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淨空老和尚開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楞嚴經》上這一段經文,是世尊批評小乘阿羅漢。

小乘證到最高的果位是阿羅漢果,是什麼境界?佛把它說出來了。

這些人縱然滅一切見聞覺知, ... 法音宣流金剛經的智言慧語《楞嚴》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淨空老和尚開示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楞嚴》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其病在一守字,有所守,即是所執。

何故如是,見未徹底故。

】   《楞嚴經》上這一段經文,是世尊批評小乘阿羅漢。

小乘證到最高的果位是阿羅漢果,是什麼境界?佛把它說出來了。

這些人縱然滅一切見聞覺知,就是把見思煩惱斷掉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統統斷盡了,證入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什麼東西?佛講「內守幽閒」,是這麼個情形,這是偏真涅槃;底下一句話就把真相說出來了,還是「法塵分別影事」。

這句話的意思很顯然的,他依舊是迷惑顛倒,並沒有真正覺悟,這是把阿羅漢證的那個境界說出來了。

我們一般認為阿羅漢很了不起,不知道他是這麼個境界。

他問題出在哪裡?出在一個守,守就是執著,他執著在他那個幽閒的境界裡面,那個境界是一切色法都沒有,空,他著空。

四空天人執著空,因為他煩惱沒斷,所以他不能出三界,只能夠生到無色界天;如果他煩惱斷了,他就超越無色界天,他就證阿羅漢果。

阿羅漢跟無色界天人差別就在此地。

無色界天人那個定也了不起,四禪八定,他是修到三界之內最高級的禪定;阿羅漢的禪定比他更深一層,突破三界了。

  阿羅漢「滅一切見聞覺知」;四空天人不是滅,伏,伏住,見聞覺知他伏住,沒有斷,我們講伏煩惱,他不是斷煩惱。

阿羅漢是斷煩惱。

這些人是伏煩惱,用定功把煩惱習氣伏住,不起現行,所以他能夠到第八定,到這裡就到頭了,不能再超越了。

這些人,四禪八定的人比不上須陀洹,須陀洹到不了這個功夫,須陀洹天上人間還七次往來。

為什麼須陀洹稱聖人,第八定功夫的不能稱聖人?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明瞭,須陀洹已經滅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滅了;第八定的這些天人,他是伏,沒有滅,所以他那個功夫比不上須陀洹。

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阿羅漢,決定不墮三惡道;但是往生到無色界天的人,壽命到了之後,壽命到就是定功失掉,一定墮阿鼻地獄,他墮三途。

這個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他為什麼會墮三途?謗法。

他不曉得自己境界,以為那個功夫就是經上講的大涅槃的境界,他不知道他在四空天,以為自己證大涅槃,永遠不生不滅了。

最高的第八定,那個功夫只能夠支持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了他要墮落,墮落時候於是就謗佛:「一切諸佛所講的經是假的,我已經證得大涅槃,怎麼還會退轉、還會退墮?」因為這一念,這一念叫謗法,毀謗三寶,謗三寶的罪業墮阿鼻地獄,是這麼個原因。

  所以我們對三寶要敬,決定不要去謗。

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看這個人順眼很歡喜,看那個人不高興,這與普賢菩薩的教誨是背道而馳,這不是修學大乘。

我們要修行,修行這兩個字怎麼講,是把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錯誤的說法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修行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在佛像面前磕頭,叫你在念經、在念佛,不是這個意思,是叫你修正錯誤的行為。

