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是一种属于锦葵科木槿属的常绿灌木或小喬木,又称赤槿、日 ... 台語辭典(臺日大辭典譯本):teng-nâ-á-hoe. [2011-12-31]. 朱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朱槿」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泰國提供的一個熱帶風暴的命名,請見「颱風暹芭」。

朱槿 《植物學雜誌》(1792)Hibiscusrosa-sinensis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Rosids 目: 錦葵目Malvales 科: 錦葵科Malvaceae 屬: 木槿屬Hibiscus 節: 百合朱槿節H.sect.Lilibiscus 種: 朱槿H.rosa-sinensis 二名法 Hibiscusrosa-sinensisL.,1753 異名[1] 異名 HibiscusarnottiiGriff.exMast.,1874 HibiscusboryanusDC.,1824 Hibiscuscooperiauct.1863 HibiscusfestalisSalisb.,1796 HibiscusliliiflorusGriff.exMast.,1874 Hibiscusrosa-sinensisvar.rosa-sinensis HibiscusrosiflorusStokes,1812 HibiscusstorckiiSeem.,1865 朱槿(學名:Hibiscusrosa-sinensis)是一種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又稱赤槿、日及、佛桑、扶桑、紅扶桑、紅木槿、桑槿、火紅花、照殿紅、宋槿、二紅花、花上花、土紅花、假牡丹、燈籃仔花[2][3],因原產於中國南部,歐洲各語系依循其拉丁學名皆稱朱槿為中國玫瑰(英文:RoseofChina、Chinarose)。

由於早期花色大多為紅色,中國嶺南一帶將之稱為大紅花。

紅色的朱槿也是馬來西亞國花,馬來語稱為「大花」(BungaRaya),當地華人則稱之為「大紅花」。

在閩南語中,稱之為「燈仔花」(Teng-á-hoe),客家語稱為大紅花。

歐洲是五大洲裏唯一沒有發現任何原生種朱槿的地塊,所以歐洲人在十七世紀航海時代,初次接觸到這款從未見過的植物,很自然從其外觀複瓣的花型酷似玫瑰予以命名,也能得知最早流傳歐洲的中國朱槿是一批複瓣的(單瓣的稍後才輸入),這個就是朱槿今日的學名隱含有中國玫瑰(rosa-sinensis)之原因,sinensis在拉丁文是秦(中國)的意思。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種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原產地中國在西元304年西晉時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狀》中就已出現朱槿的記載。

過去民間流傳的閩南語有:「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

」,其中大紅花就是朱槿。

紅色品種的傳統朱槿,因任意插枝就活又很會開花,一般人心目中覺得它很「臭賤」,也不覺得有何珍貴,才會民間流傳的諺語對它有貶抑之意[來源請求]。

現今大批新種雜交的觀賞朱槿(OrnamentalHibiscus)在全世界廣受歡迎,到了1980年澳洲朱槿協會的理事長吉姆·何維(JimHowie)出版了一本《朱槿-花之后》(HIBISCUS-QueenoftheFlowers),自此大家普遍推崇此新種朱槿為「熱帶女王花」。

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多有廣泛種植,而在溫帶的美歐地區對朱槿熱愛不減。

為怕露地栽培下雪會因低溫凍死,就只能種植在盆子裏,便於在冬季下雪前搬入室內溫室或車庫避寒,到底它還是熱帶植物,不像木槿那般的耐寒。

目次 1特徵 1.1花 1.2葉 1.3莖 2生長條件 3中文名稱 4朱槿常被稱作「木槿花」的原因 5朱槿雜交育種的歷史 5.1戴懷爾博士是現代觀賞朱槿育種的開基祖 5.2賈斯特朱槿長征探險 6朱槿的用途 6.1觀賞 6.2圍籬 6.3食用 6.4莖皮纖維可製造紡織品 6.5中醫藥用 6.5.1花 6.5.2葉及莖 6.5.3根 7社會、文化 7.1國家、區域象徵 7.2花語 7.3詩詞 7.4建築 7.5郵票 8照片集 9參考文獻 9.1腳註 9.2其他 10外部連結 11延伸閱讀 特徵[編輯] 可高達6米,栽種於花園庭院中的一般被人修剪至1米多高左右。

