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蘋果日報超越聯合報、中國時報,撼動自由時報龍頭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蘋果日報》創刊於2003年5月,不久後便超越了報. ... 母公司為香港上市企業壹傳媒有限公司的台灣《蘋果日報》之前宣稱,今年4月平均每日發行實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歷史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台灣《蘋果》今熄燈 回顧過往光輝,2005年蘋果日報超越聯合報、中國時報,撼動自由時報龍頭寶座 姚盈如 陳孝婷 2022-08-3111:00 繼去年6月台灣《蘋果日報》停刋,《蘋果新聞網》也將於8月31日深夜熄燈,香港壹傳媒集團在台的營運告終。

(資料照,郭晉瑋攝)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隨著《蘋果新聞網》於8月31日深夜熄燈不再更新,香港壹傳媒集團在台的營運宣告終結。

從2001年《壹週刊》在台創刊之後,壹傳媒集團的《壹週刊》、《蘋果日報》等媒體,一直衝擊著台灣的媒體圈。

台灣《蘋果日報》創刊於2003年5月,不久後便超越了報禁前的兩大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到了2005年7月,更開始逼近當時台灣的報業龍頭《自由時報》,根據《新新聞》這篇刊登於2005年8月4日出版961期的報導,遭到《蘋果日報》逼近的《自由時報》,甚至讓當時的聯邦集團掌門人林榮三之子、擔任《自由時報》社長的林鴻邦召集了全社高階主管親自下指令,一度還傳出總編輯陳進榮官位不保的消息。

隨著香港政治局勢惡化,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高層幹部遭逮入獄,先後結束香港、台灣《蘋果日報》與新聞網營運,而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紙媒式微的趨勢下,當年台灣的三大報集團也今非昔比。

《中國時報》早已易手,老闆從余紀忠家族變成旺旺集團的蔡衍明家族;《聯合報》轉型的網路公司聯合線上股票曾經登上興櫃交易,但也已在2017年11月下櫃;《自由時報》一度有意轉戰電視,但一直到執照申請期滿都沒有正式的動作。

壹傳媒集團改變了台灣媒體的市場生態,也改變了台灣的紙媒編輯走向,而這些改變即使隨著壹傳媒集團在台灣的營運結束,也已經「回不去了」。

(新新聞編輯部) 7月27日當天,《蘋果日報》以全版頁面刊登廣告,上面引用AC尼爾森在2005年第2季的媒體調查數據,證明《蘋果日報》在7月26日、以及過去一周(7月20日至26日)的閱報率已經超越原本居冠的《自由時報》,並且在南北都會區、以及40歲以內的年輕讀者都有領先的趨勢,隨時可能取代《自由時報》成為第一大報。

這份數字一見報,隨即引發各媒體關注,號稱第一大報的《自由時報》更是如臨大敵,甚至震動了總編輯之大位。

來勢洶洶!自由改版迎戰蘋果 《自由時報》在1992年到1994年間,經由3次大手筆的訂報促銷活動,讓發行量增加了47萬份,一舉衝到120萬份之多,目前發行量仍「號稱」百萬份以上;自1996年起,在廣告主最在意的閱報率表現上,《自由時報》也開始領先,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報。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然而,這樣的局面在2003年《蘋果日報》進軍台灣後逐漸有了改變。

去年10月,《蘋果日報》的閱報率超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成為第2大報;隨後更緊追在後,讓稱霸冠軍寶座長達9年之久的《自由時報》倍感威脅。

打從《蘋果日報》正式出刊前一日起,《自由時報》就陸續在版面設計上做大幅調整以求親近讀者,《自由時報》內部人員也不諱言:「每次改版都是針對《蘋果日報》而來。

」如今《蘋果日報》大動作刊登閱報率超前的廣告,宣戰意味濃厚,讓《自由時報》高層想不緊張也難。

老總表態!自由全社人心惶惶 消息人士透露,7月27日《蘋果日報》的廣告一出,《自由時報》當天下午的編採會議就瀰漫著詭異的氣氛,會議才剛進行到一半,人稱「小老闆」的社長、創辦人林榮三之子林鴻邦,就把各部門的主管叫去談話。

林鴻邦主動提到,他希望自家的報紙能盡量減少制式的「公關稿」型新聞,除了在新聞的呈現上應力求生動活潑,也希望能夠發揮帶領議題的作用,多開發一些有新鮮感、和民眾切身相關的新聞。

