英陪伴他左右,並扶著孫科微笑著離場。

就職典禮前,蔣中正專門將陳淑英請來,坐到他和宋美齡之間。

蔣中正和陳淑英談笑風生,卻把李宗仁夫婦晾在一邊。

1950年秋隨夫赴巴黎,1953年移居美國,1965年10月移居臺灣。

曾當選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陳淑英和孫科始終相依相伴,白頭偕老。

1990年,陳淑英在臺灣去世,享年98歲。

情婦:嚴藹娟[編輯] 嚴藹娟,浙江鄞縣人。

1932年孫科結識,曾為孫科的秘書,兩人婚外同居近四年生下一私生女孫穗芳,嚴懷孕時孫科移情另一情婦藍妮,因藍妮要求,孫科在嚴生產前即與嚴分手,不承認並長期棄養孫穗芳,嚴藹娟多次控告孫科遺棄索取女兒生活費,孫科顧及自己的地位和名譽,叫藍妮出面與嚴藹娟談判。

然而,因藍妮作梗,嚴的要求長期未果。

1946年5月,孫科最終同意拿出26根金條當作孫穗芳撫養費,卻又被藍妮私吞了14條,嚴藹娟只拿到12條。

嚴藹娟與孫科的關係一直持續至1950年。

情婦:藍妮[編輯] 藍妮(學名藍業珍:乳名巽宜),兩人婚外同居,沒有婚姻關係。

生下私生女孫穗芬。

出生於沒落貴族世家,其父精神失常家道中落,藍妮遂於1929年「半賣半嫁」給上海名門李調生之子李定國,每月從公婆處拿走100元補貼娘家。

生了三女和一個兒子李振亞,李振亞後來結婚生下李矇(藍妮的孫女),即駱家輝的第二任妻子。

李家對本就家道中落,長期挖婆家貼娘家,且平時生活奢侈揮霍的藍妮頗為不滿,李家上下都看不起藍妮的行為,藍妮不願忍受,於是1934年與李定國離異,從此拋棄年幼的四個孩子。

離異後藍妮沒有收入,遂到上海做起交際花,周旋於各色男性,經由同學陸英介紹認識了孫科。

孫科與藍妮同居後,藍妮以「二夫人」自居。

情濃之時,為了表示對藍妮的感情,孫科親筆給藍妮寫了一張字據:「我只有元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

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

」藍妮屢次借孫科「二夫人」名義特權操弄房地產,走私敵偽財產營利,在戰爭期間與汪精衛政權多人勾結牟取暴利,戰後以「漢奸罪」被捕,在孫科的運作下獲釋。

最終因藍妮事件的種種醜聞導致孫科1948年的敗選副總統,二人分道揚鑣[11] 家庭子女後代[編輯] 孫科有2個兒子:孫治平和孫治強,2個女兒:孫穗英、孫穗華,2個婚外私生女:孫穗芳和孫穗芬。

長子:孫治平。

中華民國遷移至臺灣後,孫治平與比自己小1歲的弟弟孫治強長期旅居美國。

1965年,孫治平陪父親孫科到臺灣,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會委員等職、臺灣電視公司副董事長等職,1980年起定居香港。

2005年在香港柴灣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病逝。

孫治平有一子孫國雄,1943年生於美國,娶白娣,生一子孫偉仁,三女孫美玲、孫美蘭和孫美蓮。

孫偉仁 女:孫美玲 女:孫美蘭 女:孫美蓮 次子:孫治強,1915年出生,曾留學加州大學。

1960年代中期隨父親到臺灣後一直懷才不遇,僅擔任中央信託局顧問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顧問,第一次婚姻以失敗告終,但得兩女孫嘉霖、孫嘉瑜,她們現均旅居美國。

後來,孫治強先生與比他小30歲的林倫可女士結婚,得兩子,孫國元、孫國升。

孫治強晚景淒涼,不但生活拮据,而且身體欠佳。

為了治病,他只能在臺北市榮民總醫院附近租屋居住。

1992年、1993年兩次回大陸,受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會見,還游覽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方,並回翠亨村瞻仰過祖父的故居。