朱槿莖直而多分枝,葉綠色,互生,葉形為闊卵形至狹卵形,與桑葉相似,葉緣有粗鋸齒或缺刻。

花體積大,花柄有下垂或直上二種,花單生於上部葉腋間,花的特色為有一長花絲筒於花中心長出,花色有多種顏色呈現,花期全年,夏秋最盛。

花[編輯] 古時廣植於華南地區的朱槿花色以紅者居多,後來能發現的其他顏色也不夠多,現在頗多顏色繁複的新品種朱槿,是十九世紀以後,許多由中國輸出再與印度洋及太平洋一些島嶼不同顏色的原生種朱槿雜交改良出來的,其花色與花型皆有很大的改變,在歷經大規模的雜交後,初期的花色大致可歸類為紅、橘、黃、白、淡紫(Lavender)及棕等六大基本顏色。

再者,依據國際園藝科學學會(英語:InternationalSocietyforHorticulturalScience)(ISHS)所屬的國際品種註冊機構(英語:InternationalCultivarRegistrationAuthority)(ICRA)授權請國際朱槿學會(InternationalHibiscusSociety,IHS)專責為全世界的朱槿品種辦理註冊命名[4],ICRA命名朱槿品種註冊登錄單的花色分類除前述六大基本顏色外,1980年澳大利亞朱槿協會(1967設立)受ICRA委託專責登錄命名朱槿的新品種,它的花色分類除紅、白、黃、橘、淡紫及粉紅等六大基本顏色外,另外再增列藍、棕、灰、綠及紫等五種顏色,合計有11種顏色,ICRA的登錄註冊申請表就是按前述的11種顏色分類接受註冊。

此外,發展觀賞朱槿比澳大利亞朱槿協會要早十幾年的美國朱槿協會(1950設立),它受理朱槿品種註冊分類的顏色比ICRA更細更多一些,總計分成紅、粉紅、褐紫紅(Maroon)、紫、淡紫(Lavender-Violet-Mauve)、藍、綠、金黃(Yellow-Gold)、橙桃(Orange-Peach)、棕褐(Brown-Tan-Taupe)、銀灰(Silver-Gray)及白等12種顏色。

除以上分類繁多的花色,單朵的花色又再有單色、雙色及一花多色等呈現方式。

例如Hibiscusrosa-sinensisAmethystHeart這款新品種的觀賞朱槿其花色有如調色盤彩繪出來一般,達到無法想像的五顏六色。

朱槿終年開花,夏秋最盛。

傳統的單朵花通常開一天後就凋謝,與木槿一樣是典型的朝開暮墜花,現在有許多改良的雜交品種可開兩天,甚至達三到四天以上的也有,通常涼爽的天氣20度氣溫左右花期會較長,不過超過兩天者花色會漸退,花形也漸殘,不若初開綻放時鮮艷。

朱槿花為單生,多生於上部葉腋間,花瓣有單瓣、複瓣之分,單瓣品種共有五片花瓣。

有些改良品種的花成雙生。

有些朱槿花絲筒上長有花瓣,主要是因為部分的雄蕊瓣化(stamenpetaloid)成花瓣狀,此花型於ICRA註冊的分類歸於冠羽型單瓣(Crestedsingle),其外觀看起來好像花的上面又有一簇花,所以朱槿古名又有花上花之別名。

葉[編輯] 葉有葉柄,葉形為闊卵形至狹卵形,與桑葉相似,先端突尖或漸尖,葉緣有粗鋸齒或缺刻,長約7~10厘米,具3主脈,成熟的葉子濃綠色、有光澤。

由於朱槿的葉形像桑葉,所以有扶桑之名。

莖[編輯] 莖多分枝,嫩枝上披有柔毛(pubescent),成熟的時候無毛,葉片的反面有時也有軟毛,花卉細看都會有軟毛,尤其花柱端為沾黏花粉微細軟毛特發達。

生長條件[編輯] 土質以肥沃之壤土及砂質壤土最適合,土壤需排水良好。

日照很重要,蔭蔽會令朱槿開花不良,性喜高溫,22-30℃最理想。

中文名稱[編輯] 這種在花絲管上有花瓣的朱槿,就是雄蕊瓣化(stamenpetaloid)成花瓣狀,花型分類屬於冠羽型單瓣(Crestedsingle),它是Hibiscusarcherii單瓣紅花的變種,英文名為ElCapitilio,中文名為紅塔朱槿,它的再變種就是常見淺黃色的金塔朱槿(ElCapitioloSport)了,這種雄蕊瓣化的花型在中國古代以重台朱槿及花上花等名稱之。

