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過去的行政區劃之一,成立於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北伐後,蒙古地方與西藏地方同為中華民國同以「地方」為名的特別行政區劃,該行政區為直屬 ... 蒙古地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蒙古地方 中華民國的地方1928年-1946年首府庫倫面積 • 總面積1,730,000平方公里(670,000平方英里)歷史 • 成立1928年• 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1946年1月5日 前身 繼承 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國 今屬於 蒙古 俄羅斯 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歷史系列條目 漢族地區 外蒙古地區 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 匈奴 東胡 秦前221–前207 漢前202–220 南匈奴 北匈奴 鮮卑 鮮卑 丁零 魏晉南北朝220–589 柔然 高車 隋581–619 突厥汗國 鐵勒 唐618–907 東突厥 薛延陀部 單于都護府·安北都護府 後突厥汗國 回鶻汗國 五代十國907–979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宋960–1279 遼 克烈 乃蠻 蒙兀 蒙古帝國 元1271–1368 嶺北行省 明1368–1644 北元 瓦剌 韃靼(東蒙古) 喀爾喀蒙古 清1636–1912 清代蒙古內屬·外藩·烏里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1912–1949 蒙古地方(自治) 大蒙古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國 文化 ·地理 泛蒙古主義 閱論編 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過去的行政區劃之一,成立於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北伐後,蒙古地方與西藏地方同為中華民國同以「地方」為名的特別行政區劃,該行政區為直屬中央的一級行政區,相當於省級,另比照省政府的蒙古地方行政機關則為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

除此,行政院也於院內設置蒙藏委員會的直接對口部會。

蒙古地方區劃約有173萬平方公里[註1]。

以面積言,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第二大,僅次於新疆省,其轄下有4部2地區及116旗4牧場36佐領[註2]等次區劃。

不過蒙古地方因地形關係與《中俄蒙協約》內禁止漢人移民等因素,其行政區域內人口並不多,劃分初期未及200萬[註3]。

徐樹錚於1919年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

同年10月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

1921年3月恢復自治。

蒙古地方的制訂與北洋政府的外蒙古區劃相當,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未實際控制該地區。

中華民國蒙古地方行政區劃制定同時,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突然逝世。

於蘇聯、第三國際與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外蒙古政府於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2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蘇聯紅軍駐軍。

但中國、英國、美國及日本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接受外蒙古獨立公投結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

[1][2] 1961年聯合國安理會166號決議通過,蒙古加入聯合國。

目前與中華民國蒙古地方面積幾乎相同的蒙古國已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之一,也獲得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2012年5月2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目次 1管轄範圍 1.1盟旗區劃 2政府 3兩岸間的態度 3.1中華民國 3.2中華人民共和國 4現狀 5注釋 6參考文獻 6.1引用 6.2來源 7參見 管轄範圍[編輯]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蒙古地方地圖(國民政府未實際統治) 蒙古地方的範圍即1913年中俄聲明確定的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包括外蒙古喀爾喀四部、科布多與唐努烏梁海。

首府為庫倫(今名烏蘭巴托)。

總的來說,蒙古地方轄區大約相當於今蒙古國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聯邦所屬圖瓦共和國大部。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蒙古盟部旗組織法 就1931年頒定的《蒙古盟部旗組織法》而言,蒙古地方包含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三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三音濟雅哈圖盟、唐努烏梁海。

不過事實上,中華民國雖於蒙古地方設治,但實際統治時間短暫(主要在1919年至1921年),蒙古地方除了俄國(蘇聯)控制外,也多次呈現出獨立狀態。

盟旗區劃[編輯] 蒙古地方因政情特殊,設盟旗汗部為區劃,1928年至2004年間,區劃也多有更動。

依中華民國主計處單位原有的《中華民國各省縣行政區域代碼》[註4]而言,蒙古地方劃分克魯倫巴爾和屯盟、汗阿林盟、齊齊爾里克盟、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三音濟雅哈圖左翼盟、三音濟雅哈圖右翼盟及唐努烏梁海等。