2001年夏,孫治強抱病赴美參加小兒子孫國升大學畢業典禮,因肺炎而撒手塵寰,享年87歲。

長女:孫嘉霖 次女:孫嘉瑜 長男:孫國元 次男:孫國升(?) 孫穗英,孫科的長女,生於1922年,生有一子林德傑和一女林淑真。

孫穗華,孫科的次女,生於1925年,育有一子張孔穎和2個女兒張樂文和張樂真。

孫穗芳,孫科的私生女,1936年生於上海,其母嚴藹娟在做孫科秘書時有的她。

但由於孫科有妻子且嚴懷孕時另找了情婦,孫穗芳未出生時,其母即被拋棄,長期由其母獨自撫養。

孫穗芳曾著《我的祖父孫中山》和《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紀念集》等書。

孫穗芬,孫科的私生女,1937年在上海出生,其生母藍妮是孫科的情婦。

1955年,孫穗芬高中畢業後,成為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空中小姐。

她生有孫忠仁、孫忠傑和孫忠偉3個兒子。

2011年1月1日於臺北市發生車禍,一度傷勢好轉,但於同年1月29日下午,因車禍傷勢過重逝新光醫院,享壽74歲。

先祖[編輯] 先祖                    高祖父:孫恆輝          曾祖父:孫敬賢(1789-1850)              高祖母:程氏          祖父:孫達成(1813-1888)                 曾祖母:黃氏(1792-1869)              父:孫中山(1866-1925)                    外曾祖父:楊勝輝              祖母:楊氏(1828-1910)                 孫科(1891-1973)                       外祖父:盧耀顯                 母:盧慕貞(1867-1952)                   藝術形象[編輯] 2009年,建國大業 註釋[編輯] ^後來,游錫堃也曾先後擔任過行政院院長與立法院院長。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01.11.21.31.41.51.61.71.8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SaintLouisSchool.[2020-10-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5).  ^陳紅民.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2016-12-01[2019-06-27].ISBN 97872130770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中文).  ^傳林.《黑白民國》.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孙中山追打孙科:我要枪毙你这个死野仔!.[2012-02-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4).  ^6.0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10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6.316.326.336.346.356.366.37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ISBN 9787101079982.  ^劉維開.《蔣介石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職視事》.臺北:時英出版社.2009.  ^8.08.18.2王景弘編譯(編).《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臺北市:玉山社出版.2011.ISBN 978-986-294-000-6.  ^9.09.1蔣經國.〈危急存亡之秋〉.《風雨中的寧靜》.臺北:正中書局.1988.  ^存档副本.[2019-09-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6).  ^民國奇女藍妮曾是孫科二夫人.網易新聞.2009-04-09[2011-03-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3).  