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 - 劇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滿族的祖先世系是肅慎、悒婁、勿吉、靺鞨、女真。

肅慎是東北古民族,在周武王時期,肅慎氏貢楛矢石砮,這 ... 首頁>Club>腦洞外星人2020-06-2105:59 滿族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 190 回覆列表 1#國史春秋 關於每個民族的祖先,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有的被人熟知,有的化為內心永久的圖騰,有的成為本民族默守的一個信仰。

華夏族的祖先源於伏羲與女媧的傳說,契丹人的祖先來自騎白馬青牛少男少女的邂逅,而滿族人祖先的傳說與三個仙女有關。

長白山下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波光粼粼如碎了一地的鏡片兒,透過清澈的湖水可以望見游來游去的魚兒。

一個Sunny炙熱的午後,三位仙女到湖中沐浴,褪去的衣服就放在湖邊的樹上。

不一會兒,一隻神鳥翩躚而至,將口中銜的一枚仙果放在仙女們的衣服上。

當仙女們帶著倦意上岸時,年齡最小的仙女佛古倫搶先吞下仙果。

不久,仙女懷孕生子,起名愛新覺羅•庫裡雍順,他就是滿族人的祖先。

如果非要去探討故事的本真,註定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如同侵犯他人隱私一樣遭人嫌棄。

拋開故事,回到現實,滿族人的祖先是一個叫作“靺鞨”的原始部落。

而人類社會無一不是從原始向近代邁步走來,因此,可視原始部落為一粒種子、一顆樹苗,當它長大成才後便有了參天大樹的模樣。

最早與中原接觸的是粟末靺鞨,出於對唐朝繁榮昌盛的嚮往,以及落後文明的厭倦,他們將留學生源源不斷派往長安取經。

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消滅高句麗之後,於遼東設安東都護府,白山靺鞨歸順唐朝,伯咄、安車骨二部化整為零,融入其他部族,粟末靺鞨遷到營州(今遼寧朝陽),黑水靺鞨等部繼續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漁獵生活。

其中,黑水靺鞨恰是滿族人的根脈祖先。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故國,佳句在中華。

——《送渤海王子歸國》 安史之亂過後,唐朝被藩鎮分割的支離破碎,而渤海國卻在大仁秀統治時期(817~830)達到鼎盛。

唐朝滅亡後,契丹人如日中天般崛起,於是渤海國淪為契附庸,國名改為“東丹國”,國王也換成了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倍。

而那些不願意接受契丹統治的王室貴族則融入近鄰高句麗與新羅。

顯然,曾經風光無限的渤海國讓叢林中摸爬滾打的黑水靺鞨羨慕不已,於是當渤海國成為劃過天際的流星後,他們紛紛登臺亮相。

五代十國時期,黑水靺鞨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他們的名字也改為“女真”,寓意“東方神鷹”。

不過,雄鷹尚未展翅就被遼國(契丹)關進了籠子。

為了分而治之,遼國把女真人分為生、熟、半生不熟三部。

其中熟女真融入漢、契丹雜居,離中原最近;半生不熟女真被羈縻統治於輝發江一帶;生女真則生活於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保持原生活狀態不變。

此時是女真人備受煎熬的一段時光,不過一切很快煙消雲散,他們在一位卓越領袖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迎來春風與Sunny。

1114年,阿骨打擊潰遼軍,遼國一蹶不振。

第二年,阿骨打建國稱帝,國號大金,阿骨打自稱金太祖。

政治上推行勃極烈制;軍事上實行猛安謀剋制;文化上將漢字與女真語言揉合,創造“女真大字”。

金國崛起的時候,恰是宋朝最為腐朽的時刻,於是金國在金聖宗完顏晟(又名吳乞買)的率領下,以趨虎吞狼之勢很快將北宋滅亡。

南宋偏安後,金國繼續窮追猛打。

不過,在岳飛、韓世忠等名將為首的宋軍阻擊下,金國開始對那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國水夢變得舉棋不定。

最終,海陵王完顏亮那首“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豪情萬丈的詩如一片無精打采的鵝毛,緩緩落地。

此後,在蒙古崛起之前的半個世紀裡,宋金兩國如同兩顆耀眼的明珠,分別點綴在江北、江南。

然而,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登上歷史舞臺後,金、宋兩國愴然謝幕。

在蒙古人統治中原的百年歲月裡,一部分女真人與蒙古、漢族融合,一部分女真被打回原形,繼續於遼東叢林狩獵、打魚、採鬆籽兒、挖人蔘、搬蘑菇。

明朝建立後,中原大地又成了漢民族的舞臺,而女真人繼續在原地蜇伏。

明萬曆末期,二百多歲的大明王朝進入垂暮之年,皇帝昏昏欲睡、朝臣渾渾噩噩,女真人努爾哈赤韜光養晦。

1616年,58歲的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女真人迎來沉寂近四百年後的一個輪迴。

努爾哈赤戰死後,八子皇太極繼位,並將族民改為“滿洲”,寓意佛的化身。

滿洲是滿族最近的距離,不過這段路程需要走近300年。

辛亥革命後,清朝成為歷史記憶,中國進入“民主、民權、民生”的新時代,滿洲人正式改名為“滿族”。

隨後,滿族貴族帶頭將原姓氏改為漢姓。

如今,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滿族在姓氏、衣著及生活習慣上與漢民族沒有區別,而且他們同樣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需要記住得是,滿族人的祖先來自遼東,兩千多年前,他們就已經進入歷史視野。