朱槿是現代稱此類植物的中文名,而在中國古代,只有開紅色花者才叫朱槿,此名最早出現於西晉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清初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也出現此名。

歷年中文名稱尚有: 赤槿:最早出現於西晉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

日及:最早出現於西晉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也有引用,認為有日及之名是因為「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艷照日....」而來。

桑槿:唐代著作《酉陽雜俎·續集卷九·支植上》中有文「...重台朱槿,似桑,南中呼為桑槿。

」 佛桑:唐代劉恂所著,記錄嶺南風物的《嶺表錄異》及晚清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出現此名。

扶桑: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開始使用此名字,清代李調元所著的《南越筆記》、清初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也都跟隨李時珍使用扶桑這個名字。

福桑:清初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以認為佛桑又「一名福桑,又一名扶桑。

」 花上花:清代李調元所著的《南越筆記》中,有文「佛桑一名花上花。

花上復花,重台也。

即扶桑。

」文中認為佛桑是指一種花上有花的朱槿品種 大紅花:晚清歐洲人衛三畏。

廉士甫所著的一本漢英詞典《漢英韻府》有用此名。

而大紅花也是中國嶺南一帶對朱槿的俗稱。

馬來西亞華人稱其國花,一種紅色朱槿為大紅花。

土紅花: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的《陸川本草》有用此名。

朱槿常被稱作「木槿花」的原因[編輯] 原屬於木槿屬(Hibiscus)的朱槿,在人工栽培下與其他同屬物種雜交形成品式繁多的雜交種。

現在國際園藝科學學會委託國際朱槿協會受理註冊命名的就已高達18,382種,而沒有註冊命名(unnamed)及不知名(unknown)的朱槿雜交品種更遠遠超過這個數量,且不斷的繼續推出新品種中。

因此,一般人較常有機會接觸,其曝光度也相對較為強勢,不會再細究其學名究竟與其他木槿屬的植物有何區別,今日外語遂普遍以「Hibiscus」一字做為朱槿俗名簡稱,中文在翻譯時也就常常直接以「木槿花」稱呼朱槿了。

國際朱槿協會指出許多被稱為「朱槿品種」的花卉,其實是木槿屬下的Lilibiscus節中基因相近物種之間的雜交種[5]。

比如H.schizopetalus,H.liliiborus,H.genevii,H.arnottianus,H.storckii,H.kokio,H.denisonii及H.boryanus[6]。

朱槿雜交育種的歷史[編輯] 戴懷爾博士是現代觀賞朱槿育種的開基祖[編輯] 歐洲在十七世紀航海探險時代,博物學家從各地採摘奇花異草大量引進回歐陸栽種。

在採摘這些原產於中國華南地區的朱槿傳遞回歐洲的過程,斯時蘇彝士運河尚未闢建帆船需繞道好望角,因而運送經過南印度洋的傳遞中繼站模里西斯島。

1820年當時在英屬模里西斯殖民地工作的查理斯·戴懷爾(英語:CharlesTelfair)(CharlesTelfair,1778–1833/07/14)博士,首度嘗試將當地原生的百合朱槿(Hibiscusliliiflorus)與甫傳入的中國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進行雜交(就是將雄蕊的花藥塗在另一品種雌蕊的花柱上)。

這兩種朱槿的基因彼此相容,因此成功的跨品種培育出新品種的朱槿,開啟現代觀賞朱槿雜交育種的先河。

賈斯特朱槿長征探險[編輯] 為探索散佈全球各地的朱槿,美國的羅斯·賈斯特(RossH.Gast)先生應加州洛杉磯郡植物園的邀請,協助開發耐寒冷的朱槿品種於加州推廣種植,因而獲得贊助研究旅費自1963年底開始前後三趟的採集新舊朱槿品種之旅,足跡遍及太平洋諸島、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洋諸島、印度、斯里蘭卡、南非、埃及及地中海等區域。

