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族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鞑靼族(Tatar或Tartar)属突厥语民族,混合了蒙古血统。

鞑靼族是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广义可指俄罗斯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

鞑靼族是广义上的鞑靼人的一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鞑靼族 语音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鞑靼族(Tatar或Tartar)属突厥语民族,混合了蒙古血统。

鞑靼族是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广义可指俄罗斯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

鞑靼族是广义上的鞑靼人的一种。

20世纪末人数约达600万。

他们大体上居住在俄罗斯中西部,沿窝瓦河中游及其支流卡马河(Kama)两岸,东抵乌拉尔山脉。

鞑靼人也有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的,少部分在西伯利亚西部地区。

[1]  鞑靼族是俄罗斯第二大民族,(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鞑靼族人口为556万,占俄总人口的4%)。

[2]  中文名 鞑靼族 外文名 Tatarnation 别    名 塔塔尔 解    释 俄罗斯中西部民族 分    类 喀山鞑靼、克里米亚鞑靼等 分    布 东欧中东部 目录 1 形成过程 2 历史 3 古代鞑靼族 ▪ 进入欧洲 ▪ 俄国吞并 4 鞑靼斯坦 5 社会 6 文化传统 ▪ 语言文字 ▪ 住宅 7 历史名城 鞑靼族形成过程 编辑 语音 鞑靼(Tatar或Tartar)族属突厥语民族,混合了蒙古人和跟随蒙古人西征的突厥语部落血统,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鞑靼人属喀山鞑靼人,他们的祖先主要是伏尔加-保加尔人(TheVolgaBolgars),保加尔人原居中亚一带,后随匈奴人西迁到黑海以北,七世纪时分成五部,一部西迁到多瑙河下游地区,联合斯拉夫人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建立保加利亚汗国,后被当地的斯拉夫人同化,成为基督徒。

后来保加利亚人就成为同化了这支保加尔人的斯拉夫人的名称。

另一支保加尔人北上到伏尔加河中游、卡马河流域一带,称伏尔加-保加尔人,蒙古西征时称他们为不里阿耳,被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征服。

拔都在西征结束时建立钦察(金帐)汗国,蒙古人和钦察汗国统治下的伏尔加-保加尔、钦察(奇卜恰克)等突厥语民族融合,形成鞑靼族。

[3]  鞑靼族历史 编辑 语音 1206年,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在亚洲腹地诞生。

由此,一个对欧亚大陆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蒙古人的征服——拉开了序幕。

1243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扎营,以萨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

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富庶的城市变为废墟,无数的居民遭到杀戮,喀山也未能幸免。

1438年,鞑靼贵族兀鲁·穆罕默德在伏尔加河中游建立了一个封建国家——喀山汗国。

成立之初,喀山汗国曾一度相当强盛。

1445年,喀山汗击败莫斯科公国军队,俘获大公瓦西里二世。

此后,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不断。

1469年,沙皇伊凡三世利用喀山汗国的内讧,曾夺取喀山城。

1487年,莫斯科公国再度占领喀山,并扶植了以穆罕默德·阿明为首的傀儡政府。

1504年,阿明摆脱了俄国控制,并于1521年同克里木汗国和诺盖汗国结盟起兵包围了莫斯科。

不久,汗国依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对喀山汗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伊凡雷帝。

传说,当叶莲娜1530年生下伊凡雷帝时,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喀山汗妻子都听到了这个婴儿的啼哭,对来自莫斯科的使者说:“贵国刚刚降生了一位皇子。

