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summer's code lif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閱讀心得—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作者:呂世浩,台大歷史教授。

書中內容:書中的內容是擷取自coursa 線上教學課程,作者利用思考的方式來看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summer'scodelife閱讀心得—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作者:呂世浩,台大歷史教授。

書中內容:書中的內容是擷取自coursa線上教學課程,作者利用思考的方式來看歷史,而不是之前為了考試而死背歷史,讓學生對於歷史沒有興趣。

解析史記的內容,來敘述秦始皇。

作者之所以選擇秦始皇是因為他是第二場巨變的開端,而我們這個世代是第三場巨變。

之於變動的內容可以看書裡面介紹用什麼依據當作變動。

藉由秦始皇的人物分析也許我們可以找到身為我們這個動亂的世代遵守的法則。

書的一開始詢問讀者,為什麼學生要叫學生?當過學生的我們是否有思考過這問題,我們已經習慣接受別人給我們的訊息,卻沒有思考為什麼。

(至少我是這樣...),學生的意思是學習如何生存。

所有的知識、技術乃至於人生態度,都是為了「生」而服務的。

中國的學問講求工夫,功夫重「層次」,西方學問講求方法,重「取徑」。

接著再舉例張良的圮上老人的故事這個人人都有讀過的故事,並該由什麼角度去分析張良這個人,為什麼有辦法在歷史留名,都有其過人之處。

這故事主要在強調「忍」和「先」的重要。

人生要就不忍,既然已經忍了,就要一忍到底。

之後從史記的內容的「秦始皇本紀」去講解秦始皇這個人,但不是由當方面作者去講解,他會反問讀者如果是你設身處地你會怎麼做,讓自己進行思考。

從而讓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歷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從前人的經驗學取教訓,雖然從歷史來看我覺得學到了「人永遠不會記取教訓」,書中也舉了幾個例子來講述這件事情。

筆記:姓(血緣)氏(地緣)名(尊長直呼名)字(平輩之間稱字)。

巨變是指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社會、階級等等的改變。

第一次巨變是仰韶時代到龍山時代。

第一次巨變後血緣貴族脫穎而出。

血緣決定一切,庶子無論如何賢明都不能取代嫡子。

用一個字來形容三代古典的核心「禮」。

在中國人的心中,「法」治始終不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政治最高的理想是「禮運」。

第二次巨變春秋戰國到秦漢時代,禮樂崩壞,戰場上講究的是智慧和力量,而不是血緣,「布衣卿相」,象徵地緣的「氏」比象徵血緣的「姓」來得更重要。

第三次巨變從鴉片戰爭至今,字的制度也遭受破壞。

巨變的時代代表一切未成定局,都還可以改變。

歷史學的本質,就是研究「時」和「變」。

時間不斷流逝,世界不斷更新,上一刻正確的事,未必能適用於下一刻。

所有的知識,都將隨時而變。

現代教育是一種專門用來培養工匠的教育,至於人文教育的本質(人怎樣才能活得像個人,基本上不是關心的重點)。

如果讀了幾十年的書,碰到事情除了跟鄉民們一樣湊熱鬧,發表一點個人的感想外,卻對於如何解決事情,一點方法也沒有,那讀書有什麼用。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思辨」而不是「記憶」。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書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不斷地去思索如何運用前人的智慧在自己的生活中。

學習歷史有三個功用:1.啟發智慧(接近有智慧的人或者讀有智慧的書)、想要學習「思辨」應該從問問題開始,要問好的問題。

人跟人之間,特別是高手和高手之間的交手,往往是不必形於語言文字的。

只有儒家才逐句講解,道家講的是「點化」。

兵法云: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

讀書有三個層次:「誦書」背誦書中的內容,背書是基本功。

「讀書」分析、歸納書中的道理才叫做讀書。

「念書」把書中的道理,時時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實踐,要練習。

Morefromsummer'scodelifeCoding/Server/AWSReadmorefromsummer'scodelif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TinghuanWang90FollowersFoll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