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十二因緣:苦、集、滅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十二因緣 ... 一無明:明即智慧光明,無明即是貪慾、慎恨、愚痴等產生的煩惱,也是種種蠢動心理的迷惑之源;. 二行:即是前生所造的善惡諸業,也就是前世身心的行為;. 三識 ...
四諦十二因緣 苦、集、滅、道四者為四諦。
釋迦牟尼佛說,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純苦無樂,而眾生無知,反取苦為樂;歸納其類,分為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等,這就叫著苦諦。
因為眾生自尋煩惱,以採集苦因而成苦果,誤以為樂,這就叫做集諦。
如欲滅去苦因苦果,達到離苦得樂,這就叫做滅諦。
因此必須要以求證道果,升華人生而得達究竟的法門;這就叫做道諦。
簡介人、世、事、物萬法,一切都是變幻不定的,生生滅滅,所以名之為“無常”。
人生一切,純苦無樂,因此名之為“苦”。
一切皆空,所以名之為“空”。
而且分析身心,乃至世界,其中畢竟沒有我們的存在,所謂世界身心,但為我的所依,並非我的真實,又名之為“無我”。
因此綜觀人生世界,名之為“無常”、“苦”、“空”、“無我”。
十二因緣首先從無明開始,無明就是不明根本,不知其所來的意義,普通人們對於生命或心靈意識活動的源泉,都是一本糊塗,不明究竟,反之,就是明自覺悟而得其究竟了,可是一切眾生,都從無明而來,所以姑且裁定以無明為開始的因。
首因無明而發生第二相互關係的行,行就是動能的意思。
第三因行而有識的作用,識是基本能思的潛力。
第四因識而構成名色。
第五因名色而生起眼等六根與色等六塵進入的現象。
第六因六根而發生接觸的感覺。
第七因觸而引起領受在心的感覺。
第八因受而發生愛欲的追求。
第九因愛而有求取的需要。
第十因取而有現有的存在。
第十一因有而成生命的歷程。
第十二因生而有老死的後果。
復因老死而轉入無明,又形成另一因緣的生命。
無明循前列循環因緣的次序,而互為因果,因此生生滅滅,如環的無端無盡,虛妄相續,建立一個幻化的人生世界歷程的現象,同時,又用這一法則,說明物理的,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段時間中,說明生命延續的法則,擴而充之,又可用與對空間時間的解釋。
十二因緣一無明:明即智慧光明,無明即是貪慾、慎恨、愚痴等產生的煩惱,也是種種蠢動心理的迷惑之源;二行:即是前生所造的善惡諸業,也就是前世身心的行為;三識:即是由過去世的業力,感受果報之初起妄念而托母胎,投生為今生的神識;四名色:即是投生於母腹後形成胎兒的身心狀態;五六入:即是在胎中長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感覺器官---六根;六觸:即是出母胎後,自己的六根與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等相對接觸的六法;七受:即是由接觸外境自己所感知的苦樂心境;八愛:即是厭苦喜樂而生貪愛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動;九取:即是因欲愛旺盛而對於貪染諸境而起取著心;十有:即是由於今生造作了有漏之因,將要導致感受未來世的生死之果;十一生:即是因了今生造作的業種,所感受來生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蘊聚合之身;十二老死:來生既有了五蘊假合之身的出生,必將衰老而至死亡。
由十二因緣,說明了人生的由來和生命的流轉,自前生今生而到後生之間的因果關係,即稱為三世兩重因果,但在此十二因緣的迴轉又可用惑業,苦的三種連鎖反應來說明: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之惑的蠢動,所造作了前生的善惡諸業;由於前生的善惡諸業的引導,所以要感受來生的生死之果,這就是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法則。
惑:過去世的無明,現在世的愛及取業:過去的行,現在世的有;苦:現在世的名、色、識、六入、觸、受,未來世的生及老死。
相關詞條 四諦 四諦:梵文Catursatya的音譯。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
指苦、集、滅、道四諦。
“諦”為佛經中所指的“真理”。