另以1940年代-1950年代間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劃分來看,詳細的蒙古地方全區劃如下: 蒙古地方 行政代碼 盟 部 旗汗 旗府(2021年9月) 38001 克魯倫巴爾和屯盟 車臣汗部 東路車臣汗旗 車臣汗(今 蒙古肯特省溫都爾汗) 東路左翼左旗 今 蒙古東方省巴彥烏拉縣(英語:Bayan-Uul,Dornod)東南 東路左翼右旗 今 蒙古肯特省巴特瑙諾夫縣(英語:Batnorov,Khentii)西北 東路左翼前旗 今 蒙古東方省哈拉哈高勒縣東 東路左翼後旗 今 蒙古蘇赫巴托省達里甘噶縣(英語:Dariganga,Sükhbaatar) 東路左翼中旗 今 蒙古肯特省巴特瑙諾夫縣(英語:Batnorov,Khentii)東 東路左翼後末旗 今 蒙古東方省馬塔德縣(英語:Matad)東 東路中左旗 今 蒙古蘇赫巴托省圖門丘格特縣(英語:Tümentsogt) 東路中右旗 今 蒙古東方省哈拉哈高勒縣 東路中前旗 克魯倫(今 蒙古東方省喬巴山市) 東路中後旗 今 蒙古肯特省額門鄂代拉蓋爾縣(英語:Ömnödelger)西 東路中末旗 今 蒙古肯特省加爾施爾縣(英語:Galshar)一帶 東路中左前旗 今 蒙古東方省喬巴山市西 東路中右後旗 今 蒙古中央省蒙根莫里特縣(英語:Möngönmorit)東北 東路中末右旗 今 蒙古東戈壁省德勒格雷赫縣(英語:Delgerekh)一帶 東路中末次旗 今 蒙古肯特省賓代爾縣(英語:Binder) 東路右翼前旗 今 蒙古肯特省額門鄂代拉蓋爾縣(英語:Ömnödelger)東 東路右翼後旗 今 蒙古蘇赫巴托省達里甘嘎縣(英語:Dariganga)一帶 東路右翼左旗 今 蒙古肯特省溫都爾汗西南 東路右翼中旗 今 蒙古中戈壁省巴彥扎爾嘎朗縣(英語:Bayanjargalan)北 東路右翼中前旗 今 蒙古肯特省溫都爾汗西南 東路右翼中左旗 今 蒙古肯特省喬巴山市東 東路右翼中右旗 今 蒙古肯特省達爾汗縣(英語:Darkhan)東南 38002 汗阿林盟 謝圖汗部 後路土謝圖汗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布爾德縣(英語:Bürd)一帶 後路左翼前旗 今 蒙古布爾干省黑希格溫都爾縣(英語:Khishig-Öndör)西 後路左翼後旗 今 蒙古中戈壁省德勒格爾杭愛縣(英語:Delgerkhangai)西南 後路左翼中旗 今 蒙古東戈壁省賽汗都蘭縣(英語:Saikhandulaan)南 後路左翼末旗 今 蒙古東戈壁省曼達赫縣(英語:Mandakh,Dornogovi)一帶 後路左翼中左旗 今 蒙古中戈壁省鄂勒吉特縣(英語:Ölziit)南 後路左翼右末旗 今 蒙古中戈壁省古爾班賽汗縣(英語:Gurvansaikhan)南 後路左翼左中末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巴彥溫都爾縣(英語:Bayan-Öndör)東北 後路中旗 庫倫(今 蒙古烏蘭巴托市) 後路中次旗 今 蒙古東戈壁省呼布斯高勒縣(英語:Khövsgöl,Dornogovi)南 後路中左旗 今 蒙古布爾干省達辛其楞縣(英語:Dashinchilen)南 後路中右旗 今 蒙古中央省達辛其楞縣(英語:Dashinchilen) 後路中右末旗 今 蒙古中央省額爾德尼桑特縣(英語:Erdenesant) 後路中左翼末旗 今 蒙古色楞格省巴彥錯格特縣(英語:Bayantsogt)西南 後路右翼左旗 今 蒙古布爾干省布爾干市 後路右翼右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巴彥溫都爾縣(英語:Bayan-Öndör)西南 後路右翼後旗 今 蒙古布爾干省達辛其楞縣(英語:Dashinchilen)東南 後路右翼左後旗 今 蒙古鄂爾渾省額爾登特市 後路右翼左末旗 今 蒙古色楞格省鄂爾渾縣(英語:Orkhon)東 後路右翼右末旗 今 蒙古中央省巴特蘇木貝爾縣(英語:Batsümber) 後路右翼右末次旗 今 蒙古布爾干省色楞格縣(英語:Selenge)東北 38003 齊齊爾里克盟 三音諾顏部 中部三音諾顏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海爾汗杜蘭縣(英語:Khairkhandulaan) 中部左翼左旗 今 蒙古巴彥洪戈爾省古爾萬布拉格縣(英語:Gurvanbulag)西北 中部左翼右旗 今 蒙古南戈壁省諾莫岡縣(英語:Nomgon,Ömnögovi)西南 中部左翼中旗 今 蒙古布爾幹省巴彥阿格特縣(英語:Bayan-Agt)一帶 中部左翼左末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巴騰蓋拉縣(英語:Battsengel)東南 中部右翼末旗 今 蒙古巴彥洪戈爾省博木博果爾縣(英語:Bömbögör)一帶 中部中左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塔里亞特縣(英語:Tariat) 中部中右旗 今 蒙古巴彥洪戈爾省沃勒吉特縣(英語:Ölziit)南 中部中前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阿爾拜赫雷市東 中部中後旗 今 蒙古扎布汗省察干海爾汗縣(英語:Tsagaankhairkhan)一帶 中部中左翼末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楚魯特縣(英語:Chuluut)西北 中部中右翼末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成和爾縣(英語:Tsenkher)東 中部中末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塔里亞蘭縣(英語:Tarialan)南 中部中後末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溫都爾烏蘭縣(英語:Öndör-Ulaan)一帶 中部右翼前旗 今 蒙古布爾干省賽汗縣(英語:Saikhan)西北 中部右翼後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熱爾嘎蘭特縣(英語:Jargalant)一帶 中部右末旗 今 蒙古扎布汗省伊德爾縣(英語:Ider)南 中部右翼中左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納林台勒縣(英語:Nariinteel)東南 中部右翼中右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布拉幹縣(英語:Bulgan)一帶 中部右翼中末旗 今 蒙古巴彥洪戈爾省巴查干縣(英語:Baatsagaan)一帶 中部右翼左末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巴特沃吉勒縣(英語:Bat-Ölzii)南 中部右翼右後旗 今 蒙古巴彥洪戈爾省巴彥布拉格縣(英語:Bayanbulag)西 中部額魯特旗 今 蒙古前杭愛省哈爾赫林縣(英語:Kharkhorin)一帶 中部額魯特前旗 今 蒙古後杭愛省巴特曾格勒縣(英語:Battsengel)東 38004 札克畢拉色欽畢都爾諾爾盟 扎薩克圖汗部 西部扎薩克圖汗旗及左翼後左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阿爾泰市 西部左翼左旗 今 蒙古扎布汗省桑特馬爾嘎茨縣(英語:Santmargats) 西部左翼右旗 今 蒙古科布多省多爾貢縣(英語:Dörgön) 西部左翼前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溫都杭愛縣(英語:Öndörkhangai)南 