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29日史前館開展 - 文化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17世紀以來,臺灣島上外來政權更迭,原住民被視為非我族類的「他者」,歷經400餘年,在殖民統治與同化政策之下,不僅冠以污名化的名稱,族群的生存權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新聞與公告 文化新聞 文化新聞    字級小中大分享facebooktwitterprintforward×轉寄    2019-11-29 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29日史前館開展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辦「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今(29日)於史前館館史室開展,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史前館王長華館長、原運人士包含MasegsegZ.Gadu(童春發)教授、鴻義章先生、拉娃告‧拉歌拉格先生、金納哈威(鐘誠良)先生、MasaoNikar(林銀福)先生、陳藍姆洛先生、布卡(胡大衛)先生等人共同參與開幕式,與民眾分享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歷程。

史前館表示,在正名過程中,臺東縣籍原住民在1984年「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組織中即擔任重要角色,胡德夫為創會會長,莫那能為「促進委員會」召集委員。

展示內容特別以「時代之聲:原住民正名中的詩與歌」為題,規劃除參與正名運動外,胡、莫分別以詩與歌反映廣大原住民心聲,凸顯抗議精神,也藉創作加深了原住民運動的內涵與價值。

從17世紀以來,臺灣島上外來政權更迭,原住民被視為非我族類的「他者」,歷經400餘年,在殖民統治與同化政策之下,不僅冠以污名化的名稱,族群的生存權乃至自我認同也受到嚴重侵蝕。

直到1980年代,隨著臺灣本土意識的崛起,原住民開始以第一人稱向主流社會提出控訴,更透過組織性的街頭運動與議題訴求,讓民眾正視族群的處境。

這些行動,不僅逐步爭取到原住民族應有的權利,更奠定了臺灣社會民主發展的重要基礎。

其中,從1984年開始推動的原住民正名運動,歷經長達10年的努力,終於在1994年8月1日,在爭取各界的支持下,將沿用40餘年的「山胞」之名正式正名為「原住民」。

正名的意義,不只是去除了長期以來帶有歧視的稱呼,更突顯出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

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2016年核定8月1日「原住民族日」的由來與意義。

本特展以「還原正名」為主題,期盼透過原住民族的觀點,「還原」臺灣原住民族「正名」的歷史,並帶領民眾走過原住民族漫長失聲的道路,進入族群覺醒的過程,感受爭取族群平等與正名入憲的迂迴艱辛,從而真切理解「正名」對於原住民族而言,如何有著不凡的意義。

   「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展出日期:108年11月29日至109年2月2日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一樓館史室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史前館王長華館長及部分原運人士共同出席29日史前館展出的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中左)與原運人士包含MasegsegZ.Gadu(童春發)教授(中右)、鴻義章先生、拉娃告‧拉歌拉格先生、金納哈威(鐘誠良)先生、MasaoNikar(林銀福)先生、陳藍姆洛先生、布卡(胡大衛)先生等人共同參與「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開幕式 回上頁 ::: 地址:242030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總機電話:(02)8512-6000 最佳瀏覽狀態:螢幕解析度1280x720   網頁更新日期:111-10-18 訪客人數:46,062,866 Copyright©中華民國文化部版權所有 聯絡窗口| 雙語詞彙| 常見問答| 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 政府公共網| 行政院公報| 文化部交通地圖|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iCulture全台活動資訊 音樂 戲劇 舞蹈 親子 演唱會 展覽 講座 電影 綜藝 競賽 iCollection文化部典藏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