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外籍新娘!台灣的新住民、新移民與多元文化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截至內政部2021年12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人數大約57萬,比58萬的原住民人口少一些,佔台灣總人口2.4%。
中國大陸(含港澳)新住民佔最大宗(65.25%), ...
東南亞移民工
別再叫外籍新娘!台灣的新住民、新移民與多元文化
作者
劉苑杉
2022-02-24
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不稱呼「外籍新娘」、「外籍配偶」,而改稱「新住民」、「新移民」了?圖為當年新住民在新店市大豐國小上課的情形。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邱劍英攝
已成功複製連結
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不稱呼「外籍新娘」、「外籍配偶」,而改稱「新住民」、「新移民」了?這些人到底是誰?又為什麼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稱呼?
如果你從未接觸過新住民議題,又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獨立評論@天下》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台灣新住民的困境與現狀,一窺他們在台的多元面貌。
定義: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與新住民
在台灣,跨國婚姻移民有各種稱呼,他們早期被稱為「外籍配偶」、「外籍新娘」,如今大家都叫他們「新住民」。
關於「新住民」定義,目前各界都因為業務或服務範疇不同,而有所差異。
根據內政部《新住民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新住民的定義為:
臺灣地區人民之配偶為外國人、無國籍人、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
「外籍配偶」泛指和本國籍人士結婚的外籍人士。
許多台灣民眾認為「外籍配偶就是嫁來台灣的越南女性或中國大陸女性」,這是錯誤的。
其實他們來自各個國家,也不分男女,只因越南和中國大陸女性佔外籍配偶大多數,才成為大家眼中的「外配代表」。
其中,「外籍新娘」這個稱呼,容易標籤化該群體,也透露台灣對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視,無論來台多久、是否是新人,她們總被稱呼「外籍新娘」、「越南新娘」、「大陸新娘」。
不少新住民嘲諷:「我都是老娘了,還叫我新娘!」民間團體不斷發起正名運動,在2003年發起的一場投票活動中,顯示這群新住民女性更喜歡自稱「新移民女性」。
而如今官方和社會大眾則逐漸使用統一的「新住民」這個稱呼。
究竟什麼時候開始,新住民家庭漸漸浮現在大家眼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台灣有多少新住民?他們都來自哪裡?
究竟什麼時候開始,新住民家庭漸漸浮現在大家眼前?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台灣部分退伍老兵面臨擇偶困境,透過在台東南亞華僑媒合,娶了「外籍配偶」。
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大量企業往東南亞前進,許多台商和當地女性結婚,奠定了早期的跨國婚姻市場。
然而,全球化帶來許多問題,台灣低技術男性找不到配偶、東南亞農村破產失業……在兩地仲介推波助瀾下,台灣與東南亞間的「婚姻移民」於焉形成。
1990年代初期,「婚姻移民」現象逐漸明顯,並於2003年達到最高峰,平均每6對新婚夫妻,就有1對是跨國婚姻者。
記者出身的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從2003年起接連推出「移民新娘三部曲」:《中國新娘在台灣》、記錄柬埔寨新住民的《我的強娜威》、記錄越南新住民的《黑仔討生活》。
(看一看,台灣30年來還記錄了哪些移民移工故事?)