西部左翼後旗 今 蒙古科布多省多爾貢縣(英語:Dörgön) 西部左翼中旗及右翼後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巴彥烏拉縣(英語:Bayan-Uul)南 西部左翼後末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溫都杭愛縣(英語:Öndörkhangai)南 西部中左翼左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車車爾勒格縣(英語:Tsetserleg,Khövsgöl) 西部中左翼右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西奈伊代爾縣(英語:Shine-Ider)北 西部中左翼末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木倫市 西部中右翼左旗 今 蒙古科布多省車車格縣(英語:Tsetseg)南 西部中右翼末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通黑勒縣(英語:Tonkhil) 西部中右翼末次旗 今 蒙古扎布汗省桑特馬爾嘎茲縣(英語:Santmargats) 西部右翼右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錢德曼尼縣(英語:Chandmani) 西部右翼前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鄂爾德訥縣(英語:Erdene) 西部右翼右末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托木爾布拉格縣(英語:Tömörbulag)西 西部右翼後末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阿爾泰市西南 西部輝特旗 今 蒙古戈壁阿爾泰省熱爾嘎蘭縣(英語:Jargalan) 38005 三音濟雅圖左翼盟 科布多地區 杜爾伯特汗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左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前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後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上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下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前左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前右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後左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杜爾伯特中後右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輝特下後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38006 三音濟雅圖右翼盟 科布多地區 杜爾伯特前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杜爾伯特前右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杜爾伯特中右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蘭固木 輝特下前旗 今 蒙古烏布蘇省烏布蘇湖南 札哈沁旗 今 蒙古科布多省莫斯特縣 明阿特旗 今 蒙古科布多省緬嘎德縣(英語:Myangad) 額魯特旗 今 蒙古科布多省額爾德訥布仁縣(英語:Erdenebüren)一帶 38007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 托錦旗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卡赫姆區 薩拉吉克旗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坦德區一帶 庫布蘇庫諾爾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昌德曼溫都爾蘇木(英語:Chandmani-Öndör) 唐努旗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捷斯赫姆區一帶 奇木奇克旗[3]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准-赫姆奇克區東南 達爾哈達沙畢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察干烏爾縣(英語:Tsagaan-Üür) 烏布爾蘇門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塔里亞蘭縣(英語:Tarialan)一帶 達諾伊翁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塔里亞蘭縣(英語:Tarialan)一帶 司哈夫喀拉內屋旗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塔里亞蘭縣(英語:Tarialan)一帶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卡赫姆區一帶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切季霍爾區南岸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准-赫姆奇克區一帶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林沁勒呼木貝縣(英語:Renchinlkhümbe)北岸 扎薩克圖汗部烏梁海一佐領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察幹烏拉縣(英語:Tsagaan-Uul)一帶 烏梁海二佐領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察幹烏拉縣(英語:Tsagaan-Uul)西北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屬烏梁海三佐領 今 蒙古庫蘇古爾省烏蘭烏拉蘇木(英語:Ulaan-Uul) 烏梁海三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准-赫姆奇克區 烏梁海四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蘇特霍爾區 烏梁海四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卡赫姆區 三音諾顏部烏梁海十三佐領 今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蘇特霍爾區 以上各盟旗之代號均已在2005年10月3日棄用。