2#國病 滿族的源流除了我能說清楚,沒有任何人能說清楚。

民族考源這種事,如果只是看文獻或只聽這個民族自圓其說的話,永遠找不到答案。

就好比漢族出自羌系,羌系是北三苗。

如果你不知道羌系是文獻裡提到的北三苗,那你就不可能搞清楚漢族的源流。

首先滿族並不是女真,也不是肅慎。

因為肅慎和女真已經可以確定,他們是殷商北逃的那部分人後裔,與北韓族有一定關係,但又不全是北韓族。

就好比泰國、緬甸、高棉這個民系也與殷商有關。

泰民系是O2a,又叫撣族,實際就是商族的意思。

北韓基因是O2b,屬箕子族。

泰國緬甸高棉裡還存在斯拉夫基因R1a,就是白帝少昊氏以掃族,也是姜子牙老婆掃帚星,就是白素貞。

斯拉夫民系與苗蠻系是七仙女之後的聯姻聯盟關係,並且構成了南方赤帝祝融火夫的冶煉文化,就是女媧補天,也叫金天氏。

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祝融文化存在於西南,北韓人姓金,同時羌系匈奴裡也有姓金的。

對比緬甸和女真的一些風俗是可以發現類同的,比如放偷日。

緬甸自稱叫顏們,楚人自稱時會說朕,女真服飾有紅色,這些不止是巧合。

實際上完顏阿古打都是指苗蠻系的鼓文化。

好比彝族名阿打子楚。

滿族叫建州女真,實際是加入到了女真的政治聯盟裡而已。

但民族源流與女真是完全不同的,女真、北韓族、羌系、苗瑤、泰民系都是內陸支養狗吃狗肉民系,而滿族是沿海支養豬人體系。

滿族也的確自稱養豬人。

你想,在東北難道不應該是自稱馴鹿人嗎?為何是養豬人?這明顯就是有更古老的源流。

滿皇族基因是O1,正是大鯀族,與杭州良渚遺址一致。

與馬來西亞、印尼主體基因一致。

風俗上看,印尼有斬牛頭文化,滿族也有。

尼泊爾也有屠牛文化,因為印尼這一支是原本在印度河地區哈拉帕遺址的大夏體系。

印度豬神叫伐哈拉,阿拉伯語裡豬叫阿拉哈拉Z斯。

滿語裡也有哈拉一詞。

漢語哈拉子指流口水,很形象。

大鯀族源自浙江杭州地區,是黃種老二支系。

他們歷史上帶著C系、D系兩支矮黑。

顓頊是指全體黃種,但是老二支系應龍殺兄弟蚩尤和夸父,並拋棄了老三苗蠻和老大烏拉爾。

於是後來的黑帝顓頊就是指他們,顓頊方位定在北方是因為大鯀族北支被髮配東北。

沿海支應龍殺蚩尤和夸父就是鬧烏龍,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兄弟相殘,他們在猶太文化裡是殺兄弟的該隱,漢語裡是應該、活該、該。