他係利用個人每年底的休假才會橫跨四年(1963年10月20日至1967年12月16日,實際累計約268天),進行「賈斯特朱槿長征探險」。

他沿途採集的朱槿種子及枝條,陸續郵寄回到洛杉磯郡植物園給其助理喬·史坦尼福特(JoeStaniford),讓他安排在該植物園位於亞凱迪亞市朱槿園區先行栽植,並嘗試進行雜交培育新品種朱槿。

這個計畫對今日雜交的觀賞性朱槿其基因多樣性有很關鍵的貢獻。

他先後鑑定出下列幾個朱槿原生品種與中國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的基因彼此相容,可以雜交培育出新品種的朱槿: Hibiscusschizopetalus(裂瓣朱槿)源自東非洲肯亞、索馬利亞海岸 Hibiscusliliiflorus(百合朱槿)源自模里西斯 Hibiscusfragilis和Hibiscusboryanus源自留尼旺島 Hibiscusarnottianus和Hibiscuskokio源自夏威夷 Hibiscusstorckii源自斐濟 Hibiscusdenisonii–源自斐濟 除以上這些品種以外,全球各地仍有一些類似原生品種朱槿與中國朱槿的基因相容,所雜交的新品種也可以一輪又一輪的再度混合雜交,因彼此之間的染色體不儘相同,遂造就今日多彩且多變的觀賞朱槿風貌。

朱槿的用途[編輯] 觀賞[編輯] 朱槿最早成長於野外,因為它鮮豔的花色與櫬托的綠葉,深深吸引觀察者,開始被人類引進種植在庭院及牆角下,乃著眼於它的觀賞價值。

圍籬[編輯] 人類栽種朱槿發現它生長非常茂盛,可以密植作為綠籬,是很理想的圍籬植物,乃衍生朱槿的另一功能「圍籬」,這是朱槿做為觀賞外的另一個功能,宋朝詩人陸壑的《朱槿花》:「壁槿扶疎當縛籬,山深不用掩山扉。

客來踏破松梢月,鶴向主人頭上飛。

」,這首七言絕句最能說明朱槿在八百年前已普遍作為籬笆的功能。

食用[編輯] 朱槿的葉有營養價值,在歐美,其嫩葉有時候被當成菠菜的代替品。

而朱槿花也有被製成醃菜,以及用於染色蜜餞和其他食物。

根部也可食用,但因為纖維多且帶粘液,較少人食用。

西元869年唐朝段公路編撰《北戶錄》一書,其中〈紅梅〉篇敘述:「嶺南之梅,小於江左,居人采之,雜以朱槿花,和鹽曝之,梅為槿花所染,其色可愛。

又有選大梅,刻鏤瓶罐結帶之類,取棹汁漬之,亦甚甘脆。

」這是最早記載朱槿用於染色蜜餞和其他食物的文獻,描述古人的智慧,會採用不同顏色的朱槿花做為天然染色劑,製成我們以前在柑仔店買的紅黃等色的梅及橄欖之蜜餞。

莖皮纖維可製造紡織品[編輯] 朱槿的莖皮纖維可搓繩索、織麻袋、造粗布、網及紙張等。

中醫藥用[編輯] 《本草綱目》對朱槿的介紹不多,只認為朱槿「甘,平,無毒。

」,而主治方面只有「癰疽腮腫,取葉或花,同白芙蓉葉、牛旁葉、白蜜研膏傅之,即散。

」 其實朱槿的花,葉,莖,根都可藥用,中醫主要使用根部。

葉、莖及根可四季採收,花季採花。

采後去泥土雜質,曬乾備用(莖及根切片),或用鮮品。

用於調經、腮腺炎或關節炎則酒炒應用。

通常作湯劑或燉劑。

外用則以鮮花或葉搗爛敷患部。

花 朱槿的花在花季時采,采後去泥土等雜質,可曬乾備用或用鮮品,通常作湯劑或燉劑。

外用可以鮮花搗爛敷患部。

朱槿的花含棉花素、槲皮苷、山奈醇、醋類、矢車菊葡萄糖苷、秸液質、維生素。

在中醫而言,朱槿的花性味甘寒,有涼血、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等功效,適用於急性結膜炎、尿路感染、鼻血、月經不調、肺熱咳嗽、腮腺炎、乳腺炎、等病症。