2004年,東南亞籍配偶甚至首度超越大陸地區配偶,主要是受到當年移民署為了杜絕不肖仲介,大陸地區配偶入境需面談的政策影響。
2004年,東南亞籍配偶首度超越大陸地區配偶,並在2017年再度超越。
圖片來源:截取自107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
截至內政部2021年12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人數大約57萬,比58萬的原住民人口少一些,佔台灣總人口2.4%。
中國大陸(含港澳)新住民佔最大宗(65.25%),東南亞國家中則以越南(19.54%)、印尼(5.45%)、泰國(1.67%)為多。
內政部每5年辦理「新住民在台生活狀況調查」,或許可以讓我們一窺新住民的生活現狀。
有興趣者,請參考2018年的報告或摘要。
2018年的調查顯示,台灣新住民以女性佔絕大多數(92.5%),年齡介於35~54歲間(70.1%),來台前的教育程度以國初中(30.3%)、高中職(34.3%)居多,不過也有些人在來台灣後,有令人驚豔的學術表現(請看這篇:我是移工、是外籍配偶、是新二代的媽媽,也是台灣的博士候選人)。
新住民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都是「來騙台灣人的錢」、「取得台灣身份證後就會離婚」,90.1%新住民婚姻仍持續中。
新住民主要是透過原籍地親友介紹(34.1%)、工作關係(21.5%)結識台灣配偶,其中,又以大陸地區(39.5%)、東南亞國家(32.2%),透過原籍地親友介紹的比率較高。
而東南亞國家的配偶,近3成經由婚姻媒合服務介紹。
(跨國婚姻就是人口販賣?她們不是商品,而是為了夢想離開家鄉的年輕女孩)
相較一般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大約10萬元,新住民家庭僅落在5~6萬元,經濟資本較為薄弱,但整體收入已經較2013年調查時增加6,401元。
其中7成新住民都有就業,主要以「服務及銷售人員」、「基層技術工」、「勞力工」為主。
以往受限於證照轉換、學歷認證、語言能力等問題,如今新住民也依照台灣社會需求,調整自身就業方向,如投入母語教學、翻譯、長照等相關工作。
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台灣,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調適,他們又面對什麼樣的議題與困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住民在台灣面對的議題與困境
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台灣,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調適,他們又面對什麼樣的議題與困境?
(一)文化衝突
這是同時身為印尼新住民和金鐘影后莫愛芳初嫁來台灣時的處境:
1.嫁入一家11口的大家庭
2.一天三餐都要煮飯
3.打掃6棟四層樓透天厝
4.照顧身體不好的公公婆婆
5.大大小小都需要人照顧
6.我等於是免費勞工
新住民女性早期嫁來台灣,除了克服對親人的思念、被期待趕快融入社會,還要扮演照顧者、生育者角色。
她們和台灣配偶常有不同的語言、生活習慣、風俗文化,原本餐餐是「魚露」、「辣椒」的生活,來到台灣的第一天,就要努力跟著婆婆學做台灣菜。
不少人無怨無悔,認為「什麼事我都願意做,只要讓我感受到這個家對我的珍惜!」她們靠一己之力,撐起了一個家。
但也有人像莫愛芳一樣,因為文化差異和公婆產生衝突,被說要來騙台灣人錢、口音誤會而被公公搧巴掌,歷經千辛萬苦後說:「時間可以重來的話,我絕對不來台灣!」
從印尼嫁到台灣的莫愛芳(右)。
圖片來源:《娘惹滋味》劇照。
(二)語言藩籬
或許你曾在小吃店、夜市等場所,聽見東南亞新住民操著流利的華語、閩南語,但誰能想到當初他們一句中文都不會說,還要比手畫腳才能和丈夫、婆婆等家人溝通?
東南亞新住民隻身來台,沒有支持網絡,往往只能受困於夫家,加上不熟悉台灣的語言,無法取得社會資源,社會鮮少聽到她們的聲音。
就連關乎自身醫療的重大決策,也因為語言隔閡,無法自己做決定。
(健康不平等:語言築起的醫療高牆怎麼解?)
根據內政部2018年的調查,高達4成的外籍配偶,求職中最困擾是語言溝通、識字能力。
即便習得台灣慣用的語言,一位新住民中心的社工就曾投書,自身因為帶有「越南腔」,被電話另一端回應:「可以請台灣人來跟我說話嗎?」
「南洋台灣姊妹會」從1995年創辦「外籍新娘識字班」,希望新住民透過中文學習,能形成互助網絡,並進一步組成團體,為自己發聲。
(快速了解新住民如何從識字到培力?)