漢語裡充斥著小二、店小二、二流子、牛二、二愣子、小人等詞彙,這些都是噁心沿海支的,各地方言裡都有帶二的罵人話。

因為他們殺兄弟並拋棄兄弟。

應龍就是烏龍,也是黑龍。

黑龍江就是這麼來的。

他們拋棄苗蠻和烏拉爾後就形成了內陸支帝堯帝嚳體系與沿海支帝舜大鯀體系的對峙。

後來內陸支利用鴻門饕餮盛宴復仇,將沿海支一分為二發配四川和東北。

四川支是大禹體系,大禹離開四川時留下一部分人帶領矮黑跟隨民族,也就是百濮。

東北支的大鯀族在大禹時代主體西進中東,同時也留下一部分人帶領C系和D系。

於是今天在東北和西南都有C系和D系。

西南的百濮受衝擊,一部分大鯀族流落貴州與苗族混居,就是至今還剃頭的芭沙人,全體姓袞。

滿族的前身實際上就是主體離開後遺留在東北的大鯀族帶領下的C系這個集合體。

日本基礎是大鯀族帶領D系建立的,爾後才是箕子族和漢族進入。

只不過滿族裡大鯀族基因只有5.6%,C繫有23%,還有一點點D系。

加起來佔總人口的1/3。

這個群體就是滿族的基礎了。

為何滿語與日語相差很大呢?這其實是因為通古斯在歷史上被烏拉爾的布里亞特入侵,他們是匈奴的一支。

同時羌系匈奴也入東胡,憑藉春秋後的人口優勢同化了東北各族。

所以就出現了匈奴系的阿爾泰語模式存在於滿語的情況。

日語更多保留著原生黃種語言特點。

阿爾泰語則更多類似斯拉夫語系,蒙古語則兩者都能發現。

實際上泰語、高棉語言裡也有彈舌音,好比湖北話裡也有。

日本和滿族都是大鯀族O1佔比不大,只有5%左右,然後就是C系、D系各佔百分之二十幾。

這就是大鯀族主體離開西進中東形成的局面。

在西南O1數量也遠少於C系和D系。

因為大禹主體離開從甘肅陝北寧夏問鼎中原了。

後來商滅夏獲准返回南巢老家,就是江浙的百越。

大鯀族由古埃及返回的部分也就是鬼方里的素冠,印尼人就是。

印尼人由印度渡海逃到了印尼,而入侵者是秦體系的斯拉夫民系。

所以印度恆河文明崇尚牛,因為苗蠻系是沙朗牛郎。

滿族後來崛起兼併了很多民系,從基因看有烏拉爾N系和北韓族以及一點點斯拉夫基因,估計這些就是女真了。

因為老大支系烏拉爾也屬於被拋棄的內陸支帝堯體系。

他們在鴻門宴後一直驅逐大鯀北支去到了赤峰形成紅山文化。

流入滿族最多的是原遼寧漢族,漢族基因O3佔了近一半,有的資料裡是佔36%。

遠高於滿族自己原本的人口。

所以滿族從道統而言是沿海支大鯀體系養豬人,但人口卻是內陸支佔了2/3,這個情況與日本一樣。

在日本箕子北韓基因佔了33.5%,漢族O3佔20+%,加上烏拉爾N,一半以上是內陸支。

沿海支後裔反而是少數了。

3#嘉禾JUSTHERE 研究東北民族史是一件有趣的事。

因為史料的匱乏和錯漏百出,使得太多的歷史細節需要人們去猜想去拼湊。

就像一副大型的拼圖,每個人都可以拿著碎片,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建構。

只要你的邏輯在某一個區域性範圍內足夠通順,能夠自圓其說,你就可以擁有振振有詞的權力。

建州女真是滿族的直系祖先首先需要搞清楚一點:近代的滿族是一個國族概念。

類似於我們談論中華民族,它當然包括了56個民族而不僅僅是佔據多數的漢族。

滿族同樣也是一個多民族共同體。

它的主體由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構成。

而居於統治地位的核心階層自然是滿洲八旗。

並且,滿族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未入旗的赫哲人、鄂溫克人、鄂倫春人、北韓人以及巴拉人。

在漫長的民族融合過程中,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滿族這樣一個身份。

所以追溯國族意義上的滿族祖先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要討論的是:滿族的祖先是誰?他們來自於哪裡?也就是說創立了清朝的滿洲主體民族-建州女真最早起源於什麼地方?如果您同意我對題目的這個認識,我就先說一下結論——建州女真的發源地是牡丹江流域!研究民族起源不能以簡單的時間線倒推的方式進行。

那樣的話你會發現,建州女真的發源地俄羅斯是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精奇里江、庫頁島,甚至是整個東西伯利亞地區。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再向前繼續追溯,我們人類都來自於非洲。

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說法。

現有的可信度較高的史料中,都把建州女真的發軔指向同一個地方--三姓。

這裡是牡丹江的河口。

曾經住在這裡的兩個萬戶府的首領孟特穆和阿哈出,讓建州女真這個族群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在他們的帶領下,建州女真歷經劫難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終於走出窩集跨過長白山脈,定居在松遼平原。

從單一的族群逐步衍變成多個族群的共同體,最後形成了滿洲民族。

我們無法考證建州女真遷徙的精確路線和時間,但大體上從牡丹江下游沿著牡丹江向南再向西南的走勢是基本可以確定的。

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古倫阿哈出帶領他的胡裡改部族人先是沿著牡丹江的左岸逆流而上,來到了寧古塔地方居住。

為什麼選擇這裡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在部落薩滿吟唱的古老歌謠裡,先祖建立肅慎國和渤海國的事蹟一直在女真的部落中流傳不息。

那些隱祕的資訊通過大察馬跳神的方式顯現出來,召喚著子孫們回到最初的故鄉。

今天的寧古塔舊城遺址的周邊地區,也就是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沿岸,很可能就是阿哈出和族人們初來時居住的地方。

這裡也曾經是金代女真完顏部的肇興之地。

而在西南方向的鏡泊湖邊則是唐代渤海國王城-忽汗城。

寧古塔,是研究東北歷史無法繞過的名字。

它的起源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來自於滿語六個的意思。

寧古塔源自於契丹語-女姑臺。

契丹人滅掉渤海國以後,在此建立了東丹國。

後來由於其內部的權力鬥爭導致了東丹國的覆滅,契丹人也逐漸失去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而居於牡丹江流域女真完顏部逐漸在這裡崛起,並事實上成為了這一地區的統治者。

契丹人只能對其採取羈縻政策,承認了完顏部女真的自治權。

由於完顏部女真自號為“金”,在契丹語中“金”稱為女姑,所以這個女真人的自治中心便被稱為女姑臺。

後來演變成為寧古臺、寧古塔。

在努爾哈赤降服了東海女真各部之後,便把寧古塔地方作為屯糧練兵的後方大本營,從此以後寧古塔成為了貫穿整個清朝歷史的極為重要的地方。

阿哈出和胡裡改部族人在寧古塔地方居住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

而他們的身份則一直是野人女真。

某年阿哈出朝貢於北京,燕王朱棣納阿哈出女兒為妻,和阿哈出成為翁婿關係。

不久,朱棣篡位成功建元永樂。

同年十一月於渤海國建州故地設定建州衛,阿哈出父憑女貴成為建州衛第一任都指揮使。

至此,建州女真才見諸史冊,成為與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並列的三大部族之一。

而牡丹江河口幾乎同時南遷的斡朵裡部女真最初和胡裡改部走的是同一條路線。

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在寧古塔地區停留下來,而是在酋長孟特穆的帶領下繼續向南到了圖們江流域,進而依附於北韓。

二十多年後,經阿哈出的推薦,孟特穆也最終成為了建州衛都指揮使。

長白山主峰的東北是連綿不絕的張廣才嶺,遍佈著遮天蔽日的窩集(原始森林)。

溝壑縱橫水道繁密。

在張廣才嶺支脈威虎嶺、牡丹嶺、寒蔥嶺的北麓,發源出了滿族的母親河牡丹江。

牡丹江(穆丹烏拉)稱謂的由來今天最主流的說法是因為發源於牡丹嶺(穆丹哈達)。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晚近的改稱,最早見於曹廷傑的《東北輿地圖說》。