政府[編輯] 主條目: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 兩岸間的態度[編輯] 中華民國[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釋字第328號 中華民國政府開始時不同意在法律上承認外蒙古維持獨立的現狀。

8月8日在德國投降正好三個月,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之後,蘇聯在和中國談判成功之前,對日本宣戰。

一百五十萬蘇軍在蒙古集結後進攻中國東北、朝鮮等地的日本關東軍。

其間外蒙古提供後勤並派軍隊參加蘇軍對日軍在內蒙古的作戰。

為繼續取得同盟國對中國戰區的支持,以及避免蘇聯援助中共和在東北駐軍不撤走,1945年8月14日,經過與蘇聯兩個多月的談判,中華民國政府同意雅爾達密約相關內容。

宋子文、王世傑等在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授權下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投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10月20日在蘇聯操縱下的公民投票結果,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國民政府公告說:「外蒙古人民於1945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 然而到了1953年2月24日,依聯合國通過的「控蘇案」,甫已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拒絕承認外蒙古獨立的事實,稱《聯合國大會決議案五〇五》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

從此又片面宣稱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

國民大會秘書處自民國68年(1979年)5月至民國80年(1991年)10月所編的《會議實錄》所附的《中華民國全圖》都宣稱法理的中華民國疆域包括蒙古地方。

[4]但是1961年外蒙古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放棄使用否決權。

直到1990年代,中華民國在台灣民主化和本土化。

1993年民進黨籍立委對此首度提出挑戰,向司法院就領土定義聲請釋憲,指出上述說法無視於國際法中「對國家承認是無條件且不得撤銷」之慣例。

[5]而司法院作出的回覆則為領土問題為政治議題,非司法院所能解釋。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

」[6]否定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至此中華民國在實際與法理上均已徹底揚棄對外蒙的主權聲索。

2017年9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裁撤蒙藏委員會,降為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外交部及大陸委員會亦承接蒙藏會部分職能。

[7]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現在實際統治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6日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

實際和法理上都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及其繼承政權的主權國家地位。

現狀[編輯] 在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和立法院宣佈將舊稱外蒙古的蒙古地方自大陸地區分離,並在修訂的《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中要求將蒙古地方與中國大陸的邊界以國界標示[註5],並在2002年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設立代表處、在外交部網站的各國介紹中加入蒙古國[8],而蒙方亦於2003年在台北市設立代表處。

2005年10月3日又棄用法理上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

[9]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10][11][12][13],承認蒙古國的獨立現狀。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發售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均已將外蒙古排除在中國之外作為獨立國家標示,教科書亦然。

