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GF75 Thin 電競筆電開箱10 代i7 六核RTX 3060 入門款搶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首波旗艦電競筆電GE、GS 的更新,接著則由主流、入門款式的GF 系列接力,鎖定在4 萬初的入門價位代,MSI GF75 Thin 10UEK 可有著10 代Intel Core ... 聯絡我們ContactUS 桌機、筆電 MSIGF75Thin電競筆電開箱10代i7六核RTX3060入門款搶攻性價 sinchen 2021-03-10 sinchen · 2021-03-10 12,517views 0 0 隨著首波旗艦電競筆電GE、GS的更新,接著則由主流、入門款式的GF系列接力,鎖定在4萬初的入門價位代,MSIGF75Thin10UEK可有著10代IntelCorei7六核心處理器,以及NVIDIAGeForceRTX3060筆電GPU,除了給予玩家1080pAAA、光追遊戲效能外,更可作為日常工作、求學所用的筆電,這台是否超值、划算就一邊測試一邊說明。

GF75Thin10UEK規格 系統:Windows10Home20H2 處理器:IntelCorei7-10750H6C12T2.6-5.0GHz35-45W 晶片組:IntelHM470 記憶體:DDR4-32008GB*2 繪圖晶片:獨顯NVIDIAGeForceRTX30606GBGDDR6Max-Q、內顯IntelUHDGraphics 顯示器:17.3″FHD(1920×1080)144HzIPS 儲存系統:1xM.2SSDNVMe1TBSSD、1x2.5”SATA I/O連接埠:1xUSB3.2Gen1Type-C、3xUSB3.2Gen1、1xRJ45、1xHDMI(4K60Hz)、1x3.5mm耳機/麥克風 網路:1GbELAN、802.11axWi-Fi6+Bluetoothv5.1 攝影機:HD720p30fps 電池:51WhrBattery 變壓器:180W 尺寸:397x260x22~23.1mm 重量:2.3kg 內容目錄 MSIGF75Thin電競筆電開箱/低調洗鍊的調調窄邊框17.3”、FHD1080p解析度、144Hz更新率、IPS面板全尺寸鍵盤與筆電I/O配置CoolerBoost5散熱與2.5”擴充空間DragonCenter監控與效能模式控制MSIGF75Thin創作PR、LR與PS效能測試MSIGF75Thin電腦效能跑分測試MSIGF75Thin:12款遊戲效能測試MSIGF75Thin:6款光追DLSS遊戲測試MSIGF75Thin溫度與噪音測試MSIGF75Thin續行力測試總結 MSIGF75Thin電競筆電開箱/低調洗鍊的調調 開始前要老實說,型號中的「Thin」跟筆電的薄或瘦都沒關係,至於這命名的用意應該只有MSIPM才知道。

MSI目前薄型電競筆電為GS與Stealth兩系列,而「GF75Thin」為18吋的機身、厚度22~23.1mm、重量2.3kg的情況下,這真的稱不上Thin。

不過MSIGF75Thin筆電表面(A件)與鍵盤面(C件),採用金屬材質打造並以髮絲紋表面處理,搭配著低調洗鍊的線條,以及紅色龍盾的點綴;外觀不像GE那麼搶眼,但也相當耐看的款式。

↑低調耐看的金屬髮絲紋面板。

↑MSI龍魂Logo。

  GF75Thin10UEK台灣開在NT$40,900元的入門價格,但論規格這其實開的不錯,首先第10代IntelCorei7-10750H,為6核心12執行緒行動處理器,預設  2.6-5.0GHz時脈與35-45W可變TDP;以及NVIDIAGeForceRTX30606GBGDDR6獨立GPU。

螢幕則是17.3”FHD1080pIPS面板,以這規格來看滿足1080p遊戲效能需求應不成問題;針對工作、學生使用,除了主系統安裝在  M.2SSDNVMe1TBSSD之外,還保留1個2.5”SATA的擴充空間,讓用戶可自行增加2.5”HDD或SSD資料碟。

當然系統記憶體也升級到DDR43200MHz8GB*2雙通道配置;只可惜筆電I/O最高僅USB3.2Gen1規格,若能給到1個USB3.2Gen2TypeC就更好;至於網路則是1GbELAN與Wi-Fi6配置;採用51Whr電池與180W變壓器。