佛教認為,人世間一切皆苦,叫“苦諦”;欲望...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十二因緣說 “十二因緣說”,也叫“緣起說”,是佛教用以解釋人生現象及世間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現象,也沒有任何永恆不變的現象;一切現象的產生和變化都因一定的條件,叫做“緣... 何為十二因緣說 十二因緣的12個環節 “十二因緣說”的佛學理論 佛教四諦 “佛教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分別指的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諦即真理的意思,因此四聖諦也就代表著佛教對於凡塵以及修行的基本觀念,代表著對我們萬千... 佛教解釋 佛教簡介 四諦內容 十二因緣 緣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稱十二緣起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 基本教義 教義解釋 十二因緣十觀 四諦說 四諦說,即苦、集、滅、道。
苦、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質及期形成的原因,側重於解釋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側重於創造出世間因果。
其組... 四諦說含義 相關條目 四諦十六行相 四諦十六行相,佛學術語,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
見十六行相條。
四諦又雲四聖諦,四真諦。
聖者所見之真理也。
梵語Catv&amacr... 基本含義 十六行相 四諦十六行禪觀:佛陀初轉法輪的殊勝法門 佛陀最先宣講的苦、集、滅、道是佛教的四聖諦,是佛法的基礎共學與根本禪觀。
在《涅槃經》卷十四中佛陀說:“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
若... 前言 本書目錄 作者簡介 十二緣起 印度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核心理論。
又作十二有支、十二因緣。
指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
十二緣起簡介 所屬緣起 緣起特點 十二支關係 主要觀點 不死 由彼而生死輪迴之事實。
輪迴說和十二因緣說緊密相連,所以集諦又以十二因緣為...四諦的妙義,稱為「三轉十二行相」:第一次為「示相轉」,將四諦的內容定義...我是愚鈍,都無所了。
但反問彼,隨彼言辭而轉,以矯亂彼。
此四論發起因緣及能... 瑜伽 四諦 相關搜尋古格銀眼地藏王丈八佛石造像天壇大佛佛像金剛手菩薩南海觀音塑像華嚴三聖像四諦十二因緣大覺寺無量壽佛殿熱門詞條BeyondboobsemgindianjwplayerKanyeWestNISSEI任天堂遊戲侯門嬌價值觀兒童繪本全民打棒球卡洛里周韋彤太魯閣國家公園康定級護衛艦恐怖殺人醫院捲心菜樓庭岑欣欣客運漂洋過海來看你知乎荒野求生防身器材AgnèsbCitrusDiorMagNetP6八八水災凍頂烏龍茶巧克力工廠拿督時間桂格即食燕麥片永康圖書館湯姆·赫蘭德環境教育社會變遷福臨門詩詞距離的擁抱退後馬那邦山CW電視台DDD蘭桂坊冰火鳳梨油庶女難求斯特拉·麥卡特尼氟乙酸甲酯連連看2011四諦十二因緣@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談四諦十二因緣-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 2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諦、十二因緣 - 每日頭條
釋迦牟尼成佛後就開始宣揚他所體悟出來的「佛法」,其最初說法史稱「初轉法輪」。「初轉法輪」的主要內容是「四諦」、「十二因緣」,這也是原始佛教的 ...
- 3四諦十二因緣1996年3月17於美國邁阿密- 懺雲老和尚 - YouTube
四諦十二因緣1996年3月17於美國邁阿密- 懺雲老和尚. 17,613 views17K views. Mar 26, 2014 ...
- 4四諦十二因緣:苦、集、滅 - 中文百科知識
十二因緣 ... 一無明:明即智慧光明,無明即是貪慾、慎恨、愚痴等產生的煩惱,也是種種蠢動心理的迷惑之源;. 二行:即是前生所造的善惡諸業,也就是前世身心的行為;. 三識 ...
- 5何為四諦, 十二因緣?
三)何為四諦, 十二因緣?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治時期的印度,其創立者為喬達摩、惠達多。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紀元前後,即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