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台大學生? @ 野球兔的異想世界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綜合言之,考上大學與省籍、父母教育程度和居住在台北市或其他城市正相關, 而考上台大與這些變數的相關程度又更大。

對照低學費政策下學費成本與 ... 野球兔的異想世界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904202230誰是台大學生??焦點時事公共議題每逢學測、指考放榜,媒體報導總是聚焦在錄取台大醫科、電機、法律...等第一志願科系的考生。

仔細檢視他們的社經背景,會發現有極高的同質性。

「今天我們可以站在這裡,其實占了很多人的便宜,不要因此以為自己很優秀。

」 有幸身為台大校友,我總是用駱明慶教授的這席話提醒自己, 享受了這麼多資源,責任何其重大! 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 文/駱明慶 摘要 本文使用1954-2000年台大學生的學籍資料, 描述台大學生的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並探討大學聯考的篩選效果。

首先,台大學生的女性比例在1960年代末期就已經和男性相當接近, 此與一般大學生由男女大幅差異而逐漸接近的趨勢不同。

在省籍分布方面,1954-1991年間,約36%的台大學生為外省籍。

台大學生為外省籍的比例雖逐漸下降,但省籍間的差異仍然顯著存在。

外省人在成為台大學生的優勢上,又比成為大學生的優勢為大。

在城鄉差異方面,1997-2000年間, 相較於全國平均的0.89%,  3.06%的台北市人口和6.10%的大安區人口會成為台大學生,東縣的比例則只有0.19%。

各縣市成為台大學生機率的差異程度,也明顯大於各縣市成為大學生機率的差異程度。

另一方面,82%的台大學生來自前20所明星高中, 受大學教育機會的篩選過程,在高中階段就已開始。

此外,迴歸分析顯示,各縣市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支出等變數,僅能解釋不到1/5的縣市差異。

而台大法學院學生的背景資料顯示,  42%的父親和27%的母親為大學畢業生,父親或母親為公教人員的比例高達42%, 均遠高於大學生和一般人口的比例。

綜合言之,考上大學與省籍、父母教育程度和居住在台北市或其他城市正相關,  而考上台大與這些變數的相關程度又更大。

對照低學費政策下學費成本與聯考分數大致呈負相關的現象, 我國現行分配大學教育機會的方式,至少在學費負擔的公平性上是值得懷疑的。

「贏者圈」外的社會變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文/郭奕伶   如果將台灣大學定義為台灣學校的金字塔階級(歷年來台大學生占同一世代人口的比率均在1%以下), 這群金字塔的組成分子是誰呢? 在去年三月份,駱明慶發表的〈誰是台大學生〉論文中發現, 86年至89年間,82%的台大學生來自全國前二十所明星高中。

所有台大學生裡,來自台北縣市的比率占57.6%, 至於苗栗縣、嘉義縣、花蓮縣、新竹縣、台東縣等則都低於1%。

駱明慶更指出,台北市學生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是台東縣的16倍,大安區學生更是台東縣的31倍。

而在台大法學院的學生中, 父親是大學畢業生高達42%,母親為大學畢業生的比率也高達27%,高於一般大學生的17%與7.5%。

也就是說,要成為台大學生,與家庭背景有極大的正相關,包括父母學歷,及住所區域等。

學歷越高、工作所得越高、住所越接近城市(因為政府資源越多),你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越高。

駱明慶分析,以一名國內大學學生而言,政府每年補助其學費近20萬元,四年下來就補貼了80萬元; 反之,私立學校的補助則微乎其微。

資源分配的錯置「一個國立大學生幫父母繳的稅拿回來」 台灣將變成沙漏,只有兩端,不見中層 在這個結構下,所有會念書、有能力念好書的學生都努力往前擠,擠到明星高中,再擠到這些公立大學。

因為,「只要家裡出一個國立大學生,過去所繳的稅就都拿回來了。

」駱明慶說。

於是,父母們就拚命的確保自己的小孩一定要比別人好, 但若孩子不會念書,不但拿不回所得稅,更要付出40萬元的私立大學學費。

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李家同直接批評︰「這個制度下,納稅人的錢都給所謂的菁英拿走了。