葉及莖 朱槿的葉及莖四季可采,采後去泥土等雜質,可曬乾備用或用鮮品,莖需切片,外用則以鮮葉搗爛敷患部。

朱槿的葉及莖含薩殼固醇、蒲公英甾醇、乙酸酯類及酶等。

朱槿的葉主要用於治理皮膚生瘡。

根 朱槿的根四季可采,采後去泥土等雜質,可曬乾備用,根需切片。

朱槿的根含支鞣質,功效與花類似,是中醫主要的藥用部分。

[來源請求] 社會、文化[編輯] 國家、區域象徵[編輯] 大紅花(BungaRaya) 馬來西亞國花[7]:大紅花於1960年7月28日正式成為馬來西亞的國花。

1963年9月16日,包括新加坡、北婆羅洲(後改稱沙巴)及砂拉越在內的馬來西亞成立,國花仍然是大紅花。

大紅花意義是紅色代表勇敢,強大的生命力與快速的繁衍能力,象徵了馬來西亞國家與國民生生不息地茁壯成長。

五個花瓣代表馬來西亞的「國家原則」(馬來文:Rukunegara),即「信奉上蒼、忠於君國,維護憲法、尊崇法治、培養德行」。

馬來西亞的令吉,無論是紙鈔或硬幣上都印有大紅花的圖案。

美國夏威夷州花[7]:1820年戴懷爾(CharlesTelfair)博士於英屬模里西斯島,突破朱槿雜交育種技術後,他的技術廣為流傳在印度洋沿岸的印度及錫蘭等區域,新品種不斷釋出,該技術並進一步傳播到夏威夷,在1900-1911年間,大規模的朱槿雜交育種活動在夏威夷盛行,夏威夷人自1920年起開始採用各種新培育的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為其州花,當時沒有限定顏色,只是以紅色朱槿居多,一直到1988年夏威夷州政府正式立法採用當地黃色的原生物種——夏威夷木槿(Hibiscusbrackenridgei)為其官方的州花,當地人又稱「Puaaloalo」,此原生種與過去普遍觀賞的紅色朱槿是迥然不同的獨立物種,這大概也是一種強調本土化的表現。

台灣高雄縣縣花[7]:1977年,中華民國台灣省政府提倡「一縣一花」運動,朱槿被選為高雄縣的縣花。

當選的原因為朱槿在山地沙礫中也會開花,而三山地區,即高雄縣的鳳山、岡山及旗山幾乎都可見到朱槿。

被認為可以代表數百年來,到三山地區落地生根的先人。

中國廣西南寧市市花[7]:1986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確定朱槿為該市市花。

此後朱槿以地栽、盆栽,及作為花籬的形式在南寧廣為種植。

於2002年,南寧市有朱槿17萬多株、16個品種,常見品種有:大紅花、粉喇叭、泰國黃、假牡丹、大紅朱槿、黑牡丹、黃朱槿、吊鐘、拱手花等。

中國廣東茂名市市花[7] 佛州旁塔哥達及維諾海灘的市花:大批夏威夷的新種朱槿輸入美國本土後,陽光帶的佛羅里達州最適合栽植,這裏漸成培育朱槿新品種的基地,1950年美國朱槿協會(AmericanHibiscusSociety)也正式在佛州成立,該協會定期出版刊物(TheSeedPod)、舉辦朱槿展覽、花卉選拔及朱槿論壇演講,彼此分享最新的知識,陸續向該協會註冊的朱槿品種多達7,000多種,有這些強盛的發展基礎,因此,佛羅里達州的旁塔哥達(PuntaGorda)及維諾海灘(VeroBeach)兩個城市遂遴選朱槿為市花。

台灣台北市松山區區花[8] 台灣台南市新化鎮鎮花[9]:台南縣新化鎮公所為打造最美麗的小鎮,廣植公開票選的鎮花「朱槿」,台南縣168縣道的中興路、經過虎頭埤到中興大學林場,沿途種植近三萬株,這條長達七公里的大道,被鎮民暱稱為「朱槿大道」,並聲稱計畫蒐集世界上百餘種朱槿,目前已買到20多種,種植在新化鎮運動公園,打算闢建為「朱槿主題公園」。