↑贈送的17吋筆電後背包。

↑配件中則包含說明文件、電競滑鼠、變壓器與2.5”HDD/SSD固定架。

↑洞洞RGB電競滑鼠。

↑輸出20V,9A,180W變壓器。

  窄邊框17.3”、FHD1080p解析度、144Hz更新率、IPS面板 接近18吋機身的GF75Thin,採用窄邊框17.3”FHD1920x1080p解析度、144Hz的IPS面板,這樣比例讓螢幕有著舒適的大視覺,而1080p、144Hz的規格,也可滿足入門遊戲玩家與一般文書、工作等用途;但相對的螢幕反應速度上,有稍微拖影、殘影的狀況,畢竟筆電螢幕很難有著較高的MPRT規格。

↑17.3吋大畫面與三邊窄邊框。

↑螢幕色彩還不錯,但反應速度稍有殘影。

↑螢幕色彩。

↑1920x1080144Hz。

  比較特別的是尺寸較大的筆電機種,鮮少利用螢幕件的軸承來撐起筆電底部(D件)空間,GF75Thin掀開螢幕後會稍微抬起筆電後方約5mm的高度,但相對的是螢幕開啟角度需要大於90°才有效,否則筆電的散熱出風孔會直接吹著螢幕。

↑筆電螢幕掀起後,會稍微墊高5mm的底部高度。

↑這設計使得筆電出風孔位於螢幕下方,因此使用時建議螢幕要開超過90°的角度。

  全尺寸鍵盤與筆電I/O配置 雖說GF75Thin一樣有著絢爛的RGB背光以及不錯的按壓手感,而在18吋機身下有著全尺寸鍵盤配置,並將鍵盤稍微下挪但也讓筆電觸控板貼近邊緣。

鍵盤的燈效控制一樣由SteelSeriesEngine3進行設定,預設上有多種燈效可直接切換,也可進行全鍵自定義的RGB燈光設定。

↑全尺寸與RGB燈效鍵盤。

↑SteelSeriesEngine3。

↑鍵盤RGB自訂。

  筆電I/O配置上,右側有著RJ-45、USB3.2Gen1TypeC與TypeA和3.5mm耳機與麥克風;左側則是DCIn、HDMI、2個USB3.2Gen1TypeA連接埠。

這台I/O唯一可惜的就是沒給到USB3.2Gen2這規格,倘若要使用外接USBSSD時,最高只有5Gbps的USB3.2Gen1介面可用,就這點來看實在有點可惜。

↑筆電右側I/O。

↑筆電左側I/O。

  CoolerBoost5散熱與2.5”擴充空間 筆電採用CoolerBoost5散熱設計,以7根熱導管、雙風扇與4組散熱鰭片,替CPU與GPU進行散熱;實際測試下,這散熱配置能有著不錯的壓制力,遊戲時筆電也可保持相當安靜的狀態。

↑筆電筆電則是霧面+髮絲紋與散熱開孔等線條搭配。

↑筆電內部配置。

  CPU散熱主要以2根熱導管連接至右側散熱風扇與鰭片,而供電模組則與GPU共用同一根熱導管。

GPU散熱則有著3根熱導管,2根自用、1根與CPU散熱模組共用,此外GPU的記憶體與供電模組各有1根熱導管。

↑CPU散熱。

↑GPU散熱。

  記憶體則是兩根DDR4SODIMM,使用SAMSUNGDDR43200MHz8GB*2,但是筆電預設記憶體時脈為DDR42933MHz。

↑DDR4SODIMM記憶體。

  筆電使用SAMSUNGPM991NVMe1TBSSD作為系統碟,並留有2.5”HDD/SSD擴充空間;安裝時只要將配件的支架先安裝於HDD/SSD背面,接著直接插上SATA插槽後就可以鎖上固定。

↑SAMSUNGPM991NVMe1TBSSD系統碟。

↑2.5”SSD/HDD擴充儲存。

  DragonCenter監控與效能模式控制 筆電的設定模式控制與監控功能,同樣交給「DragonCenter」軟體來操作,軟體提供基本的監控功能,可即時檢視CPU、GPU、RAM、SSD的使用率,以及裝置資訊、風扇轉速等。

↑監控資訊。

  UserScenario設定頁面中,則提供:ExtremePerformance、Balanced、Silent、SuperBattery與User等使用模式。

ExtremePerformance提供額外GPU時脈+200MHz的設定,而預設是Balanced模式,在User模式中則可選擇效能等級Turbo/High/Medium/Low與風扇等級自動/進階/CoolerBoost等。

↑筆電模式切換。

↑自訂模式。

  DragonCenter也提供筆電基本的WinKey鎖、切換Win/FnKey,以及WebCam開關與螢幕準心等功能;並有著GamingMode加速,偵測到遊戲開啟後會自動整理系統進行加速功能,也可在遊戲執行時關閉筆電觸控板功能。