」 他說,在美國,好的學校都是私立的,例如哈佛、史丹佛、耶魯、普林斯頓等, 但在台灣,好的學校卻是公立的。

於是,富人都去念公立學校,窮人反而只能念私立學校。

甄選入學窮學生難進台大 窮學生難進台大窄門? 今年台大甄試錄取一千多人,只有一名低收入戶學生上榜,顯示甄選入學的管道不利經濟弱勢學生。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說, 多元入學用多元標準取才,本意良善,但往往為顧及公平,卻犧牲正義, 窮人家的孩子沒錢從小補才藝、也常為了幫忙家事無暇參與社團活動, 缺乏相關經驗及得獎資歷,甄選入學時難免吃暗虧。

大學甄選入學最近陸續放榜,繼前天清大之後,台大昨天也放榜, 一萬八千多人報名,僅有一千兩百多人錄取,建中、北一女等五所明星高中就囊括半數名額; 交大、陽明、政大等三十多校將在17到20日間放榜。

低收入戶學生甄選入學,除了報名費全免,沒有加分或保障名額的優惠,錄取台大人數一向少得可憐。

以今年為例,只有北一女一名學生錄取台大農經系;另外四名低收入戶學生都是備取。

其中蘭陽女中有名學生考71級分,生化科技系備取第二名,較有可能遞補上。

吳武典指出,教育部民國86年修改特教法,要加強鑑定、輔導經濟文化不利的資優學生, 就是希望透過政府的力量,幫助有天分、卻沒錢栽培的孩子, 10年來卻看不到具體成效,甭說音樂班看不到窮人家的小孩,數理資優班也是少之又少。

他主張,台大等各校應全面檢討甄選入學錄取標準是否不利弱勢生, 但也不必因噎廢食,縮減甄選名額。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有不同看法。

他說,弱勢生若因欠栽培,想甄選音樂、美術系是比較難, 但甄選一般科系,教授是看學生有無就讀潛力,和家境應無直接關係; 經濟弱勢生占台大學生總數比率,的確偏低,但也不乏出自工、農家庭表現優異者。

相較於經濟弱勢生難以擠入台大,離島、原住民考生就幸運多了。

台大今年以外加名額錄取8名原住民及21名離島考生。

「窮學生難進台大」的省思(節錄) 文/王雲東 甄選入學時從表面上看一切公平公正,但實際上卻可能變成「階級複製」, 而沒有辦法達成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促進社會垂直流動」, 也就是使原本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可以透過教育而達到社經地位較高的狀況。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貧富差距原本就會持續地擴大。

經濟優勢的家庭會持續或是更加發揚光大其優勢狀況, 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資源與人際關係去爭取需要較高門檻才有機會獲得的資源, 例如:有錢人家可以送他們的小孩出國讀書,各處旅行增廣見聞, 或是結交各領域頂尖優秀人才以吸取經驗、同時建立將來事業合作的基礎等等, 如此等於是把上一代的優勢社經地位「交棒」給了下一代。

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由於家庭資源與各方面條件的不足,小孩別說學才藝了,就連補習費都繳不起, 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各種入學考試也是弱勢; 若以大學入學考試來說,如果考得不理想可能又要落榜或是進入私立大學就讀, 而私立大學的學雜費又較高,如此學生家庭負擔不起, 造成課後又要打工,也因此導致沒什麼時間讀書,所以成績又不好, 一方面可能考不上研究所,無法再獲取更高的知識與學位, 而另一方面即便是找工作,也可能因為在校成績不好, 同時又不是出身排名較前的大學,而影響到就業的機會與薪資; 如此一直地惡性循環下來,經濟弱勢家庭想要「翻身」可謂難上加難。

各大學在自訂甄選入學標準時, 宜將家庭經濟狀況列為重要考慮錄取與否的標準,以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同時教育部與相關教育單位宜加強媒合高中職校與企業界之合作關係, 以提供更多種類與更高金額的獎助資源給經濟弱勢學生,使得他們不要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

yakyuusagi/Xuite日誌/回應(4)/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yakyuusagi's新文章讓他們的日子,因為有你而變得更美好!忘不了的是那片風景眷村攝影展人味存在相片裡人口大爆炸生物多樣性難保神駒退役電磁波搭公車乘客要當心《遊記》IncredibleJourney數百萬人喪命爭得南蘇丹建國飲食新指南全穀、開水最重要非洲之角大旱游牧民族恐滅跡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yakyuusagi'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