花語[編輯] 花語:纖細美、體貼之美、永保清新之美。

詩詞[編輯] 由於朱槿花外觀亮麗,中國古代有許多文人以朱槿花做為詩詞內容,例如北宋名詩人蘇軾的《正月二十六日偶與數客野步嘉祐僧舍東南野》詩中就有「縹蔕緗枝出絳房,綠陰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燒空紅佛桑。

落日孤煙知客恨,短籬破屋為誰香。

主人白髮青裙袂,子美詩中黃四娘。

」內文的佛桑就是朱槿的別稱,並無混淆使用扶桑的情形。

以下列出幾個以朱槿花為名的詩: 薛濤(唐)《朱槿花》 紅開露臉誤文君,司蒡芙蓉草綠雲。

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澤總薰薰。

李紳(唐)《朱槿花》 瘴煙長暖無霜雪,槿艷繁花滿樹紅。

每嘆芳菲四時厭,不知開落有春風。

王維(唐)《瓜園詩》 黃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原。

猶羨松下客,石上聞清猿。

建築[編輯]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每年一屆在南寧市舉辦的「中國—東協博覽會」主會場設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此建築以朱槿為大穹頂造型,依山勢而建,遠觀如一朵碩大的朱槿花盛開在漫山綠茵中。

整個會展中心總投資6.5億人民幣,高約100米,建築占地6.5萬平方米,總面積11萬餘平方米。

由於依山而建,每層展廳都是實地,即使是重型機械也可在第二、第三層展廳參展。

郵票[編輯] 2008年3月14日,香港郵政推出主題為「香港花卉」的特別郵票,其中1元4角的郵票圖案為大紅花[10]。

照片集[編輯] 複瓣的朱槿 台灣平地常見的朱槿花 芙蓉的喀拉拉邦 複瓣朱槿,清晨初開 黃朱槿 園藝栽培小種造型 複瓣朱槿,午前 複瓣朱槿,午後 參考文獻[編輯] 腳註[編輯] ^HibiscussinosyriacusL.H.Bailey.In:ThePlantList(2013).Version1.1.PublishedontheInternet;http://www.theplantlist.org/[2018-1-13]. ^台語辭典(臺日大辭典譯本):teng-nâ-á-hoe.[2011-12-31].  ^蕭銘凱.夏日扶桑盛開隨風搖曳美不勝收.彰視新聞.2011-07-28.  ^ICRAReportSheet,INTERNATIONALHIBISCUSSOCIETY ^SectionsandSegregatesofHibiscusSpecialSupplementofHibiscusInternationalNo.18InternationalHibiscusSociety ^AnAFLP-basedassessmentofthegeneticdiversitywithinHibiscusrosa-sinensisanditsplacewithintheHibiscusgenuscomplexScientiaHorticulturae123(2010)372–378 ^7.07.17.27.37.4校園植物簡介:朱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順德第一中學,2018年7月1日 ^問題與解答台北市立圖書館,2010年10月13日 ^七月花語扶桑熱情、清新五夢網站,2013年2月25日 ^郵票策劃及拓展處-香港郵品[永久失效連結] 其他[編輯] 《南方草木狀》(西晉)嵇含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廣東新語》(清)屈大均 朱槿[永久失效連結] 朱槿[永久失效連結] 樹中主題網[永久失效連結]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台灣網) 高縣歷史(參考縣花部分) 扶桑花 BungaRaya)馬來文維基2007年3月30日版本 BungaRaya(allmalaysia.info) ChineseHibiscus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朱槿 維基物種上有關朱槿的資訊 (簡體中文)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中的相關內容:朱槿 扶桑花FuSangHua中藥標本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繁體中文)(英文) 重瓣扶桑花ChongBanFuSangHua中藥標本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繁體中文)(英文)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扶桑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植物名實圖考·佛桑》,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閱論編馬來西亞主題國家象徵 