這之前一直被稱為瑚爾哈河或者呼兒哈河(更早的則有僕幹水、胡裡改江、火兒阿、虎爾哈等不一而足)。

而其實牡丹江的源頭也不止一處,我們暫且就以牡丹嶺為準吧。

這其中有兩條非常重要的支流:富爾嘉哈河、珊延穆克河。

這是兩條被很多人忽視的河流。

也是我論證“滿族的祖先究竟來自於哪裡?”的最重要的論據。

富爾吉哈河又稱富勒佳河、大石頭河。

源出敦化和寧安交界處的大黑嶺。

富勒佳滿語為-壅沙。

富勒佳河漢語沙河。

蓋因為河流灣多,沿河的山體比較容易沖刷下泥沙,經常在大水退後,於河道內淤積成片的沙壅甸。

因此得名富勒佳哈(滿語口語的河)。

住在這裡的女真人部落在遼代遷居到牡丹江河口附近的三姓。

他們仍舊自稱為富勒佳部女真,後來富勒佳的讀音被書寫成了漢字——胡裡改。

珊延穆克河發源於敦化城東部的廟嶺山,金史記載為舍音水、神隱水。

在《盛京通志》又稱白水,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珊延穆克是來自於女真語的suwanyanmuke,漢字意思為金水。

是指這條河出產沙金。

而住在這條河邊的女真人則以此為姓氏稱為完顏,又自號為金。

在遼代末期遷到了牡丹江與松花江的交匯處,並用家鄉古城名作為了自己的部落名稱——斡朵裡。

《金史》記載:完顏部,金始祖完顏函普之後,初居布林噶水之涯。

即渤海國故地,今牡丹江流域。

除完顏函普三支完顏氏女真部外,還存在其他以完顏為姓的女真部族。

泰神忒保水完顏部,活動於牡丹江上游地區。

泰神忒保水即今牡丹江上游一支流,其首領安團勃堇。

神隱水完顏部,活動於牡丹江地區。

神隱水(珊延穆克河)為牡丹江支流。

其首領冶訶勃堇於金景祖時期歸附。

《金史》謂“冶訶系出景祖。

”馬紀嶺劾保村完顏部,活動於牡丹江一帶。

馬紀嶺即今牡丹江東之老爺嶺。

女真人的直系祖先完顏部就定居在鏡泊湖南面牡丹江上游的地區。

他們後代子孫從牡丹江流域走到了松花江流域,建立起龐大的大金帝國。

而生活在牡丹江兩岸的滿族的直系祖先建州女真,在經歷了最初的艱難困苦、顛沛流離之後,走出山地來到蘇子河流域。

最終在滿洲巴圖魯努爾哈赤帶領下,經過幾十年的征戰統一了女真各部。

4#阿飛微生活 自古以來,物產豐富適宜生存的中原大地始終是異族覬覦的物件,古代漢族人民的眾多宿敵中,最具威脅的便是古代東北地區的肅慎民族,也就是現在滿族的祖先。

公元713年,唐玄宗賜予北部肅慎人“渤海”之號,這一部族迅速崛起。

由於常年的漁獵生活,渤海國的百姓身體素質頗為強健,民風彪悍。

隨著渤海人的急速擴張,渤海人佔據了東北地區大部分濱海土地,人口也增長至五百萬,堪稱當時東北最強國。

渤海人也曾發兵侵略山東地區,並與唐軍激烈交戰。

然而,唐朝國力強盛,輕鬆將其鎮壓,從此之後渤海人再不敢進犯中原,直到公元925年被契丹所滅。

而作為渤海人的親戚,女真人在建立金朝後給予渤海人非常優厚的待遇。

女真人的戰鬥力遠勝渤海人,完顏阿古打曾以兩萬兵力擊潰遼國幾十萬大軍,堪稱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隨著勁敵遼國的覆滅,女真人乘勝滅掉了北宋,將中原大地納入囊中,還脅迫周邊的國家俯首稱臣。

雖說,女真人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文化領域,可是,在漢人強大的文化感染力影響下,女真人被同化已經成了必然趨勢。

隨著時間的流逝,金國皇帝連女真語都說不利落,治國政策更是與漢族看齊。

由於女真人逐漸失去了驍勇善戰的能力,最終,金國被蒙古覆滅。

明朝末期,皇太極在繼承女真統治權後將部族更名為滿洲,之後,藉著李自成佔領北京城的絕佳時機,滿洲軍隊入侵中原。

為了讓人口龐大的漢族人臣服,滿洲人汲取了女真人以及蒙古人的教訓,他們抱著模稜兩可的態度接觸漢族文化,並對不同民族的人民實行種族隔離。

為了鞏固政權,滿洲統治者命令漢人剃掉頭髮、換上滿族服飾,其後大興文字獄。

可以說,滿洲人在南下進入中原的過程中,為漢族人民帶來一場噩夢。

近代以來,考古學家對肅慎文化展開深入研究。

綜合文獻與考古資料,初步確定早在3000年以前,肅慎系衍生的民族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在不同時段衍生出的三個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越來越先進,統治也越來越穩固。