↑筆電功能設定。

↑GamingMode加速。

  DragonCenter也提供系統資訊與LiveUpdate功能,而針對電池也可調整充電規則。

↑系統資訊與LiveUpdate。

↑電池模式調整。

  MSIGF75Thin創作PR、LR與PS效能測試 GF75Thin的定位、特色、規格與外觀介紹的差不多,以下測試時筆電設定為:DragonCenterExtremePerformance、Windows電池最佳效能。

CPU-Z 檢視IntelCorei7-10750H處理器資訊,同為第10代、代號CometLake、14nm製程6核心12執行緒的行動處理器,CPU時脈在2.6/4.8GHz,而CPU可變熱功耗為35-45WTDP;記憶體為雙通道DDR4-29338GB*2。

↑CPU-Z。

  GPU-Z 檢視NVIDIAGeForceRTX3060筆電GPU,有著  3840CUDA核心、6GBGDDR6記憶體、GPU1050/1402MHz,測試時驅動版本為NVIDIA461.40;搭配的CPU內顯則是IntelUHDGraphics。

↑GPU-Z。

  針對AdobePremierePro2020的轉檔輸出測試,這邊使用 ULProcyonVideoEditing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情境為使用2160p30/60FPS的影片,分別輸出為H.264–YouTube1080pFullHD與HEVC(H.265)–4KUHD格式,並且比較單純CPU輸出與加入GPU加速的輸出效能。

由於GF75Thin的CPU僅6核心,這效能似乎也沒採用UHD加速下,輸出測試的第一組的時間都相當長,至於第二組測試使用GPU加速後,輸出H.264僅38.9秒、H.265則需要82.4秒的時間。

倘若需要GF75Thin處理影片轉檔,則建議開啟GPU加速來獲得更好的體驗。

↑ULProcyonVideoEditingBenchmark。

  AdobePhotoshop與LightroomClassic則透過 ULProcyonPhotoEditing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Retouchingtest為使用Photoshop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BatchProcessingtest則是批次使用Lightroom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整體時間來看並不會太慢,只不過在儲存與輸出時效能相對較慢,作為基本的照片邊修工作不成問題,但大量照片輸出是偏重CPU的工作,倘若要再提升速度則要等11代CoreH的8核心筆電處理器了。

↑ULProcyonPhotoEditingBenchmark。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3D創作工具,支援著CPU與GPU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3D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與MotionTracking等。

通過BlenderBenchmark2.9測試,Blender的各式渲染bmw27、classrom、koro場景等,GF75Thin藉由RTX3060筆電GPU加速,雖說不到快但也可在筆電上完成這些渲染工作。

↑BlenderBenchmark。

  V-RayBenchmark 是由ChaosGroup所開發,V-Ray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但在v5版本後,GPU僅針對CUDA、RTX撰寫渲染程式碼,因此也變成NVIDIA專屬的測試工具。

GF75ThinRTX3060筆電GPU,在V-RayGPURTX有著923vrays的性能,而在CUDA模式下則有著809vpaths的效能,提供給各位參考。

↑V-RayGPUCUDA。

↑V-RayGPURTX。

  MSIGF75Thin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R20與R23,由MAXON基於Cinema4D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3D渲染性能,這也是目前可快速評比CPU多核心運算性能的可靠測試軟體。

i7-10750H在CINEBENCHR20有著CPU2679pts、單核470pts的性能,而在R23版本則有著CPU7003pts、單核1225pts。

  ↑CINEBENCHR20與R23。

  AIDA64記憶體測試,可見GS66Stealth採用2根SO-DIMM記憶體,採雙通道DDR4-29338GB*2,記憶體讀寫36013MB/s、39641MB/s,而記憶體延遲62.9ns。

↑AIDA64記憶體。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Essentials基本電腦工作,如App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Productivity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DigitalContentCreation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GF75Thin可有著5558分的成績,這效能無疑能滿足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使用需求,而在數位內容創作上則比自家8核產品稍弱;測試時CPU時脈運行最高約在4.7GHz左右。

↑PCMark10。

  PCMark10Application 測試,則是以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與Edge等實際軟體進行電腦生產力效能測試。

GF75Thin達到11153分的成績,各項程式開啟、運行都可在1秒左右完成,肯定能做為文書工作之用。

↑PCMark10Application。

  3DMark 測試,可衡量筆電對於AAA遊戲的性能表現,最主流的1080p解析度FireStrike測試,GF75Thin獲得10,056分,而1440p的Extreme則有5,093分,更高4K2160p解析度的Ultra測試則獲得2,699分。