他长着两副牙齿,一副要吃掉我们鞑靼族,另一副会将莫斯科公国给吃下去。

”叶莲娜的预言没有错,正是这位伊凡雷帝成了喀山汗国的终结者。

1552年,伊凡雷帝亲率15万大军进攻喀山汗国。

8月底,莫斯科公国军队包围喀山,用150门重炮向城内守军发起毁灭性轰击,炸塌了供应全城的水井,喀山城陷落,汗国最终并入俄国版图。

在“恐怖伊凡”的野蛮征服中,当地的著名伊斯兰学者和导师几乎全部遭受杀戮,大部分清真古寺也被夷为平地。

18世纪时,喀山发展成为重要的行政、贸易、工业和文化中心。

喀山汗国 鞑靼族古代鞑靼族 编辑 语音 鞑靼族进入欧洲 蒙古兴起后,鞑靼部落被蒙古所灭,随后跟随成吉斯汗西征欧洲,15万大军的蒙古铁蹄横扫欧亚大陆。

13世纪中,成吉斯汗孙子拔都征服基辅-罗斯,在那块地盘上建立起金帐汗国(GOLDENHORDE,即钦察汗国),从此开始了对俄罗斯240年的统治。

蒙古人重用北方商贸重地罗夫哥罗德和莫斯科,而基辅这种基本上由游牧斯拉夫人组成的松散组合,慢慢被莫斯科大公国代替。

金帐汗的统治者们并不热心于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也许因为他们自己是游牧民族,征服比国家更重要在文化宗教上,更拿不出可用以控制臣民们思想的东西,他们所热心的是向被征服者收税,收粮食和珠宝,自己住在南方的帐篷里,酒林肉池,他们任命一些小公国的王子为地方官员,为他们执行统治任务,定期征兵缴税缴实物,如此而已。

要说蒙古人的贡献,那就是他们所施行的制度,成了日后俄罗斯帝国封建农奴制度的雏形,并且将一些松散的小公国统一成单一的莫斯科大公国,而这个日益强大的大公国却逐渐变成金帐汗国可汗们的恶梦。

为金帐汗国收税的第一任大收税官“钱袋子伊凡”伊凡一世,忠心耿耿为金帐汗国收税一辈子,他的孙子伊凡三世却开始对抗蒙古人,不再缴税,并且于1380年在顿河大败蒙古军队。

直至伊凡家族的第六代,出了个伊凡大帝,1479年在奥卡河战役中彻底打垮可汗阿合马,结束了蒙古人的统治。

由于蒙古人被打败,原先他们占领的奥卡河-伏尔加河地区则被俄国人占领,这样,使俄国的版图向东扩了一大片,并为以后沙皇伊凡四世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给予了水路方便。

鞑靼族俄国吞并 15世纪末期,鞑靼人在俄罗斯的统治历史结束了,但是,鞑靼人的历史并没有结束。

以前说过,鞑靼族是蒙古人的一个部落民族,在蒙古统治消亡后,鞑靼人分两路留在了俄国。

一路是原先与俄国上层有过联姻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的鞑靼人,他们说土耳其话,继续对俄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产生影响。

在俄国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家族都是鞑靼人后代,像打败拿破伦的库图佐夫,“沙皇的爸爸”鲍里斯。

戈东诺夫和著名哲学家沙阿达耶夫等。

另一支鞑靼人,也是大多数鞑靼人,在金帐汗国发生内讧时宣布独立,脱离了蒙古人,在伏尔加-卡马河一带留了下来,自成喀山汗国。

俄罗斯鞑靼共和国有50%居民是鞑靼人后代,他们仍旧保留着独有的生活习俗。

19世纪后,有一部份鞑靼人迁移至我国新疆,称“塔塔尔族”,有4千多鞑靼人在那里生活,俄罗斯帝国从16世纪起,开始沿伏尔加河以东,翻越乌拉尔山,向东扩张。

最先灭掉的就是鞑靼人的“喀山汗国”。

1552年,伊凡四世以“保卫东正教”为名,驱使俄国士兵攻打“不信上帝的喀山人”,经过七周的浴血对抗,喀山汗国被俄国人占领,城中全部男人被杀,妇女儿童沦为农奴。

自此鞑靼人的政权全部消失。

鞑靼族鞑靼斯坦 编辑 语音 鞑靼人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另有一些人信东正教。

鞑靼本是一蒙古部落的名称。

13世纪蒙古西征后,尤其是在金帐汗国,许多民族都自称鞑靼。

16世纪后,这些欧洲的突厥人长期与蒙古人杂居,同化了部分蒙古人以及当地其他民族,形成鞑靼人。

喀山汗国、克里木汗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就是鞑靼人建立的封建国家。

16世纪中叶以后这些汗国陆续被俄国征服。

十月革命后在喀山地区建立了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0年5月27日),属俄罗斯联邦。