包含外蒙古在內的「中華民國全圖」(俗稱「秋海棠」)則已相當罕見或不再發行。

民間也普遍視蒙古為主權國家。

注釋[編輯] ^含唐努烏梁海盆地的17萬平方公里。

^1949年之區劃 ^以平均2.5%人口成長率反推。

^1988年制定,2005年停止適用。

^《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已於2004年廢止。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蘇聯撤軍與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中國文化研究院.  ^蒙古不是中華民國固有之疆域.自由時報.[2021-0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又稱肯木次克旗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電子藏書:國民大會歷次會議實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六次會議實錄》,1979年5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七次會議實錄》,1985年5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實錄》,1991年4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實錄》,1991年10月:《中華民國全圖》 ^司法院釋字第328號解釋.[2012-03-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0-04. ^蒙藏委員會9月15日已走入歷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時報 ^蒙古國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06.,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7-21. ^[查證請求] ^台当局弃用「中华民国全图」.[2012-10-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大陸地圖得依中國現狀標示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自由時報,2002年11月30日 ^官方地圖將標示蒙古為國家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自由時報,2002年10月3日 來源[編輯] 出版物 《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1998年 《蒙古分旗圖》,1940年 《中華民國省情與地方建設》,1935年,中華民國行政院 網頁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 沙俄策劃外蒙古「獨立」 1911年外蒙古「獨立」運動經過 參見[編輯] 中華民國主題 蒙古主題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地方(中華民國) 西藏地方 中華民國與蒙古國關係 外蒙古 外蒙古獨立 閱論編蒙古族 地理蒙古高原 文化 蒙古語 ·蒙古語文字 ·蒙古音樂 ·藏傳佛教  歷史 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蒙古帝國(擴張 ·屠殺)→元朝(滅宋 ·侵日)→北元 東亞以外: 四大汗國(窩闊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 ·欽察汗國 ·伊兒汗國) ·帖木兒帝國 ·蒙兀兒帝國 ·克里米亞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 北元(明太祖北伐)→韃靼(明成祖北伐 ·達延汗 ·俺答封貢) ·瓦剌(俘明英宗、侵北京) ·兀良哈三衛 ·察哈爾八部(林丹汗敗亡) 清代蒙古: 和碩特汗國 ·準噶爾汗國(清滅準噶爾) ·卡爾梅克汗國(土爾扈特部東歸)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烏梁海共和國→ 烏梁海邊疆區→ 圖瓦人民共和國→圖瓦自治州→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外蒙古歷史: 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大蒙古國(第一次獨立 ·蒙藏條約)→外蒙古(中俄蒙協約 ·自治 ·撤銷自治 ·蘇俄佔領)→大蒙古國(第二次獨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革命黨)→中華民國(蒙古地方 ·蒙藏會 ·獨立投票)→蒙古國(歷史) 內蒙古歷史: 內札薩克蒙古→內蒙古 ·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蒙古軍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德王)→內蒙古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區(內人黨事件 ·內蒙古獨立運動) 卡爾梅克歷史: 瓦剌→土爾扈特→卡爾梅克汗國→俄羅斯帝國阿斯特拉罕省→ 蘇聯(卡爾梅克自治州→下伏爾加邊疆區→史達林格勒邊疆區→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人強制流配→卡爾梅克自治州→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俄羅斯( 卡爾梅克共和國)  當前政區分布主要國家 蒙古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俄羅斯 3自治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圖瓦人) · 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亞特人) · 卡爾梅克共和國(卡爾梅克人) 1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3自治州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8自治縣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遼寧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部落支系和親緣民族蒙古國境內部落區域 喀爾喀 ·巴爾虎 ·巴岳特 ·布里亞特 ·達爾罕 ·杜爾伯特 ·達里岡愛 ·明阿特 ·扎哈沁 ·額魯特 ·土爾扈特 ·和托輝特 ·烏珠穆沁 ·阿爾泰烏梁海 ·輝特 ·圖瓦烏梁海 ·色楞格察哈爾 中國蒙古族部落支系聚居地 巴爾虎 ·布里亞特 ·察哈爾 ·扎魯特 ·巴林 ·杜爾伯特 ·科爾沁 ·喀喇沁 ·克什克騰 ·蘇尼特 ·烏喇特 ·烏珠穆沁 ·鄂爾多斯 ·弘吉拉 ·和碩特 ·土爾扈特 ·圖瓦 ·厄魯特 ·土默特 兩岸四地蒙古族雜居分散地遼寧阜新縣與喀喇沁左翼縣,河北圍場縣,吉林前郭爾羅斯縣,黑龍江杜爾伯特縣;甘肅肅北縣;喀卓人(雲南省通海縣);台灣;此外,四川涼山州、貴州大方縣與北京密雲區也有分布。