錯誤的行為如果不修正,你天天拜佛、念佛,還是要墮三途,這個諸位要知道。

佛法是心法,要在心地上用功夫,不在形式。

要修一個真正能夠敬人,能夠尊敬別人,能夠愛護大眾,要從這個地方修。

修禮敬要從哪裡修起?從那個冤家對頭修起,我最討厭的人,最可恨的人,我先要尊敬他,對他都能尊敬了,那其他一切沒話說了。

過去一個同修問過我:法師,那要怎麼做法?我說:你家有沒有供佛堂?他說:我家有佛堂。

你每天有沒有做早晚課?每天也做早晚課。

我說:你在佛堂佛像旁邊供上你那個冤家對頭,供一個長生牌位,供在佛旁邊。

每天拜佛也拜他,念佛也念他。

他也很難得,也照做。

做了一段時期跟我講:法師,還是不行,我看到他還是會生氣,那怎麼辦?我就告訴他:你功夫不夠。

我講真話,功夫不夠,繼續努力。

到哪一天把這個冤家債主,看得跟佛一樣尊敬,你的禮敬諸佛才修到少分。

普賢行談何容易,不容易!   普賢菩薩是一切恭敬,沒有一個人不尊敬,這不認真修就不能成就。

修普賢行那是高段的,不是普通的,這是大菩薩修的。

修普賢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上品上生。

所以你要懂得什麼叫普賢行,要了解意思,要知道怎樣做法,不是口裡說說那就行的,要真正去做。

面對著這一切順逆境界,是不是能夠生平等心?是不是能夠生清淨心?是不是能夠生慈悲心?那才叫真正普賢行。

  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的毛病,就在一個「守」。

守是什麼?微細的執著。

粗的執著他沒有了,他斷掉了,見思煩惱斷掉了,他有微細的執著。

守即是所執,有所執當然有能執。

這種微細的執著,等覺菩薩都有,等覺菩薩如果沒有,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就破了,他就圓滿成佛;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為什麼沒破?他還是守,那是很微細的守。

阿羅漢要跟菩薩們比,守的相就太粗了,當然比我們來說,我們簡直看不出來,跟佛一比那就非常明顯。

  何故如是,見未徹底故。

見是見解,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有徹底明瞭。

像剛才所講的,佛跟我們講,所有一切現相都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這個阿羅漢沒見到,他要是見到,他一定就放下,不會再守,他沒見到。

這是非常微細的念頭,一般大乘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見到,這是阿賴耶識裡面的微細念。

八地菩薩見到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七地以前都還沒有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地才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八地為什麼會轉?八地菩薩見到這個真相,見到這個剎那生滅的相續相,他見到了。

見不到,你從哪裡轉起?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曉得我們自己必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才能把過失改掉。

你自己過失見不到,你從哪裡改起?諸位要曉得,改過就是修行,就是把你的毛病過失修正過來。

你自己不曉得你有什麼毛病,你還修什麼?一切大眾裡頭,兩種人沒過失,佛沒有過失,佛修行圓滿,沒有地方再改了,沒得再修了,佛沒有過失;第二個是凡夫沒有過失,凡夫一生的過失,不知道過失在哪裡?所以也不懂得改。

哪些人知道過失?從小乘須陀洹到等覺菩薩,他們天天發現自己過失,天天在修正自己的行為,一直修行到成佛。

佛法當中常講開悟,也有不少同修遇到我,問我:法師,什麼叫開悟?開悟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能不能告訴我?大家對這個名詞,都覺得這個名詞很神祕、很玄,其實非常簡單。

什麼叫開悟?你知道自己毛病就開悟了,你就覺悟了。

你每天能夠發現自己一個毛病,你就天天覺悟,能把這個毛病改過來,那叫修行。

你是在真修行,真用功夫。

  所以,為什麼?古德,寒山、拾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寒山、拾得在國清寺,看到寺院裡面法師在誦經、在誦戒、在布薩,他們就在門外笑,說一些風涼話,說得都很難聽。

為什麼?裝模作樣,與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

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沒有,沒有修行,假的。

天天念經白念了,天天誦戒白誦了,沒有做到。

經典裡面的教訓,哪一句做到?念《金剛經》的人很多很多,哪一個人能夠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境界相?誰?你到哪裡看到有離相的?離相是受持《金剛經》。

《金剛經》一再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怎麼受持?前頭三段經文,我們剛剛念過去沒多久,應該記得很清楚,離名字相、離言說相。

境界相裡面說了三個:小,微塵,大,世界,第三個,三十二相,身相;這三段經文合起來講,它的意思就是叫我們不可以執著身心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不掛在心上,這個人才叫受持《金剛經》。