鞑靼人主要从事农业,该共和国盛产石油,曾有“第二巴库”之称。

位于东欧平原东部、伏尔加河中游地段、俄罗斯中央地区和伏尔加河流域地区的结合部。

面积6.8万平方公里,人口365.8万(1990年),首都喀山。

有鞑靼人、俄罗斯人、楚瓦什人和莫尔多瓦人等。

其中50%居民有鞑靼人血统,列宁的祖母也是鞑靼人。

今天,人口110万的喀山是俄鞑靼共和国首都,以水陆交通枢纽和机械制造、化学工业而闻名。

此外,喀山还拥有生产“米”系列直升机的喀山航空设计制造综合体。

[4]  鞑靼族社会 编辑 语音 鞑靼人在各个汗国境内都发展到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贵族阶层保持其政治和军事领导地位,到俄罗斯统治时代仍无改变;平民中的明显阶级分别是商人和农民。

以喀山汗国为例,政府首脑是喀山汗,他的部分家族成员纳入俄罗斯贵族行列,这些都是根据16世纪双方直接协议而定的。

鞑靼人社会内部这种阶层画分形式,一直延续到俄罗斯革命才告终结。

自9世纪至15世纪期间,鞑靼人的经济活动变得以农牧业混合为主,迄今仍是这样。

鞑靼人还发展了手工业传统,有木器、陶器、皮革制品、布疋、金属器皿等。

他们还以善于经商著称。

在18∼19世纪时,他们在不断扩张中的俄罗斯帝国范围内获得有利地位,在新获得的中亚领土上充任商业代理人和政治代理人、教师、乃至行政官吏。

[1]  原苏联共有六百多万鞑靼人,分喀山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很多种,是今俄罗斯联邦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国新疆境内的称塔塔尔族,他们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少数改信东正教(称楚瓦什人,主要在俄联邦楚瓦什共和国境内),还有部分信原始的萨满教。

大约有150万喀山鞑靼人仍然生活在窝瓦河地区及乌拉山地区。

构成鞑靼共和国人口的半数左右。

他们现被称为窝瓦鞑靼人,并且是鞑靼诸群体中最为富有、产业工人中最为先进的一支。

大约100万或更多的鞑靼人居住在哈萨克和中亚地区;西伯利亚的鞑靼人散居于该地区西部,人数仅10万左右。

[1]  鞑靼族文化传统 编辑 语音 鞑靼族语言文字 鞑靼族有631.7万(1979年),占当时全苏人口2.4%。

鞑靼族是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的基本居民(164.2万人),其余分布在巴什基尔、彼尔姆、阿斯特拉罕、哈萨克、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

根据历史、住地、生活习惯等特点,鞑靼人分为喀山鞑靼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克里木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

鞑靼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基普查克语支,古代文字用阿拉伯字母,1927年改用拉丁语,1939年又改用俄文字母。

鞑靼族住宅 乌拉尔地区鞑靼族的传统住宅是用圆木柱架成的壁桁式木屋,墙上绘有各种色彩艳丽的壁画。

阿斯特拉罕鞑靼人较多地保持着草原畜牧业的传统特点,夏季住帐篷。

男女喜爱穿肥大衬衫和灯笼裤,外罩无袖长袍。

男子戴绣花小圆帽;妇女戴丝绒小帽和各色头巾,并喜欢佩戴金属胸饰。

民间口头创作形式多样,长篇历史传说深受群众欢迎。

建筑艺术和装潢艺术保持着许多民族特色。

农业以生产谷物(小麦、燕麦)为主。

鞑靼族历史名城 编辑 语音 喀山位于卡赞河与伏尔加河的交汇处,如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伏尔加河也哺育了俄罗斯族以及包括鞑靼人在内的众多民族,大约至少4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了。

