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聯盟(拉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太平洋聯盟是一個拉丁美洲的貿易集團,現有四名正式成員: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

其宗旨為:「加強拉美太平洋沿岸國家貿易政策協調,促進聯盟內貨物、服務、 ... 太平洋聯盟(拉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AlianzadelPacífico太平洋聯盟 Emblem 正式成員國官方語言西班牙語類型貿易集團成員正式成員國 智利 哥倫比亞 墨西哥 秘魯 觀察員國  阿根廷 澳大利亞 奧地利 比利時 加拿大 中國 哥斯大黎加 多米尼克 多明尼加 厄瓜多 薩爾瓦多 芬蘭 法國 德國 瓜地馬拉 宏都拉斯 印度 以色列 義大利 日本 馬來西亞 摩洛哥 荷蘭 紐西蘭 巴拿馬 巴拉圭 葡萄牙 新加坡 南韓 西班牙 瑞士 千里達及托巴哥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烏拉圭 領導人• 輪任主席 哥倫比亞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1] 成立6June2012人口• 2012年估計206,831,371aGDP(PPP)2013年估計• 總計$US3,110.538billion• 人均$US14,356.84人類發展指數▲ 0.764(2011年)高 網站alianzapacifico.net/en 成員國總計 太平洋聯盟是一個拉丁美洲的貿易集團,現有四名正式成員: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

其宗旨為:「加強拉美太平洋沿岸國家貿易政策協調,促進聯盟內貨物、服務、資本和人員自由流通,致力於將聯盟打造成為對亞洲最具吸引力的拉美次區域組織和亞洲進入拉美市場最便利的入口。

」[2] 目次 1歷史 2峰會 3組織 4成員 5參看 6參考 歷史[編輯] 2011年4月28日,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四國總統舉行峰會,並簽署《太平洋協定》(又稱《利馬宣言》),宣布成立「太平洋聯盟」。

2012年6月,第四屆峰會上簽署了《框架協議》,「太平洋聯盟」正式成立。

[2] 峰會[編輯] 截至2014年4月,聯盟共舉行了八屆首腦會議: 屆 日期 舉行地點/方式 內容 1. 2011年4月28日 秘魯利馬 發表《利馬宣言》,宣布成立太平洋聯盟。

2. 2011年12月 墨西哥梅里達 四國外長出席。

發表《梅里達宣言》,要求儘快制定《聯盟憲章條約》。

3. 2012年3月 以視頻方式舉行 就《聯盟框架協議》達成一致。

4. 2012年6月 智利安托法加斯塔 聯盟成員國總統出席。

簽署《聯盟框架協議》,聯盟正式成立。

5. 2012年11月 西班牙加的斯伊比利亞美洲峰會期間舉行 聯盟成員國總統出席。

接納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為候選成員國,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烏拉圭為觀察員國。

6. 2013年1月 智利聖地牙哥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峰會期間舉行 聯盟成員國總統出席。

接納日本和瓜地馬拉為觀察員國。

7. 2013年5月 哥倫比亞卡利 聯盟成員國總統出席。

接納厄瓜多等7國為觀察員國。

8. 2014年2月 哥倫比亞卡塔赫納 聯盟成員國及哥斯大黎加總統出席。

接納芬蘭等5國為觀察員國。

組織[編輯] 成員國以其國名字母順序出任輪值主席國,任期一年。

聯盟已形成基本架構,包括首腦會議、部長理事會(外交部長和貿易部長)、高級別工作組(副外長和主管貿易的副部長)及技術工作組。

[2] 成員[編輯] 正式成員國 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 候選成員國 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觀察員國 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烏拉圭、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瓜地馬拉、厄瓜多、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拉圭、多米尼加、法國、中國、美國、韓國、土耳其、英國、德國、瑞士、荷蘭、義大利、芬蘭、印度、以色列、摩洛哥、新加坡、印尼 參看[編輯] 南方共同市場 參考[編輯] ^Portafolio.co.AlianzadelPacíficodelineacómoserásuParlamento.Portafolio.co.CEET.6May2013[21October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西班牙語).Colombiaasumirálapresidenciaprotémporedelorganismoparatratardeacordaraccionesdirigidasalapromocióndelasinversiones  ^2.02.12.2拉美“太平洋联盟”.中國外交部.[2014-06-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联盟_(拉美)&oldid=65989231」 分類:​美洲國際性組織2012年建立的組織2012年南美洲區域主義(國際關係)隱藏分類:​CS1西班牙語來源(es)頁面同時使用了collapsiblelist的titlestyle的background和text-align在infoboxcountry或infoboxformercountry使用symbolcaption或類型欄位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Françaisעברית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PortuguêsРусскийTürkçe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