中國境內親緣民族 達斡爾族 ·裕固族 ·東鄉族 ·保安族 ·土族 俄羅斯境內親緣民族 布里亞特人 ·卡爾梅克人(土爾扈特) ·圖瓦人 其他國家(中亞等) 哈扎拉人 ·艾馬克人 ·Qara'unas 閱論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 疆域 行政區劃沿革 法理行政區劃 首都2 行政區面積 行政首長 12直轄市南京府→南京市·淞滬商埠→上海市·京兆地方→北平市·膠澳商埠→青島市·天津市·重慶市·大連市·哈爾濱市·武漢市→漢口市·廣州市·西安市·瀋陽市35省華中7省江蘇省4·浙江省5·安徽省·江西省6·湖北省7·湖南省8·四川省9華南6省福建省10·臺灣省11·廣東省12·廣西省13·雲南省14·貴州省15華北6省直隸省→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16·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塞北4省寧夏省·綏遠特別區→綏遠省·察哈爾特別區→察哈爾省·熱河特別區→熱河省東北9省18奉天省→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西部3省 川邊特別區→西康省 青海省 新疆省17 1特別行政區 海南特別行政區1地方 京兆地方†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3 其他已撤銷省級行政區阿爾泰區域·塔爾巴哈臺區域·呼倫道·興安屯墾區·威海衛行政區·河西省·陝甘寧邊區·東省特別區 注釋註1:本模板所示各類省級行政區數目,為1912年建國後至1949年中央政府遷往臺灣前之數據。

註2:關於首都位置之更迭,詳見中華民國首都條目。

註3:即外蒙古。

1946年01月05日透過1945年舉行之公民投票正式獨立。

註4:江蘇省政府於1949年04月及06月分別遷至崇明縣及嵊泗縣,1950年05月中旬因國軍撤離嵊泗縣而裁撤。

註5:浙江省政府原於1949年05月23日遷至定海縣,1950年05月16日因國軍撤離定海縣而裁撤;1951年09月重設於大陳島,1955年02月因撤離大陳島而裁撤(詳見大陳島撤退)。

註6:江西省政府於1949年10月上旬遷至臺灣省臺中市東區大公街33號辦公,於同年11月30日裁撤。

註7:湖北省政府於1949年04月遷至恩施縣,11月遷至四川省萬縣,於當月裁撤並改編為第三兵團。

註8:湖南省政府於1949年08月分開遷至邵陽縣和芷江縣,10月分別遷至廣西省桂林市和貴州省貴陽市,於11月裁撤。

註9: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於1949年12月27日淪陷,四川省政府消亡;1950年02月重設於西康省西昌縣,至03月27日再次消亡。

註10:福建省政府於1949年08月從福州市遷移到金門縣,於1956年07月改為戰地政務而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至1992年方遷回金門縣,但仍維持較精簡之編制。

2018年12月31日省建制凍結(參見福建省(中華民國))。

註11:臺灣省政府1947年5月16日於臺北市成立,1956年遷至南投縣中興新村,2018年6月30日裁撤。

註12:廣東省政府於1949年10月遷至海南特別行政區海口市,大部分省府人員則退至臺灣省高雄市並遣散。

1950年05月海南島戰役國軍戰敗,剩餘省府人員赴臺後省政府解散。

註13:廣西省政府於1949年10月遷至邕寧縣,12月遷至龍津縣,於當月消亡。

國軍餘部於1950年2月短暫收復邕寧縣(今屬南寧市)並重建省政府,但1952年遭中共擊潰而解散。

註14:雲南省政府於1950年遷至泰國曼谷,於1951年05月短暫收復許多縣份,並成立西南行署,後於同年07月撤離並於10月26日與西南行署同時裁撤。

註15:貴州省政府於1949年11月遷至晴隆縣,當月遷至盤縣,12月遷至雲南省昆明市,旋即解散。

註16:河南省政府於1948年10月遷至信陽縣,1949年04月遷至漢口市,05月以後撤離漢口,12月解散於四川省巴中縣。

註17:新疆省政府辦事處於1949年遷至臺北市四維路52巷31號辦公,於1992年01月16日裁撤。

註18:「東北新省區方案」在政府遷臺前尚未完成實施,但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在東北九省均有代表就職。