誰能想到當初新住民來台一句中文都不會說,還要比手畫腳才能和丈夫、婆婆等家人溝通?圖為新住民在新店市大豐國小上課的情形。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邱劍英攝
(三)社會歧視
《獨立評論@闖天下》Podcast曾專訪過多位新住民,她們不約而同提起,早年走在路上都會被問:「妳老公花多少錢買妳?」
過去,台灣社會認為,這群新住民女性是「人口素質低劣的外籍新娘」,他們生出來的後代「多是遲緩兒」、「必將成為台灣社會的負擔」。
政府也陸續展開一連串的「照顧輔導」政策。
當年,不少政治人物的「失言」風波,讓新住民多次站上抗議前線,這個加速台灣在新住民政策的進程。
(從新住民到正港台灣人,要走過哪些漫長路?)
2016年,台灣總統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後,社會輿論開始大幅調整,「新住民之子」搖身一變,成為未來的「貿易尖兵」、「新南向種子」,原本被視為台灣「負擔」的東南亞語言和文化,如今被視為「資產」。
當年種種歧視,讓新住民女性懼怕小孩習得母國語言與文化,如今社會的巨大反差,反而讓不少人無所適從。
究竟應該怎麼對待新住民或新住民二代?其實,把他們當成「我們」就好了!
新住民帶給台灣的多元文化
如今,57萬新住民、69萬外籍移工,都悄然改變台灣的人口組成,讓我們不用出國,就可以體會多元文化。
長期耕耘東南亞移民工議題的張正,就統整了台灣30年來,與東南亞移民工交織的近代史。
新住民不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打掃家裡的免費勞工,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是你我的媽媽或親人,更是讓台灣看向多元世界的窗口。
台灣社會與相關法規,準備好迎接新住民了嗎?
瀏覽次數:6159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重新南向三十年:一部台灣與東南亞移民工交織的近代史
當新住民比當移工心更累!經歷無數歧視,她依舊堅信台灣就是我的家
【投書】一位新住民社工的自白:在越南我是中國新二代,在台灣我是越南新住民,在這個世界裡我到底是誰?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新住民
多元文化
東南亞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團隊將不定期推出各種議題的專題整理、人物訪談與演講側記,也歡迎您跟我們合作。
聯絡請至:[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團隊將不定期推出各種議題的專題整理、人物訪談與演講側記,也歡迎您跟我們合作。
聯絡請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2
「不會教小孩」的家長,誰來當他們的安全網?
3
釣魚界的印尼百萬網紅,讓東南亞這樣看見台灣!
4
爛書負評秘密會社:這種內容就不要浪費紙了,讓可憐的樹瞑目吧!
5
全明星教練,教你如何用「美式躲避球」創立公司、經營人生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延伸文章資訊
- 1別再叫外籍新娘!台灣的新住民、新移民與多元文化 - 獨立評論
截至內政部2021年12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人數大約57萬,比58萬的原住民人口少一些,佔台灣總人口2.4%。中國大陸(含港澳)新住民佔最大宗(65.25%), ...
- 2移民署中文網-外籍配偶(含大陸、港澳地區人民)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 外籍配偶(含大陸、港澳地區人民); 移民輔導; 面談; 各機場、港口入出國(境)人數; 查緝人口販運
- 3百萬「新台灣人」出頭天未來台灣總統會是新二代?|遠見雜誌
有的甚至表現優異,顛覆民眾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如2016年柬埔寨裔外配林麗蟬被國民黨選為不分區立委;越南外配胡清嫻被聘任為總統府國策顧問 ...
- 4誰是新二代?新住民子女在台灣的處境與成長 - 獨立評論
從小,一群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因為父母一方擁有東南亞籍,就被冠上不同稱呼。他們早期是帶有歧視意味的「外配子女」、「新台灣之子」,如今成為官方和社會 ...
- 5移民署中文網-新住民打造多元文化社會
對於從國外來到臺灣結婚、移民而定居的人士稱為新住民。近30年間,新住民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為最多,其次為越南、印尼、港澳、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