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通貨膨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濟學者吳聰敏估計,1945年初至1950年底,臺灣的躉售物價指數上漲218,455.7倍。
臺灣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包括:(一)太平洋戰爭末期,臺灣銀行承購巨額日本政府 ...
惡性通貨膨脹物價在一年內上漲數百倍、數千倍的失控狀態。
多因政府背負龐大的財政赤字,超量發行貨幣以支應巨額債務,而導致通貨不斷貶值、物價完全失控的惡性循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5年下半年至1952年,臺灣物價持續不斷上漲,尤以1948-1949年上漲最為劇烈。
依據官方統計《臺灣省物價統計月報》的數據,以1946年底為基期(=100),臺北市躉售物價指數自1946年底至1952年底上漲8,342倍。
經濟學者吳聰敏估計,1945年初至1950年底,臺灣的躉售物價指數上漲218,455.7倍。
臺灣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包括:(一)太平洋戰爭末期,臺灣銀行承購巨額日本政府發行的公債,埋下通貨膨脹的壓力;(二)戰後生產減少、人口增加,尤其是1948-1949年中國大陸人口大量移入臺灣,使臺灣物資供給更形緊迫,增加物價上漲壓力;(三)貨幣供給量大量增加,主因為臺灣銀行以發行貨幣來融通公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及政府龐大的財政赤字;(四)臺幣與中國大陸的法幣維持固定匯率,引發台幣發行遽增的壓力。
尤其在1948年8月19日在南京的國民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進行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後,情形更為嚴重。
金圓券發行初期與台幣仍維持固定匯率,因而引發深受惡性通貨膨脹衝擊的中國大陸避險資金大量流入臺灣,11月以後雖改為機動調整,亦無法遏止。
在這些因素交互影響下,1948年下半年以後,臺灣惡性通貨膨脹更急遽加速。
面對惡性通貨膨脹,政府採取的主要對策包括:幣制改革,發行新臺幣;採取高利率政策與黃金儲蓄政策;維持財政收支平衡,以及藉由美援以穩定財政經濟。
1949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施行幣制改革,發行新臺幣,將臺灣與大陸貨幣經濟切斷連結,物價一度趨於穩定。
但因財政赤字引起的通貨膨脹壓力並未消弭,新臺幣發行持續增加,直到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決定對臺灣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美援),財政赤字問題獲得紓解,惡性通貨膨脹得以根本解決。
撰稿者:李為楨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3。
《臺灣金融史料》。
臺北:臺灣銀2行。
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9。
《臺灣金融之研究》。
臺北:臺灣4銀行。
5臺灣銀行。
1996。
《臺灣銀行五十年》,臺北:臺灣銀行。
6潘志奇。
1980。
《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
臺北:聯經。
7吳聰敏。
1991。
〈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
收於《臺灣經濟8發展論文集 紀念華嚴教授專輯》。
梁國樹編。
臺北:時報。
延伸文章資訊
- 1惡性通貨膨脹
經濟學者吳聰敏估計,1945年初至1950年底,臺灣的躉售物價指數上漲218,455.7倍。 臺灣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包括:(一)太平洋戰爭末期,臺灣銀行承購巨額日本政府 ...
- 2通貨膨脹_百度百科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而在貨幣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當市場上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 3疫情下的「通膨怪獸」!BBC:通貨膨脹如何席捲全球 - 風傳媒
通膨,作為新冠疫情的後遺症,成為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美元人民幣. 通貨膨脹來源. 「我們國家正面臨的通貨膨脹炸彈,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正在大量印 ...
- 4出版品-不定期-三、 為什麼會發生通貨膨脹? - 中央銀行
- 5全球通貨膨脹持續發燒經濟學人:保持警惕,不必驚慌 - 天下雜誌
各界推測,勞工短缺原因者眾,一是因為民眾不願意回到低薪資、工作環境不佳的工作,二是因為餐飲業者害怕消費者到店用餐會持續造成疫情擴散,三是育有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