如果記者做不到,就應該檢討,甚至走路;主管做不到的話,亦復如是。

據指出,林鴻邦說完後,總編輯陳進榮便接著發言,表示最近報社各單位的同仁們都很努力,也進步很多,如果他個人不擔任總編輯一職,對於報社成長能有助益,他願意交棒。

此話一出,社長林鴻邦當場未做裁示,其他主管也都不敢表示意見。

消息傳開,《自由時報》內部對於總編輯是否換人,充滿了各種揣測。

2005年,成立2年的《蘋果日報》在台灣報業僅落後《自由時報》,市場地位已領先《聯合報》、《中國時報》。

(資料照,郭晉瑋攝) 對此,陳進榮證實,他的確「有條件」提過離職,這個條件就是他離開必須對公司有幫助,他會這麼說,是因為自己是編輯部的主管,「我負責也沒什麼」。

他表示,編採會議是每日例行工作,「本來內部就是會有檢討、有激勵」,當天會議氣氛和往常差不多,並非如外界所言針鋒相對或批判四起。

他也坦承,雖然社長對他願意「負責」一事當場沒說話,但已私下和他溝通過,內容不便對外透露,只不過,「事實就是我現在還在做!」 《自由時報》總編輯萌生辭意究竟和《蘋果日報》的步步進逼有無直接關聯,陳進榮不願正面回應,但他強調,閱報率的競爭,就像打球一樣有得、失分,小幅度的升降在所難免,外界不必過分解讀,他強調,《自由時報》的發行量和銷售量仍居領先,「這個數字是可以接受公評的」。

因此,「我們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

1份10元!蘋果靠低價拓市場 有趣的是,《蘋果日報》一方面逼得各大報疲於應付,另一邊,又好整以暇地準備漲價,似乎對於自己的競爭優勢十分有信心。

2003年5月2日,《蘋果日報》在台灣創刊,當時用5元的超低價打響名號。

而為了迎接挑戰,台灣的原本兩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則罕見地趕在5月1日調降零售價為1份10元;到了同年6月,蘋果再將零售價格調整成10元,此時,《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以及長期就將零售價定為10元的《自由時報》這4大報,以同一價格競爭。

兩年多過去了,蘋果以特有的新聞處理模式成功搶灘台灣報業市場,但硬撐了兩年多的《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表示,將在8月1日宣布從9月1日起正式調漲為零售價1份15元。

這個動作讓平靜了一陣子的台灣報業又變得暗潮洶湧。

2005年,當時擔任《蘋果日報》總編輯的陳裕鑫宣布了調漲零售報價的決定。

(新新聞資料照) 其實,台灣《蘋果日報》的競爭策略可以說是跟香港《蘋果日報》如出一轍。

當香港其他報紙一份賣港幣5元(台幣20元)的時候,香港蘋果創刊時卻以港幣2元(台幣9元)的超低價削價競爭,等到站穩市場、報紙發行量趨於穩定後,香港《蘋果日報》就逐步將價格調回港幣5元。

台灣《蘋果日報》選擇現在調漲價格,一方面因為其已經在台灣站穩市場,調漲價格可以說是原來就預定好的市場策略;另一方面,在一份只賣10元、不敷成本的長期虧損下,台灣《蘋果日報》也不得不調漲。

成長迅速!蘋果虧損卻是事實 母公司為香港上市企業壹傳媒有限公司的台灣《蘋果日報》之前宣稱,今年4月平均每日發行實銷量為55.1萬餘份,相較於2003年剛在台灣發行時的40.6萬餘份平均每日實銷量,台灣《蘋果日報》的銷售成長速度頗為驚人。

除了發行量大增,台灣《蘋果日報》在閱報率方面也有所斬獲,根據AC尼爾森民調指出,2005年第1季,《蘋果日報》以15.8%的閱報率,緊追多年來始終維持第一的《自由時報》16.3%閱報率。

《蘋果日報》2003年在台創刊廣告的視覺震撼力,不亞於對台灣報業市場的影響。

(新新聞資料照) 台灣《蘋果日報》穩健的銷售表現,讓廣告收入隨之增加,母公司壹傳媒集團也在今年6月公布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止,台灣《蘋果日報》已經為該年度報章出版印刷業務帶來港幣6億6160萬的貢獻,占總營業額的34.5%。

不過,雖然銷量表現亮眼、廣告業績大幅成長,但是面臨虧損是事實,按照香港壹傳媒最新年報資料顯示,排除今年度截至3月底前已經有的2.3億港元虧損,台灣《蘋果日報》從2003年創刊以來,前兩年合計已經虧損了7億7600萬港元,若再加上出版前期投入的創辦費與相關資本開銷7億800萬港元,累積虧損就高達14億8400萬港元,大約是新台幣60億元。

