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style)、文化(culture)、品味(taste) @ 工業設計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風格(style) 一種製作東西或做事的方式。

風格一般僅僅用於人工製品而非自然界。

藝術作品的風格是由創造、修飾、選擇和解釋素材等方式構成的複合體。

風格展示藝術家的 ... 工業設計、IndustrialDesign、インダストリア閱讀、參觀、思考、創作、演講、教學、嗡藏巴拉雜念札耶梭哈。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112030333風格(style)、文化(culture)、品味(taste)?設計理論風格(style)   一種製作東西或做事的方式。

風格一般僅僅用於人工製品而非自然界。

藝術作品的風格是由創造、修飾、選擇和解釋素材等方式構成的複合體。

風格展示藝術家的獨創性和人格,同時還引導觀眾發現其鑒賞作品的突出特徵。

同一內容可用不同風格予以表現,因此不同的藝術家是由他們不同的風格來辨別的。

風格可以顯示出某一時期、某一傳統、某一流派與個體藝術家之作品的基本特徵。

令有些哲學家感到迷惑的是,為什麼批評家有時只能以回顧的方式闡述一種風格的複雜特徵。

(http://www.qiji.cn/baike/Detailed/13557.html)     風格是真實自我的表達。

要堅決遠離那些大眾以為是風格的俗套、裝飾、花招,要平實、簡單、真誠。

66頁(風格的要素(TheElementsofStyle))   風格意即具有形式上可辨認的特徵,使得物件可依歷史時期、區域或設計師或學派作分類。

風格有時是流行的同義字。

風格ABC  風格是形狀(Shape),線條(Line),以及裝飾(Decoration)三方面的視覺合成。

就視覺領域而言,形狀乃由線條所界定。

而比例又是由形狀與線條的關係引導出,而這是另項視覺或風格分析的元素。

再說,裝飾對於風格尤其重要,因為它所傳達的旨意或意義較諸形狀與線條更為突顯。

想要澈底認清風格可從宏觀特徵著手,這些特性包括:  1.年代(Dates):風格的主導年代  2.形制(Form):基本形狀或型式  3.構件(Components):構件與整體比例。

將構件視為人體的部分-腿、足、手臂、背部以及軀幹。

例如:卡不里腿、卷足、鏟形、髻形足諸特徵。

  4.材料與裝飾(MaterialsandOrnament):包含五金、雕刻、薄片、鑲嵌、油漆等技法,許多有名的風格即由這兩種因素決定。

如:如橡木時期-哥德;胡桃木時期-威廉&瑪麗;桃花心木時期-安妮皇后&齊本德爾等等。

(http://www.hdgr.org/fu12/style.html,林東陽)   文化(culture)   文化的中心意思是表徵不同歷史的人類群體的生活方式、工具、符號、習俗和信仰等等。

與社會觀念相關的這一文化含義,為社會學和人類學提供了許多研究題材。

    文化的多樣性使一些思想家贊同「文化相對論」,認為任何社會的文化務必依據自身的情況而非別的社會文化所提供的準則予以評判。

另外一些思想家則接受文化的重要意義,但同時又拒絕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relativism)。

    文化也會涉及到某一社會特有的價值體系與思維方式。

這便等於「對某一社會的認識」。

    在廣義上,文化是指人類思想、行為與人類活動和產品的總和。

在此意義上,文化與生物本性截然不同,並且一直用來區別人類與動物,因此屬於哲學人類學研究的主題。

    在狹義上,文化包括藝術、體育、娛樂與其他休閒活動。

高雅文化包括最有意味和最上乘的視覺藝術作品、音樂、舞蹈與文學,從而與通俗文化形成對照,儘管在某些情況下兩者相互影響。

    文化也指通過教育和培訓而獲得的個人修養。

文化學旨在本釐清價值創造所界定的東西。

(http://www.qiji.cn/baike/Detailed/13480.html)     文化實際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觀念三個方面,具體包括語言、文字、習俗、思想、國力等,客觀的說文化就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

    19世紀中葉,一些新的人文學科如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在西方興起。

文化的概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開始具有現代意義。

最早把文化作為具有現代涵義的專用術語使用的是英國的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1832-1917),他在1871年發表的《原始文化(PrimitiveCulture)》一書中,第一頁提出:「文化或文明,採取這個字彙的廣義民族誌意義來看,是做為社會成員的人們習得的複雜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其它作為社會一分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與習性,是人類為使自己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

」AlfredKroeber(Anthropology,1948)則謂:「文化是團體份子的產品:包括構想、概念、態度、生活習慣等,來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總之,文化是一種後天學來的行為傾向,這種傾向會由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