自古以來,從未有異族勢力能夠雄踞中原超過百年,滿洲人在不斷的學習中終究推翻了這一“鐵律”,這就是肅慎系民族讓古代漢人為之驚懼的能力 5#歷史裡的人事物 嘿!你知道渤海遺民麼? 之前熱播劇《大宋少年志》裡的小景,便是渤海遺民,說起來也算是滿族人民的祖先之一了。

先給大家放一首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五十六分之一,多分佈在中國的東北地帶。

追本溯源,那它的祖先又是誰呢?首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

古代滿族所處的地理位置,也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東北地帶。

山地的地形,靠海不算太遠,這就使得他形成了半農耕與半漁獵相結合的生產模式。

先秦時期的肅慎人,大概是滿族最早可追溯到的記錄。

肅慎是什麼呢?又有人稱之為稷慎、息慎,是滿族先民的自稱。

而肅慎人的活動範圍,大致分佈在現如今黑龍江、鬆嫩平原與長白山之間。

這也就與剛剛地圖上東北地帶的的分佈,大致吻合。

而考古學家曾經在東北附近出土了肅慎典型器物“石砮”,以及普遍發現了中原人所使用的鼎、鬲等,這些考古發現都表明肅慎人與中原人在很早之前就有著緊密的聯絡。

那為什麼說滿族的祖先就和肅慎有關聯了呢?地理位置吻合:根據上面所放地圖以及考古出土文物顯示,滿族和肅慎人所分佈的地帶都大致處於東北一帶。

語言:我們漢族說著中國話,滿族說著滿族話,語言對於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是巨大的。

而肅慎人和滿族說語言同屬於滿語,都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滿語支。

發展歷程:肅慎——句麗/靺鞨——渤海——女真——滿族 《魏書》中記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

而勿吉和靺鞨其實是不同的翻譯方式,實則指的是同一種事物。

後來靺鞨大將被冊封為渤海郡王,《大宋少年志》裡的渤海遺民小景也算是滿族人的祖奶奶輩了~ 後來渤海滅亡後,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壯大起來,《遼史•太祖本紀》記載其為東北女真,再後來女真族演變為了滿族。

最後再給大家送上一首滿族歌曲: 《肅慎之歌》 6#黑土邊疆 滿族的祖先世系是肅慎、悒婁、勿吉、靺鞨、女真。

肅慎是東北古民族,在周武王時期,肅慎氏貢楛矢石砮,這應是最早關於肅慎的記載! 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滿語族群,在血緣上是相近的,也有著共同的一些文化特徵,特別是靺鞨、女真、滿之間,在民族面貌上多少保留一些相同的特徵。

通古斯滿語族群來自哪裡呢?文獻史料並沒有相關記載。

不過有蘇俄學者認為來自於勒拿河沿岸,是通過考古學來證實。

也有學者認為是來自於黃河及長江中游及下游地區,通古斯的服飾是敞襟衣裳,這種民族服裝來自於南方。

筆者更傾向於通古斯滿語族群來自於中國的南方,或者說來自山海關以內。

因為古代東北及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漫長且寒冷,生產力水平限制向北方拓展,極北地區不適合生存。

歷史上的靺鞨人、契丹人、女真人在完成內部統一,建立起國家組織,接受來自中原文化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後,戰鬥力強悍,長城以內中原地區美女如雲,金帛如山,有北方民族所需要的絲綢、瓷器、穀物、紙等生活物品,一定會趁機向南方發展,而很少向北擴張,逃荒避難更多的是去之東北。

早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向周邊開疆拓土,北擊戎狄,佔領山西北部及河套地區,在山東、河北地區的東夷諸部也被打敗,向東北退卻,或者被吞併。

那時諸侯國的人口增長,生產力及武器相對更加先進,商周時期也多次出兵攻打東夷諸部,將周邊適合農耕的土地佔領,修築長城,戰國時期才出現了匈奴與東胡。

人類的遷徙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進行遷徙,芬蘭的烏戈爾族就是從東方遷徙去了歐洲。

箕子在商朝末年帶領殷商族人去之北韓,古北韓半島南部的辰韓,多是為躲避秦國的賦稅而逃到此地的燕、齊等中國人,他們的語言與馬韓不同,所以辰韓也稱為秦韓。

東北有肥沃的土地、廣袤的森林、豐盛的草場,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的民眾因黃河遭災等自然災害,出關謀生,謂之“闖關東”。

通古斯滿語族群或是因躲避戰爭和自然災害,最早“闖關東”而遷徙到東北地區的關內民眾。

黑龍江流域及松花江的自然條件影響著生業的經營方式,從而決定當地的經濟條件、民族傳統和特有的文化特徵,所孕育形成的漁獵民族。

幾千年來它不斷髮展,並不斷完善自身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最終發展起來形成一個強壯的民族共同體——通古斯滿語民族共同體,並建立起最早的國家組織——渤海國。

7#歷史哨聲 今天的滿族由大清時的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構成東北地區存在O3e、O2b、D2、C3C1四種父系DNA 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諸申為滿洲時,滿洲人為:以今天烏德蓋人為主體的建州女真、半蒙古人半女真人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遼西和內外蒙東部蒙古人的蒙古八旗、居住在遼東的漢人八旗。

即:不管今天的滿族,還是1635年皇太極時的滿洲,都是女真、蒙古、漢人組成,不是一個單純的種族。

東北亞父系DNA分佈圖東北亞地區存在6種父系DNA 1、O2b父系DNA:分佈在東北地區東部山區、北韓半島、日本福岡熊本等地; 2、O3e父系DNA:分佈在東北地區西部、北部地區、俄羅斯阿穆爾州等地; 3、D2父系DNA:繩文人,分佈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州和阿穆爾州西部、日本本島北部、北海道、庫頁島南部; 4、C3c1父系DNA:通古斯人,主要分佈在外東北、西伯利亞地區 5、Q父系DNA:庫頁島北部; 6、O1a父系DNA:日本鹿兒島。