可見得受持《金剛經》不是天天讀誦,多少人誤以為每天讀誦叫做受持《金剛經》,這個大錯特錯!受持是要把它做到,那才叫受持。

  所以這個見沒有透徹,理沒有透徹,事實真相沒有透徹,他才有守,才有執著。

如果真的透徹了,當然放下。

我跟你們講過了,立刻放下,絕對沒有憂慮了。

為什麼?知道統統是假的。

你有財產,你有房子,想想哪個兒子對我不錯,要怎麼樣交給他?這都是放不下。

交給人家還沒有放下,真放下了,一切隨他去了,根本不相干,那叫放下。

還要這個交給這個,那個交給那個,沒放下。

麻煩!交給他之後,來生還要向他討債,前生我交給你這麼多,你還得還給我。

這一切眾生、家親眷屬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是這樣的,就是這麼個關係。

真正覺悟了,給哪個、給哪個念頭都沒有了,乾乾淨淨,再不去想這些,那才叫放下;那個人就是真正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他真的受持了。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46集1995/5 ⭕️淨空老法師專集🔜https://www.amtb.tw ⭕️儒釋道文化教育🔜https://rsd.amtb.tw ⭕️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s://www.hwadzan.com 您可能也想看: 必須多讀大乘,親近善知識,指示修學門徑|淨空老和尚開示 若著於相,則所見乃是應身之相,非法身之體,何能謂之見如來?|淨空老和尚開示 《圓覺經》云: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淨空老和尚開示 長老是世尊之十大弟子,乃因聞解此經,至於悲泣。

可見此經真是難遭難遇,豈可輕視,更豈可不悉心體會|淨空老和尚開示 須知佛經中,一言一名,無不善巧|淨空老和尚開示 修行用功下手處,即是須於未起心動念時,精密觀照|淨空老和尚開示 末世眾生,既不遇佛,甚難得聞、甚難信解受持者|淨空老和尚開示 約性,一真法界,本無差別|淨空老和尚開示 若於般若義趣未明,雖讀其他圓融經論|淨空老和尚開示 以大空三昧為究竟,以無智無得為得無上正遍知|淨空老和尚開示 上一篇文章五蘊本空,我、人、眾生,莫非五蘊假合,本來皆空|淨空老和尚開示 下一篇文章淨空老和尚故事說法|善惡篇6 淨空老法師YouTube直播台 https://youtu.be/LuomVsFAFpg 最新文章 淨空老和尚圓寂「完整紀實」 2022-10-01 9/29淨宗一代尊宿淨空老和尚圓寂傳供讚頌大典新聞稿 2022-09-30 線上版個人精進七日念佛|十月第一周(10/1‒10/7) 2022-09-30 最新Podcast有聲書|老法師開示、淨土聖賢錄白話版、小故事大智慧 2022-07-05 6/24更新App|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新增Win10電腦版)、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2022-06-23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學佛篇 2022-10-05 阿彌陀佛的福報為什麼那麼大?|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10-05 移民到極樂世界去|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10-05 新增電子書|追思紀念冊-淨空法師圓寂紀念 2022-10-04 重陽節敬老情盡孝心傳孝道|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10-04 懺悔往生必須把握時機|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10-04 導師圓寂念佛迴向總數迴向祈願暨寄送禮品通告 2022-10-03 我們在世間要幹阿彌陀佛的事業|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10-03 淨心法語|出世勸導∙啟信∙論信心 2022-10-02 會念佛的一得一切得|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10-02 熱門文章 淨空老和尚圓寂「完整紀實」(352,070) 導師圓寂念佛迴向登記(7/26‒9/28)(101,263) 6/24更新App|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新增Win10電腦版)、儒釋道網路電視台(87,382)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工作、婚姻、家庭、生活篇(67,827) 不善的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心地功夫(16,634)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學佛篇(16,542) 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心地功夫(14,265) 護持修福(11,801) 淨空老法師故事說法|善惡篇12(11,204)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死生篇7(10,971) 學習主題 認識老法師(28) 簡介(28) 圖文|精選開示(42) 影音|精選開示(14) 淨心法語(4) 師說新語(56) 節日開示(48) 答疑解惑(48) 修福有福(8) 精選法語(70) 念佛的真實利益(123)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384) 最新資訊(27) 故事說法(29) 輕鬆學佛法(314) 佛陀教育雜誌(30) 相關網站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Twitter Spotify Mail 搜尋關鍵字: 選取月份 2022年10月 2022年9月 2022年8月 2022年7月 2022年6月 2022年5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2年2月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9月 2021年8月 2021年7月 2021年6月 2021年5月 2021年4月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標籤不執著 修福 修行 六道輪迴 冤親債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功德 加持 化解 因果 因果報應 因果教育 執著 學佛 布施 平等 往生 忍辱 念佛 念佛往生 成佛 持戒 放下 斷惡修善 智慧 業障 極樂世界 消業障 淨土 淨土宗 淨土法門 清淨 清淨心 煩惱 看破 真心 福報 福德 禪定 自性 般若 著相 西方極樂世界 輪迴 阿彌陀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