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鐘獎與金鐘的距離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末夜,網路熱播台灣YouTuber界的盛事—第三屆走鐘獎頒獎典禮,頒獎典禮與星光大道畫面短短兩天累積一百卅一萬與七十... udn 評論 民意論壇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走鐘獎與金鐘的距離 2021-11-1704:06 聯合報/ 柯舜智/文化大學資傳系副教授(台北市) 社群媒體 這群人擔任走鐘獎頒獎人。

圖/擷自IG 上周末夜,網路熱播台灣YouTuber界的盛事—第三屆走鐘獎頒獎典禮,頒獎典禮與星光大道畫面短短兩天累積一百卅一萬與七十七萬觀看數,比一個月前落幕的金鐘頒獎典禮還多。

走鐘獎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有三金典禮(金鐘、金曲、金馬獎)的御用司儀、鋪上紅毯的星光大道、仿金鐘的走鐘獎座、公司化的製作團隊,再冠上三金主辦單位文化部影視局作為指導單位,讓這個原本是由使用者生產內容(UGC)的自媒體創作風潮,在大量增添專業生產內容(PGC)之後,逐步轉型為職業生產內容(OGC),而專業化與職業化的多元社群媒體作品,帶給傳統影視產業不亞於OTT的衝擊。

將近四小時的頒獎典禮,頒出六大類卅三個獎項,其中卅個獎項由創作者報名;最佳巧妙置入獎、潛力新星獎、二○二○好聲音獎等三個獎項則開放全民提名,再由觀眾線上票選。

入圍獎項的團隊多達一六○個左右,創作者除了來自YouTube,也有FB、IG及Twitch等社群平台,幾乎集結全台灣的網紅,單是「潛力新星獎」就有三三五組創作者角逐,競爭激烈程度可能也高於金鐘獎。

走鐘獎的獎項除維持傳統影視作品的專業獎項,如最佳影片獎、最佳剪輯獎、最佳節目企劃獎、最佳導演獎等;更因應社群平台的分眾多元特質,設立許多趣味創意獎項,充分傳達社群平台沒有創作框架的多元風格,也貼切顯現影視作品帶給觀看者的感受,例如最佳巧妙置入獎、生命貢獻獎、上班不要看獎、最會講獎、最佳烙賽獎、最佳整人獎等;也讓每個獎項的頒獎過程充滿驚喜,創造高度黏著性。

儘管各平台皆有社群規範或製作準則,但相較廣播電視媒體,卻是相對寬鬆。

頒獎典禮善用社群平台的自由開放特質,頒出「最佳黃標聖鬥士獎」,嘲諷YouTube的黃標制度。

節目內容涉及LBGT議題、大尺度的言論、通俗流行詞彙、戲謔對話等,是電視媒體「不敢」而非「不能」呈現的內容。

雖偶有不妥的情節,大部分都讓人看得「很爽」。

最特別是,得獎者上台發表感言時,除了感謝團隊、公司、家人外,最多的感謝是給同行甚至同獎項入圍的YouTuber。

例如獲得最佳親手做的獎黃小潔Jerry,最感謝的人是同樣入圍該獎項的另一位胡子Huzi,還邀請胡子上台向他致意。

再如當晚獲得多個獎項的白昆禾,最感謝的是台客劇場。

社群媒體創作者間的真摯情誼與不藏私的相互提攜,溫暖令人感動,也展現凝聚能量。

走鐘獎另一個特色—年輕,不管是入圍者或製作團隊幾乎是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年長的大概是從電視圈轉戰社群媒體的邰智源、中年阿伯萍哥及呱吉。

除了清楚宣示年輕世代與年長世代在社群平台與電視媒體上的偏好差異,更凸顯電視媒體需要年輕族群支持的迫切危機。

今年電視金鐘獎是第五十六屆,走鐘獎才第三屆,但在內容為王、流量當道的分眾化時代,步入專業化與職業化的走鐘獎,豐富多元的作品風格、趣味有創意的內容、蘊含知識技能或娛樂詼諧的節目,和金鐘獎的距離已經沒有那麼遙遠了。

社群媒體 YouTuber 張蘭曝兒行蹤 疑點出汪小菲與大S婚姻狀況 誰是台灣Youtuber界唯一清流? 網激推「敢吃垃圾魚的萍哥」 汪小菲社群平台「兩個動作」 再被爆與大S離婚 遭質疑打藥造肌!金鐘國親檢驗指數驚人 醫生認證「真肌實料」 台積搶光綠電能源政策走向死路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十八日公告,自二○一七年五月迄今已經核發一○六萬張「綠電憑證」,進入交易市場的數量為九十一萬張,其中有八... 2022-02-2202:39 寒流+疫情長者雙重衝擊 近日高齡者已成為寒流侵襲、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群體,原因在於身體抵抗力、免疫力較弱。

家中如有高齡者,尤其已有心血管疾病、多... 2022-02-2102:59 機率做決策不是猜明牌 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宣稱以「機率做決策」,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

若利用科學、正確的機率角度,計算不確定現象可能發展方向(值),... 2022-02-1503:40 福食標產地政府別迴避 行政院宣布解禁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行政院記者會上,一字排開衛福、外交、經濟、農委會四位首長和行政院發言人、政務委員等... 2022-02-1205:13 冬奧獎牌破零需更多支持 北京冬奧展開序幕,繼去年東京奧運後,又一場迎來嚴峻疫情考驗國際重大賽事;然而,新冠變種病毒澆不熄挑戰世界最高冰雪舞台優秀... 2022-02-0603:04 分區防疫同時拚疫苗覆蓋率 Omicron來勢洶洶,在世界各國造成慘重疫情,無法清零,幾乎都被迫「新冠肺炎流感化」、「與病毒共存」,只有台灣等國確診... 2022-01-1803:30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楊志良/Omicron救人類?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危機三階段,誰應對升高緊張負責 俄烏烽火領袖氣概現形記 大屋頂下/烏克蘭啟示蔡英文是不是澤倫斯基 聯合報黑白集/人權判決之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