從父系DNA來看,1635年皇太極時的滿洲人父系DNA有: O2b的建州女真、O3e的海西女真、D2和C3c1的野人女真。

從外表來看烏德蓋族人應該和漢族一樣都是O父系DNA歷史上東北地區各民族的父系NDA猜測 肅慎,女真,不是D2,就是C3; 建立金朝的完顏部和阿骨打起兵時的女真部落,應該是D2; 在遼東、東北東部地區、北韓半島的穢貊族——建立箕子北韓、扶餘國、高句麗、沃沮、百濟等國家,應該是O2b; 隋唐及之前的倭人或者倭國,應該是在有中國南方渡海移民,應該是O1a或D2。

歷史上出名的生熟女真應該是不同父系DNA:生女真是O2b,生女真是D2。

8#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在早先人類以部族為單位形成社會時,相同血緣地的人們互相群居,形成部族。

而“民族”的概念最早就是以地域來劃分的。

雖說都是黃種人,但早期的亞洲大陸上依舊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民族,這些民族後來發展出自己的部落、國家和文化,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演進,最後形成特色分明的文化。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民族,華夏民族其實是一個統稱,是黃河下游平原地區各個民族相互融合、再融進周邊地區民族的血液,而形成的一個大統一民族。

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差異不再顯著,譬如華夏民族,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其中包含了遠古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無數個部族和民族,以及後來融入的大量少數民族的血液。

而有關滿族的祖先,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

滿族形成的緣由與漢族大同小異,今天我們口中的滿族和“漢族”的定義上也沒什麼大區別,都是由許多民族的血統所組成的民族大熔爐。

滿族的演變與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演變脫不開干係,滿族先前叫滿洲族,曾經是東北地區三大民族之一。

滿洲族最早的起源地在黑龍江-長白山一帶,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就是受到了滿族人的開發,滿洲族人曾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耕種、放牧。

目前被廣為承認得最多的說法,是滿洲族人最早的祖先應該是肅慎人,就像漢族最早的祖先是華夏民族一樣。

戰國時期後,有個經常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的少數民族,叫挹婁。

挹婁人當時是中原王朝的一個附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曾向中原地區有過參考。

挹婁人早先就會織麻造船、圈養畜牧,後來經過代代繁衍,挹婁人的後裔分為了十數個部落。

在後來挹婁分成的十數個子部落中,有白山、安車骨等部,部落之間派系繁雜,甚至到後來各自為政,相繼發生爭端,而後在中國唐代時期統一。

唐代時期統一的部族政權叫做靺鞨,經常帶兵進犯唐朝,但鮮少成功過。

後來由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東北地區長久以來的部族爭端才得以緩解並統一,努爾哈赤還大力謀求社會發展,採取了關乎政治、經濟的各方面措施,最後“滿洲國”才得以成型。

要說民族的來源、發展與演進,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情。

而如今我們接觸的各個少數民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血脈傳承,他們的祖先也各不相同。

滿族發展到現在,血統裡也都摻了許多不同民族的血液。

民族的形成歸於互相之間的認同和歸屬感,早期的滿族到如今,也和漢族人之間相互融合了。

9#玉婷美容師 女真族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創立清朝。

在清朝時,女真族由皇太極改為滿洲族,後來改名為滿族。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疆域領土上,也在歷代前列。

而在清朝歷史記載中,他們把愛新覺羅·布庫裡雍順尊奉為始祖。

而關於布庫裡雍順的真實身份,一直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偏向神話傳說色彩,據說在很早以前,有三個仙女姐妹到凡間洗澡,有一隻神雀把一枚果實銜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

三仙女洗完澡上岸穿衣服的時候,看到這枚果實,就拿起來吃掉。

沒想到,仙女因此懷孕,生了一個男孩。

仙女為男孩起了名字後,把他放在一條小船上,自己離開。

這個男孩,就是布庫裡雍。

他沿著松花江一直漂流到黑龍江一帶,在當地上岸後,發現當地有三個部落因為爭奪首領位置爭鬥。

布庫裡雍就說明自己的身份,當地人對他十分信服,就讓他當了首領,統一三個部落。

這才有了女真族的出現。

而在《清實錄》的記載中,布庫裡雍就有更明確的身份。

在史料記載中,清朝祖先原本是明朝的建州左衛,名字叫猛哥帖木兒。

明朝統治東北一帶時,授予當地部落首領官職,讓他們接受明朝統治。

這位猛哥帖木兒的姑姐妹中,有人被選入明朝皇帝后宮,擔任嬪妃。

猛哥帖木兒也因此被升任為都督。

他的兒子孟特穆也繼承都督職位,後來還被清朝追認為肇祖。

但在清朝史料推測中,布庫裡雍距離孟特穆也只過了三四代人。

如果按照這個時間推斷,女真族的歷史,僅在元朝。

如果對比其他史料,就會有很大出入。

因為女真族在中國歷史上,還建立了另一個封疆王朝——金國。

這個政權前後經歷了一百二十年的時間,由女真族的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部落後,擊敗遼國建立而成。