網頁[編輯] 孫科(1891~1973) 孫科:國父與黃克強先生革命之追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孫科的多媒體資源 官銜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前任:陳銘樞代理正任:蔣中正 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第三任1932年1月1日-1932年1月29日 繼任:汪兆銘 前任:張繼 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第四任1932年1月29日-1948年5月17日 訓政移交憲政任期延續  中華民國立法院 訓政移交憲政任期延續 立法院院長第一任1948年5月17日-1948年12月23日 繼任:童冠賢  中華民國行政院 前任:翁文灝 行政院院長第二任1948年12月23日-1949年3月24日 繼任:何應欽  中華民國考試院 前任:莫德惠 考試院院長第四、五屆1966年9月1日-1973年9月13日 繼任:楊亮功 教育職務 學術機關職務 東吳大學 前任:黃仁霖 東吳大學董事長第六任1967年-1973年9月13日 繼任:楊亮功 閱論編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標示粗體者為當選人總統候選人中國國民黨籍 蔣中正 居正 副總統候選人中國國民黨籍 李宗仁 孫科 程潛 于右任 中國民主社會黨籍 徐傅霖 無黨籍 莫德惠 同年其他選舉:立法委員·監察委員·鄉鎮市民代表 閱論編→中華民國政府首腦 總統 副總統 國務總理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  北洋政府(1912–1928)國務總理1912–1914唐紹儀→陸徵祥(代)→陸徵祥→趙秉鈞(代)→趙秉鈞→段祺瑞(代)→朱啟鈐(代,未就任)→段祺瑞(代)→熊希齡→孫寶琦(代) 政事堂國務卿 1914–1916徐世昌→陸徵祥(代)→陸徵祥(二次)→徐世昌(二次)→段祺瑞國務總理1916–1928段祺瑞(二次)→伍廷芳(代)→李經羲→江朝宗(代)→段祺瑞(三次)→汪大燮(代)→王士珍→錢能訓(代)→段祺瑞(四次)→錢能訓(代)→錢能訓→龔心湛(代)→靳雲鵬(代)→靳雲鵬→薩鎮冰(代)→靳雲鵬(二次)→靳雲鵬(三次)→顏惠慶(代)→梁士詒→顏惠慶(代)→周自齊(代)→顏惠慶→王寵惠(代)→唐紹儀(未就任)→王寵惠→汪大燮→王正廷(代)→張紹曾→李根源(代)→高凌霨(代)→孫寶琦→顧維鈞(代)→顏惠慶(二次)→黃郛→不設國務總理→許世英→賈德耀(代)→賈德耀→胡惟德(代)→顏惠慶(三次)→杜錫珪(代)→顧維鈞(代)→顧維鈞→胡惟德(代)→潘復 國民政府(1928–1948)行政院院長1928–1948譚延闓→宋子文(代)→蔣中正→陳銘樞(代)→孫 科→汪兆銘→宋子文(代)→孔祥熙(代)→蔣中正(二次)→孔祥熙(代)→王寵惠(代)→孔祥熙→蔣中正(三次)→宋子文(代)→宋子文→蔣中正(代)→張群 偽國民政府(1940–1945)行政院院長1940–1945汪兆銘→陳公博 中華民國政府(1948年至今)行政院院長1948年至今國民黨第一次執政(1948–2000)翁文灝→孫 科(二次)→何應欽→閻錫山→陳誠→俞鴻鈞→陳誠(二次)→王雲五(代)→嚴家淦→蔣經國→徐慶鐘(代)→孫運璿→俞國華→李煥→郝柏村→連戰→蕭萬長民進黨第一次執政(2000–2008)唐飛→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二次)國民黨第二次執政(2008–2016)劉兆玄→吳敦義→陳冲→江宜樺→毛治國→張善政民進黨第二次執政(2016–)林全→賴清德→蘇貞昌(二次) 閱論編 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 行憲前胡漢民()→林 森()→邵元沖(代理)()→張 繼(未就職)()→覃 振(代理)()→邵元沖(代理)()→孫 科()行憲後1940-2000年孫 科()→童冠賢()→劉健群()→黃國書(代理)()→張道藩()→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劉松藩()→王金平()2000年代王金平()→蘇嘉全()→游錫堃() 閱論編 中華民國考試院院長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司法院院長 考試院院長 監察院院長 國民政府戴季陶行憲後張伯苓→鈕永建(代)→賈景德→莫德惠→孫 科→楊亮功(代)→楊亮功→劉季洪→孔德成→邱創煥→許水德→姚嘉文→關 中→伍錦霖→黃榮村(現任) 