國家原則 國徽 國歌 旗幟 國旗 國花(朱槿) 馬來亞虎 歷史史前時期 史前時期 早期王國 國境內 赤土 剛迦王國 狼牙脩 盤盤 古吉打 古彭亨(英語:OldPahangKingdom) 國境外 淡馬錫 末羅瑜 三佛齊 滿者伯夷 伊斯蘭君主國 吉打蘇丹國 汶萊帝國 馬六甲蘇丹國 彭亨蘇丹國 柔佛蘇丹國 霹靂蘇丹國 吉蘭丹蘇丹國 登嘉樓蘇丹國 雪蘭莪蘇丹國 森美蘭嚴端國 玻璃市拉惹國 蘇祿蘇丹國 亞齊蘇丹國 北大年蘇丹國 殖民時期 葡屬馬六甲 荷屬馬六甲 英屬馬來亞 海峽殖民地 馬來聯邦 馬來屬邦 英屬婆羅洲 砂拉越王國 納閩直轄殖民地 北婆羅洲 日據時期 日占馬來亞/日占婆羅洲 英國軍事管制區 馬來亞(馬來語:PentadbiranTenteraBritish(TanahMelayu)) 婆羅洲 英屬馬來亞 馬來亞聯邦 馬來亞聯合邦 新加坡殖民地 砂拉越直轄殖民地(英語:CrownColonyofSarawak) 砂拉越反讓渡運動 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 獨立自治 馬來亞獨立 自治 新加坡自治(馬來語:PemerintahansendiriSingapura) 砂拉越自治 沙巴自治 馬來西亞成立 科博德委員會(馬來語:SuruhanjayaCobbold) 1962年新加坡公投 新加坡州 歷史事件條約 英荷條約 伯尼條約 邦咯條約 馬來西亞協定 政府際委員會報告 馬來西亞法令 十八點協議 二十點協議 馬來西亞宣言 東協 東協宣言 人民集會 淨選盟大集會 淨選盟大集會 淨選盟2.0集會 淨選盟3.0集會 淨選盟4.0集會 淨選盟5.0集會 反內安法令集會(馬來語:HimpunanAntiISA) 人民起義大集會(馬來語:HimpunanKebangkitanRakyat2013) 抗議漲價大集會 黑色505集會 馬來西亞紅衫軍種族集會(英語:2015MalayDignityrally) 反ICERD大集會 災難 罪案(馬來語:JenayahdiMalaysia) 社會類 沙巴摩洛襲擊 汶萊暴亂 東南亞煙霾(馬來語:JerebuAsiaTenggara) 默瑪里慘案(馬來語:PeristiwaMemali1985) 奧瑪烏納襲軍事件(馬來語:Al-Ma'unah) 阿爾丹杜雅·沙麗布謀殺案 茅草行動 政治類 馬來亞緊急狀態 峇冬加里屠殺慘案 武吉哈逢武裝衝突(馬來語:PeristiwaBukitKepong) 華玲和談 砂共叛亂(印度尼西亞語:PemberontakanKomunisSarawak) 1964年新加坡種族騷亂 馬共叛亂 五一三事件 1988年司法危機 1993年馬來西亞憲法修正案 2020年-2021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 空難 馬航MH370空難 馬航MH17空難 亞航QZ8501空難 地理行政區劃 區域 馬來西亞半島地區 沙巴-砂拉越 一級行政區 州屬 聯邦直轄區 省份 縣份 市鎮 城市 華人 地形地貌(馬來語:AlamSekitarMalaysia) 島嶼 湖泊 山峰 火山 國家公園 河流 自然資源 動物 植物 供水 政治基礎 政體 聯邦憲法 統治者會議 名單 馬來統治者 州元首 最高元首 政府 地方政府 立法 國會 上議院-主席 下議院-議長 州議會 司法 法律 法令列表 民事法庭 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 馬來西亞上訴庭 馬來西亞高等法庭(英語:HighCourts(Malaysia)) 馬來西亞地方法庭(英語:Judiciary_of_Malaysia#Sessions_Courts) 馬來西亞推事法庭 宗教法庭 回教法庭 馬來西亞特別法庭(英語:Judiciary_of_Malaysia#Other_courts) 行政 內閣 首相 影子內閣 州政府 州領袖 政要政黨 政黨 選舉 選區 軍事外交 武裝部隊 陸軍 海軍 空軍 外交 主權爭議 馬印對抗 沙巴州爭端(馬來語:TuntutanSabah) 汶萊索要林夢縣 1985年拿篤衝突(馬來語:SeranganhendapLahadDatu1985) 2013年拿篤衝突 利吉丹島和西巴丹島爭端(印度尼西亞語:SengketaSipadandanLigitan) 白礁島爭議(馬來語:TuntutanbertindihmengenaiPulauBatuPuteh) 南海爭議 南沙群島 經濟主要政策 貨幣(令吉) OPP1(1971-1990年)-新經濟政策 OPP2(1991-2000年)-國家發展藍圖(馬來語:DasarPembangunanNasional)、2020年宏願 OPP3(2001-2010年)-國家宏願政策(英語:NationalDevelopmentPolicy) 