金國有非常強大的武力,他們甚至擊敗北宋,成為中原一帶非常強大的霸主。

但是,金國的不幸在於遇到了蒙古帝國的崛起。

從草原崛起的蒙古部落更擅長戰爭。

他們的騎兵縱橫歐亞大陸,擊敗無數強敵,金國也在其中。

女真族在此之後失去了自己的政權。

不過,對於女真族,蒙古帝國並沒有辦法滅絕,而且也無法進行直接統治。

一方面是因為蒙古帝國本身的統治力量較為薄弱,很多制度都沒有形成。

另一方面,女真族有自己的文化,並保留有自己的軍隊,短期內要想推行統治,其實非常艱難。

所以,蒙古帝國擊敗金國以後,仍把女真族集中在他們祖先居住的地方,而且讓女真族的酋長擔任長官。

元朝初年的時候,女真族在當地的人數有五萬戶之多。

元朝中期較少,減為三萬戶,但基本力量仍然儲存。

按照史料對比發現,布庫裡雍則是當時元朝分女真族五萬戶的翰朵憐萬戶的酋長,並得到蒙古帝國冊封的官職。

翰朵憐萬戶就是後來的建州女真,孟特穆一支的後人就把布庫裡雍追認為始祖。

當然,從更多歷史對比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布庫裡雍的活躍時間,主要集中的元朝初年。

所以,他不算女真族真正的始祖。

而且,在唐朝末年的時候,史料中就有女真族的名字。

也就是說,在金國建立以前,女真族在歷史上就已經出現過。

唐朝時,女真族曾建立渤海國。

渤海國前後傳承229年,活動範圍主要位於現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北韓半島的東北地區,以及俄國遠東地區。

但當時女真族被稱為靺鞨族。

而靺鞨族中的黑水靺鞨,後來就發展為女真族,也就是更後來的滿族。

這也是女真族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他們在中國史料的記載中,常常有不同的名稱,包括抑婁、勿吉、肅慎。

之所以有這些不同稱呼,常常是因為女真族在這個歷史變遷的過程中,生活環境出現變化。

史官記載的時候,也出現變化。

變化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把女真族中某個部落的名字記下,卻不知道那並非是整個民族的興衰變化。

而在女真族的這些稱呼中,最早的一個就是肅慎。

在商周時期,就有女真族朝貢的歷史。

過去中原王朝的疆土沒有開闢那麼遠,跟周圍其他地區之間的關係,主要以朝貢的方式交流。

那些偏遠勢力給中原王朝送禮物,表示臣服。

相應的,中原王朝會對他們提供保護,解決糾紛。

而當時肅慎也會送禮物。

在他們送的禮物中,最有名的就是箭矢。

所以,在《國語》中,孔子就說過:“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之矢也。

” 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做出優秀的箭矢,可以看出箭矢對肅慎人非常重要。

他們的工藝水平也不會太次。

不過,現在我們對肅慎的瞭解非常有限。

因為肅慎對歷史的記載,大多因口頭相傳。

這種方式記載歷史,很容易出現失誤和斷絕。

10#跪射俑 滿族的祖先據學者考證是"肅慎"。

出了山海關就算東北,北至外興安嶺,東濱大海,西接東胡(後來的鮮卑)。

在公元前1800年前後,這片遼闊的土地分了四大塊,南面燕山一帶是商朝的華夏族(漢族),東面是濊貊,西邊是東胡,北部是肅慎。

關於肅慎的名稱現代史學界基本達成共識,中原地區先秦時期他們曰肅慎,北朝為勿吉,漢魏叫邑摟,隋唐稱靺鞨,再後來就是金國女真,清國滿人,這一部族一路延伸下來,民國以後漸漸衰落了。

(6000年前,滿族始祖肅慎人就在雞西地區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新開流文化。

歷經俋僂,靺鞨,女真,滿各個歷史時期,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 關於肅慎的記錄來自《國語·魯語下》,書中記載:,“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

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日:"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之矢也。

"使求,得之金櫝,如之。

” (肅慎族骨鏃) 這個民族以箭矢聞名卻也新鮮,畢竟在那個蠻荒時代,能夠製造弓箭進行狩獵也算聰明人,至少強過了石頭砸棒子攆。

關於肅慎部族的演變歷朝歷代都有記載,《後漢書·東夷傳》說:“挹婁,古肅慎之國也。

有五穀、麻布,出赤玉、好貂。

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

處於山林之間,土氣極寒,常為穴居,以深為貴,大家至接九梯。

好養豕,食其肉,衣其皮。

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抵禦風寒。

夏則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後。

其人臭穢不潔,作廁於中,圜之而居。

種眾雖少,而多勇力,處山險,又善射,發能入人目。

弓長四尺,力如弩。

矢用枯,長一尺八寸,青石為鏃,鏃皆施毒,中人即死。

便乘船,好寇盜,鄰國畏患,而卒不能服。

”(從雞西刀背山墓地發掘文物來看,6000年前肅慎人就有了牛羊的養殖。

) 這一段記述把肅慎人的起居生活習慣描摹得可算形象之至,總結得非常到位,讓人一目瞭然。

再後來的《北史.勿吉傳》進一步解釋:“勿吉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東,矢皆石鏃,即古肅慎氏也。

” 《三國志·挹婁傳》謂:“挹婁……青石為鏃,古之肅慎氏之國也。

”《山海經.大荒北經》也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

” (集賢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早在商周時期,肅慎就繁衍生息於此。

圖為七星峰) 關於肅慎的記載,從未發現本字,也就是說,這個民族在大金國女真以前沒有文字,所有的歷史、傳說、故事都是口口相傳的,就像他們的分支赫哲族的《伊瑪堪》。

如今我們能找到的關於他們的資料,大都來自中原典籍。

中原王朝有著自大的一面,在他們看來,它在國中,周邊的南蠻、西戎、東夷、北狄都是他的附屬,凡來使節問候帶點禮物就被視為朝貢,臣服,史官自慰性記錄,討好國君,以至於現在史學界還是如此觀點。