而喀山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大约11世纪初,当时统治卡赞河流域伏尔加-保加尔公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卡赞河的东岸的一个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木质的关隘,这也就是喀山的雏形。

在鞑靼语中,“喀山”的意思就是“大锅”,这是因为当时这座城堡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着的大锅而得名。

与此同时,伊斯兰教也传入鞑靼人居住的地区,在此后的一千年间,尽管这块土地几经易主,但鞑靼人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

13世纪初,蒙古人的铁骑宣告了伏尔加-保加尔公国的灭亡,这个当时东欧最强大的政权,在蒙古骑士的铁蹄下,顷刻间土崩瓦解。

1242年,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宣告成立。

两百年之后,内讧不止的金帐汗国终于分裂成为若干个小汗国,其中之一,就是鞑靼贵族于1438年建立的喀山汗国。

而与此同时,在西方一千公里外的地方,一个名为莫斯科公国的国家也开始悄悄的崛起,由此揭开了鞑靼人与俄罗斯人之间一场持续100多年的战争。

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中叶,俄罗斯人同鞑靼人之间的连年征战,互有胜负,鞑靼人曾俘虏御驾亲征的莫斯科大公,而俄罗斯人也曾经一度占领喀山城。

直到1530年,一个名叫伊凡的俄罗斯王子的降生,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后来的第一位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

伊凡出生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喀山王妃伊琳娜从梦中惊醒,惊魂未定的她对喀山汗说:“莫斯科出生了一位皇子,他有两幅牙齿,一幅会吃掉我们鞑靼人,另一幅则会吃掉莫斯科公国”。

1548年,年仅18岁的伊凡加冕为俄罗斯的君主,并改称沙皇,莫斯科公国也从此改称沙皇俄国。

这位以暴戾和智慧而著称的年轻人,被后人称为“伊凡雷帝”。

正是他,宣告了俄罗斯人与鞑靼人之间这场百年战争的终结。

1552年,22岁的伊凡率领15万大军和150门大炮渡过了喀赞河,在喀山城下同鞑靼人展开血战。

鞑靼人退回城内死守,伊凡雷帝下令坚壁清野,切断水源,欲不战而胜。

然而十天、二十天过去了,鞑靼人依旧生龙活虎,令伊凡雷帝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一个鞑靼人的叛徒道出其中秘密:鞑靼人在城内的水塔下修建了一条密道,通往数百米之外的喀赞河。

伊凡雷帝立即下令集中火力炸毁水塔,然后对喀山城发起强攻。

几天之后,喀山沦陷,喀山汗国这个鞑靼人的政权,也就此灭亡。

今天的喀山,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在过去一千年中积淀下来的历史遗产,使喀山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并列为全国仅有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

[5]  参考资料 1.    TheTataryoke:theimageoftheMongolsinmedievalRussia  .scans.hebis.de[引用日期2016-11-29] 2.    鞑靼人希望鞑靼语成为俄罗斯第二官方语言  .sputniknews.cn.2009-04-15[引用日期2020-04-21] 3.    鞑靼起源及其去向管见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6-11-29] 4.    鞑靼斯坦共和国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6-11-29] 5.    客居喀山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6-11-29] 图集 鞑靼族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4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申个大懒腰时代(2021-12-12) 突出贡献榜 cooper007 1 形成过程 2 历史 3 古代鞑靼族 3.1 进入欧洲 3.2 俄国吞并 4 鞑靼斯坦 5 社会 6 文化传统 6.1 语言文字 6.2 住宅 7 历史名城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语音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