閱論編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財政部財政總長臨時政府時期陳錦濤→熊希齡→趙秉鈞(代理)→周學熙→熊希齡北洋政府時期熊希齡→周自齊→周學熙→孫寶琦→周自齊→陳錦濤→李經羲→梁啓超→王克敏→曹汝霖→龔心湛→李思浩→潘復(代理)→周自齊→李士偉(未就任)→張弧(代理)→高凌霨→張弧→鍾世銘(代理)→董康→高凌霨(未就任)→張英華(代理)→羅文榦→凌文淵(代理)→汪大燮→凌文淵(代理)→劉恩源→張英華→王克敏→張弧→王克敏→王正廷→李思浩→陳錦濤→賀德霖→顧維鈞→潘復→湯爾和→閻澤溥財政部部長國民政府時期(廖仲愷→古應芬→鄧澤如→)古應芬→孫科→宋子文→黃漢樑→宋子文→孔祥熙→俞鴻鈞中華民國政府時期王雲五→徐堪→劉攻芸→關吉玉→嚴家淦→徐柏園→嚴家淦→陳慶瑜→俞國華→李國鼎→費驊→張繼正→徐立德→陸潤康→錢純→郭婉容→王建煊→白培英→林振國→邱正雄→許嘉棟→顏慶章→李庸三→林全→呂桔誠→何志欽→李述德→劉憶如→張盛和→許虞哲→蘇建榮 閱論編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民國三十七年選出)院長:孫科→童冠賢→劉健群→黃國書→張道藩→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副院長:陳立夫→劉健群→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劉松藩()江蘇省(38)第一區(5)林 棟 ·周厚鈞 ·陳光甫 ·周紹成 ·於錫來第二區(5)許聞天 ·張道行 ·薛明劍 ·宗伯宣 ·張九如 ·陳桂清(補) ·陳 洪(補) ·李煥之(補)第三區(5)王艮仲 ·吳紹澍 ·嚴欣淇 ·仲肇湘 ·狄 膺 ·徐漢豪(補) ·彭利人(補)第四區(5)李雲良 ·葛克信 ·儲家昌 ·封中平 ·謝承炳第五區(6)韓 同 ·周傑人 ·朱 華 ·陳康和 ·陳海澄 ·相菊潭 ·喬一凡(補)第六區(4)汪寶瑄 ·牛踐初 ·徐 銓 ·龐壽峯第七區(5)曹寅甫 ·劉雲昭 ·王子蘭 ·苗啟平 ·邵鏡人 ·朱延豐(補)婦女(3)王德箴 ·張維楨 ·莊 靜 ·趙淑嘉(補)浙江省(23)第一區(5)陳立夫 ·羅霞天 ·葛敬恩 ·楊 雲 ·劉湘女 ·吳祥麟(補)第二區(6)金鳴盛 ·陳 成 ·周兆棠 ·毛翼虎 ·岳樹猷 ·周大烈 ·李祖謙(補) ·沈友梅(補)第三區(5)蕭 錚 ·許紹棣 ·陳蒼正 ·倪文亞 ·洪瑞釗 ·林樹藝(補)第四區(5)鄭文禮 ·樓桐蓀 ·姜卿雲 ·陳正修 ·胡維藩 ·姜紹謨(補) ·劉子鵬(補)婦女(2)劉譜人 ·錢 英安徽省(25)第一區(6)劉 真 ·陳紫楓 ·張慶楨 ·陸福廷 ·李應生 ·程元斟 ·魏壽永(補)第二區(6)黃夢飛 ·劉啟瑞 ·端木傑 ·范苑聲 ·汪新民 ·佘凌雲 ·夏濤聲(補)第三區(5)朱子帆 ·徐君佩 ·汪少倫 ·王培仁 ·范春陽 ·朱世龍(補) ·陳 鐵(補)第四區(6)邵 華 ·李蔭五 ·王丹岑 ·徐中嶽 ·馬景常 ·夏馥棠婦女(2)丁澄芳 ·仝道雲 ·汪秀瑞(補)江西省(22)第一區(6)詹純鑑 ·胡家鳳 ·程天放 ·梅汝璈 ·王澤民 ·黃 強 ·張一清(補)第二區(6)陳際唐 ·文 羣 ·甘家馨 ·彭醇士 ·劉 實 ·彭鎮寰第三區(4)幸華鐵 ·何人豪 ·黃鎮中 ·王又庸 ·謝建華(補)第四區(4)周雍能 ·塗公遂 ·羅運炎 ·姜伯彰婦女(2)程 琇 ·程孝福 ·曾華英(補)湖北省(28)第一區(4)劉先雲 ·鄧翔宇 ·錢雲階 ·金紹先 ·萬 燦(補) ·艾 時(補)第二區(5)徐源泉 ·夏斗寅 ·劉文島 ·孔 庚 ·胡秋原 ·陶希聖(補)第三區(5)黃建中 ·晏勳甫 ·王孟鄰 ·楊玉清 ·湯汝梅 ·鍾樸生(補) ·胡 淳(補)第四區(4)余 拯 ·陶堯階 ·錢納水 ·秦祖培第五區(4)楊一如 ·王開化 ·習文德 ·崔學禮第六區(4)羅貢華 ·饒鳳璜 ·張文和 ·田 鵬婦女(2)葉叶琹 ·周 敏湖南省(33)第一區(7)宋宜山 ·柳克述 ·朱如松 ·韓中石 ·余文傑 ·魯蕩平 ·湯如炎第二區(5)白 瑜 ·戴修駿 ·賀醒漢 ·楊幼炯 ·毛 飛 ·趙家焯(補)第三區(6)王力航 ·梁 棟 ·李毓堯 ·鄧公玄 ·廖維藩 ·鄧飛黃 ·蕭文鐸(補) ·朱有為(補)第四區(3)周 斕 ·駱啟蓮 ·蔣肇周第五區(3)蕭贊育 ·莫萱元 ·傅澍蒼第六區(3)周天賢 ·蕭逢蔚 ·伍家宥第七區(3)許孝炎 ·邱昌渭 ·諶小岑 ·蔣 固(補)婦女(3)譚惕吾 ·唐國楨 ·黃振華四川省(53)第一區(5)李天民 ·李琢仁 ·黃 鰲 ·趙惠謨 ·梅恕曾第二區(5)尹靜夫 ·魏廷鶴 ·黃應乾 ·唐昭明 ·李公權 ·杜履謙(補)第三區(5)  田頌堯 ·曾擴情 ·林雲根 ·沈重宇 ·但懋辛 ·黃肅方(補)第四區(4)徐中齊 ·余富庠 ·劉航琛 ·解維哲第五區(6)李伯申 ·夏仲實 ·李永懋 ·施槐青 ·顧鶴皋 ·彭勳武 ·楊公達(補)第六區(5)劉明揚 ·高新亞 ·王兆榮 ·謝星曲 ·馮家邦 ·劉文質(補) ·許大川(補)第七區(5)鄧華民 ·馮均璉 ·石體元 ·曾寶森 ·皮德中 ·任和平(補)第八區(5)李亞東 ·李朝信 ·吳 幹 ·費有浚 ·趙巨旭第九區(4)康 澤 ·劉士篤 ·杜均衡 ·朱啟明 ·王子野(補)第十區(4)李顯威 ·謝百城 ·彭善承 ·蹇幼樵婦女(5)黃穉荃 ·趙懋華 ·鄧季惺 ·聶仰華 ·王純碧 ·皮以書(補) ·喻孝權(補)河北省(31)第一區(5)張寶樹 ·吳延環 ·李培基 ·張清源 ·李東園 ·王述先(補)第二區(6)張興周 ·王南復 ·於紀夢 ·崔敬伯 ·張之江 ·王鴻韶第三區(5)李 荷 ·侯紹文 ·盧郁文 ·張翰書 ·秦榮甲第四區(6)王啟江 ·張希之 ·吉佑民 ·張光濤 ·馬煥文 ·陳紀瀅第五區(6)王秉鈞 ·韓振聲 ·王耀漳 ·段永慶 ·崔書琴 ·曲直生婦女(3)馬潤民 ·王冬珍 ·崔璞珍 ·王化民(補)山東省(40)第一區(5)宋憲亭 ·趙公魯 ·孟雲橋 ·盧逮曾 ·史亦江 ·賈和甫(補)第二區(5)劉效義 ·趙華叔 ·李郁廷 ·張匯文 ·閻實甫 ·延國符(補)第三區(5)劉階平 ·范予遂 ·蔡自聲 ·王仲裕 ·畢圃仙第四區(6)劉振東 ·葛 覃 ·初香山 ·林鳴九 ·劉志平 ·牟尚齋 ·崔唯吾(補)第五區(5)韓方正 ·潘維芳 ·杜光塤 ·張靜愚 ·傅斯年 ·熊夢賓(補) ·田誼民(補)第六區(5)陳名豫 ·李漢鳴 ·於心澄 ·孔令燦 ·龔舜衡第七區(5)李文齋 ·臧元駿 ·李漢三 ·張里元 ·宋梅村婦女(4)王雋英 ·楊寶琳 ·呂雲章 ·陳久敬山西省(16)第一區(5)王竹咸 ·楊思誠 ·武和軒 ·孫慧西 ·武誓彭 ·馬木齋(補) ·馬濟霖(補)第二區(5)趙仲容 ·劉 傑 ·張子揚 ·鄧勵豪 ·冀浴泗 ·張志智(補) ·朱 點(補)第三區(5)席尚謙 ·鄧鴻業 ·喬鵬書 ·嚴廷颺 ·解子清婦女(1)  劉慕真 ·傅晉媛(補)河南省(36)第一區(5)胡長怡 ·鄭震宇 ·段劍岷 ·周樹聲 ·史宗周第二區(6)張金鑑 ·楊一峯 ·杜希夷 ·王三祝 ·趙振洲 ·王升庭 ·李宏基(補)第三區(6)  宋垣忠 ·朱紀章 ·張雨生 ·蕭 洒 ·劉景健 ·田鎮南第四區(5)簡貫三 ·李雅仙 ·鄭若谷 ·劉 暨 ·易伯堅 ·張鴻烈(補) ·張其彭(補)第五區(6)周 南 ·姚廷芳 ·李 定 ·楊保東 ·羅夢冊 ·王汝泮第六區(5)郭安宇 ·馬乘風 ·王廣慶 ·劉錫五 ·張純明婦女(3)張廣仁 ·傅 岩 ·胡曼奇陝西省(13)第一區(6)周伯敏 ·郭景唐 ·潘廉方 ·鄭自毅 ·陳顧遠 ·張廷贊 ·張廷鏞(補) ·魏惜言(補)第二區(4)劉楚材 ·于振瀛 ·劉次楓 ·黃 統 ·楊迺儒(補) ·楊覺天(補)第三區(2)冉寅谷 ·營爾斌婦女(1)吳雲芳甘肅省(8)第一區(2)王董正 ·蘇振甲第二區(1)段 焯第三區(2)朱貫三 ·李世軍第四區(2)楊集瀛 ·劉友琛婦女(1)魏佩蘭福建省(14)第一區(4)劉 通 ·林炳康 ·郭公木 ·何 遂 ·林可璣(補)第二區(2)謝澄宇 ·李 鈺第三區(4)黃哲真 ·連 謀 ·吳春晴 ·葉道淵第四區(3)賴 璉 ·張 貞 ·丘漢平婦女(1)劉我英廣東省(33)第一區(6)吳鐵城 ·鄭彥棻 ·黃元彬 ·高廷梓 ·謝保樵 ·王光海 ·張超良(補) ·李雨田(補) ·伍藻池(補) ·劉崇齡(補)第二區(4)黃麟書 ·任國榮 ·陳茹玄 ·潘衍興 ·陳祖貽(補)第三區(6)陳紹賢 ·方少雲 ·林作民 ·楊德昭 ·馬耐園 ·鄭漢川 ·陳 素(補) ·沈之敬(補)第四區(3)劉 平 ·何春帆 ·鄧青陽 ·盧崇善(補)第五區(4)陳 衡 ·司徒德 ·梁寒操 ·鄧澂濤 ·梁朝威(補) ·張希哲(補) ·何 適(補)第六區(5)鄧世增 ·陸宗騏 ·譚惠泉 ·黃玉明 ·鄭 豐 ·陳翰華(補)第七區(2)韓漢藩 ·王 俊婦女(3)陳逸雲 ·李曼瑰 ·黃佩蘭廣西省(16)第一區(5)張岳靈 ·韋永成 ·張任民 ·李任仁 ·翟念劬 ·廖競存(補)第二區(5)黃紹竑 ·陳錫珖 ·林 虎 ·陳克文 ·蘇汝洤 ·滿擊雲(補) ·馬曉軍(補)第三區(5)程思遠 ·蘇希洵 ·雷 殷 ·黃啟漢 ·曾 彥 ·陳壽民(補)婦女(1)樓亦文雲南省(14)第一區(5)安恩溥 ·裴存藩 ·楊天理 ·段克武 ·孫東明 ·竇子進(補) ·廖行超(補)第二區(4)楊適生 ·萬保邦 ·楊家麟 ·陶 鎔 ·孫秉權(補)第三區(4)李培天 ·李希泌 ·馬崇六 ·李元凱 ·蔣公亮(補) ·趙 澍(補) ·沈 沅(補)婦女(1)羅 衡貴州省(12)第一區(5)谷正鼎 ·宋述樵 ·吳道安 ·商文立 ·李仲公第二區(6)劉健群 ·張道藩 ·吳劍平 ·黃宇人 ·尹述賢 ·李居平婦女(1)陳明仙西康省(5)劉潤之 ·胡恭先 ·楊仲華 ·譚其蓁 ·伍 璘 ·陳光普(補)青海省(5)趙 珮 ·高文遠 ·冶存禮 ·馬世俊 ·丑輝瑛 ·韓樹淼(補) ·謝剛傑(補)臺灣省(8)劉明朝 ·羅萬俥 ·黃國書 ·蔡培火 ·郭天乙 ·謝 娥 ·林 慎 ·鄭品聰 ·何景寮(補)遼寧省(13)劉聖斌 ·羅大愚 ·石九齡 ·王化一 ·孟廣厚 ·齊世英 ·王德溥 ·莫寒竹 ·費希平 ·董正之 ·李繼武 ·劉郁中 ·周慕文安東省(5)劉不同 ·關大成 ·劉博崑 ·包一民 ·董 微遼北省(5)劉贊周 ·洪 聲 ·梁肅戎 ·高語和 ·富靜岩吉林省(9)李錫恩 ·張潛華 ·閻孟華 ·霍戰一 ·韓玉符 ·程 烈 ·藍文徵 ·田雨時 ·李薌蘅松江省(6)劉兆勳 ·齊 廉 ·李 峯 ·董其政 ·王寒生 ·倪玉潔 ·趙祖貽(補)合江省(5)師連舫 ·李田林 ·劉明侯 ·郎冰俠 ·解文超黑龍江省(5)樊德潤 ·杜荀若 ·王漢倬 ·郭德權 ·紀清漪嫩江省(5)吳越潮 ·楊致煥 ·劉全忠 ·王兆民 ·黃節文興安省(5)趙憲文 ·盧宗濂 ·房殿華 ·王孝華 ·李毓華熱河省(8)王維新 ·趙自齊 ·成蓬一 ·張大田 ·趙炳琪 ·李郁才 ·何梅志 ·李慧民 ·王者賓(補) ·劉仲平(補)察哈爾省(5)童冠賢 ·張季春 ·賈維榘 ·呂 復 ·李秀芬綏遠省(5)趙允義 ·祁志厚 ·辛崇業 ·劉 漢 ·莫淡雲寧夏省(5)馬書城 ·白建民 ·程福剛 ·張明經 ·強 斌新疆省(6選出5)廣 祿 ·華聲慕 ·阿合買提孜牙依 ·倪華德 ·愛美娜南京市(5)胡鈍俞 ·黃 通 ·劉百閔 ·秦 傑 ·劉蘅靜上海市(7)王新衡 ·鄭毓秀 ·朱文德 ·顏惠慶 ·方志超 ·馬樹禮 ·王劍鍔 ·曹 俊(補) ·謝仁釗(補) ·錢劍秋(補)北平市(5)吳鑄人 ·李 蒸 ·成舍我 ·唐嗣堯 ·王靄芬 ·劉秋芳(補)青島市(5)姜黎川 ·李宗理 ·胡道遠 ·崔紉秋 ·戰慶輝 ·張曉古(補) ·吳竹銘(補)天津市(5)王任遠 ·郭紫峻 ·溫士源 ·李曜林 ·夏景如重慶市(5)陳介生 ·龍文治 ·胡子昂 ·王履冰 ·包華國 ·高允斌(補)大連市(5)穆 超 ·王洽民 ·汪漁洋 ·侯庭督 ·邢淑孍哈爾濱市(5)孫桂籍 ·何正卓 ·譚學融 ·徐百川 ·於汝洲漢口市(5)郎維漢 ·熊東皋 ·李薦廷 ·費 俠 ·蕭覺天 ·黃煥如(補)廣州市(5)孫 科 ·鍾天心 ·伍智梅 ·許崇清 ·吳尚鷹 ·黃仲榆(補) ·鄒志奮(補) ·袁良驊(補) ·伍根華(補)西安市(5)趙和亭 ·楊大乾 ·王普涵 ·李芝亭 ·陳建晨 ·馮大轟(補) ·趙文藝(補)瀋陽市(5)劉廣瑛 ·王常裕 ·胡賡年 ·金紹賢 ·項潤崑蒙古地方(22)呼倫貝爾部(2)德古來 ·白蓮貞 ·李 清(補)依克明安特別旗(1)許占魁哲里木盟(2)金養浩 ·白大誠卓索圖盟(2)李永新 ·薛興儒昭烏達盟(2)吳雲鵬 ·楊俊生錫林郭勒盟(1)吉利占泰察哈爾部(1)席振鐸烏蘭察布盟(1)巴圖畢力格伊克昭盟(1)汪鵬程土默特旗(1)榮照綏東四旗(1)杭嘉驤阿拉善特別旗(1)達穆林旺楚克額濟納旗(1)嘎瓦 ·達瓦(補)青海左翼盟(1)齊木公旺札勒拉卜坦青海右翼盟(1)阿福壽巴圖塞特奇勒圖中路盟(1)胡海濱烏拉恩素珠克圖四路盟(1)喬嘉甫青塞特奇勒圖盟(1)烏靜彬西藏地方(15選出12)西藏地方(5選出3)土丹桑布 ·絳巴阿汪 ·丹增當卻暫時旅居內地西藏人員(由班禪堪布會議廳選出)(5)計晉美 ·蔡仁團柱 ·圖丹尼麻 ·洛桑堅贊 ·納旺金巴省區藏民(5)青海省(2)華寶藏 ·土觀呼圖克圖西康省(2)劉家駒 ·麻傾翁甘肅省(1)楊生華各民族於邊疆地區選出者(6)雲南省(1)安則法貴州省(1)羅英西康省(1)嶺光電四川省(1)索趙士雅廣西省(1)黃雲煥湖南省(1)石宏規僑居國外國民(19選出8)第一區(2)潘朝英 ·陳汝舟 ·劉伯驥(補)第二區(1)李炳瑞第三區(1)李繼淵第四區(1)劉誌軒第五區(1)王健海第六區(1)未開票第七區(1)未開票第八區(1)未開票第九區(1)未開票第十區(1)未開票第十一區(2)未開票第十二區(2)未開票第十三區(2)未開票第十四區(1)劉如心 ·周庭和(補)第十五區(1)馮正忠職業團體(89)農業團體(18)農會東區(3)邱有珍 ·李慶麐 ·吳望伋農會北區(2)喬啟明 ·牛進祿 ·冷彭(補)農會中區(3)白如初 ·趙連芳 ·楊不平 ·楊粹(補)農會南區(2)林競忠 ·馬潤庠農會西區(2)漆中權 ·胡德淵農會西北區(2)張守約 ·凌子惟農會東北區(2)張鴻學 ·賈成章 ·李樹滋(補)農會婦女(2)史敏濟 ·孫繼緒漁業團體(3)漁會一區(1)許蟠雲漁會二區(1)姜佐周漁會三區(1)謝哲聲工人團體(18)工會東區(3)王宜聲 ·陸京士 ·孫翔風 ·孫金柱(補)工會北區(2)安輔廷 ·雷鳴龍工會中區(1)張劍白 ·田亞丹(補)工會南區(2)沈家傑 ·黃 俊工會西區(1)陳鐵夫工會西北區(1)阿不都拉工會東北區(1)王大任鐵路工會(1)郭中興海員工會(1)孫履平 ·何蓋民(補)公路工會及電信工會(1)袁其烱礦業工會及鹽業工會(1)彭爾康工會婦女(3)王長慧 ·凌英貞 ·張平江商業團體(10)商會東區(2)朱惠清 ·駱清華 ·潘士浩(補)商會北區(2)徐宏玉 ·姬奠川商會中區(1)陳芸田商會南區(2)許紹勤 ·何喬治商會西區(1)潘昌猷商會西北區(1)王漢生商會東北區(1)傅汝霖 ·馬俊德(補)工礦團體(10)工礦東區(2)楊管北 ·劉丕基工礦北區(1)李燭塵工礦中區(1)滕昆田工礦南區(2)鄭家俊 ·王世憲工礦西區(1)繆嘉銘工礦西北區(1)柴春霖工礦東北區(2)束雲章 ·石堅教育團體(15)教育會東區(2)葉溯中 ·傅統先教育會北區(1)郭登敖教育會中區(1)夏開權 ·劉樹仁(補)教育會南區(1)雷沛鴻教育會西區(1)龔自知教育會西北區(1)郝耀東教育會東北區(1)趙石溪教育會婦女(2)王孝英 ·拉希達 ·王學超(補)大學暨獨立學院教員團體(5)周鴻經 ·歐元懷 ·胡庶華 ·程其保 ·程毅志 ·張雲(補) ·薩孟武(補) ·黃龍先(補) ·任培道(補)自由職業團體(15)新聞記者公會(5)黃少谷 ·程滄波 ·陳訓悆 ·陳博生 ·胡健中 ·宋漱石(補)律師公會(3)端木愷 ·江一平 ·方冀達 ·劉蓬瀛(補) ·王夢雲(補)會計師公會(1)奚玉書技師公會(2)農礦業(1)鄒樹文工業(1)曾養甫醫藥團體(4)中醫師(2)覃勤 ·施今墨其他(2)俞松筠 ·楊崇瑞前一屆:第4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 · 同屆增補:中華民國第一屆增選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第一次增額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第二次增額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第三次增額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第四次增額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第五次增額立法委員、中華民國第一屆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 · 下一屆: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委員 閱論編廣東行政長官(1912年至今)廣東政府廣東都督府都督張鳴岐→胡漢民→陳炯明(代)→胡漢民→陳炯明→蘇慎初(公推)→張我權(自封)→龍濟光廣東行政公署民政長胡漢民→陳昭常→陳炯明(兼署)→龍濟光(兼署)→李開侁(署)附:振武上將軍督理廣東軍務龍濟光廣東巡按使公署巡按使李國筠→張鳴岐(龍濟光暫兼代)→龍濟光(兼署)附:廣東督軍府督軍陸榮廷→陳炳焜→李耀漢(兼署)→莫榮新(陸榮廷任命)廣東省長公署省長朱慶瀾→劉承恩(陳炳焜暫署)→李耀漢→魏邦平→葉舉廣東省長公署省長(護法軍政府任命)翟汪→張錦芳→莫榮新廣東省長公署省長(孫中山護法軍政府、廣州中華民國政府任命)陳炯明→伍廷芳附:廣東總司令(孫中山護法軍政府、廣州中華民國政府任命)陳炯明廣東省長公署省長(廣東省議會任命)陳席儒附:廣東總司令陳炯明(自任)附:督理廣東軍務善後事宜沈鴻英→林虎 附:督辦高雷羅陽欽廉瓊崖八屬善後事宜 鄧本殷廣東省長公署省長(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任命)胡漢民→徐紹楨→廖仲愷→楊庶堪→廖仲愷→胡漢民附:廣東總司令附:建國粵軍總司令(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任命)許崇智廣東省政府省務會議主席許崇智→古應芬廣東省務委員會主席孫科→朱家驊(代)廣東省政府主席朱家驊(代)→李濟深→馮祝萬(代)→陳銘樞→陳濟棠(廣州國民政府任命)→林翼中(西南政務委員會任命)→林雲陔→黃慕松→吳鐵城→李漢魂→羅卓英→宋子文→薛岳附:(日軍占領)廣東治安維持委員會委員長彭東原附:(日軍占領)廣東省政務委員會籌備處主席彭東原廣東省政府主席陳公博(陳耀祖代)→陳耀祖廣東省政府省長陳耀祖→汪屺(代)→陳春圃→褚民誼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陶鑄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省長陶鑄→陳郁→黃永勝附:廣東省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黃永勝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黃永勝→劉興元→丁盛→趙紫陽→韋國清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習仲勛→劉田夫→梁靈光→葉選平→朱森林→盧瑞華→黃華華→朱小丹→馬興瑞 參見:廣東巡撫 兩廣總督 廣東行政長官列表 閱論編廣州市市長1918年10月22日成立市政公所,1921年2月15日正式設市,開創中國都市建制先河。