可見RTX3060主要是滿足1080p遊戲效能,而2K、4K則相對比較困難。

↑3DMarkFireStrike。

↑3DMarkFireStrikeExtreme。

↑3DMarkFireStrikeUltra。

  3DMarkTimeSpy 則是採用DirectX12API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AAA遊戲等級。

在1440p的TimeSpy測試上,GF75Thin獲得4,040分,而Extreme則獲得1,850分。

↑3DMarkTimeSpy。

↑3DMarkTimeSpyExtreme。

  針對光線追蹤 PortRoyal與DLSS2.0 等技術,在3DMarkNVIDIADLSSfeaturetest,未開啟DLSS時執行PortRoyal測試效能則在20.02FPS左右,而在通過DLSS2.0加速Performance設定下可達到49.2FPS。

而PortRoyal主要是模擬一般遊戲的傳統渲染中加入光線追蹤的情境,新的DirectXRayTracing測試則是針對DXR光線追蹤的實際效能測試。

↑PortRoyal+DLSS2.0。

↑DirectXRayTracing。

  MSIGF75Thin:12款遊戲效能測試 12款遊戲平均效能,則以1080p解析度、遊戲最高特效設定進行測試;從入門的《F12020》賽車遊戲、《絕地求生》、大學姐《仁王2》、《古墓奇兵:暗影》、連結遊戲《死亡擱淺》、《戰爭機器5》、《全境封鎖2》、《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3》、《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碧血狂殺2》與《看門狗:自由軍團》等。

1080p解析度下GF75Thin在遊玩《F12020》、《絕地求生》與《仁王2》遊戲,都可達到平均110FPS以上的性能,對於賽車、競技或ARPG的遊戲類型,這台算是不錯的入門點。

而《全境封鎖2》、《死亡擱淺》、《地平線:期待黎明》與《戰爭機器5》,這幾款相對有著AAA大作的資格,對於硬體效能憂化的不錯,因此也可達到平均70FPS以上的效能。

只不過面對吃資源的《邊緣禁地3》、《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碧血狂殺2》與《看門狗:自由軍團》等遊戲,相對就在及格邊緣的平均55FPS+;這意味著GF75Thin面對吃資源的AAA大作時,還是要稍微降低特效(降至中或高)才能達到穩定的順暢度。

↑12款遊戲平均效能。

  MSIGF75Thin:6款光追DLSS遊戲測試 6款RTX遊戲測試,則以《電馭叛客2077》、《看門狗:自由軍團》、《控制》、《戰慄深隧:流亡》、《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與《要塞英雄》都有著光線追蹤的技術與DLSS加速,測試也是以1080p解析度,特效最高設定下開啟光追與DLSS功能。

GF75Thin稍微可惜,在使用RTX3060筆電GPU下,《電馭叛客2077》平均47.4FPS、《看門狗:自由軍團》平均59FPS、《控制》平均58.4FPS之下,想要順玩DXRAAA遊戲,勢必要降低特效至中才行,至於比較不吃資源的《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與《要塞英雄》則都有著不錯的順暢效能。

↑6款RTX遊戲測試。

  MSIGF75Thin溫度與噪音測試 溫度測試,同樣設定為ExtremePerformance模式下分別測量待機、AIDA64(CPU)與模擬遊戲的TimeSpyStresstest(GPU)壓力測試,以及《電馭叛客2077》和《碧血狂殺2》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GF75Thin待機時CPU、GPU溫度在44°C、45°C,而在AIDA64CPU壓力測試10分鐘,CPU溫度來到平均94°C左右、GPU也連帶提升到49°C,可見CPU散熱只能說壓在剛剛好,稍微接近降頻的臨界點。

模擬遊戲的TimeSpyUltraStresstest測試下CPU76°C、GPU80°C的溫度,至於《碧血狂殺2》遊戲時CPU81°C、GPU83°C,而在光追遊戲的測試《電馭叛客2077》遊玩時CPU84°C、GPU86°C。

GF75Thin對於GPU散熱算是OK,相對CPU溫度稍高,但遊戲測試時筆電發出的風扇噪音相當低,這點倒是相當不錯,遊戲時風扇噪音約在45-50dBA以下,這樣的噪音與溫度對比後算是不錯的表現。

↑溫度測試。

  《電馭叛客2077》遊戲時筆電鍵盤面C件,最高溫則在上方約在44°C,不過這時主要出風孔則會到50-55°C,出風孔的這溫度相對高,因此使用時筆電螢幕要開超過90°會比較好。