(鄭伯壎編譯,1976,消費者心理學,台北市大洋。

)     文化對於人類來說,就像是本能對於動物一樣,都是行為的指南。

(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   文化的作用方式   文化的意義使人類的行為方式是正常的、自然的,而另一些卻是怪異的、錯誤的。

在社會的演化過程中,人們發現某些行為和價值觀是適用的、有益的,而另一些卻是不適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有益的行為被分享和鼓勵,而有害的行為則被拋棄和譴責。

經過一段時間後,有益的行為、價值觀及某些人造的東西被制度化並被合併成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人們將這些制度化的行為內在化了,從而常常忘記它的起源。

比如握手,許多西方文化中表示歡迎的典型方式,或許起源於一種古老的行為方式:陌生人之間緊抓對方拿武器的胳膊,這樣既表示友好,又能防範對方的攻擊。

這種行為方式的最初功能是相當有用的,因而就被制度化成一種社會傳統。

    現在,幾千年過去了,它的功能雖然被廢棄了,但仍作為一種有價值的習俗存在著。

相似的,任何社會的文化行為和傳統中都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他們已失去了最初的意義,而只是作為具有符號意義的行為存在。

當一種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習俗時,人們去行為它時就變成了一種文化的無意識,明明是文化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但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就如同我們隨時呼吸著空氣,但並沒有意識到是在呼吸空氣。

文化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就在於它的無意識,這是文化的作用方式。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6%87%E5%8C%9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4%BA%BA%E7%B1%BB%E5%AD%A6)     美國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1979)主張社會系統可細分為四個子系統: 行為有機體系統(behavioralorganism):人類的生理體系,行為的基本單位,個體的存在。

人格系統(personalitysystem):個人的動機、慾望。

社會系統(socialsystem):包括角色、模式規範等,意指社會互動的過程。

文化系統(culturalsystem):由互動、學習得來的歷程,進而得以維持社會的整合。

  鑒賞力、品味(Taste)   欣賞物件審美特性的敏感性,能使人識別譬如優美或優雅物件的審美直覺與審美反應。

鑒賞力(或品味)是18世紀美學的主要概念。

先驗客觀唯心主義沙夫茨伯利(AnthonyAshleyCooperShaftesbury,1671-1713)與哈奇森(FrancisHutcheson,1694-1747)認為,鑒賞力是一種半感性的內在感覺,近似於「道德感」,但在康德看來,鑒賞力只是我們正常認知感官的特殊運作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之中與不同的個體身上,鑒賞力有著天壤之別。

這便使鑒賞力顯現為一種純然主觀的個人愛好的東西。

  儘管如此,對有些審美物件來說,在鑒賞力方面依然存在著廣為流傳的——甚至是跨文化的與超越時間的——共同認識。

因此,經驗主觀唯心主義休謨(DavidHume,1711-1776)試圖確定這些主體間認同的基礎。

康德認為,「鑒賞力判斷」是主觀的,然而,由於這種判斷強調的是某一物件的形式特徵而非其內容,所以是普遍有效的。

另一些人認為,鑒賞力是文化修養的產物,需要訓練和培育。

具有同樣社會和教育背景的人,要比背景不同的人更有可能在觀照相同物件時享有共同的鑒賞力。

(http://www.qiji.cn/baike/Detailed/13559.html)(http://chianweilee.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188.html)   品味的標準,不是唯一的。

顯而易見地,品味是多重的。

QUENCY/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流行文化社會學/高宣揚......|日誌首頁|《世界現代設計史》教案--第十...上一篇流行文化社會學/高宣揚...下一篇《世界現代設計史》教案--第十-1章設計多元化的發展——另類、綜合、虛擬(20世紀90年代之後)...回應 關鍵字 ==========QUENCY的設計理論 《QUENCY注老子》正讀 老子選讀(選錄) 老子--100句 設計學 美學素養的議題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quencychenkimo's新文章兒童審美心理的發展/李紅 劉兆吉朗洛伊絲(LangloisJ.H.)創新與創客-105學年度第1學期第二章簡述直覺過程/LauraDay人的感覺歷程--嗅感阿斯蒂克斯(美學) 參考書目美學素養-104學年度第2學期國民中學-歷史美學素養-104學年度第1學期直覺/科學之路 加我為好友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兼任講師20120910-20170120嶺東科技大學科技商品設計系兼任講師20130220-20140110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以聯想與類比推理來激發創意之研究」,1998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學士日誌相簿影音 quencychenkimo'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