時為廣州市政廳。

1925年7月4日改組為廣州市市政府。

附:廣州城廂市政公所總辦 楊永泰 附:廣州市市政公所總辦 楊永泰廣州市市政廳市長孫科→吳飛→金章→林雲陔→孫科→李福林廣州市政委員會委員長伍朝樞→孫科→林雲陔→甘乃光→林雲陔附: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蘇兆征(先後由張太雷→楊殷代理)廣州特別市政府市長林雲陔→程天固→劉紀文→曾養甫(日軍占領)廣州特別市公署市長彭東原廣州特別市政府市長彭東原→關仲羲→周化人→陳耀祖→周應湘→汪屺→張焯堃廣州特別市政府市長(續)    陳策→歐陽駒→李揚敬 附: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葉劍英 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葉劍英→何偉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市長何偉→朱光→曾生 附: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黃榮海廣州市革命委員會主任黃榮海→焦林義→楊尚昆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梁靈光→葉選平→朱森林→楊資元→黎子流→林樹森→張廣寧→萬慶良→陳建華→溫國輝→郭永航廣州市市長列表 閱論編孫中山親屬 孫眉 盧慕貞 大月薰 宋慶齡 孫科 孫娫 孫婉 宮川富美子 經歷 四大寇 中國同盟會 辛亥革命 南京臨時政府 護法軍政府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創始 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 黃埔軍校 廣東大學 中山裝 思想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振興中華 三民主義 五權憲法 訓政 聯俄容共 著作 《倫敦蒙難記》 《建國方略》 《孫文學說》 《實業計畫》 《民權初步》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大亞洲主義》 《孫文越飛宣言》 《黃埔軍校訓詞》 《總理遺囑》 爭議 評價 《國賊孫文》 宗教信仰 演繹 《國父思想》 《鐵拳無敵孫中山》 紀念 中山市 中山陵 孫中山紀念館 國父紀念歌 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中山醫學大學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中山紀念中學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中山國民中學 中山國民小學 中國南極中山站 中山博物院 中山圖書館 中山醫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中山公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中山紀念林 孫中山史蹟徑 中山艦(中山艦博物館) 中山門 中山站(臺北市) 中山堂 中山樓 中山路 中山橋 逸仙橋 逸仙樓 誕生一百周年紀念 植樹節 閱論編 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1923年10月28日-1924年1月30日中央執行委員 胡漢民 林森 廖仲愷 鄧澤如 楊庶堪 陳樹人 孫科 吳鐵城 譚平山 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汪兆銘 李大釗 謝英伯 古應芬 許崇清(以上1923年10月任命) 林雲陔 馮自由 徐蘇中 林直勉 謝良牧(以上1923年11月任命) 顧問 鮑羅廷 財政委員 廖仲愷 孫科 鄧澤如(以上1923年11月推定) 臨時→第一屆 閱論編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會1926年1月16日-1929年3月26日中央執行委員 汪兆銘 譚延闓 胡漢民 蔣中正 譚平山(1928年2月開除黨籍) 宋慶齡 陳公博 恩克巴圖 于右任 程潛 朱培德 徐謙(1928年2月停止職權) 顧孟餘 經亨頤 宋子文 柏文蔚 何香凝 伍朝樞 丁惟汾 戴季陶 李濟深 林祖涵(1928年2月開除黨籍) 李大釗(1928年2月已故出缺) 于樹德(1928年2月開除黨籍) 甘乃光 吳玉章(1928年2月開除黨籍) 陳友仁 李烈鈞 王法勤 楊匏安(1928年2月開除黨籍) 惲代英(1928年2月開除黨籍) 彭澤民(1928年2月開除黨籍) 朱季恂(1928年2月已故出缺) 劉守中 蕭佛成 孫科 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白雲梯(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毛澤東(1928年2月開除黨籍) 許甦魂(1928年2月開除黨籍) 周啟剛(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夏曦(1928年2月開除黨籍) 鄧演達(1928年2月開除黨籍) 韓麟符(1928年2月開除黨籍) 路友于(1928年2月已故出缺) 黃實(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董必武(1928年2月開除黨籍) 屈武(1928年2月開除黨籍) 鄧穎超(1928年2月開除黨籍) 王樂平(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陳嘉佑(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陳其瑗(1928年2月停止職權) 朱霽青(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丁超五(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何應欽(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陳樹人(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褚民誼(1928年2月遞補中央執行委員) 繆斌 吳鐵城 詹大悲 陳肇英 中央監察委員 吳稚暉 張靜江 蔡元培 古應芬 王寵惠 李石曾 柳亞子 邵力子 高語罕(1928年2月開除黨籍) 陳果夫 陳璧君 鄧澤如 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黃紹竑(1928年2月遞補中央監察委員) 李宗仁 江浩(1928年2月開除黨籍) 郭春濤 李福林 潘雲超 鄧懋修(1928年2月停止職權) 謝晉(1928年2月停止職權) 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FAST:157052 GND:1057567795 HKCAN:9811106572803406 ISNI:0000000109400682 LCCN:n85198326 NARA:10568681 NCL:000001082 NKC:vse20191046318 NLA:35531927 NNL:000472117 NTA:157740161 SNAC:w6cd72nc SUDOC:105954128 VIAF:12184185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孫科&oldid=68695329」 分類:1891年出生1973年逝世第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民國廣東省主席中華民國廣州市市長孫科孫中山家族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考試院院長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第1屆正選立法委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考試院副院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廣州政治人物廣州歷史人物中央日報董事長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黨員1948年中華民國副總統候選人東吳大學董事長哥倫比亞大學校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友台灣戰後廣東移民中華民國新教徒中華民國總統兒子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香山縣人(中山)安葬於台北市者孫姓中華民國反共主義者隱藏分類: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C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4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ČeštinaEnglishEspañolFrançais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Polski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