其實,那時的國沒有現在這麼複雜,人家過來做客,告訴你人家的存在,禮節性地帶點禮物而已,你去別人家串門不也得帶點禮物不是。

所以,根據典籍裡記載的楛矢石弩來斷定肅慎自古臣服於中原是沒有根據的,其它小國朝貢以此類推。

(鏡泊湖薩滿文化村落) 《晉書》雲,肅慎氏一名挹婁,在不鹹山北,去夫餘可六十日行。

東濱大海,西接寇漫汗國,北極弱水。

其土界廣袤數千裡,居深山窮谷,其路險阻,車馬不通。

夏則巢居,冬則穴處。

父子世為君長。

無文墨,以言語為約。

有馬不乘,但以為財產而已。

無牛羊,多畜豬,食其肉,衣其皮,績毛以為布。

有樹名雒常,若中國有聖帝代立,則其木生皮可衣。

無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

坐則箕踞,以足挾肉而啖之,得凍肉,坐其上令暖。

土無鹽鐵,燒木作灰,灌取汁而食之。

俗皆編髮,以布作詹,徑尺餘,以蔽前後。

將嫁娶,男以毛羽插女頭,女和則持歸,然後致禮娉之。

婦貞而女淫,貴壯而賤老,死者其日即葬之於野,交木作小槨,殺豬積其上,以為死者之糧。

性凶悍,以無憂哀相尚。

父母死,男子不哭泣,哭者謂之不壯。

相盜竊,無多少皆殺之,故雖野處而不相犯。

有石砮,皮骨之甲,檀弓三尺五寸,楛矢長尺有咫。

其國東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鐵,將取之,必先祈神。

(挹婁村落復原) 前前後後就這點事兒,凶悍,不孝順,養豬,住地穴。

翻遍了典籍,沒有一家對肅慎的具體地域給以明確說明,學者著書立說頗多,然,多眼光在古籍中摸索,考古印證也是盲人摸象一般各說各話,一會兒團山文化,一會兒鶯歌嶺文化、昂昂溪文化,最近這幾年又出來滾兔嶺、小南山文化。

從出圖文物看,似乎都有根有據,可是,大家似乎忘了一點,那就是,肅慎時代乃至滿清這一段時間,東北地區的疆域基本是東到日本海,北至貝加爾湖的,我們如今的所有學術研究都侷限在了《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以後的疆界範圍內,這無疑把一段歷史進行了地域的分割。

(鏡泊湖,肅慎族聚居地之一) 去年,黑龍江省考古研究所李有騫博士來撓力河,筆者帶他到2015年春天發現的一處舊石器遺址考察,經過一個星期試發掘,出土了一些舊石器石核、石刀,石斧之類的文物,結合饒河小南山發掘的玉器、陶器等分析,在撓力河流域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一定有一個過渡期,然後才是友誼縣的鳳林文化遺存。

撓力河流域在併入烏蘇里江之前,沿岸沼澤深林平原漫崗,是適合人類居住條件的,至少這裡有肅慎人的分支。

至於黑龍江下游至鄂霍茨克海峽、庫頁島沿途,黑龍江上游到外興安嶺以北,貝加爾湖一代廣袤的地區,能否存在肅慎人的分支,也應該引起重視。

(肅慎古城復原圖) 畢竟在蠻荒的上古時代,人類的數量不會過於集中,遷徙與爭鬥隨時都會發生,小的部族之間難免摩擦,生存條件要求他們在廝殺和嗜血中不斷警惕地活著。

中原典籍的記載,《竹書紀年·五帝紀》文中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

” 現在來看這句話,我們暫且假定五帝皇帝、顓頊、堯、舜、禹都是真實存在的,那也是公元前兩千多年前吧,華夏在夏朝以前是沒有國的概念的,對不對?甚至連國家的雛形都不存在,各部落僅僅是首領或酋長什麼的。

所以說,《竹書紀年·五帝紀》中所說的東北大國是後人杜撰的猜測。

(滿族先民) 部落和國家有著很大的區別,所有的典籍裡能查到資料僅僅是肅慎國,邑摟國,勿吉國,一直到大金國才有了大印一枚,有了軍隊,有了皇帝。

東北地區三大部族,肅慎屬於其中一支,但,僅僅是一個民族,這個民族一直到了公元1115年才有了大金國,才有了像契丹文又像漢字的金文,有了《大金國志》,而此時的肅慎已經改稱女真了。

發表回復 ∧mediapreview怎麼用?∨如果潛艇關閉發動機,靜臥在航空母艦下方的海底上,能不能被航空母艦發現呢? 熱門排行 如果自己的老婆總是自以為是,還特別的倔強,該怎麼辦呢?為什麼工作幾年總是會被人認為我剛畢業?鹿泉的海山公園以前是什麼樣的?電子商務裡的梅特長菲定律是指什麼?喬碧蘿被封殺後“露臉”,成功已勢不可擋,微博粉絲奔20萬,還有自己的經紀人,如何?以理解為話題的作文600字?乳腺癌一週放療幾次放療會難受嗎?黃磊山楂解膩茶做法?小企業會計準則下計提的各項準備?有沒有那一些細節讓你覺得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