新經濟模式(英語:NewEconomicModel)(2011-2020年)-2050年國家轉型計劃(馬來語:TransformasiNasional2050)、經濟轉型計劃(英語:EconomicTransformationProgramme)、政府轉型計劃(英語:GovernmentTransformationProgramme(Malaysia)) 其他政策 能源(英語:EnergypolicyofMalaysia) 預算(馬來語:BajetpersekutuanMalaysia) 定居計劃 概況 馬來西亞經濟 各州GDP 收入差距(馬來語:JurangpendapatandiMalaysia) 貧窮問題(馬來語:KemiskinandiMalaysia) 機構 銀行 國家銀行 交易所 商場 連鎖超市 產業 農業(馬來語:PertaniandiMalaysia) 經濟特區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 北馬經濟特區 東海岸經濟特區 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英語:SarawakCorridorofRenewableEnergy) 沙巴發展走廊(英語:SabahDevelopmentCorridor) 交通 鐵路 城市軌道交通 公路 高速公路 巴士 水路 港口 航空 航空公司 機場 社會族群 人口 馬來西亞人 馬來人 汶萊馬來人 華人 峇峇娘惹(土生華人) 印度人 少數民族 巴瑤族 比達友人 伊班人 馬蘭諾人(英語:Melanaupeople) 卡達山-杜順人 卡達央族 倫巴旺族 本南族 文化 語言 馬來西亞華語 馬來西亞英語 宗教 馬來西亞宗教自由(馬來語:KebebasanberagamadiMalaysia) 節假日 飲食 人名 建築 電影 動畫 文學(馬來語:SasteraMelayu) 音樂(馬來語:MuzikMalaysia) 馬來民間故事(馬來語:CeritadongengmasyarakatMelayu) 馬來人至上 教育 大學 中學 華文中學 獨立中學 媒體 國家新聞社 傳媒(馬來語:MediaMalaysia) 報刊 電視 電台 其他 體育(馬來語:SukandiMalaysia) 醫療健保 醫院 科技(馬來語:SainsdanteknologidiMalaysia) 通訊(馬來語:TelekomunikasidiMalaysia) 電話區號(英語:TelephonenumbersinMalaysia) 郵編 旅遊(印度尼西亞語:PariwisatadiMalaysia) 世界遺產 人權(馬來語:HakasasimanusiadiMalaysia) LGBT 索引 分類 主題 分類單元識別碼 維基數據:Q159534 維基物種:Hibiscusrosa-sinensis APDB:81620 APNI:117022 Calflora:12558 臺灣物種名錄:418392 EoL:584771 EPPO:HIBRS FNA:200013716 中國植物志:200013716 GBIF:3152559 GRIN:19075 iNaturalist:62876 IPNI:560756-1 IRMNG:10977316 ITIS:21616 MoBotPF:282563 NCBI:183298 NZOR:ab550efa-30d0-4bb0-9fbd-431934440308 全球植物名錄:kew-2850448 PLANTS:HIRO3 POWO:urn:lsid:ipni.org:names:560756-1 Tropicos:19600046 WFO:wfo-000072300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朱槿&oldid=69112085」 分類:藥用植物木槿屬花卉入侵植物種馬來西亞國家象徵印度植物卡爾·林奈命名的生物分類百合朱槿組1753年描述的植物隱藏分類:自2018年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物種微格式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含有閩南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自2017年5月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ebuano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한국어Lietuviųമലയാളം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ଓଡ଼ିଆ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ᱥᱟᱱᱛᱟᱲᱤScotsسنڌيසිංහලSlovenčinaSunda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Leafaka-Tong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