勢在必漲!黎智英要損益兩平 而且就算蘋果已經有號稱每日55萬的發行量,但是面對日漸高漲的紙價、員工成本、發行費用等龐大支出,台灣蘋果曾被其他媒體爆料平均每個月要賠新台幣8000萬元。

若由壹傳媒集團5年財務概要表來檢視,壹傳媒集團在2003年除稅後營利有3億6755萬港元的營收,但2004年卻倒過來有8995萬港元的虧損,雖然虧損不見得全是台灣《蘋果日報》的責任,但是香港壹傳媒集團一直在拿錢養台灣《蘋果日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由這個角度看,台灣《蘋果日報》的漲價勢在必行。

之後,假設《蘋果日報》的讀者可以接受1份15元的價格,那麼發行量55萬份的《蘋果日報》每天就能多增加275萬元的收入,每個月則增加大約8000多萬元的收入,如果台灣《蘋果日報》真的能生出這增加的8000萬元收入,並抵銷之前平均1個月8000萬元的虧損,那麼蘋果老闆黎智英的「年底損益兩平」目標是有可能達成的。

黎智英2003年帶著《蘋果日報》來台,雖然市場占有率拓展順利,但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新新聞資料照) 為了要增加財源,除了調整報價,台灣《蘋果日報》也將從廣告部分下手。

壹傳媒集團在其網站上指出,台灣《蘋果日報》的廣告收費向來低於其他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為了增加廣告收入,台灣《蘋果日報》除了將改變刊登廣告的定價,還會逐漸增加廣告頁數,所以目前台灣《蘋果日報》編輯版與廣告版74:26的比例,將會慢慢調整成61:39的香港水平。

靜觀其變!其他報社未有答案 對於《蘋果日報》漲價的動作,如果《聯合》、《中時》及《自由》這台灣3大報決定不跟進,那麼他們或許可以掌控一點低價優勢,但是在景氣差、廣告量不足的情況下,還「撐著」以1份10元的價格慘澹經營,3大報如果不跟進的話又意味著可能要繼續虧本,這其中要如何取捨,3大報都謹慎思考中,也正因為謹慎,面對《蘋果日報》的動作,3大報發言人難得一致地小心翼翼不輕露口風。

對《蘋果日報》而言,若是3大報跟進漲價,那麼彼此又回到同一價格競爭,讀者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繼續購買《蘋果日報》的意願可能會提高,如此,《蘋果日報》盤算著靠漲價來彌補虧損以打平收支的計畫就可能實現;可是如果3大報不跟進、讀者又不買帳,寧可回過頭買較便宜的《聯合》、《中時》及《自由》,那台灣《蘋果日報》就要大傷腦筋了。

(本文刊登於2005年8月4日出版的961期《新新聞》)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歷史新新聞 , 壹傳媒 , 蘋果日報 , 中國時報 ,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黎智英 , 聯邦集團 , 林榮三 , 林鴻邦 延伸閱讀 洗學歷誰之過1》民代學歷城鄉有別,台北新竹竟有過半議員具碩士學位 林上祚 2022-08-3109:00 防詐策略1》為何這些人會被騙到柬埔寨?歷劫前後他們的困境全揭露 李佳穎 2022-08-3009:00 解密分科缺額1》高中生提早體悟「語言只是工具」 外語系竟成分發缺額王 吳尚軒 2022-08-2909:00 誰是黑手1》數位中介法是什麼?為何要管制網路假消息?一文揭「全球最嚴網路法」背後目的 林上祚 2022-08-2409:00 熱門推薦 1 數字藏秘密!更熱的越南,高麗菜、大白菜進口台灣卻躥升第一,「洗產地」現象再起? 2 歷史新新聞》台灣《蘋果》今熄燈 回顧過往光輝,2005年蘋果日報超越聯合報、中國時報,撼動自由時報龍頭寶座 3 洗學歷誰之過1》民代學歷城鄉有別,台北新竹竟有過半議員具碩士學位 4 顧爾德專欄:石木欽的退養金 5 防詐策略1》為何這些人會被騙到柬埔寨?歷劫前後他們的困境全揭露 6 洗學歷誰之過2》在職專班淪為權貴服務高教工會憂造成高教貶值 7 歷史新新聞》只有習大拚3連任、沒有接班人的中共20大 鄧小平「隔代指定接班」如何毀壞  8 自救會手握3億捐資意向書 高苑科大走過高層互鬥、外籍學工爭議後能迎來曙光? 9 朱淑娟專欄:守護家園的決心,高雄85期重劃應重新檢討 10 防詐策略2》台人淪柬埔寨人口販運受害者 亡羊補牢政府與民間還有這些事要做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