區劃索引:單位:省級(史)>縣級:蘇|浙|皖|贛|鄂|湘|川|康|閩|臺|粵|桂|滇|黔|冀|魯|豫|晉|陝|隴|寧|青|綏|察|熱|遼|安|洮|吉|松|合|黑|嫩|興|新|瓊|藏|蒙|京|滬|平|膠|津|渝|連|哈|漢|穗|鎬|瀋 閱論編中華民國公告疆域及行政區劃1(2005年廢止前) 中華民國疆域 首都 行政區劃沿革 行政區面積 14直轄市南京市2·上海市·北平市·青島市·天津市·重慶市·大連市·哈爾濱市·漢口市·廣州市·西安市·瀋陽市·臺北市25·高雄市635省華中七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華南六省福建省3·臺灣省4·廣東省·廣西省·雲南省·貴州省華北六省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塞北四省寧夏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熱河省東北九省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西部三省西康省·青海省·新疆省2地方西藏地方·蒙古地方7 1特別行政區 海南特別行政區 注釋註1:本行政區劃為1949年至2005年之間中華民國政府所頒佈之行政區劃,包含未實際統治之中國大陸。

實際統治之行政區僅有臺灣省、福建省(部分沿海島嶼)、臺北市、高雄市等二省二直轄市。

現今行政區劃中之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桃園市在本行政區劃停止適用(2005年)前尚未升格。

在正式廢止前,台灣出版的地圖已普遍不再使用此行政區劃,教科書則是在1990年代後期便棄用。

註2:中華民國無法定首都,詳見中華民國首都註3:福建省政府於1949年8月從福州市遷移到金門縣,於1956年7月改為戰地政務而虛級化,並遷移省政府置於臺北縣新店鎮,至1992年方恢復省政府建制,遷回金門縣,但仍為虛級省。

註4:臺灣省於1998年12月20日虛級化,之後其所下轄之縣市均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轄。

註5:臺北市於1967年脫離臺灣省升格為直轄市。

註6:高雄市於1979年脫離臺灣省升格為直轄市。

註7:「蒙古地方」即外蒙古。

1946年1月5日,根據前一年外蒙古人民投票結果,國民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但中華民國政府在1953年單方面宣佈拒絕承認外蒙古獨立(詳見「聯合國大會第505號決議」)。

而在1961年,中華民國代表團在美國和蘇聯壓力下,以缺席表決形式默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之提議,即從行動上默認其獨立事實,2002年後與蒙古國逐漸建立官方聯繫,並互設代表處。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出新聞稿表示,1946年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已非憲法第四條所稱「固有之疆域」。

閱論編中國地理大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分區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華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1·江西·山東·台灣1  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  西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2  西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註: 1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實際仍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轄。

關於台澎歸屬問題,詳見台灣問題;關於金馬問題,詳見福建省(中華民國)。

2藏南地區現由印度實際管轄,詳見中印邊界問題。

 中華民國的分區 華中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漢口市  華南福建·臺灣1·廣東3·廣西·雲南·貴州·海南特別行政區·廣州市  華北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北平市·青島市·天津市·西安市  塞北寧夏·綏遠·察哈爾·熱河·蒙古地方2  東北遼寧·安東·遼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興安·大連市·哈爾濱市·瀋陽市  西部西康·青海·新疆·西藏地方 註:此為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統治中國大陸時所使用的分區,現已不再適用;關於當今實際統治之台灣地區,詳見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1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時台灣仍為日本屬土,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並統治至今,詳見台灣光復、台灣問題。

2即外蒙古與唐努烏梁海地區,外蒙古當時已成為主權獨立且受國際普遍承認之蒙古人民共和國(今蒙古國),中華民國政府於2012年5月發新聞稿認同其非中華民國之「固有疆域」;唐努烏梁海地區於1921年成立唐努-圖瓦,隨後被蘇聯吞併,蘇聯解體後被俄羅斯繼承。

3廣東省的香港和澳門彼時分別為英國與葡萄牙殖民地,詳見英屬香港及葡屬澳門。

另見:中國地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蒙古地方&oldid=68558240」 分類:1928年建立的行政區劃1946年廢除的行政區劃中國已撤銷及變動的省級以上行政區地方(中華民國)外蒙古行政區劃史蒙古國歷史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需要查證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本地有相關圖片而維基數據未添加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日本語한국어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