↑筆電鍵盤面溫度。

  MSIGF75Thin續行力測試 筆電續行測試PCMark10BatteryProfile的ModemOffice情境,ModemOffice測試包含:輸入、網頁瀏覽、視訊會議等,並在中間加入閒置時間,用來模擬一般使用筆電時的工作情境;測試時,筆電設定:DragonCenter平衡、Windows更好的電池、50%螢幕亮度、鍵盤背光關閉、開啟Wi-Fi與藍牙。

GF75Thin在ModemOffice測試有著3小時57分的續行力,這續航算是勉強及格,但考量到這台的價位、性價後,這續航表現只能說可接受,出門工作、上課使用還是記得要攜帶變壓器。

↑PCMark10BatteryProfileModemOffice。

  總結 MSIGF75Thin10UEK有著低調耐看的髮絲紋、金屬面外觀,18吋的大機身有著17.3吋FHD窄邊框的大螢幕,搭配著i7-10750H6C12T與RTX3060Max-Q筆電GPU,給予玩家不錯的1080p遊戲體驗,但若是AAA大作或者DXR光追遊戲,則要根據光追量來降低遊戲設定,一樣可獲得不錯的遊戲體驗。

↑仁王2網美風。

  說穿了,GF75Thin滿足入門、競技類電競遊戲與一般AAA遊戲綽綽有餘,但若是吃資源AAA或光追大作就只能降低特效了;除此之外,筆電效能也可滿足上網、文書工作,編輯影片則有GPU加速,影像編輯則靠著CPU也可有不錯的效能。

↑仁王2厭世。

  這台唯一可惜就是沒有提供USB3.2Gen210Gbps的外接介面,除此之外4個USB3.2Gen1、RJ-451GbELAN+Wi-Fi6與HDMI輸出,以及1個NVMeSSDM.2系統碟與額外2.5”SATASSD/HDD擴充空間,作為工作、上學用機也不成問題。

再加上GF75Thin10UEK台灣建議售價NT$40,900元的價格(MSIStore),算算這規格與效能後,這台作為入門真的是一台不錯的機子。

延伸閱讀:   Tags:2077GF75ThinMSI入門四萬效能測試遊戲開箱電競筆電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原價屋Coolpc資訊 on2021-12-25 【聖誕快樂開箱】甜到心坎上的!DuckyZero9108芝芝桃桃機械式鍵盤/櫻桃軸桃氣上市! on2021-12-25 無線暢玩白色聖誕節!MSIForceGC30V2無線搖桿+B.FRiENDRF800無線鍵盤只要$1799! on2021-12-25 【新品促銷+開箱】交換禮物絕不踩雷!好同事一定愛的「B.FRiENDRF460無線鍵鼠組」只要$990! on2021-12-25 用CyberPowerUPS,你的3C產品免於雷神之力!加碼再送防突波延長線。

on2021-12-25 【即刻搶購】恭喜聖誕老公公創下8704MHz世界紀錄啦!不愧是ROGMAXIMUSZ690APEX主機板。

on2021-12-24 專業校色,給我最繽紛的聖誕節!DELLUltraSharpU2719D顯示器現折$2000。

Previouspost 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開始全面運行:自研處理器放棄Intel和AMD Nextpost 2021款iPadPro傳3月23日發表:保護殼暗示外型不變 TheAuthor sinchen 我是Sinchen。

RelatedPosts XF-News 電腦、筆電、網通、周邊 MSI4K護眼電競顯示器HDMI2.1規格OptixMAG281URF新品亮相 banana Game 末日高空生存遊戲《CloudExiles》上架Steam sinchen 機殼、電源 你開機了嗎?SilverStoneSETAQ1靜音機殼開箱組裝/迷宮降噪門板,頂部散熱強化 banana Game 恐怖遊戲《PARANOID》新預告 XF-News 機殼、電源 內建OLED螢幕的ASUSROGTHORII1000W白金全模組化電源開箱 banana Game 限時免費來啦!Steam極度好評遊戲《PressAnyButton》免費領取 FollowUS 94.2k Fans 0 Subscribers 1.8k Followers 熱門文章 銷量最好的顯示器公佈!第一名穩坐寶座:三星望塵莫及 84,954Views iPadmini勁敵!拯救者首款電競平板來了:小螢幕高刷 40,077Views 功能機王者歸來諾基亞推出全新翻蓋手機:支持4G網路運行KaiOS 25,751Views 台積電3nm首批產能蘋果、Intel均分A16處理器無緣使用 21,909Views 蘋果重磅新iPad曝光史上最大尺寸可運行Mac應用程式 11,669Views 贊助ADS SHARE MSIGF75Thin電競筆電開箱10代i7六核RTX3060入門款搶攻性價 X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