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止盡的比較?不妨換個念頭:談使用臉書時的社會比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早在二十世紀中葉,社會心理學家Festinger以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主張人在缺乏客觀資訊時,會進行社會比較—也就是透過瞭解別人的 ...
心理&神經科學
2019年12月26日2019年12月20日
CASEPRESS
社會比較取向,社會比較情緒,社群媒體
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蔡岷哲
閒來無事滑臉書滑Instagram時,看到朋友又去了哪個風景優美的國家度假、換了剛上市的旗艦款手機、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或是看到朋友最近生了病、搞砸了重要的考試,在你腦海中湧現的情緒會是什麼呢?人是無法離群索居的動物,然而生活在群體中,免不了的總是不斷地與旁人比較,無論是有意或是不自覺。
你或許看過不少文章討論過度使用社群軟體與心理疾病的關聯,例如憂鬱症、焦慮症等,然而,與他人比較的後果,全然都只是負向的嗎?韓國的學者Bark與Baek在最近的研究中,細緻的討論社會比較的過程、出現的情緒與影響。
●社會比較與情緒
早在二十世紀中葉,社會心理學家Festinger以社會比較理論(Socialcomparisontheory)主張人在缺乏客觀資訊時,會進行社會比較—也就是透過瞭解別人的狀況與意見評估自己當前的狀態。
在這個理論中,向上與向下的社會比較可以進一步分成能力性(ability-based)與意見性(opinion-based)的社會比較行為。
前者指的是個體將別人或是外界視為一種競爭關係;而後者則是參考他人的意見與決策,檢視自己的狀態是否符合世界的眼光與期待。
因此相較於能力性社會比較,意見性社會比較更像是將他人視為可以參考的對象。
延續社會比較的概念,學者Smith在2000年進一步將個體在與他人進行比較時出現的情緒狀態做出更細緻的區分:依照向上/向下(upward/downward)與比較性/同化性(contrastive/assimilative)兩個類別,進一步劃分成四個情緒概念,在各個情緒概念底下,則根據是情緒是聚焦他人或聚焦自我,及正向或負向來討論。
首先,向上比較性情緒以羨慕為代表;向下比較性情緒則多是幸災樂禍、驕傲等。
向上同化性情緒以樂觀、激勵為代表;向下同化性情緒則是以同情、擔憂為代表。
●覺察自己在比較時的意圖,可能更能擁有好心情!
來自韓國延世大學的傳播學者Bark與Baek,在2017年於ComputersinHumanBehavior所發表的研究中,則希望瞭解人們採取能力性或是意見性社會比較時,是不是會透過上面提到的四個不同社會比較情緒,進而影響心理健康適應。
因此,Bark與Baek針對331名有Facebook使用習慣的韓國網路使用民眾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使用者的比較取向(能力性/意見性)確實會透過四個社會比較情緒間接地影響個體的心理適應。
其中,當個體出現向上同化性情緒(如:樂觀)或是向下同化性情緒(如:擔憂、同情)時,則社群軟體的使用就和較佳的心理狀態有關。
結果也顯示,能力性社會比較與前述提及的社會比較情緒中令人不適的情緒(如:羨慕或是擔憂)有關;意見性的社會比較則是和令人愉悅的情緒有關,像是樂觀、激勵等。
最後,研究也指出意見性社會比較與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有關聯。
針對這個結果,研究者認為我們怎麼去知覺欲進行比較的他人,似乎與心理健康的適應性有著關聯性。
儘管研究者表示這是橫斷式研究,無法顯示長期追蹤的樣態,且研究僅以Facebook的使用進行探討,Bark與Baek建議,當我們在使用社群媒體時,與其將網路上朋友或是他人看作競爭者,將社群媒體視為競技場,或許將他們當作諮詢或是意見參考的標的對象,對於自身的心理狀態會有較好的影響。
下一次當你看到在過去會令你羨慕的貼文時,不妨試試和朋友聊聊他是如何達到這樣的成就或是分享當下的感想吧!
參考資料
Smith,R.H.(2000).Assimilativeandcontrastiveemotionalreactionstoupwardanddownwardsocialcomparisons.In Handbookofsocialcomparison(pp.173-200).Springer,Boston,MA.
Park,S.Y.,&Baek,Y.M.(2018).TwofacesofsocialcomparisononFacebook:Theinterplaybetweensocialcomparisonorientation,emotions,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 ComputersinHumanBehavior, 79,83-93.
views
←全球首間機器人大學上線啦!(機器人註冊限定)
人形機器人→
你可能還想看
憤怒的社群時代
2021年03月03日intern
在〈憤怒的社群時代〉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社群媒體上憂鬱與孤獨的痕跡
2021年07月02日CASEPRESS
在〈社群媒體上憂鬱與孤獨的痕跡〉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滑臉書、IG可能會讓我們在三級警戒時好過一些嗎?
2021年09月16日CASEPRESS
在〈滑臉書、IG可能會讓我們在三級警戒時好過一些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好書推薦
《心靈黑洞:意識的奧祕》
《物理奇才奇事》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推薦
《破解動物忍術》
延伸文章資訊
- 1社會比較理論 - MBA智库百科
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社會比較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來的構思,指每個個體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
- 2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二種社會比較的方向與對象,是由Wills(1981)所提出的向下社會. 比較理論(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認為人們在經驗到不. 幸(misfort...
- 3無止盡的比較?不妨換個念頭:談使用臉書時的社會比較
早在二十世紀中葉,社會心理學家Festinger以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主張人在缺乏客觀資訊時,會進行社會比較—也就是透過瞭解別人的 ...
- 4Social Comparison - 社會比較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社會比較 · Social Comparison · 名詞解釋: 社會比較是指在缺乏客觀比較標準的情況下,個人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因此藉由與他人的比較來達到自我評估的目的。 · 社會比較.
- 5社会比较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會比較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在1954年提出來的構思,是每個個體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